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通貨膨脹的各種政策分別針對

治理通貨膨脹的各種政策分別針對

發布時間: 2021-01-25 00:39:47

① 通貨膨脹的成因有哪些

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現象。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動。即由於提高工資或市場壟斷力量提高生產要素價格致使生產成本增加而引發通貨膨脹。其中,由於提高工資而引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工資推動,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壟斷而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利潤推動。③結構失調。即由於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通貨膨脹。我國由於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經濟結構失調問題,因而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在我國也時有發生。④供給不足。即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相對不足而引起通貨膨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發生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商品供給嚴重匱乏而致。⑤預期不當。即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由於人們對通貨膨脹預期不當(對未來通貨膨脹的走勢過於悲觀)而引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⑥體制因素。由於體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以上是通貨膨脹的幾種主要成因。應該注意的是,對於某一次具體的通貨膨脹,其成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因此需要綜合全面的分析。

② 下列應對通貨膨脹風險的各種策略中,不正確的是( )。 A 進行長期投資 B 簽訂長期購貨合

下列應對通貨膨脹風險的各種策略中,不正確的是()。
A.進行長期投資B.簽訂長期購專貨合同
C.取得長期借款屬D.簽訂長期銷貨合同
正確答案:D
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企業應當財務措施予以防範。在通貨膨脹初期,貨幣面臨著貶值的風險,這時企業進行投資可以避免風險,實現資本保值,所以選項A正確;與客戶應簽訂長期購貨合同,以減少物價上漲造成的損失,所以選項B正確;取得長期負債,保持資本成本的穩定,所以選項C正確;調整財務政策,防止和減少企業資本流失等,而簽訂長期銷貨合同,會降低在通貨膨脹時期的現金流入,增加了企業資本的流失,所以選項D不正確。

③ 針對通貨膨脹的成因,應如何對付各種類型的通貨膨脹

關於通貨膨脹的成因,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該理論認為通貨膨脹是由於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的結果。
2、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經濟學家將利潤和工資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資或利潤被轉加到產品的價格中去,則發生了由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3、混合型通貨膨脹——由於當工資得到增加時,人們的需求也會增加,於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也會啟動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現實中的通貨膨脹很難分清是由於需求拉動的還是成本推動的,經濟學家薩繆爾遜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貨膨脹,即需求與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貨膨脹。
4、結構性通貨膨脹——即使總需求與總供給是平衡的,由於經濟部門結構的變動也會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兩大部門的生產效率是不同的。生產效率高的生產部門貨幣工資增長較快,生產效率較低的服務部門就受到了增長工資的壓力,而它們的生產效率卻無法同等速度提高。於是服務部門就產生了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這就是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原理。
5、理性預期的通貨膨脹——當經濟要素充分就業,總供給曲線已不再有彈性,完全成為一條垂直線,實際產出也已達到潛在產出水平。當總需求增加時,只會引起價格水平同比例上漲,而對實際產出沒有影響。因為公眾會根據政府的貨幣政策進行預期,多次反復後能認識政府貨幣政策的動機。從而使政府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失效,於是政府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將不僅不能推動經濟反而造成滯脹。該理論有三個假設:(1)公眾是掌握著各種信息的經濟人,他們會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對未來進行預測並且隨時根據新的信息調整經濟行為。(2)存在著自然失業率。(3)貨幣中性。
6、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發生在貨幣量增加的速度超過產量增加的速度的情況下,而且,每單位產品索配合的貨幣量增加得愈快,通貨膨脹的發展就愈快。」「長期持續的通貨膨脹隨時隨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

根據不同的通貨膨脹成因,經濟學家認為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理對策,如:緊縮信貸、控制貨幣供給增長速度,壓縮基建規模,調整投資結構,控制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增加有效供給,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等

一、發達國家通貨膨脹的發展態勢和治理
70年代,由於長期實行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採取簡單的增發貨幣以彌補財政赤字,發達國家進入了滯脹時期,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
8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逐漸放棄了戰後以來實行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轉而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採取嚴格的貨幣政策,通過短期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來調節貨幣供給量,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這些政策使通貨膨脹持續回落,但同時也造成經濟增長率下降和失業率上升。於是,一些國家又採取一些刺激經濟的措施,但留下了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高居不下的問題。
9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美國在技術創新和協調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積極影響下,實現了低通脹率、低失業率和經濟高增長的發展。西歐在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也實現了經濟的復甦,失業率大大降低,通脹率已控制在較低水平。而日本則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經濟陷入長期的衰退。
二、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態勢和治理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點決定了它們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比發達國家大得多。發展中國家的高速經濟發展必須求助於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但是,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在超過經濟發展能力時又必然帶來高度的通貨膨脹問題。於是再採取緊縮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予以治理。反反復復,幾多波折。並且,通過出口、外債、匯率制度等環節的傳導,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治理,往往嚴重受到國際經濟狀況的影響。
三、中國的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一)中國的通貨膨脹
中國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地方是:盲目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投資膨脹。但經濟基礎的薄弱和資金的短缺成為高速發展的瓶頸。於是增加貨幣投放量和信貸資金的結果造成流通中的貨幣量大大超過實物的流通量,發生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
中國通貨膨脹不同於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地方是:
1、由價格改革而引發的成本推動式通脹。2、引起貨幣超量發行的主要原因還來自不完善的微觀經濟基礎,是體制上的原因。3、不完善的經濟法規和秩序使各種商品在流通中發生轉手加價的問題。
(二)我國對通貨膨脹治理的主要方法:
80年代治理通脹方法以行政性手段為主。效果:通貨膨脹被控制的同時,經濟增長率也下降。93年通脹後,政府採取了靈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雖未放棄運用行政手段,但重點操作落在間接的宏觀調控上。效果:終於使經濟成功地軟著陸,使通貨膨脹得到控制的同時也保持了經濟的適當發展。
幾條經驗:
1、不能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之間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使微觀主體對政策信號越來越敏感。
3、准確把握形勢,審慎靈活地運用宏觀調控手段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