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國家文化治理體系

國家文化治理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1-25 03:39:26

㈠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水平決定的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

經濟發展水平是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所達到的水準。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經濟發展水平是計算各種動態分析指標的基礎。一般是指絕對數水平,也可以是相對數水平和平均數水平。依據在一個動態數列中所處的位置,分為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1)國家文化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指標的衡量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可以從其規模(存量)和速度(增量)兩個方面來進行測量。所謂「經濟規模測量」是指對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間范圍里能夠生產出來的財富總量,包括從基本的生活用品到復雜的生產資料,再到各種文化和精神產品等財富的總量。

在對經濟規模的 測量中最常用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它綜合性地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財富(物品和服務)的總和。

此外,對經濟規模的測 量又分為對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的測量。絕對規模只是測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期內的GDP總量,而不論這一規模的GDP是多少勞動力創造出來的。



㈡ 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治理方法。這些治理方法就影響到治理體系。比方,同是資本主義,美英和德法區別就很大。

㈢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

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氣力。只有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把我們各級幹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工作本領都提高起來,盡快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來,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有效運轉。

(3)國家文化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重建國家治理體系是政治轉型過程中的核心目標,以高制度化水平為特徵的強政黨是一國治理體系有序建構的重要保障。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視高制度化政黨對於一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際意義,在科學准確地評估政黨制度化水平的基礎上,具體考察其所取得的豐富建設經驗和治理成果。

㈣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是堅持共同的什麼,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是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顯著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

這既是長期以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因此,只有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才能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與治理機制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4)國家文化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增強文化自信是黨中央基於紅色江山不變色、共產黨人不變質的戰略考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時代在變化,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傳承好、拓展好、領悟好、深化好,將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魂,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㈤ 為什麼說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氣力.只有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把我們各級幹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工作本領都提高起來,盡快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來,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有效運轉.
(1)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說明如何認識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12分)
(2)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有關知識,分析如何發揮文化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的作用.(10分)
(3)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當代學者崔衛平的「你所站在的那個地方,就是屬於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人便是什麼.你內心光明的時候,中國便不再黑暗.」,無不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自覺的歷史擔當.據此,你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感悟.(4分)
(1)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斗爭性與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屬性.(4分)②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相互區別,各有側重,各具特點.(2分)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促進.不斷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保證和具體體現;國家治理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與高效運轉.(4分)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把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有機統一起來,共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分)
(2)①重視科技、教育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作用,大力推動優秀文化和先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著力提高國民素質;(3分)②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增強國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3分)③積極推動文化創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4分)
(3)①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②立足實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③堅持真理,敢於創新,把高度的革命熱情與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④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
(答到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該題原理指向性明確,「矛盾的基本屬性」是該題的原理,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系從其斗爭性和同一性兩個角度理解.
(2)「文化傳承與創新」是該題的原理大致范圍,如何發揮文化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是該題需要分析的內容.從推動文化發展的因素方面講,要重視科技、教育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作用;從文化繼承與發展角度講,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從文化創新角度講,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該題需要學生准確解讀材料內容,「人生感悟」與人生價值的實現、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有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明要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實現人生價值,還需要立足實踐,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等.
考點:本題考查矛盾的基本屬性、文化傳承與創新、實現人生的價值.

㈥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決定的

  1. 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講一句話,發展觀決定發展模式。其實,國家治理觀同樣決定著國家治理模式。
    可能有人會說,國家治理體系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說到底就是這個國家的制度執行能力。而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視同仁,只要把大家都認可的制度,把其他國家已經做得很好的制度拿來給「現代化」了,不就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去關注和討論國家治理觀又有什麼意義?
    此語看似與我們的常識相符,其實大謬。在制度哲學研究中有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制度非中性原則」,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優勢策略與偏好群體,同一制度對於不同的群體、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社會階段會產生截然不同乃至大相徑庭的績效。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群體更需要什麼、更珍視什麼、更希望什麼,直接決定著這一國家、這一社會、這一群體對制度模式的偏好與選擇。
    因此對於當代中國社會來說,國家治理的制度模式選擇並不是簡單地人雲亦雲、「拿來主義」,而是與其價值追求、社會理想、奮斗目標、偉大夢想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一切決定了中國社會國家治理的「應該」:
    --國家不富強,就會被開除「球籍」;民族不復興,無顏擔當龍的傳人。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是要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作為最基本的目標,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個曾經飽受異族列強欺侮、目前尚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諧和,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個能彰顯5000年燦爛文化、能傳承5000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軟實力促進世界共榮共進的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走向世界不等於喪失自我,為世界打工是要與世界共贏。我們固然要善意遵守既有的世界規則,更要積極參與制定新的更公平正義的世界規則。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國家治理的制度選擇方面就要走自己的路。中國在西方範式內對西方模式進行「移植」與「克隆」,可能會有小的進展,但難有大作為。只有跳出西方模式的三界外,突破與超越西方現有發展範式才能真正地「超英趕美」。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落腳處還是人民幸福。中國國家治理最根本的、也是最高的目標是讓中國人民自己當家作主過上更加富裕、更加有尊嚴的生活,讓13億中國人民能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讓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實現自我發展,建設自己社會的制度才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應該選擇的制度;只有讓中國社會的一切發展都由人民群眾主導,由人民群眾決定,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為人民群眾共享的制度,才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㈦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

明確國家治理的「應該」
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講一句話,發展觀決定專發展模式。其實屬,國家治理觀同樣決定著國家治理模式。
可能有人會說,國家治理體系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說到底就是這個國家的制度執行能力。而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視同仁,只要把大家都認可的制度,把其他國家已經做得很好的制度拿來給「現代化」了,不就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去關注和討論國家治理觀又有什麼意義?

因此對於當代中國社會來說,國家治理的制度模式選擇並不是簡單地人雲亦雲、「拿來主義」,而是與其價值追求、社會理想、奮斗目標、偉大夢想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一切決定了中國社會國家治理的「應該」

㈧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水平決定專的,是由這屬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
A.科技發展
B.經濟社會發展
C.社會發展
D.人民生活
答案:C
以中國為例
中國幅員遼闊,腹地廣大,五千年前就已出現文明,是個典型的農業文明的國家.農業文明的發展使得中國人重土安遷,習慣安穩,也使得血緣最終戰勝地緣,成為維護群體關系的重要紐帶,最終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群體本位,這使得在中國社會中個人一般以群體的一部分而存在而非一個個體,於是中國在很早就發展出了很強的專制主義(秦朝時期的專製程度比西方封建時代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大),也只有權力的高度集中才能治理一個如此龐大的農業國家,而這種傳統一直影響到現在,直到現在中國還是採取權力集中的原則,全國人大權利高於一切,而不是如西方的三權分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