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態環境治理
⑴ 應該如何治理北京甚至整個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環繞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壩上地區、燕山、太行山是大北京地區水源的主要發源地,是京津及華北平原的主要生態屏障。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大面積的林地、荒坡地、草地被開墾,出現了空氣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北京城區連日霧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等生態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又進一步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和上下游地區資源環境的矛盾,對下游地區人民生活和首都的安全構成威脅。這是京津生態環境的心腹之患,同時也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進程。為從根本上改善京津兩市生態環境,強化冀北地區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功能,緩解北京的環境壓力,保護城市安全、維護首都形象,同時改善當地生產和生活條件,盡快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當務之急。
一、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採取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主,重點開展了壩上生態農業、首都周圍綠化和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等工程,加大了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取締、關停了多家污染嚴重而又沒有治理前景的「15小」企業;加大了流域水污染治理保護,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進展,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
但由於歷史原因和產業結構不合理,該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水土流失與河流淤積嚴重
該區域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東坡、燕山山地。不僅吞食農田、降低肥力、淤積塘壩、引發洪澇和泥石流,而且造成水庫淤積難以控制,水庫調節能力下降,對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的行洪和供水造成巨大壓力。未來30年如果不從根本上實現對全部水土流失區的高標准治理,必將進一步降低官廳和密雲水庫的調節能力,增大供水難度和洪澇災害隱患。
(二)土地沙化與沙塵暴問題突出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的冀北地區,既是首都的主要河源地,又是首都的主要河流地和風道。冀北地區對京津風沙天氣影響比較大,最為直接的是三大沙區、六大風口、五大沙灘和九條風沙通道。三大沙區是指壩上沙區、壩下沙區和平原沙區,是京津揚沙天氣的重要沙源之一。六大風口是指壩上沿線的懷安馬市口、萬全新河口、張北黑風口、崇禮三龍口、赤誠獨石口和豐寧小壩子六大隘口,這是北部風沙入侵京津的必經之路。五大沙灘是指沿洋河、桑乾河河川地兩側分布的宣化黃羊灘、懷安金沙灘、陽原開陽灘、懷來甘家灘和南馬場等五處成片沙灘。九條風沙通道是指以洋河、桑乾河、壺流河、清水河谷地形成的四條風沙通道和潮河、白河、黑河、天河和湯河谷地形成的五條風沙通道。其中懷來境內的1.3萬公頃沙丘對北京的影響最為直接,加劇了對北京的風「沙威脅。沙塵暴所產生的惡劣能見度對機場、高速公路造成很大影響並容易引發各種交通事故,沙塵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會傷害人們的眼睛和呼吸系統,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對精密機械、精密化工等行業有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三)水資源短缺和地表水污染
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造成了水資源的日趨緊張。水的供求矛盾加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本地區發展全局性制約因素。
這一地區水資源難以平衡的因素有四:一是上游地區用水量繼續增加,可供水量持續減少。隨著上游地區人口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鄉用水標准提高,將導致上游地區用水持續增加。二是首都地區的用水量仍將進一步增大,水庫依然是北京的基本水源地,即使2010年後實現南水北調,由於各種原因,對水庫供水的依賴程度仍不會有很大降低。三是目前首都地區已出現地下水位漏斗,通過繼續擴大深層地下水的開采方式求得水的供需平衡,難以為繼。四是上游的貧困地區,要實現脫貧,走向富裕,必然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通過區域內部水資源分配以滿足首都水資源需求的潛力有限。
另一方面供水水質惡化,降低了飲用水安全保證程度。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庫出現富營養化現象,並呈加劇趨勢。
(四)濕地減少、植被退化、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五)貧困與生態環境問題交織,張承地區處於生態經濟惡性循環之中
冀北地區,大多數縣區不僅生態環境惡劣,而且是貧困人口集中的地區,多數屬於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大部分貧困縣在該地區,僅西北地區就有貧困人口150萬人左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在1500元左右。長期以來,由於當地農民缺乏資金、技術,勞動力是主要的生產因素,低廉的勞動力撫養成本,導致人口膨脹,而越來越多的人口為了獲得必需的生活資料,不得不採取廣種薄收、草原過度放牧等資源耗竭型的不可持續發展的生存戰略,過墾過牧,造成草場及植被嚴重損壞,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加劇;土地生產力的繼續下降,又加大土地開發力度,使上游地區處於生態經濟惡性循環之中。
(六)流域管理和區域合作機制薄弱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尤其是張承地區的貧困、資源生態問題與京津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及污染密切相關,但由於長期觀念的影響及缺乏生態補償機制等種種原因,造成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沖突,造成全流域系統的綜合管理難以實現。
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路及建設目標
(一)總體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
遵循區域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證城鄉發展的水源、綠色食品供應,協調流域上下游、開發與整治、人口與資源、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區域內生態環境整治為先導,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兩大系統工程,加速建設科學合理的城鄉布局和生產力布局模式,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期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意識,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科技為先導,以機制創新為動力,緊緊圍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重點地區的生態建設,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防治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加大重點城市、重點行業、重點流域的環境治理力度。
(二)總體建設目標
2005年力爭使環境污染的狀況有所減輕,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緩解,重點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2010年,通過社會經濟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在基本消除貧困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20—2040年,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健康得以保證,經濟和環境實現協調發展,步人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三、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
(一)構築京張承生態三角,建設京津冀北地區的生態屏障
為了保護城鄉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屏障特別重要。特別是河北省的張承地區,是首都北京生態環境保護的天然屏障,在控制西北地區風沙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和調節北京的小氣候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至今開展的「三北」防護林、首都周圍綠化和壩上生態工程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有效地緩解了本地區經濟發展與京津生態環境改善的矛盾。但是,由於冀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森林草場退化十分突出,恢復建設生態屏障的任務十分艱巨。在未來幾十年內,應該積極推廣生態工程技術,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生態建設為輔,科學規劃,確保質量,完善生態屏障,減少京津地區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
(二)保護地表水源
冀北地區地處首都北京的密雲和官廳兩大水庫及天津的於橋水庫和潘家口水庫等的上游,是京津地區城市發展的重要水源地。但是,由於經濟支持力度和生態環境脆弱兩方面的制約,地表水源仍然受到水量減少、水質污染和水庫河道淤積三個方面的巨大威脅,直接影響京津地區的供水數量和質量。今後應加大治理和保護力度,保證京津地區供水安全和水量供應。
(三)建設大北京地區綠色食品基地,提高首都食物安全保證程度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是京津傳統的干鮮果品、羊牛肉食品、錯季蔬菜和天然土特食品的生產供應基地,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證中佔有重要地位。未來幾十年,必須結合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與京津共同開發建設有一定規模的綠色食品和天然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滿足京津市民對食品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使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證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京津冀北生態協調發展機制,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
歷史上,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客觀上就是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大區域內的自然資源,形成了一體化的供電體系、供水體系、交通體系、流通體系、旅遊體系、副食品生產供應體系和原材料生產供應體系。未來幾十年,必須全面加強區域和行業間的聯合與協作,把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作為北京綠色奧運的系列工程之一,通過這種生態環境整治規劃的實施,盡快消除貧困,進一步縮小區域內落後地區與京津的發展差距,建立一體化的經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不同步問題。
(五)建設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城鄉空間發展模式,應該與大北京核心地區融為一體,全面考慮太行山——燕山、京津冀北平原和渤海,在京津冀北大區域內,根據生態環境容量,合理布局城鄉居民點和工業、農業生產。
在城市、城鎮、村莊、庫區等重點區域周圍,加快森林生態圈建設,提高綠化、美化標准;在主要交通干線、河道、乾渠兩側,沿壩、沿邊、沿海地帶建設高標准綠化帶,形成生態防護林體系的骨幹框架;在燕山、太行山區大面積採取飛、封、造相結合的形式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壩上高原地區營造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網,提高林網化標准,增強對農區、牧區的保護能力,加大首都周圍綠化、太行山綠化、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主要城市周圍綠化等大型造林工程建設,構築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四、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工程、重點整治地區
(一)防沙治沙工程
河北省環北京地區防風治沙工程的范圍是指包括張家口、承德全部和保定的淶水等28個縣區。土地總面積達7.843萬平方公里,占河北省總土地面積的41.9%。到1998年底,全區貧困人口272.58萬人,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3400元,農民人均收入1600元,有16個貧困縣。
該區域是京津及華北地區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目前該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的速度趕不上沙化速度,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
今後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河北省防沙治沙總體規劃》,啟動首都周邊地區防沙治沙工程,以張家口、承德兩地沙源、風口和風道地區防沙治沙為重點,實施「三帶三片」防風、固沙、阻沙工程。「三帶」即在壩上冀蒙邊界沿線建設第一道喬灌草結合的橫向防風固沙林帶,阻擋來自北部內蒙古風沙的侵襲;在壩緣沿線建設第二道防風固沙林帶,阻擋壩上風沙南下;在壩下九條風沙通道兩側建設以經濟型防護林為主的縱向防風固沙林帶,阻擋風口地區風沙。「三片」即在壩上兩條防風林帶之間地域,以草場建設為主,同時建設草場林網和片狀林區,覆蓋住壩上沙源;在壩下大片山區和西部黃土區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因地制宜,植樹種草,覆蓋住裸露山坡地表;在永定河下游沙化區及廣大平原沙化區,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田間林網、片狀速生豐產林和高產牧草,覆蓋住沙塵源。在永定河兩岸建設防護林帶,嚴防河道沙灘擴散。在「三帶」和「三片」區內配套建設小型水利設施,實施人工降雨、旱區集雨灌溉和節水灌溉技術。同時配套建設種苗和草籽兩大基地。通過迅速增加植被面積,提高植被覆蓋率,遏制土地沙化擴展,改善京津周圍生態環境。
到2010年,將使該區土地沙化趨勢全面得到控制,荒山得到全部綠化,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治沙止漠、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態環境建設目標。
(二)退耕還林(草)工程
河北省環京津區域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范圍包括壩上高原區、燕山地區,太行山區,共涉及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和保定5市的44個縣區。工程安排的次序按照首先壩上、其次壩下、再次燕山和太行山的思路推進。
堅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生產條件和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的原則,保持農用土地的供求平衡,在不降低糧食及其他主要農產品總量供給能力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對亂開濫墾形成的退化耕地實行退耕還林(草)。
壩上風沙危害區選擇以建設農田牧場防護林為骨幹,發展灌木為補充的生態建設模式,對退耕地,按照3:7的林草比例安排。
冀北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區生態治理模式以林為主,其中張承地區以生態林為主,燕山東部地區可適當增加經濟林的種植比例。植被恢復退耕地以人工造林種草為主。.
冀西太行山水土流失區主要包括保定的8個山區縣。生態建設以林為主,適當增加經濟林的比例,生態林與經濟林和喬灌比例均按7:3安排。
(三)「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
河北省「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包括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四市的部分縣。工程建設是以護衛京津為目標,以防沙治沙為建設重點,以保護現有林業資源、恢復和增加森林植被為核心,以科技為先導,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加快工程建設進程,促進防護林體系建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盡快改善「三北地區」及京津周圍生態環境。
(四)壩上風沙整治地區
壩上地區的生態破壞是京津地區沙塵暴危害的主要沙源之一,其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對京津地區的城鄉發展有重要意義。今後整治重點是:1、減少草地載畜量,積極發展圍欄圈養,推廣退耕還林還草。2、對沙源地和風道進行綜合治理,建設防風固沙林帶和林網,提高林草覆蓋率,增強防風固沙能力,控制風沙和沙塵暴危害。3、城鎮的發展規模應該給予嚴格限制,逐步降低人口增長率,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4、建設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和旅遊基地,從根本上轉變以種植業為主的破壞型產業結構模式;但是旅遊業的發展不能超過環境容量,不能以生態旅遊的名義破壞生態環境。
(五)官廳、密雲水庫等水源地
根據京津地區發展需要,加強上游污染源治理,盡快恢復官廳水庫的水質,重點對永定河水系河北段、潮白河水系河北段進行整治,確保京津供水水源的安全,這是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六)白洋淀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少有的湖泊濕地,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調節區域氣候和減少華北地區的洪水危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長期以來,圍湖造田使白洋淀的面積已經大大減少,並且部分水質正在惡化。因此,應該加強白洋淀周圍的生活污水治理,嚴禁污染工業用水。在發展旅遊時,對機動船應該嚴格管理,防止油污泄漏污染水面。在白洋淀一期治理的基礎上,繼續後期治理。
⑵ 從哪可以搜到河北省人民政府《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
應該從當地的網站或者是政府網站環保部門。
⑶ 2020河北省環境保護查什麼
主要是查私人企業幹活的,開工幹活,就罰款,封廠,不交錢就不讓干,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⑷ 河北省是如何鐵腕治霾的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城市及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
辦法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於我省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台、邯鄲市)及其所轄縣(市、區)和定州、辛集市;非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市)所轄縣(市、區)。
排名分為三類
第一類: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第二類: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所轄縣(市、區)和定州、辛集市。
第三類:非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所轄縣(市、區)。
排名如何計算?
排名計算方法
全省各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和PM2.5平均濃度排名各賦予50%權重。其中,絕對值排名每項佔20%、改善率排名每項佔30%權重。
按照各項指標排名位次與權重乘積所得數值相加,由小到大排序形成各地空氣質量最終排名。
如遇排名位次數值相加得分相同情況,優先按照PM2.5月均濃度值、改善率確定排名先後,平均濃度值低、下降幅度大的排名靠前。
排名計算公式
城市及縣(市、區)分值=(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絕對值排名×2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排名×30%)+(PM2.5平均濃度絕對值排名×20%+PM2.5平均濃度改善率排名×30%)。
實施財政獎勵或懲罰性扣減資金
依據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縣(市、區)每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結果,對各市、縣(市、區)實施財政獎勵或懲罰性扣減資金措施,並在媒體公布獎懲結果。
經濟獎懲標准
第一類排名後3位予以扣減
第一類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獎懲標准:
對月度空氣質量排名第6位的扣減60萬元,第7位的扣減80萬元,第8位的扣減100萬元;
對月度排名第1位的市,獎勵100萬元,排名第2位的市,獎勵80萬元,排名第3位的市,獎勵60萬元;
月度排名位列第4、第5位的,不獎不懲。
第二類排名後10位予以扣減
第二類8個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所轄縣(市、區)和定州、辛集市獎懲標准:
對月度空氣質量排名位列後10名的予以扣減,對排名位列前10名的予以獎勵。
對第1名獎勵50萬元,每降低一個位次,獎勵減少4萬元;
對倒數第1名扣減50萬元,每升高一個位次,少扣減4萬元。
這些情況實施區域限批
對空氣質量未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2012)二級及以上標准,且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連續3個月同比不降反升的縣(市、區),以及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改善率連續3個月排名全省後10位的縣(市、區)實施區域限批,由省環境保護廳暫停該縣(市、區)新增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民生與節能減排項目除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直到連續3個月空氣質量穩定改善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改善率穩定退出後10名後,方可解除;
各市環保部門應同步暫停被限批地區的相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⑸ 論述河北省水體(大氣)污染現狀及其治理措施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
關鍵詞:石家莊市 大氣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為對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這個定義鮮明的表達了兩個基本觀點:
人類要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發展;
發展要有限度,他不應危及後代人的發展。
石家莊市我國華北地區新型的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總面積15848平方千米,總人口845萬。其交通發達,京廣、石太、石德鐵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匯於此。近年來,石家莊市工業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是他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環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氣污染最為突出:尤其是在風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塵土滿天飛舞,縱橫肆虐,有些區域垃圾泛濫成災。
二、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河北省環境監測總站4月11日隊本周空氣質量檢測表明,石家莊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由於它們直徑很小,且夾雜著細菌,可以被人體吸入體內,引起疾病。同時,由於它們很輕,不宜沉降,總是漂浮在空中,陽光照射在這些微塵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顯得灰濛蒙的,能見度明顯下降。揚塵污染也比較嚴重,特別是雨後就更顯得直觀,汽車擋風玻璃上全是泥水,就連眼鏡片上也滿是泥水。由於少數地區垃圾處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爛,隨風一錘,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讓人倍覺惡心。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也使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的不便。
1.2 石家莊大氣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氣候因素是影響石家莊市大氣質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脈,東、南、北均為遼闊的華北大平原。而與此同時,石家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等特徵。這些特定的地理和氣候因素,是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東南風的作用,石家莊上空的可吸入顆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質隨風西移,當遇太行山脈的阻擋後,又轉向東移,返回原地。而與此類似,當刮西北風的時候,由於太行山脈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風被攔截在山西境內,一些污染物質也無法被颳走,而只能繼續停留在石家莊的上空。
1.2.2 城市建設是影響石家莊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莊氣體狀態大氣污染源調查表
根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的分類統計分析,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1)燃料燃燒(2)工業生產過程(3)交通運輸等。根據統計資料,以上三方面產生的大氣污染所佔的比例分別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燒中,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數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和CO的數量占燃料燃燒排放比例分別為99%、93%、81%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排放量雖僅佔大氣污染總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排放點比較集中。濃度較高,所以對工礦區或局部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機動車等流動源在交通比較繁忙的街道,如裕華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嚴重污染。
(一)燃料燃燒。在石家莊,天然氣在居民的生活中還沒有普及,煤仍然是人們的首選燃料。而在燃煤市場上,高硫煤仍佔主導地位。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放棄廉價的高硫煤而去購買環保型的低硫煤。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時,由於石家莊地處華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單位為了省錢,實行自給自足的供暖制度,這就增加了煤的燃燒量,使大氣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業生產過程。近些年來,石家莊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是我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化學工業也是重點發展部門,有規模較大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煤炭工業亦佔有重要地位。這些性質的工礦企業即使石家莊的重點發展部門,也是污染最為嚴重的企業。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市區,如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等。此外,還有一些粉末冶金廠、印染廠也是石家莊大氣污染的主力軍。
(三)交通運輸。近些年來,石家莊經濟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也隨之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私人轎車的數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CO,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特別是一些柴油大貨車和冒煙車輛,排放的尾氣中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學院王瑋博士介紹,一輛柴油車排放的尾氣中,夾雜的可吸入顆粒物,幾乎是100輛汽油差夾帶的總和,是更嚴重的污染源。而石家莊卻允許柴油車進城,促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急劇上升。
(四)市政建設。石家莊的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問題,即馬路兩側的人行板道明顯高於路面而且與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馬路上的灰塵不能吹走,而且越積越多,這也是因發揚陳天氣的直接原因。據資料統計,城區揚塵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占總量的40%左右,人們卻對裸露地面,建築工地,拆遷工地以及砂石料場造成的揚塵姑息遷就,始終未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業廢水中的化學成分也極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五)工業布局。石家莊的一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城區的東北部,還有一些分布在市區的不同區域。這些工礦企業的分散性是整個城區的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六)綠化。石家莊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內部綠化已基本達標,而整個城區的綠化卻遠遠達不到要求。南二環只是近兩年來才栽了幾批樹,其他地方也還是光禿禿的。
1.2.3 市場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場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壟斷實力的存在,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識和信息等)導致市場經濟作用被削弱的現象。也就是使市場經濟不能實現其理論上的好處的情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說,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個人或一個經濟單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個人和經濟單位行為的直接結果,而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的情況。如一個化肥廠對大氣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氣污染所造成的損害。由此可見,市場失靈也導致了大氣污染。
1.2.4 政府政策失靈。政府並不是萬能的,政府決策失靈同樣會產生環境問題。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莊建設成為聞名全國「葯都」,而制葯廠是污染極為嚴重的企業,這個政策導向勢必會對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造成不良的影響。
1.2.5 全民對環境的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環境保護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如對環境問題的潛伏性、長期性、緊迫性和艱難性認識不足,對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不理解,由於市民認識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他們行為上的不夠積極,不夠配合。如在石市東南部的尖嶺村,本身道路坑窪不平,塵土飛揚,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質不高,垃圾隨處可見。特別是每逢集市過後,更是滿地狼藉,叫村民和過路人苦不堪言。
三 政府行為對策
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的說法已被廣為接受。環境資源配置的失靈,要求政府加大環境保護行政監督力度,採取有效的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手段,發揮其在解決環境問題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後,我們的環境管理方式將會受到沖擊,因此,必須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
1、完善政府機構職能,使宏觀與微觀有機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幾乎所以政策領域的變革,改變過去各個部門封閉的、分割地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環境政策的做法,把環境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結合起來,這樣做既有利於環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這就要求石家莊市政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其績效分布如頂圖:
政府要依照此體系,完善機構設置。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負責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對政府及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環保法規的各項具體行為進行界定。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或貫徹不力導致轄區環境質量下降的部門、機關給予相應處分,使領導的「烏紗帽」和其所負責的區域環保是否達標掛上鉤。此外,還要給環保部門下放實權,權責明確,才能貫徹有力。
2、搞好監督調查工作,統一布局,分類管理。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實現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2.1 政府環保部門應切實做好環境的監測調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針對日益嚴重的室內環境污染監督檢疫站。今後,對於類似的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以加強對空氣污染原的監控;實施城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預報,使社會有關各方及時了解可能出現的空氣污染情況。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較大的單位和對空氣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預做准備。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並可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及時、准確全面的環境質量信息。同時,政府可以投資興建以監控、信息、檢測等三大系統為核心的環境指揮中心,配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加強環境監理標准化建設。
2.2 立足現有規律、規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為使環境保護工作根深蒂固的開展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環境法律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應政策法規完善這一體系(注意既要有綜合性法規,又要對各方面進行明確規定,而且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修改。)在此基礎上實行環境執法監督,以國家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為依據,圍繞國家環保工作重心,結合石家莊環保工作重點,運用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石家莊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許可權,以石家莊市環保局為主體,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對一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動。
3、針對石家莊市大氣污染的幾個主要方面原因採取相應防治措施,強化管理。
3.1 政府應利用經濟手段來治理工礦企業。企業是各種污染物的主要產生者和排放者,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採取切實措施以削減排污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使企業改變觀念,拚棄環境保護部經濟的成見,樹立起重視環境更益於經濟的觀念。宣傳和執行「污染者付費、利用這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對破壞環境和隨意排放污染物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單位,按照污染種類,數量和程度進行罰款或徵收排污費;對排放污染物損壞群眾健康或造成財產損失的排污單位,責令向受害者賠償損失;對利用廢棄物生產的產品給以減免稅收或其他經濟上的優惠;實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予以征稅收費等制度。
3.2 制定嚴格的標准,控制揚塵和廢氣污染。關閉不合格的砂石料場,對於建築工地拆遷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圍加高護屏,並在四周的臨時交通道路上鋪蓋瀝青;對一些非回鎮土要隨時運出市區。要求運貨車加蓋遮篷,以免建築材料散落街頭。各公司要採用現代化的電子過濾塔等先進設備來凈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廢氣。化工廠應利用管道將生產過剩中產生的廢煤氣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氣體,經過管道輸送到煤站燃燒,變成無害的碳酸氣體和水蒸氣,然後經過高大的煙囪排向高空。制葯廠應建立有害氣體的回收循環裝置,利用回收利用可製成石膏。對工廠和服務性行業制定和執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標准和燃料的質量鑒定標准。除此之外,政府應加快無燃煤區的建設,將石家莊市中心區(和平路、體育大街、槐南路和倉安路;維明街圍和區域)基本建成無燃煤區,並逐步將整個市區建成無燃煤區。同時,政府應下令,對一些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單位,必須集中供熱。
3.3 利用行政手段削減機動車污染。政府應執行嚴格的地方規章制度,禁止銷售未達國家尾氣排放標準的汽車,淘汰尾氣超標車;安裝電噴和三元催化裝置;加快機動車燃料改造,
使用天然及電力等清潔能源;同時,可以開設電車等無污染車輛。對一些新增公共汽車要購置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清潔型車型,建設天然氣加油站。禁止拖拉機、機動三輪車及非市區牌號的摩托車進入市區。
3.4 政府應嚴格規劃解決石家莊的道路斜坡問題。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盡量避免道路斜坡問題。同時,對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問題的主幹道,政府可以責令有關部門用花壇取代柵欄,並在道路兩側種上樹,以達到防止塵沙和凈化空氣的雙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設灑水車的數量,用灑水車把一些處理過的污水灑在馬路上,一日幾次。
3.5 調整工業布局實現工業布局園區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變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實施「優二興三」的產業政策,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發展工業園區,嚴格執行產業發展導向政策和「三同時」規定。限制一些敏感區域興辦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對一些重污染企業要實行搬遷、停產、轉產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擴大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規模。
4. 對城市交通和公共設施警醒合理的規劃管理。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 增加對公共設施的投入。政府可對一些公共設施增加資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園、廣場興建噴泉、消防水池等。在適當的地點開設無車區和商業步行街,以減少汽車的流動量。
4.1.2 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來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資在一個小區設置幾個垃圾投放點,每天定時投放垃圾,同時政府可以投資開發垃圾產業。當然,出路垃圾也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讓企業在生產時就考慮到為減少垃圾創造條件,如減少包裝,或改一次性包裝為重復使用的包裝。對一些自然無法分解的垃圾,可以進行焚燒,但一定要嚴格限制焚燒廠的粉塵和廢氣排放,煙囪要價高,而且要安裝廢氣過濾裝置,把排入大氣的有毒物質減少到最低限度。
4.2 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建立城市立體綠化體系。在石家莊范圍內大規模植樹種草,在搞好垂直綠化的基礎上,實行立體綠化。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變遷,使內綠化已顯得十分重要因為許多新建住宅和辦公樓都有很多污染物質,其中有些會釋放有害氣體或塵粒污染空氣,它們包括許多種燃料、木材、建材、辦公設備、傢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劑等。另外,植物、寵物或房間空調系統也會帶有細菌,這些細菌會破壞室內的空氣質量。立體綠化就是事室內、地面、樓頂、牆體形成一個立體的綠化網,以阻止細菌黴菌的生長。此外,化學製品應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殺蟲劑等。
5. 廣泛利用宣傳、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質和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繫到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和宣傳環境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切實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1)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作為幹部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各級政府應把環保業績作為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讓各級政府把環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學要積極開展環境教育。(3)建立公眾才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4)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應當及時報道和表彰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公開揭發和批評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對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單位的個人予以曝光,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5)各級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區設置宣傳欄,宣傳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充分調動群眾的自覺性。
6.大力發展環保科技,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6.1 積極發展科技興環保企業。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考驗,那種僅憑人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去打開國際市場的辦法是缺乏遠見的,以民眾的低收入額為代價的競爭,其出發點就不對,其可持續性等更值得懷疑。大量增強企業的科技內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對環保領域企業數量小多、規模小的特性,大力發展科技型環保企業更是當務之急。政府應加強對環保企業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導。(1)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向企業的科技開發行為傾斜,如果通過相應的監督監察機制確證企業投資與技術開發,那麼這種投資的稅收可以減免;如果經過相應的論證,企業投資與某項技術研究可以促進整個地區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那麼可以取得政府的優惠貸款甚至貼息貸款。(2)在環境領域,面向環保企業設立技術研發課題,並有配套的資金保障。(3)選擇有規模、有豐富實踐經驗、具有技術研究基礎的環保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有的放矢發揮最佳作用。
6.2 鼓勵支持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發明並力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果。
6.3 加強同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聯系與合作。 引進國外投資,彌補資金短缺的現狀;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和國家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與應用新形式的環保理念與技術;聘請國內外知名環境專家參與我市環境整治開發治理工作規劃的制定等等。
⑹ 河北永益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北永益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為廈門市直管的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專公司控股的成員企屬業。專業從事環境治理項目總包、污泥處置、投資、運營服務及相關領域技術與設備研發等業務。
法定代表人:白春榮
成立時間:2001-08-17
注冊資本:833.33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010000017948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新石北路380號卓達院士大廈11樓
⑺ 河北省大氣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沒找到河北的 找到石家莊的 你參考參考吧~~
摘要: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
關鍵詞:石家莊市 大氣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為對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這個定義鮮明的表達了兩個基本觀點:
人類要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發展;
發展要有限度,他不應危及後代人的發展。
石家莊市我國華北地區新型的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總面積15848平方千米,總人口845萬。其交通發達,京廣、石太、石德鐵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匯於此。近年來,石家莊市工業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是他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環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氣污染最為突出:尤其是在風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塵土滿天飛舞,縱橫肆虐,有些區域垃圾泛濫成災。
二、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河北省環境監測總站4月11日隊本周空氣質量檢測表明,石家莊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由於它們直徑很小,且夾雜著細菌,可以被人體吸入體內,引起疾病。同時,由於它們很輕,不宜沉降,總是漂浮在空中,陽光照射在這些微塵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顯得灰濛蒙的,能見度明顯下降。揚塵污染也比較嚴重,特別是雨後就更顯得直觀,汽車擋風玻璃上全是泥水,就連眼鏡片上也滿是泥水。由於少數地區垃圾處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爛,隨風一錘,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讓人倍覺惡心。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也使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的不便。
1.2 石家莊大氣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氣候因素是影響石家莊市大氣質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脈,東、南、北均為遼闊的華北大平原。而與此同時,石家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等特徵。這些特定的地理和氣候因素,是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東南風的作用,石家莊上空的可吸入顆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質隨風西移,當遇太行山脈的阻擋後,又轉向東移,返回原地。而與此類似,當刮西北風的時候,由於太行山脈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風被攔截在山西境內,一些污染物質也無法被颳走,而只能繼續停留在石家莊的上空。
1.2.2 城市建設是影響石家莊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莊氣體狀態大氣污染源調查表
根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的分類統計分析,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1)燃料燃燒(2)工業生產過程(3)交通運輸等。根據統計資料,以上三方面產生的大氣污染所佔的比例分別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燒中,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數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和CO的數量占燃料燃燒排放比例分別為99%、93%、81%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排放量雖僅佔大氣污染總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排放點比較集中。濃度較高,所以對工礦區或局部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機動車等流動源在交通比較繁忙的街道,如裕華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嚴重污染。
(一)燃料燃燒。在石家莊,天然氣在居民的生活中還沒有普及,煤仍然是人們的首選燃料。而在燃煤市場上,高硫煤仍佔主導地位。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放棄廉價的高硫煤而去購買環保型的低硫煤。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時,由於石家莊地處華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單位為了省錢,實行自給自足的供暖制度,這就增加了煤的燃燒量,使大氣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業生產過程。近些年來,石家莊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是我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化學工業也是重點發展部門,有規模較大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煤炭工業亦佔有重要地位。這些性質的工礦企業即使石家莊的重點發展部門,也是污染最為嚴重的企業。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市區,如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等。此外,還有一些粉末冶金廠、印染廠也是石家莊大氣污染的主力軍。
(三)交通運輸。近些年來,石家莊經濟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也隨之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私人轎車的數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CO,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特別是一些柴油大貨車和冒煙車輛,排放的尾氣中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學院王瑋博士介紹,一輛柴油車排放的尾氣中,夾雜的可吸入顆粒物,幾乎是100輛汽油差夾帶的總和,是更嚴重的污染源。而石家莊卻允許柴油車進城,促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急劇上升。
(四)市政建設。石家莊的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問題,即馬路兩側的人行板道明顯高於路面而且與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馬路上的灰塵不能吹走,而且越積越多,這也是因發揚陳天氣的直接原因。據資料統計,城區揚塵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占總量的40%左右,人們卻對裸露地面,建築工地,拆遷工地以及砂石料場造成的揚塵姑息遷就,始終未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業廢水中的化學成分也極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五)工業布局。石家莊的一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城區的東北部,還有一些分布在市區的不同區域。這些工礦企業的分散性是整個城區的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六)綠化。石家莊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內部綠化已基本達標,而整個城區的綠化卻遠遠達不到要求。南二環只是近兩年來才栽了幾批樹,其他地方也還是光禿禿的。
1.2.3 市場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場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壟斷實力的存在,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識和信息等)導致市場經濟作用被削弱的現象。也就是使市場經濟不能實現其理論上的好處的情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說,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個人或一個經濟單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個人和經濟單位行為的直接結果,而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的情況。如一個化肥廠對大氣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氣污染所造成的損害。由此可見,市場失靈也導致了大氣污染。
1.2.4 政府政策失靈。政府並不是萬能的,政府決策失靈同樣會產生環境問題。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莊建設成為聞名全國「葯都」,而制葯廠是污染極為嚴重的企業,這個政策導向勢必會對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造成不良的影響。
1.2.5 全民對環境的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環境保護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如對環境問題的潛伏性、長期性、緊迫性和艱難性認識不足,對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不理解,由於市民認識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他們行為上的不夠積極,不夠配合。如在石市東南部的尖嶺村,本身道路坑窪不平,塵土飛揚,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質不高,垃圾隨處可見。特別是每逢集市過後,更是滿地狼藉,叫村民和過路人苦不堪言。
三 政府行為對策
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的說法已被廣為接受。環境資源配置的失靈,要求政府加大環境保護行政監督力度,採取有效的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手段,發揮其在解決環境問題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後,我們的環境管理方式將會受到沖擊,因此,必須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
1、完善政府機構職能,使宏觀與微觀有機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幾乎所以政策領域的變革,改變過去各個部門封閉的、分割地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環境政策的做法,把環境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結合起來,這樣做既有利於環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這就要求石家莊市政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其績效分布如頂圖:
政府要依照此體系,完善機構設置。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負責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對政府及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環保法規的各項具體行為進行界定。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或貫徹不力導致轄區環境質量下降的部門、機關給予相應處分,使領導的「烏紗帽」和其所負責的區域環保是否達標掛上鉤。此外,還要給環保部門下放實權,權責明確,才能貫徹有力。
2、搞好監督調查工作,統一布局,分類管理。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實現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2.1 政府環保部門應切實做好環境的監測調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針對日益嚴重的室內環境污染監督檢疫站。今後,對於類似的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以加強對空氣污染原的監控;實施城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預報,使社會有關各方及時了解可能出現的空氣污染情況。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較大的單位和對空氣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預做准備。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並可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及時、准確全面的環境質量信息。同時,政府可以投資興建以監控、信息、檢測等三大系統為核心的環境指揮中心,配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加強環境監理標准化建設。
2.2 立足現有規律、規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為使環境保護工作根深蒂固的開展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環境法律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應政策法規完善這一體系(注意既要有綜合性法規,又要對各方面進行明確規定,而且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修改。)在此基礎上實行環境執法監督,以國家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為依據,圍繞國家環保工作重心,結合石家莊環保工作重點,運用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石家莊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許可權,以石家莊市環保局為主體,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對一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動。
3、針對石家莊市大氣污染的幾個主要方面原因採取相應防治措施,強化管理。
3.1 政府應利用經濟手段來治理工礦企業。企業是各種污染物的主要產生者和排放者,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採取切實措施以削減排污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使企業改變觀念,拚棄環境保護部經濟的成見,樹立起重視環境更益於經濟的觀念。宣傳和執行「污染者付費、利用這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對破壞環境和隨意排放污染物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單位,按照污染種類,數量和程度進行罰款或徵收排污費;對排放污染物損壞群眾健康或造成財產損失的排污單位,責令向受害者賠償損失;對利用廢棄物生產的產品給以減免稅收或其他經濟上的優惠;實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予以征稅收費等制度。
3.2 制定嚴格的標准,控制揚塵和廢氣污染。關閉不合格的砂石料場,對於建築工地拆遷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圍加高護屏,並在四周的臨時交通道路上鋪蓋瀝青;對一些非回鎮土要隨時運出市區。要求運貨車加蓋遮篷,以免建築材料散落街頭。各公司要採用現代化的電子過濾塔等先進設備來凈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廢氣。化工廠應利用管道將生產過剩中產生的廢煤氣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氣體,經過管道輸送到煤站燃燒,變成無害的碳酸氣體和水蒸氣,然後經過高大的煙囪排向高空。制葯廠應建立有害氣體的回收循環裝置,利用回收利用可製成石膏。對工廠和服務性行業制定和執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標准和燃料的質量鑒定標准。除此之外,政府應加快無燃煤區的建設,將石家莊市中心區(和平路、體育大街、槐南路和倉安路;維明街圍和區域)基本建成無燃煤區,並逐步將整個市區建成無燃煤區。同時,政府應下令,對一些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單位,必須集中供熱。
3.3 利用行政手段削減機動車污染。政府應執行嚴格的地方規章制度,禁止銷售未達國家尾氣排放標準的汽車,淘汰尾氣超標車;安裝電噴和三元催化裝置;加快機動車燃料改造,
使用天然及電力等清潔能源;同時,可以開設電車等無污染車輛。對一些新增公共汽車要購置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清潔型車型,建設天然氣加油站。禁止拖拉機、機動三輪車及非市區牌號的摩托車進入市區。
3.4 政府應嚴格規劃解決石家莊的道路斜坡問題。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盡量避免道路斜坡問題。同時,對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問題的主幹道,政府可以責令有關部門用花壇取代柵欄,並在道路兩側種上樹,以達到防止塵沙和凈化空氣的雙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設灑水車的數量,用灑水車把一些處理過的污水灑在馬路上,一日幾次。
3.5 調整工業布局實現工業布局園區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變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實施「優二興三」的產業政策,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發展工業園區,嚴格執行產業發展導向政策和「三同時」規定。限制一些敏感區域興辦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對一些重污染企業要實行搬遷、停產、轉產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擴大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規模。
4. 對城市交通和公共設施警醒合理的規劃管理。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 增加對公共設施的投入。政府可對一些公共設施增加資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園、廣場興建噴泉、消防水池等。在適當的地點開設無車區和商業步行街,以減少汽車的流動量。
4.1.2 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來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資在一個小區設置幾個垃圾投放點,每天定時投放垃圾,同時政府可以投資開發垃圾產業。當然,出路垃圾也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讓企業在生產時就考慮到為減少垃圾創造條件,如減少包裝,或改一次性包裝為重復使用的包裝。對一些自然無法分解的垃圾,可以進行焚燒,但一定要嚴格限制焚燒廠的粉塵和廢氣排放,煙囪要價高,而且要安裝廢氣過濾裝置,把排入大氣的有毒物質減少到最低限度。
4.2 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建立城市立體綠化體系。在石家莊范圍內大規模植樹種草,在搞好垂直綠化的基礎上,實行立體綠化。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變遷,使內綠化已顯得十分重要因為許多新建住宅和辦公樓都有很多污染物質,其中有些會釋放有害氣體或塵粒污染空氣,它們包括許多種燃料、木材、建材、辦公設備、傢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劑等。另外,植物、寵物或房間空調系統也會帶有細菌,這些細菌會破壞室內的空氣質量。立體綠化就是事室內、地面、樓頂、牆體形成一個立體的綠化網,以阻止細菌黴菌的生長。此外,化學製品應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殺蟲劑等。
5. 廣泛利用宣傳、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質和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繫到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和宣傳環境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切實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1)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作為幹部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各級政府應把環保業績作為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讓各級政府把環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學要積極開展環境教育。(3)建立公眾才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4)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應當及時報道和表彰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公開揭發和批評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對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單位的個人予以曝光,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5)各級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區設置宣傳欄,宣傳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充分調動群眾的自覺性。
6.大力發展環保科技,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6.1 積極發展科技興環保企業。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考驗,那種僅憑人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去打開國際市場的辦法是缺乏遠見的,以民眾的低收入額為代價的競爭,其出發點就不對,其可持續性等更值得懷疑。大量增強企業的科技內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對環保領域企業數量小多、規模小的特性,大力發展科技型環保企業更是當務之急。政府應加強對環保企業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導。(1)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向企業的科技開發行為傾斜,如果通過相應的監督監察機制確證企業投資與技術開發,那麼這種投資的稅收可以減免;如果經過相應的論證,企業投資與某項技術研究可以促進整個地區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那麼可以取得政府的優惠貸款甚至貼息貸款。(2)在環境領域,面向環保企業設立技術研發課題,並有配套的資金保障。(3)選擇有規模、有豐富實踐經驗、具有技術研究基礎的環保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有的放矢發揮最佳作用。
6.2 鼓勵支持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發明並力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果。
6.3 加強同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聯系與合作。 引進國外投資,彌補資金短缺的現狀;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和國家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與應用新形式的環保理念與技術;聘請國內外知名環境專家參與我市環境整治開發治理工作規劃的制定等等。
⑻ 京津冀環境一體化治理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京津冀生態環境及其治理措施:
目前,由於本區域的鋼鐵、重化工等產業分布不合理等原因,京津冀地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城市大氣的霾污染、城市水資源短缺及水體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壤污染、工業「三廢」的排放與處理等問題都很嚴重。
(一)京津冀生態環境現狀。由於大氣具有空間流動性,因而僅靠任何一地,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尋求區域協作。水資源短缺及水體污染也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不可輕視的問題,因此本文著力分析京津冀大氣污染和水資源短缺、水體污染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任何一個大都市圈或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環境變化的問題。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大氣污染已經演變成以高濃度細粒子和高濃度臭氧污染為特徵的典型「雙高」污染區。全國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地區佔8個。京津冀區域共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自2013年以來空氣質量每年平均達標天數比例大概為37.5%,比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低23個百分點,有10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低於50%,污染問題異常嚴重。
困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另一個環境問題是水資源短缺和水體污染。當前京津冀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准」,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地表水劣V類(喪失使用功能的水)斷面比例達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佔三分之一;平原區河流普遍斷流,濕地萎縮,功能衰退。海河,流經京畿,滋養一方。但2013年調查顯示,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類以上污染水超過60%。京津冀是集生活、工業和農業為一體的大型都市圈,區域水資源總量持續減少,污染日益嚴重,加劇了該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
(二)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現狀。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國家和京津冀各地方政府都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是制定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也是推動並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的制度基礎。2014年以來,中央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就生態環境治理已出台並發布了多項文件,立法層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與此同時,地方也積極行動,制定具體政策落實,北京市發布《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發布《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成立了北京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天津市制定《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將大氣污染防控作為首要任務,成立了「美麗天津·一號工程」領導小組;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確定了加大工業企業治理力度,調整能源結構等8項重點工作。各地政府除了積極出台各項法規、文件外,還積極開展各項行動,如大力推行綠色公交、修建地鐵工程、重污染企業責令關停、整改,鼓勵企業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及大力引進環保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