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百姓用法

治理百姓用法

發布時間: 2021-01-24 11:45:56

1. 子思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管好百姓必須從哪兩個方面入手

子思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後來經過孟子的進一步發揮,稱為儒學關於天人關系的基內本觀點。子思容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管好百姓,必須從修身或誠身入手,為此,側重於知、行兩個方面。他說: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三者指仁、知、勇。其中,仁為根本,知是知仁,勇是行仁,發揚了儒家融治學與修德於一體的思想風格。「知」的五種方法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前四者,即學、問、思、辨,奉行了孔子學思並重的求知方法,符合人們思維活動的特點。篤行即忠實地去踐行,就是要知行合一。慎獨也是致中和的主要方法,即在獨處時,同樣需要謹思慎行,不能有絲毫疏忽放縱。在子思身上表現出儒家從道不從君的主張。

2. 把國家治理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成語是什麼

【安堵樂業】: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

【安家樂業】:猶安居樂業。指安定專愉快地生活和勞屬動。

【安民則惠】: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就是給他們以恩惠。

【安生樂業】: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來一樣安居樂業。

【保國安民】: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衛國境,使人民安居樂業

【本固邦寧】:指人民安居樂業則國家太平。

【邇安遠懷】:邇:近處;懷:懷柔,安撫。使近處的百姓得到安定,使遠處的百姓得到安撫。指全國各地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富國安民】: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國無幸民】:幸民:僥幸偷生的人。國家治理有方,人民勤於職守,安居樂業。

3. 百姓前可以填哪個動詞.例子(治理)洪水,()百姓.

造福百姓

4. 有關國家治理影響百姓的文言文

柳宗元《捕蛇者說》

5. 對無理取鬧的老百姓怎麼治理

如果覺得他們無理取鬧,你會覺得他們是刁民,感覺上就不遠和他們好好溝通了,就不好治理

6. 孟子治理百姓

參考《史記》:

【說明】本篇是儒家大師孟子和荀卿的合傳,但所記載的內容卻包括了戰國時期陰陽、道德、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如鄒衍等十二人,極似類傳。它是一篇研究我國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獻,彌足珍貴。
《太史公自序》說:「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絕惠王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就是說本傳的傳旨是通過記寫孟、荀的事跡,肯定他們的「明禮義」、「絕利端」的思想學說,並說明這種思想學說的淵源及影響。作者站在總結諸家思想的高度,綜合思想學說和為人兩個方面對諸子的事跡作了比較客觀、公允的評述。對於孟子,著重強調了他是直接繼承孔子思想的人,具有守道不阿,執著追求的精神;同時,也指出他的仁政主張不合時宜。對於荀卿,則突出了他總結儒、墨、道三家得失從而改造儒學的功績,並說明他同樣遭遇坎坷而堅守正道。由於他們的思想學說有著承襲關系,影響巨大,特別是他們都發憤著述,不以自己的學說阿世媚主,慕榮求利,所以作者才將他們並稱,並在傳序中予以推重,試讀「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何以異哉?」這固然是對現實的譏刺,但從現實的一派污濁中不正反襯出孟、荀學說及為人的拔出流俗,難能可貴嗎?傳文中,還以較大篇幅記載了騶衍,騶衍的「五德終始」說本受孟子的影響,曾流行一時,作者肯定其「止乎仁義」的目的,而批評其荒誕怪異的內容,對於他的為人則論以有「阿世俗」之嫌。至於淳於髡等稷下先生,他們的主張雖不同程度地與儒、墨思想相關,但他們卻無一例外地「干世主」、慕權貴。其地位和為人遠不及孟、荀。文末只用一語點出墨子的主張,以回應上文,因其與儒家並稱顯學故毋庸多言。
這篇傳記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形散神聚。敘寫十四人,以孟、荀為主,時而三騶,時而稷下,錯錯落落,似是漫不經心,而實際全由傳序統領,正如清徐與喬所說:「敘諸子斜斜整整,離離合合,每回顧《孟子傳》。首讀《孟子書》數筆,間間散散,空領一篇。謂諸子之陰以利於當世而遇,孟子獨不遇,故盛稱諸子,卻是反形孟子,……蓋賓主參互變化出沒之妙,至此篇極矣。」二是比照襯托。寫傳主孟、荀用筆少,而敘諸子則潑墨多,主虛賓實,以實襯虛,更見孟、荀地位之高,人格之貴。

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麼不同呢?

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後,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於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於「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遊的那些國家的需要。於是就回到家鄉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書經》,闡發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在他之後,出現了學者鄒子等人。
齊國有三個鄒子。在前的叫鄒忌,他借彈琴的技藝得以求見齊威王,隨後便參與了國家政事,封為成侯並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時代要早於孟子。
第二個叫鄒衍,生在孟子之後。鄒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國之權的諸侯們越來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不象《詩經·大雅》所要求的那樣先整飭自己,再推及到百姓了。於是就深入觀察萬物的陰陽消長,記述了怪異玄虛的變化,如《終始》、《大聖》等篇共十餘萬字。他的話宏大廣闊荒誕不合情理,一定要先從細小的事物驗證開始,然後推廣到大的事物,以至達到無邊無際。先從當今說起再往前推至學者們所共同談論的黃帝時代,然後再大體上依著世代的盛衰變化,記載不同世代的凶吉制度,再從黃帝時代往前推到很遠很遠,直到天地還沒出現的時候,真是深幽玄妙不能稽考而追究它的本源。他先列出中國的名山大川,長谷、禽獸,水土所生的,各種物類中最珍貴的,一概俱全,並由此推廣開去,直到人們根本看不到的海外。他稱述開天闢地以來,金、木、水、火、土的五種德性相生相剋,而歷代帝王的更替都正好與它們相配合。天降祥瑞與人事相應就是這樣的。他認為儒家所說的中國,只不過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罷了。中國稱做「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內又有九州,就是夏禹按次序排列的九個州,但不能算是州的全部數目。在中國之外,像是赤縣神州的地方還有九個。這才是所謂的九州了。在這里都有小海環繞著,人和禽獸不能與其他州相通,像是一個獨立的區域,這才算是一州。像這樣的州共有九個,更有大海環在它的外面,那就到了天地的邊際了。鄒衍的學說都是這一類述說。然而,總括它的要領,一定都歸結到仁義節儉,並在君臣上下和六親之間施行,不過開始的述說的確泛濫無節了。王公大人初見他的學說,感到驚異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後來卻不能實行。
因此,鄒衍在齊國受到尊重。到魏國,梁惠王遠接高迎,同他行賓主的禮節。到趙國,平原君側身陪行,親自為他拂試席位。到燕國,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並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習,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他作了《主運》篇。鄒衍周遊各國受到如此禮尊,這與孔丘陳蔡斷糧面有飢色,孟軻在齊、梁遭到困厄,豈能是相同的嗎!從前周武王用仁義討伐殷紂王從而稱王天下,伯夷寧肯餓死不吃周朝的糧食;衛靈公問作戰方陣,孔子卻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趙國,孟軻卻稱頌太王離開邠(Bīn,賓)地的事跡。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難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討好人主就算了嗎?拿著方榫頭卻要放入圓榫眼,哪能放得進去呢?有人說,伊尹背著鼎去給湯烹飪,卻勉勵湯行王道,結果湯統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車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稱霸諸侯。他們的做法都是先投合人主的意願,然後引導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上去。鄒衍的話雖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許有伊尹負鼎、百里奚飯牛的意思吧?
從鄒衍到齊國稷下的諸多學士,如淳於髡(kūn,昆)、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鄒奭等人,各自著書立說談論國家興亡治亂的大事,用來求取國君的信用,這些怎能說得盡呢?
淳於髡,是齊國人。見識廣博,強於記憶,學業不專主一家之言。從他勸說君王的言談中看,似乎他仰慕晏嬰直言敢諫的為人,然而實際上他專事察顏觀色,揣摩人主的心意。一次,有個賓客向梁惠王推薦淳於髡,惠王喝退身邊的侍從,單獨坐著兩次接見他,可是他始終一言不發。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責備那個賓客說:「你稱贊淳於先生,說連管仲、晏嬰都趕不上他,等到他見了我,我是一點收獲也沒得到啊。難道是我不配跟他談話嗎?到底是什麼緣故呢?」那個賓客把惠王的話告訴了淳於髡。淳於髡說:「本來么。我前一次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馬上;後一次再見大王,大王的心思卻用在了聲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語。」那個賓客把淳於髡的話全部報告了惠王,惠王大為驚訝,說:「哎呀,淳於先生真是個聖人啊!前一次淳於先生來的時候,有個人獻上一匹好馬,我還沒來得及相一相,恰巧淳於先生來了。後一次來的時候,又有個人獻來歌伎,我還沒來得及試一試,也遇到淳於先生來了。我接見淳於先生時雖然喝退了身邊侍從,可是心裡卻想著馬和歌伎,是有這么回事。」後來淳於髡見惠王,兩人專注交談一連三天三夜毫無倦意。惠王打算封給淳於髡卿相官位,淳於髡客氣地推辭不受便離開了。當時,惠王贈給他一輛四匹馬駕的精緻車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鎰黃金。淳於髡終身沒有做官。
慎到,是趙國人。田駢、接子,是齊國人。環淵,是楚國人。他們都專攻黃帝、老子關於道德的理論學說,對黃老學說的意旨進行闡述發揮。所以他們都有著述,慎到著有十二篇論文,環淵著有上、下篇,田駢、接子也都有論著。
鄒奭,是齊國幾位鄒子中的一個,他較多地採用鄒衍的學說來著述文章。
當時齊王很賞識這些學士,從淳於髡以下的人都任命為列大夫,為他們在人來人往的通衢大道旁建造住宅,高門大屋,以示對他們的尊崇和偏愛。以此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宣揚齊國最能招納天下的賢才。

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來游說講學。鄒衍的學說曲折誇大而多空洞的論辯;鄒奭的文章完備周密但難以實行;淳於髡,若與他相處日久,時常學到一些精闢的言論。所以齊國人稱頌他們說:「高談闊論的是鄒衍,精雕細刻的是鄒奭,智多善辯,議論不絕的是淳於髡。」田駢等人都已在齊襄王時死去,此時荀卿是年最長,資歷深的宗師。當時齊國仍在補充列大夫的缺額,荀卿曾先後三次以宗師的身分擔任稷下學士的祭酒。後來,齊國有人毀謗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國,春申君讓他擔任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荀卿被罷官,便在蘭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學生,後來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惡亂世的黑暗政治,亡國昏亂的君主接連不斷地出現,他們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賜福去災,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於瑣碎禮節,再加上莊周等人狡猾多辯,敗壞風俗,於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幾萬字的文章便辭世了。死後就葬在蘭陵。
當時趙國也有個公孫龍,他曾以「離堅白」之說,同惠施的「合同異」之說展開論辯,此外還有劇子的著述;魏國曾有李悝,他提出了鼓勵耕作以盡地力的主張;楚國曾有屍子、長盧,齊國東阿還有一位吁子。自孟子到吁子,世上多流傳著他們的著作,所以不詳敘這些著作的內容了。
墨翟,是宋國的大夫,擅長守衛和防禦的戰術,竭力提倡節省費用。有人說他與孔子同時,也有人說他在孔子之後。

7. 治理國家並和百姓搞好關系是什麼成語

治國安民

8. 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Rule of law)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辦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如果違反法律 ,超越法律活動 ,即要承擔法律責任。法治的實質是人民高於政府 ,政府服從人民。因為法治的「法」反映和體現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法治不等於「用法來治」(Rule by law) 。「用法來治」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 ,政府運用「法」這一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 ,治理老百姓。單純「用法來治」的實質是政府高於人民 ,人民服從政府 ,因為政府以治者居 ,人民被視為消極的被治者。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意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應依法而為 ,受法之拘束。德國行政法學者認為依法行政原則包括三項內容:(1)法律創制。指法律對行政權的運作、產生絕對有效的拘束力 ,行政權不可逾越法律而行為; (2) 法律優越。指法律位階高於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 ,一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 (3) 法律保留。指憲法關於人民基本權利限制等專屬立法事項 ,必須由立法機關透過法律規定 ,行政機關不得代為規定,行政機關實施任何行政行為皆必須有法律授權,否則 ,其合法性將受到質疑。 日本學者認為 ,依法行政在具體制度形式上體現為三項要求:(1)建立議院內閣制、議會制的民主主義 ,通過國會對行政進行政治限制; (2) 在這一前提下 ,行政立法、行政處分和行政程序中 ,存在著立法優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統制問題 ;(3)通過法院對行政進行司法方面的事後救濟 ,而不限於行政監察之類的行政內部監督

在我國 ,依法行政原則主要包括下述要求:
首先 ,依法行政的「法」,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但在所有這些法的形式中 ,憲法的效力最高 ,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 ,法規的效力高於規章。在下位階法的原則、內容與上位階法發生沖突時 ,執法機關應適用上位階法而不應適用與上位階法相抵觸的下位階法。依法行政首先要求依憲法、法律行政 ,法規和規章只有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時 ,才能作為
行政行為的依據。
其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規定行政。政府不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 ,不嚴格依法律規定行政,就不是法治政府。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規定行政。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依法的原理、原則行政。這是因為 :其一 ,法律的具體規定是有限的 ,而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是無限的。特別是現代社會 ,需要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越來越廣泛 ,越來越復雜 ,法律不可能對每一項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都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 ,法律不能不給政府的行政留下大量的自由裁量空間。對於自由裁量行為 ,依法行政對政府的要求是依據和遵守法的原理、原則 ,如公開、公正、公平、誠信、信賴保護、考慮相關因素和不考慮不相關因素等[10 。其二 ,法律規定是受法的原理、原則支配的 ,法的原理、原則不僅指導立法 ,即指導法律的制定 ,而且也指導執法、司法 ,即指導法律的執行和法律爭議的裁決。因此 ,政府實施行政行為 ,包括實施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 ,都不僅要依據法的規定 ,而且要依據法的原理、原則。否則 ,如果行政只拘泥於法的文字 ,拘泥於法的具體規定 ,機械依法 ,其行為就可能背離法的目的 ,產生負面的社會效果。其三 ,法律規定適用於社會事實是需要解釋的。在很多情況下 ,具體法律規定的涵義並不是十分明確的和唯一的。在法律規定涵義不十分明確 ,人們對之存在多種理解的情況下 ,執法者如何確定相應法律規定在具體情境中的涵義 ,就必須依據法的原理、原則。否則 ,政府如果可以脫離法的原理、原則而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 ,其就不再是法治政府而是專制政府了。
第三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律規定行政,而依法律規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規定行政。政府不嚴格按照行政管理法規定的范圍、條件、標准和限度辦事 ,自然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依行政管理法的規定行政。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依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規定行政。行政組織法規定政府的職責、職權。政府違反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就會越位(即政府內部越權) 、錯位(即政府外部越權) 、缺位 (即政府不作為) 。行政程序法規定政府行為的方式、過程、步驟 ,政府違反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就會導致專斷和濫用權力。可見 ,依法行政既要求政府依法定行為規則行政 ,還要求依法定職權和依法定程序行政。
第四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對行政相對人依法實施管理。因為「行政」的基本涵義就是管理 ,沒有依法管理自然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對行政相對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自身守法 ,要求政府依法提供服務和依法接受監督。政府守法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因為法治首先是依法治官 ,依法規范政府和政府公職人員的行為 ,而不是首先 ,更不是僅僅依法治民 ,只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至於政府依法提供服務和依法接受監督 ,乃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題中應有之義 ,因為行政意味著管理 ,而管理在法治社會則意味著服務;依法行政意味著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執行公務 ,而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執行公務則意味著接受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實施的監督。政府脫離人民的監督 ,其權力就必然被濫用 ,人民的意志就必然被蹂躪 ,人民的利益就必然被侵犯。

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的條件下,堅持和實行依法執政,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依法執政是什麼意義上的原則?依法執政是執政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執政原則,但它主要是作為一項政治原則,還是同時作為保障和規范執政行為的法治原則?如果依法執政主要是作為一項政治原則,它的指導地位是崇高的,它的權威性是極大的,但比較抽象。如十二大黨章規定的"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主要是一項政治原則,具有很強的政治指導性。又如,依法行政是一項重要的法治原則,它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有一系列的具體要求和規定,具有明確而具體的可操作性。如果依法執政不僅是一項政治原則,同時也是作為保證我們黨的執政地位、規范執政行為的法治原則,就應當由憲法對其做出原則性規定,並由法律法規對各種類、各層級的執政行為做出明確實體性和程序性規定,以保證依法執政得到具體實施。
2.依法執政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過去以政策、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執政而言,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執政的法律規則或法定程序的問題,解決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如何保障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規范執政行為而言,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法律規范體系和法律程序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提高執政能力的問題,那麼它所要堅持的主要是思想教育、制度機制、行為規范等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針對黨政關系,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執政黨與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中的職能、權力和體制等問題。我認為,依法執政要綜合解決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而關鍵是要保證黨的領導,解決我們黨長期執政的執政能力、執政方式以及執政的權威性、合法性等問題。
3.依法執政的主體是誰?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依法執政的主體。這種主體具有獨占性、排他性的特點,因為它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型政黨;因為中國不搞兩黨制、多黨制。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各地省委、市委等都是依法執政的主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各級黨委、黨委的有關部門(如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等)、黨組、相當級別的黨員領導幹部,它們能不能作為依法執政的主體,享有依法執政的各項權力和權利,承擔依法執政的相關責任和義務?與此相關的問題是,它們在什麼條件下構成依法執政的主體?
4.依法執政的具體法律依據是什麼?目前我國憲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營工業企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國防法、工會法等籠統地規定了共產黨領導的相關內容。對於執政黨的各種主體而言,應當具體依據哪些法律依法執政?對此有兩者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可考慮制定一部《政黨法》(或者叫做《政黨活動法》),以調整和規范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執政黨與國家政權機關的關系、執政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系、執政黨與人民的關系。對於是否制定中國的政黨法,我的傾向性意見是否定的。因為,其一,外國制定政黨法是以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為前提條件,我國實行的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不具備制定政黨法的前提。其二,其他國家制定政黨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整政黨關系、控制政黨行為、規范政黨活動、防止政黨破壞憲政體制。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先進性,決定了它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政黨,我國不需要制定一部以防範共產黨為宗旨的政黨法。當然,我們黨堅持和實行依法執政,應當重視研究國外政黨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另一種意見認為,執政黨領導國家和社會的執政行為,應當以我國的現行法律體系為依據;在國家政權機關中擔任職務的黨員幹部,應當依照法律履行其法定職責。而執政黨內部的管理和建設活動,則以執政黨黨內的"黨規黨法"作為依據。這就要求,執政黨內部的規范體系與國家的法律體系兩者之間應當保持一致,不能存在沖突和矛盾。如果出現沖突,應當有協調解決的程序和機制。
5.依法執政在制度設計上如何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在執政黨的政策與國家憲法法律的關繫上,應當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強調重大決策與立法的緊密結合和協調統一。在執政黨與人大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人民至上,強調執政黨通過國家政體來實現領導和執政。在執政黨與行政機關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依法行政,強調人大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在執政黨與司法機關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在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繫上,應當強調依法執政和依法參政,堅持一切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違法執政是否承擔和怎樣承擔法律責任?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權利與義務相一致、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法定權力越大,法律責任也就越重。違法執政是否承擔和怎樣承擔法律責任,這個問題與依法執政的主體相關聯。享有執政權力的主體,如果實施了違法執政的具體行為,產生了違法後果---例如某個地方黨委或其部門(組織部---用人失察、政法委審批個案)的決策或決定出現重大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時,應當怎麼辦?其一,這種違法執政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承擔的是政治責任還是法律責任,或是兩種責任都要承擔?其二,如果違法執政的決策是黨委集體做出的,由誰具體承擔法律責任?其三,違法執政的主體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還是違憲責任?其四,應當由哪個機關依照什麼程序來追究違法執政的法律責任?這些都需要在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基礎上,加以研究解決。

9. 用"治理"這個詞造句

1) 有學識就能治理事物,沒學識,事理就會混亂,意謂無論從政或從事其他行業,都必須學習。
2) 我們沒有不懂技術的治理職員,由於,往尋求技術和治理之間的平衡盡不費力。
3) 治理國家的原則,在於依賴賢士與民眾。信任賢者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會有什麼紕漏了。
4) 鞏固軍心,明辨利害,治理紛亂,進止有節,服膺正義,激發廉恥,簡約法令,少用刑罰,小罪就要制止,犯小罪的如果得逞,犯大罪的也就跟著來了。
5) 治理國家要廣開言路,深閉固距是不行的。
6) 近三年時間的整頓治理,這條小河終於又面目一新了。
7) 治理一家企業是一個系統設計。這裡面有方方面面要考慮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你如果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就單兵突進,這個問題看似解決了,其他方面全亂了。
8) 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必須任人唯賢。
9) 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
10) 教育別人,修養他的善心就會使他的惡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導他們互敬謙讓就會使紛爭自然停止。
11) 在筆札上寫下言辭,雖然是各種文辭中的下品,但卻是治理政事的要務。
12) 治理一家公司是一個系統設計。這裡面有方方面面要考慮的問題,牽一發動全身。你如果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就單兵突進,這個問題看似解決了,其他方面全亂了。
13) 一個治理者假如不了解其下屬的工作,那他就無法有效地治理他們。
14) 增強團隊精神是每位公司治理人必須做到的,只有強大的團隊才能在市場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做至公司。沒有強大的團隊,新治理人的工作能力怎能得到下屬的認可呢?
15) 時間治理不僅是獨樂,也是眾樂的一場賽事,和時間賽跑,人人都有可能是勝利者。只有不參加的人,才是失敗者。
16) 治理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有使員工們更加成熟的使命。
17) 這首詩只是象徵其政治理想的追求,可望不可即,有如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境。
18) 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眾人.但絕不是治理問題的能手.
19) 我唯一的志向,就是把國家治理好,使能屹立於世界國家之林。
20) 治理天下,順應自然規律,適合地理條件,任用賢德的人,設官分職,各司其事,分封諸侯,區分等級,按照爵位高低給以不同的俸祿。
21) 偉大詩人屈原博聞強志,懂得治理國家的道理,擅長辭令。
22) 防止重蹈「先發展後治理」的覆轍。
23) 只有將絕大多數的群眾發動起來參與環保治理,污染企業才會像過街老鼠一樣,無處藏身。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