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樂清喪葬禮俗整治

樂清喪葬禮俗整治

發布時間: 2021-01-27 05:29:53

① 喪葬禮俗文化中,被稱為五服之首的是什麼

1、中國封建社會來是由父系家自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
2、其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范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

② 喪葬禮俗中,外孫子頭上的孝帶怎樣系標志在哪面

外孫子。也有帶在頭上的。不過家孫子有孝冒。外孫子沒有。是這樣區分的

③ 客家風俗的喪葬禮俗是怎樣的

1.報喪。客家地區,報喪人不論晴雨須帶傘,到親友家將傘倒放堂前,告明來意。親回戚答給報喪人封包一個、雞蛋一雙致謝。在黃岡,報喪人不能進入親朋家裡,只能在門口呼叫後告知,親朋舀一碗冷水給報喪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後在門口倒掉。此時,親友前來送楮儀,要回送一對紅絲線,或加一條毛巾。

2.入殮。入棺前,由上一輩族親陪同長子,邊行邊哭泣往水濱,投錢於水中,順流以瓶裝水,叫「買水」。盛回之水作為最後一次供奉父母,以報養育之恩。入殮時,棺內要填滿紙、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時,家屬要圍繞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別。

3.下釘。每下一釘,都要說一句吉利話。除孝子孝婦外,其他人與入殮時辰相沖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殮。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殮後即擇時出殯,富戶人家在出殯前設靈堂,叫「企廳」,供親友前來吊拜。孝子輪流侍守棺側,每當有親友前來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靈後女眷要放聲哭泣。「企廳」有的一年,有的長達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來漆棺,以防流出屍汁。

④ 日本的喪葬禮俗與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日本每年有七八十萬人走向人生的終點。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喪葬禮儀的國家,所以傳統的喪葬禮儀至今仍很流行。
以東京為例,喪禮一般分兩天在自家舉行。一切由死者的親戚或者單位的人出面安排。這個人先得與全體親屬和包辦喪事的殯儀公司商量具體事宜,選日子要考慮佛教的戒規。日子定下來後分頭通知有關人員。通知哪天舉行"通夜"(守夜),哪天舉行"告別儀式"。告別儀式一般在通夜的次日舉行,一般在中午。
親戚和左鄰右舍以及單位領導要參加通夜和告別儀式,而且要穿黑色的禮服。一般人只要在告別儀式那天去一次就可以了。
通夜和告別儀式的擺設都一樣,不過分好幾個等級,用哪個等級的擺設則根據喪主支付的費用而定,與死者的生前地位沒有關系。
祭壇一般有三層,正中間上方放著死者的黑白照片,兩側放著荷花燈、花籃、鮮花、水果等。棺材放在前列,細節因佛教宗派不同而各異。
通夜原來只是由親屬和鄰居出席的儀式。一般從晚上6點左右開始舉行。近年來一般親友也在通夜那一天來燒香。這樣第二天的告別儀式可以不來。一般人不論哪一天去都要帶燒香錢"香典"。左鄰右舍因為要幫忙,錢可以少出。一般人一次大概出五千至一萬日元左右。通夜和告別儀式那一天專門有人負責收錢記賬。
和尚念完經以後,左鄰右舍和親戚在一起用餐。有的人家分兩次進行。一次是親戚和單位領導。一次是鄰居。還有的人家從火葬場回來後再會一次餐。待參加通夜的人們走後,直系親屬輪班通宵守護在死者身旁,不斷燒香。
第二天的"告別儀式"也有和尚來念經。親戚跟通夜時一樣,坐在祭壇前面,其他人一般站在外面。告別儀式結束後,遺體在親屬的護送下送到火葬場。據統計日本人辦喪事的費用全國平均為208萬日元。其中支付給和尚的念經錢為52萬日元,會餐費為43萬日元。
對遺體的處理習俗
日本人對死者遺體的處置有許多習慣作法。一般男子要剃須整發,女子要化妝。按照佛式葬禮要頭朝北放屍體,稱名"北枕"。兩手合掌,臉蓋白布,胸上放剃刀,以除魔避邪。有時枕邊還要放一小桌,擺碗清水,並用死者生前用過的飯碗盛滿飯,插上一雙筷子,擺在桌上。直到入殮前香火不斷。入殮時要給死者擦身,最親近的遺屬要給其穿上壽衣或死者生前特別喜歡的服裝,棺內還要放上死者生前喜愛的用品。
答謝禮儀
日本人在辦喪事過程中及喪事完了之後,要向弔唁者、僧侶、牧師、以及其他幫助料理喪事的人表示感謝或回禮。對前來參加"守靈式"的人要設便宴款待;對一同去葬場的人和參加埋葬儀式的人
要請到自己家或到飯店吃飯;對司機或火葬場的工作人員等一般要用寫上"志"的小紙袋裝上一兩千日元答謝;對其他幫忙的人要以"交通費"的名義送些錢。對僧侶,要根據誦經的次數、時間的長短等來付酬金。酬金的數額有時是通過聯系人已事先商定,屆時裝在寫著"御布料"、"御經料"紙袋中敬送。在舉行基督教葬禮時,使用教堂,事後要向其捐款,對牧師要另送酬金,紙袋封面要寫上"御禮"等。對送香禮錢的人,在葬禮完了以後,要向他們寄送感謝信,並回贈"謝禮錢"。"謝禮錢"的數量一般為對方送的香典錢的一半或1/3。同時還要回送洗澡巾、被單、毛料、白布料、陶器、漆器、茶葉等禮品。最近幾年也有採取不向個人而向社會福利設施捐款的形式表示感謝的。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要寄一封感謝信,信中寫上"承故人意願,敬許向社會福祉捐獻"之類的話。
中國的喪葬習俗
喪葬,是人的最後一項儀式。所謂喪葬禮俗就是處理死者時殮殯奠饌的禮節與習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喪葬禮俗有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死者屍體腐爛而加以掩埋的活動,也不只是活著的人對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禮節習俗,儒家通過喪葬儀式宣揚並實行「慎終追遠」的孝道,統治者通過喪葬制度強調並維系社會等級,達到調控社會的目的。所以,中國的喪葬制度有著極為豐富的內蘊。隨著時代的流逝,繁瑣的喪葬制度也日趨簡化。我們這里介紹的主要是近代江蘇各地的喪葬制度。
1.領路經。病人或老人將死,預先請尼姑至床前念領路經。從寢室到大門一路插上蠟燭。人在臨死前須將其床上蚊帳取起,否則以為人死後將會落入「網屍城」。將小塊銀子放在死者口中,稱為「含口銀」,據說是怕在陰間因為飲孟婆湯而迷了心。要將死者移至堂屋之中的停屍床上,頭南腳北面朝天,大開家中的門,以利死者靈魂離去。親生兒女在老人斷氣前後燒錫箔壽紙,叫「引路錢」。門口燒紙轎、草鞋,庭中燒錠庫以及死者生時衣服數件(但要除去皮衣,否則死者來世將變成犬馬)。
2.在吳地,人死後以水抹身,富者以綢綾十三件,貧者以布衣七件給死者穿上,都是有扣而無紐。在蘇北地區如高郵,是在死者停止呼吸前穿壽衣,又叫老衣。壽衣講究「五領三腰」。「五領」為五件上衣,即襯褂、棉襖、棉袍、罩衫、馬褂;「三腰」為三條褲子,即襯褲、棉褲、罩褲。女喪改棉袍、馬褂為大棉襖、夾襖,改罩褲為裙。有家人守夜。死者頭前供一碗生米飯,叫做「倒頭飯」。頭前足下各點一盞油燈,叫「引路燈」(在吳文化區域如崑山等地,死者腳邊點燃的燈稱為「長明燈」或「幽明燈」)。死者臉上蓋張黃紙,叫蒙臉紙。至夜請僧尼禮懺,稱為「轉斂」。
3.喪服。上輩或平輩人死要戴孝,下輩人死不戴孝。兒子披麻戴孝:頭戴麻布帽(有的帽後垂麻絲),帽子左右兩角掛棉花球,用白布做成袍子穿在身上為孝服,鞋面上蒙上麻布,腰中扎一條反搓成的稻草繩子。女兒和兒媳披發扎麻,穿白布衫裙,腳蹬麻布蒙面布鞋。孫輩帽上縫一小塊紅布。死者同宗每人發孝帽一隻,女發孝巾一條,名曰「散孝」。家有喪事要「變白」,服飾及傢具物件凡是紅色的,一律搬開或用白紙蒙上。門上貼兩張寬十厘米左右的白紙條作訃告。
4.「吃倒頭飯」。孝子招待親友一律素食,叫做「吃倒頭飯」(吳地稱為「吃豆腐飯」)。死者年齡大,且生前吃葷,在喪事辦完後,最後一頓用酒招待,叫做「謝紅」。
5.引路焰口。喪事須按風水先生的安排辦事。家人要請和尚超度亡靈,叫做「引路焰口」。有的請道士做道場,驅邪捉怪。
6.大小殮。大殮和小殮無大區別,只是小殮不釘尾,不合棺縫。棺木要由族長和孝子的母舅殮收,得其同意後方可入殮。入殮要按風水先生確定的時刻,禁忌屬相的人在入殮時必須迴避。大殮在死後二三日,預先小殮。棺內放石灰墊襯。屍將入棺時,先檢屍衣之珠玉,然後由孝子捧頭納入,用水抹屍面,並灑酒屍口。屍體用紅線正位人棺,身下墊以銅錢 (有的用紙錢),伴以死者生前心愛之物作陪葬晶。入殮後,子女親友繞棺一周向死者看最後一眼。接著置登升柩,由孝子磕「四方頭」。在蘇北,蓋棺時,棺釘用子孫兒媳頭發纏繞,隨釘釘入棺內,叫做「挽釘」。「封釘」,男喪由族長執斧,女喪由母舅操柯。孝子必給執柄者以彩帛或封釘禮金。
7.做七。死後每七日,請僧侶道士禮懺誦經,共七次,稱為「做七」。
8.回煞。回煞俗稱接眚,又稱撇青,在死後十餘日內進行。這天,先將寢室中鋪設恢復當日死 者氣絕時之原狀,然後以死者衣服放在床中,衣服整齊,幻為人形。屋內要懸掛尖嘴雞爪、形狀可怖的眚神於其側,設三牲祀之。
9.出殯。殯葬有三種形式,一是停柩三年後殯葬,二是擱置「六七」即死後第四十二天殯葬,三是入殮後隨即殯葬。一般入殮後三天內安葬。殯葬時間、地點由風水先生確定。親友子女隨棺送葬。子女手執「哭喪棒」(尺許長的柳樹棍)。送葬路上一路丟「買路錢」。挖長方形坑,坑內燃燒稻草,叫「暖坑」;再將銅錢或紙錢放在坑內四角和中央,然後棺材入坑,叫「登位」。子孫兒媳們用衣襟兜些土放在棺木上,叫做「羅裙兜土」;接著揮鍬填土,做
成圓錐體似的土堆,有的在墓前立碑。孝子將手中的哭喪棒栽在墳前,子、孫、重孫各栽一排。不久,柳樁做的哭喪棒會發芽吐枝,若枝繁葉茂,則象徵子孫繁盛,家業興旺。這些樹後代不得砍伐。殯葬後,在墓前後左右燒些紙錢給野鬼,名為「和鄰紙」;再為死者燒「安位紙」,最後燃放鞭炮。回家路上不許回頭望,忌走回頭路。到家門口,送葬人從點燃的紙錢上一躍而過。
10.燒七。歿後每隔七日舉祭一次,稱「燒七」或「做七」,共七次。逢七時,全家團聚靈前,設食供奉,或請僧道誦經。「六七」時,親朋好友前來追悼,孝子請僧尼做佛事,或請道士齋醮,焚紙制冥房和用具。出嫁女兒辦飯菜供奉亡靈,名為「換飯」。七期之翌日逢農歷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則此日為「犯七」,家人以為死者靈魂回歸,預將湯罐水缸空壇之口全部蓋好,恐其墜入;又將枕簟被褥鋪好供其服用,謂之「閉殃」。欲辦喜事之家需抓緊在「六七」之內完婚,叫「七內招」,否則必須三年之後才能辦喜事。
11.百祭日。死者死後一百天舉行祭奠叫「百祭日」,死後一年舉行祭奠叫「做頭周年」,此後每年紀念日叫「燒周年」。喪者之家春聯第一年為白紙,第二年為綠紙,第三年為黃紙。

⑤ 河南原陽辦喪事的禮節

停屍儀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在親屬們的守護下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刻,這叫做'挺喪'。

報喪儀式 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

招魂、送魂儀式 客死在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聽到那企望著他的聲音,他才能夠循著聲音歸來。

做『七』儀式 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弔唁儀式 一般弔唁者都攜帶贈送死者的衣被,並在上面用別針掛上用毛筆書寫的'某某致'字樣的紙條。

入斂儀式 入殮有'大斂'和'小斂'之分。小斂是指為死者穿衣服,'大殮'是指收屍人棺,漢族民間俗稱為'歸大屋'。

喪服儀式 在喪禮中,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這本來是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後來,又被人們引申成為亡人'免罪'。

出喪擇日儀式 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喪儀式 哭喪是中國喪葬禮俗的一大特色。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

下葬儀式 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

⑥ 喪葬禮的現代喪葬禮俗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家族墓地的消亡,國有公墓不斷增加,為火葬後的骨灰存放提供專了較好的條件。同時,存屬放方式也不斷更新,種類繁多。人們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思想意識,自由選擇骨灰的存放方式。骨灰存放的方式有骨灰牆、骨灰亭、骨灰塔、骨灰存放室等。此外,還有骨灰植樹葬和骨灰下葬立碑墓地等,這種方法似乎來源於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近年來興起的骨灰海葬也逐漸為人們接受。
總之,祭奠死去的親人,選擇什麼方式,受經濟、文化等個人素質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應該說,悼念親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現代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應該提倡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革除那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禮俗,使喪葬禮儀這一傳統文化朝著積極、文明、健康的方向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