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如何治理
『壹』 人工濕地治理河流,當冬季枯水期河流無水會有什麼後果,如何應對
最直接的後果是濕地的處理效率減緩,污染物的濃度升高可能會回超過濕地的最大答負荷,對濕地內的植被,微生物種群有負面作用。
應對方法:個人認為可以在濕地植物和濕地土壤特性方面考慮。洪水期種植保水植物(這個根據當地植物具體情況),以達到保水蓄水的作用。人工濕地可增加大量的粘土,也能夠起到蓄水的作用。
另外,潛流濕地也是為來的一個發展方向,而且如您所提到的情況,對水量的要求不高。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
『貳』 濕地減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圍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在湖區沉積。
措施:保護上游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強疏通清淤,退耕還湖。
『叄』 東北濕地利用中的問題的治理
濕地的來退化主要是指由自於濕地面積的變化、水文條件的改變、水質改變、濕地資源的非持續利用以及外來物種的入侵等原因導致的濕地功能衰退與消失。 長期以來, 濕地的價值不大為人所知曉, 往往把濕地當作無用之地。隨著東北地區濕地開發利用活動的不斷增加, 濕地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濕地資源遭受到嚴重威脅。中國東北平原的大片濕地被稱為「北大荒」。本世紀60 年代, 政府大力開墾北大荒, 組建許多農場, 進口大量機械, 將濕地的水排干, 將「北大荒」變為「北大倉」, 獲得了大量農產品, 但其產生後果導致周邊環境的惡化。1998年嫩江和松花江的洪水與此不無關系。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了對濕地的過度開發所引發的嚴重問題。中國濕地退化具有自然演化的部分原因, 有在巨大人口與糧食壓力下開墾濕地「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 也有對濕地功能認識不清所造成的政策失誤。
治理:
1、資源上——加強水資源管理能力、防患意識,合理用水排水措施,完善用水排水制度,修築水庫溝渠
2、生態上——建防護林涵養水源,部分改善土質地形,保護植被,調整不合理農業耕作用水制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種林牧副等業,合理開發利用與建設該地、發展人類活動
『肆』 濕地保護的措施
濕地保護涉及水量、水體形態和水質方面的保護,還包括水陸消漲帶和水生生物種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1.水量、水質和水體形態保護措施
(1)減少流域上遊河流的攔截量;
(2)壓縮中下游地區地下水的開采量;
(3)治理點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濕地的污染負荷。
2.濕地生物保護措施
(1)禁止對水生和濕生動植物的過度利用行為;
(2)在生境適宜的濕地中,人工種植植物,以提高濕地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
(3)確定合理的水產養殖模式。
總之,濕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利用好、保護好濕地是當代人類為謀求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造福於子孫後代不可推卸的責任。
『伍』 濕地的治理的措施
1
保護濕地植被
2
禁止濫捕濫獵
3
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4
保護濕地數量與質量
5
維護濕地生態功能與效益
『陸』 華北平原低濕地的治理措施
治理華北平原低濕來地的主要措施自是「因窪制宜」,實行「魚塘——台田」模式:挖魚塘,在水中養魚、鴨,栽種水生經濟作物;築台田,在田地里種糧、果、棉和飼料植物等飼養禽畜.這種模式使魚塘、台田相互促進、立體開發、綜合利用.
『柒』 濕地破壞對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施
濕地被破壞,將會導致以濕地為基礎建立和循環著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包括濕地動物生態鏈,植物生態鏈,微生物生態鏈都會被破敗,使原有的濕地生態功能消失,進而影響或改變周邊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治理的措施主要是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清除破壞因子,首先恢復濕的功能,藉助「濕」對原有動植物,微生物系統的修復作用,逐漸使被破壞的濕地得以重生。
『捌』 濕地污染防治措施,急
1.退耕還湖,還沼澤
2.禁止濫捕濫獵
3.防止濕地水污染
4.建立保護濕地的法規
5.提高保護濕地的意識
應該就這些,希望有幫助🙂
『玖』 地理遇到沼澤有什麼治理措施
1、排積水去地澇。
2、深翻通氣促進土壤中腐殖層和潛育層的氧化、熟化
3、種植根系發達植物。
但是現在已經禁止開墾沼澤地了。需要保護沼澤地,退耕還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