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滲漏水治理
⑴ 地下室外壁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有出現滲漏水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處理
很簡單,屬於施工質量問題,處理方法,滲漏處鑽眼注入防水劑,或防水塗料重新抹即可。
⑵ 防水混凝土 施工縫
這句話包括幾個來點:源
1、不應留在牆體的剪力與彎矩的最大處,(剪力最大在底板頂及頂板底,彎矩最大在牆高的中線)
2、不應留在底板與側牆的交接處,
3、留在底板表面部不小於300mm的牆體上(因為施工木板加固的方便,太高不容易支模)。
以上幾點與「牆體與側牆交接」並不沖突,因為是「水平縫」,牆體與側牆的水平縫是一個水平的。
拱(板)牆結合包含兩個意思:1、拱與牆結合處。2、板與牆結合處。
正常地下室是頂板與牆,特殊構造才有使用到「拱」
⑶ 怎麼處理好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縫
由於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的原因,不能連續將結構整體澆築完成時,應預先選定適當的部位設i施工縫。施工縫是混凝土施工的結合部位,施工縫兩邊的粘結強度小於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強度,使該部位的抗剪能力減弱,是混凝土結構的薄弱環節,同時也是防水的薄弱環節,施工時應盡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縫。留施工縫時應避開應力集中處,置於應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因為剪力和彎矩較大處容易引起裂縫的開展,對結構和防水都不利。
牆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牆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於300mm的牆體上;拱(板)牆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牆接縫線以下150~
300mm處,牆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於300mm;柱子應留里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或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
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並與變形縫相結合。單向板宜留置在板的短邊;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三分之一范圍內。
一般設備地坑及水池,施工縫可留在坑壁上,距坑(池)底混凝土面300^-500m的范圍內。後澆帶是為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克服由於溫度、收縮而可能產生有害裂縫而設置的臨時施工縫,該縫需根據設計要求保留一段時間後再澆築,將整個結構連成整體.後澆帶的設里距離,應考慮有效降低溫差和收縮應力的條件下,通過計算來獲得。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有關規范對此的規定是如混凝土景於室內和土中為30m;露天則為20m。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根據設計確定,一般至少要保留28d。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施工方便,避免應力集中,一般其寬度為700-1000mm。填充後澆帶混凝土可採用微膨脹或無收縮水泥,也可採用普通水泥加人相應的外加劑拌制,但要求填築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並保持至少15d的濕潤養護。後澆帶兩側的施工縫應按要求進行防水處理。
⑷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滲漏
施工縫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築,而內在先、後澆築容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先澆築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可以使用水性環氧彈性注漿膠。
⑸ 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留置施工縫時,有哪些規定
防水來層施工縫漏水原自施工縫漏水原:①施工施工縫留位置合理 施工縫留混凝土底板或者牆留垂直施工縫;②施工程些鋸末、鐵釘等雜物掉入縫內未及清除澆築層混凝土新舊混凝土間形夾層;③施工縫處理未 做企口或者未安裝止水帶;沒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造接茬 部位產收縮裂縫;④料骨料集於施工縫處混 凝土牆體單薄鋼筋密振搗困難混凝土密實;⑤未採用 補償收縮混凝土由於接茬收縮產微裂導致滲漏水1. 防水層施工縫漏水預防措施(1) 防水層施工縫需留斜坡階梯形茬接茬要依照層順 序層進行論牆面或者面留茬都需離陰角200mm (2) 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其鋼筋布置與牆體厚度應便施 工易於保證施工質量澆築候要連續少留置施工縫 留置施工縫候應遵循列規定:頂板、底板通要設置 施工縫頂拱、底拱宜留縱向施工縫牆體應留垂直施工 縫承受力作用設備基礎應留置施工縫(3) 施工縫要認真清理用鋼絲刷混凝土打毛(4) 施工縫處混凝土應仔細振搗保證混凝土密實(5) 施工縫應盡量採用同形式企口縫延滲水通 道宜採用平口縫重要工程施工縫採取剛性處理與柔 性處理相結合式用加固施工縫根據滲漏情況與水壓採用氰凝灌漿堵漏
⑹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
1施工縫留置的要求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築
⑺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留設不當
施工縫中骨料抄少、砂漿多,且前後澆搗混凝土中已留有縫隙,是防滲漏的薄弱環節,容易在施工縫中發生滲漏。因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應少留或不留施工縫,不可缺少的施工縫盡量與沉降縫、伸縮縫、後澆帶重合。事先精心組織底板和頂板的防水混凝土,連續澆築完成,不能留施工縫、頂拱、底拱不宜留設縱向施工縫。
牆體上不能留設垂直施工縫,垂直施工縫應與變形縫相結合;水平施工縫不能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牆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於300mm的牆體上。若牆體有孔洞,施工縫距孔洞邊緣應不可小於300mm。拱牆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起拱線以下150~300mm處,先拱後牆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但一定要加強防水措施。
⑻ 防水混凝土防水層施工縫滲漏水的原因有哪
無論是施工縫後澆帶還是屋面找平層施工縫(伸縮縫),出現滲漏的主要原因回還是離不開防水施答工質量,也就是說防水施工時操作不規范所致。具體應該從一下幾方面查找滲漏原因:
1,防水材料的搭接處;2,防水材料有否被後續施工造成破損;3,節點處;4,防水材料質量本身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⑼ 防水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如何留設和處理
施工縫是混凝土施工接合部位,也是防水最弱之處,所以防水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的留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技術問題。
(1)牆板留設水平施工縫的位置
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壁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於200mm的牆身上。
牆體設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宜小於300mm。
(2)施工縫接縫形式
1)企口縫:凸縫容易清理,當牆較厚時,宜採用此縫。凹縫:施工時難以將凹槽內積水和雜物清理干凈,影響接縫質量,不宜採用。高低縫:是一種常用的形式
2)平縫:平縫加止水鋼板板,因鋼板要求是封閑形式,又大又重,施工時很難處理,效果也不理想,現已較少應用。平縫加BW止水條。施工簡便,效果好。
(3)施工縫處理
施工縫的防水性能優劣,取決於接縫的處理方法得當、操作的精心細致與否。
1)接縫處理:拆模後隨用鋼絲板刷將接縫處刷毛。施工前清除浮動的石子、浮漿、雜物,掃刷干凈,用水沖洗。
2)立模:模板的下口要壓緊不得有漏水泥漿的縫隙。要留活動模板,以利沖洗濕潤接縫的水,排除雜物後封閉。
3)鋪設水泥砂漿層:在混凝土澆築前,先在清潔潮濕而不積水的接縫上鋪設厚度為25mm的1:
2.5的水泥砂漿,砂漿所用水泥標號、品種要和防水混凝土相同。要隨鋪隨澆築混凝土,不要一次鋪設過長,以免砂漿初凝影響質量。也可採用底層的混凝土,在相同配合比的條件減少1/2石子的混凝土。採用趕漿作業法,將水泥砂漿淌在前面,保持接縫質量。
4)混凝土的澆築:要控制接縫第一層混凝土的灌築厚度不超過500mm。採用插入式振搗器,先振接縫深的部分,後振接縫深的部分,振動器的頭不宜插到接縫底部的老混凝土上。以免影響質量。要有專人負責不得有漏振和少振的現象。不能絲毫疏忽,才能保證接縫處防水質量。
5)膨脹止水條的設置
混凝土施工縫接縫處理留平縫。居中抹平,兩邊用鋼絲刷刷毛施工前處理潔凈、澆水濕潤表面,不積水為宜。將BW橡膠止水條的隔離紙撕掉,粘貼在接縫的中心位置。搭接不小於50mm。即可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但振動器的頭,不能觸到止水條上。
⑽ 怎麼處理好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縫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縫的處理方法如下:
一、遇水膨脹水條固定方法
通常在施工縫處固定膨脹止水條的難點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在固定止水條時。下層混凝土強度已經非常高了,釘鋼釘非常困難;第二是在固定止水條時上部牆體鋼筋已經綁紮成型,用錘子固定不易操作。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在下層混凝土剛剛澆築完成時,將鋼釘插入混凝土,待固定止水條時只要用力一按,就可以固定牢固了。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鋼釘間距在800-1000mm之I司,不宜過大。埋設時釘尖應該向上。
(2)鋼釘應埋人新澆混凝土面以下10mm左右。因為施工處理時須將下層混凝土表面浮漿及松動石子剔鑿掉,浮漿層厚度為30-50mm。剔鑿後鋼釘田U好露出30mm左右。鋼釘長度應在70mm以上,以保證足夠的埋深,在剔鑿時不易脫落。
(3)止水條遇到雨水或施工用水會自然膨脹,建議止水條在牆體模板拼裝前固定。
二、
鋼板止水帶固定方法
鋼板止水帶固定難點在於牆體中部沒有鋼筋,止水帶無處固定。即使做了臨時支撐.在澆築混凝土時也易產生位移。解決方法就是在止水帶中間兩側各焊一個「T」形鋼筋支架,間距是牆體豎向或水平鋼筋間距的倍數,但不超過800mm,在牆體水平與豎向鋼筋交點處將支架與節點綁扎牢固。為防止出現返銹現象,其長度為牆體厚度減去2倍保護層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