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互聯網社會治理
㈠ 如何應對網路對社會治理的挑戰
1,建立健全監管機制, 加強網民監督力度
2,把好接入服務關口, 開通「綠色上網「服務
3,培養網路人才,開發「綠色」軟體
4,科學使用電腦,快樂健康上網,計算機使用的客戶端是網民,科學使用計算機和健康文明上網是每個網民應盡的責任。
總之,治理網路,必須依靠切實有效的政府監管機制和長期額度的政府投入,加強實施行業管理力度,號召和發動廣大網民參與治網,共同構築一道強有力的「防火牆」,這樣才能長而遠地將網路的糟粕拒之防火牆之外。
㈡ 如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一、社會管理創新一定要立足於幸福百姓。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社會管理創新一定要立足幸福百姓,堅持將管群眾向群眾管進行轉變,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社會穩定和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二、社會管理創新要增強社會管理合力。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各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明確各方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黨和政府在社會建設中處於中心位置,完善社會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規,重視對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的專業人員和優秀的社會組織的培養和培育,通過對社會管理領域進行過程引導和規范,實現政府對創新活動和創新行為的有意識引導、調控和激勵,同時要健全和完善社會自治、自律和自我發展的新機制,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社會管理上的主體性及其對政府社會管理的監督制約作用。
三、社會管理創新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系,既要全面展開工作,又要抓住源頭性、根本性和基礎性問題。重點在於解決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網路虛擬社會建設管理等問題。
(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目前我國有超過2億的流動人口,在中國的東西部地區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流動。這種流動對社會管理提出很大挑戰。為了更好調動流動人口建設流入地的積極性,要保障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項社會福利,切實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從就業、居住、就醫、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斷創新統一有效管理新機制,實現城鄉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的人口互動管理模式,使流動人口能夠全面參與並真正融入當地社會生活,變流動為活力,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不穩定和不和諧等問題。
(二)、進一步加強和推進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創新。加強刑釋解教人員銜接工作機制建設,強化看守所、司法所與家庭、單位、社區之間的對接聯系,健全完善幫扶措施,減少脫管失控現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違法犯罪率。認真落實刑釋解教人員安置,解決刑釋解教人員在就業、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促使其順利融入社會。
(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路管理創新。信息時代,網路輿情逐漸成為黨和政府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與傳統信息渠道相比,網路信息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但不可否認,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引導有方,就能為我所用;引導不當,就會深受其害。正因如此,加強和完善信息網路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是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要善於引導和調控網路輿情,特別是對影響社會穩定的網民言論要加強監控。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聯網行業管理制度,完善立法,規范網路監督,依法查處製作傳播虛假、有害信息的網站和個人,掌握網上輿論的主導權。
㈢ 如何加強網路社會治理,讓互聯網激發和傳播社會正能量
互聯網的健康文明發展離不開現實世界裡良好社會風氣的傳播。因為每一個網民都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提高全民素質對提高網路社會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互聯網的健康文明發展需要藉助網路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網路媒體平台通常是網路社會訊息傳遞的最初源頭。網路媒體一定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來網民。
每一個網路虛擬個體都要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隨眾,不盲從。凈化互聯網,傳播正能量,從我做起!
國家要出台盡量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整治法律違法犯罪活動的絕對依據。
以上是個人想到的,純手打,求採納!!!
㈣ 完善什麼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內容出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政府包辦所有社會事務的傳統社會治理方式,要將社會治理從單一主體轉向黨和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體多方參與的共治形態,凡是社會能辦好的,都應交給社會承擔。比如城市綠化、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等領域,都可吸納社會組織、市場組織和個人參與。
(4)浙江互聯網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構成。其中,組織體系是主體,制度體系是依據,運行體系是路徑,評價體系是標准,保障體系是支撐。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從而架構起治理社會的互為前提、互相制約與互相推動的社會網路,
系統工程: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如果存在短板,勢必嚴重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內部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系統,必須科學設計,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抱殘守缺。
第三,社會治理體系與其他治理體系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必須瞻前顧後,相互配套。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㈤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藉助大數據、互聯網、人臉識別等技術,各地在社會治理智能化方面積極探索,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不斷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慧眼識低保,社會救助精準了
家庭申請低保前半年可支配總收入為5500元,人均月收入230元,家庭無其他財產,符合低保救助標准……安徽滁州天長市市民陸某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各項財產明細偽裝完,自以為可以矇混過關,不想材料剛遞上去,就被查了個底兒掉:家庭申請低保前半年可支配總收入實際為16800元,人均月收入700元,申請人名下擁有一建材經營部和食品經營部,家庭還有一輛東風日產轎車。
有啥「慧眼」,能夠一下子識別?原來,滁州市去年9月成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並建立了居民家庭狀況核對平台,該系統將社會救助、婚姻登記、人社、工商等多部門信息進行聯網共享。工作人員只需提交申請人身份證、查詢授權書等,藉助平台「大數據」搜索,申請人的家庭房產、車輛、稅務、社保等信息一目瞭然。
滁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張靜認為,通過平台核查,提高了低保對象認定的准確性,「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如今,所有信息聯網管理,兩個人就可以完成核查工作:一人專門負責核查已錄入平台的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財產查詢授權書、核對授權書等信息,確保手續齊全;另一人將申請人姓名、身份證等信息錄入,這時平台會顯示各部門掌握的申請人住房、車輛等所有情況,工作人員逐一核對,並出具報告。
「我們會把出具的核對報告、發現的預警信息反饋給各縣市區低保審核、審批部門,由他們進一步甄別處置。」張靜表示,「大數據」核對不會代替入戶調查,而是在之前把一道關,把企圖矇混過關者提前篩除,節省大部分人力,同時核查後掌握的信息也為後期入戶調查提供幫助。截至今年6月初,核對平台共受理核對業務20207戶45613人,發現預警信息1635條,均已反饋給相關審核、審批部門,並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出了清退或駁回申請的處理,從而提高了社會救助的精準度。下一步將擴大應用,把相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全部納入平台核查范圍。
刷臉進大樓,公租房管理高效了
下午5時40分,楊鵬程下班回到仁文公寓。在大樓過廳,小楊將臉對准大門旁的識別儀,識別儀的屏幕自動亮起,顯示出小楊的臉,很快,屏幕上出現了小楊租住的房間號以及「驗證成功」的字樣,旁邊的玻璃門自動打開。「不用拿鑰匙、門禁卡,真是太方便了!」小楊說,「最重要的是安全,非租戶根本進不來。」
29歲的小楊是一名海洋石油勘探工程師,尚未成家,從山東來上海浦東工作才兩年多。去年,小楊入住浦東新區區籌公共租賃住房仁文公寓。「我們從一開始就推出了以人臉識別為主要手段、指紋識別為輔助補充手段的智能控管門禁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門禁刷卡方式。」浦東新區公共租賃住房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經租運營部經理屈才平說。
為解決青年職工、引進人才階段性居住困難,上海推出了公租房這一保障性居住政策。因有政府補貼,公租房租金低於同等條件的普通租賃住房。價格「落差」,有時會引來不當逐利之人。「我們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杜絕這種現象。」屈才平說。
每個租客辦入住手續時,在物業管理處當場採集臉模與指紋。由於人臉與指紋具有唯一性,可有效限制公租房住戶以外的其他人員進出小區,不僅為住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環境,而且從技術上實現了對轉租、轉借、群租等違規使用公租房行為的管控。「到目前為止,小區未發現轉租、轉借行為,租金收繳率也達100%。」小區物業經理祝慧麗贊賞有加,「有了這個系統,我們的管理方便了很多。」
「對於親人朋友的短期探訪居住,我們酌情開通短期識別功能。」屈才平介紹說,「為了保障租客的隱私,採集的信息不能導出。如果租客搬離,信息就被刪除。」
據上海市住建委有關人士介紹,上海其他一些區的公租房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化管理手段,如在入戶門鎖中採用刷身份證或手機動態密碼開鎖等。上海市住建委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在公租房項目全面推廣這些智能化手段,依靠「制度+科技」,進一步提升上海公租房運營管理水平。
大數據監控,高價醫療管住了
「葯械采購數據異常,請注意風險提示!」近日,四川省葯械集中采購監管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某醫院的醫用耗材采購價明顯高於全省上月最高價,平台系統自動發送風險告知書後,該醫院隨之進行了整改,對采購價格進行重新調整。
四川省衛計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四川已建成葯械集中采購監管平台,將全省近850家公立醫療機構和4698家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的葯械采購統一入網,通過對常規上網限價葯、基礎輸液等葯品以及高值醫用耗材的年度采購平均價、最低價、上月最高價等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形成對異常采購價格的實時監控。
以大數據為基礎,四川葯械采購的價格控製成效斐然:2014年到2016年底,全省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在已執行的全國省級最低中標價基礎上,產品加權平均價平均下降近10%;2016年,全省葯械掛網產品參考價較省外價格平均降幅達近25%。
針對「大處方」產生的高價醫療,大數據再次大顯身手:四川設立醫療智能審核系統,藉助大數據對千千萬萬份醫療費用單據的合規性進行「把脈」。
在新津縣衛計局二樓的大數據監管中心,一張幾乎占據整個牆面的顯示屏上,數據實時變化。據介紹,該中心將全縣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以及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監管范圍,門診、住院費用、葯品等基本醫療項目的情況會實時出現在顯示屏上。同時,監管平台設置了單張處方金額標紅警戒線。若初步預判屬於異常處方,衛計局便會啟動調查程序。
目前,在新津等地完成試點的智能審核監管系統正在實現對全省范圍醫療行為的覆蓋。屆時,此套利用大數據建成的監測系統能實現衛生醫療行為的24小時實時在線監控,從而遏制「大處方」「不規范處方」等現象。
㈥ 什麼是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的政治靈魂
現在社會治理體系的政治靈魂就是以仁治天下,所以到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