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社區治理
⑴ 如何健全農村新型社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要建立健全社區「兩委」班子及配套組織,理順各種關系,絕不允許社區新班子與原行政村老班子「雙軌」運行的狀況存在;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社區規章制度,特別是集中辦公、工作例會、目標責任、民主管理、考核評議等,逐步實現社區工作規范化;要切實落實好社區幹部待遇和辦公經費,解除社區幹部的後顧之憂;要健全完善活動場所,把活動場所建設成為社區幹部辦公、黨員村民代表議事、廣大群眾開展文體活動的綜合陣地;要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積極推進以全方位滲透、無縫隙覆蓋為內容的「網底工程」建設,健全完善綜治、調解、警務、民政、社會保障等功能,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⑵ 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
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
(2)新農村社區治理擴展閱讀:
惠農政策補貼
農業部發布《2014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50項政策涵蓋種糧直補、農機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多項支農惠農政策,其中僅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等四項補貼資金規模達到1600億。
以2014年明確的資金數和2013年基數統計,四項對農民的補貼金額為1638億元。除了對農民直補,中央財政每年會對產糧產油大縣實施獎勵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32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獎勵力度,對產豬大縣的補貼預計也會達到2013年35億的規模。僅以上這幾項資金,就達到2000億的規模。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用於農業補貼的資金從2002年的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00多億元規模,隨著各種補貼政策的完善,補貼資金還會進一步增長。
參考資料:惠農政策-網路
⑶ 如何加強新農村居住小區的建設與管理
2006年,後蒲棒村被確定為天津市首批新農村試點單位。截止到2009年底包括後蒲棒、前蒲棒、大黃堡三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已全部完工,村民已經入住。新農村建設以小區整治為切入點和主要內容之一,在新農村建設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村莊「示範整治」使新農村居住小區的生產與生活設施得到改善和提升,生活環境更加優美。通過新農村小區整治工程,新農村小區建立了保潔隊伍,形成了集中處理垃圾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保證了農村日常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的機制,從運作機制上保證了農村環境徹底告別「臟亂差」的歷史;使新農村小區得到美化、亮化,小區綠化面積快速增加;村內路燈安裝;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污染治理工程;整治了河道;村莊整治工程使新農村小區的道路交通水平也迅速提升。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和諧新農村的新形勢相比,與現階段社區居民需要的社會化建設與管理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新要求相比,大黃堡鄉農村社區社會化建設與管理還有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定的現實反差。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小區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建設與管理中需要改進的幾大問題有: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排水、下水道和污水處理系統是農村社區型基礎設施的軟肋,也是埋藏在農村居住環境中的最大的環境隱患問題;道路交通建設和管理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國家標准,道路交通建設與村鎮建設的不協調導致農村交通安全問題;我就個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1、資金與規劃的問題。資金和規劃是新農村建設中兩個不可或缺的基礎,要擺正它們之間的關系。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不僅僅是資金,還必須首先進行實地調查,制定一個合法、合理和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規劃。在小區規劃的指導下,才能統籌來自各政府部門的公共資金,才能保證有限的資金毫無浪費地分批分期地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解決當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短缺的問題,才能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類隱患,才能保護農村居民點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2、規劃與規劃管理的問題。規劃,對於城市的人來說也許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可是「規劃」二字與傳統的「農村」概念的結合還是近年來建設新農村後的聯系。可是村莊規劃,特別是大黃堡新村作為聯系城市和農村的橋梁和紐帶,在城市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擔負著雙重的職責,此類鄉鎮的規劃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我認為新農村建設要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做到堅持因地制宜、統籌發展、科學發展,要嚴格按規劃穩步實施。3、小區整治問題。小區整治工作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並非是唯一的工作重點。小區整治是加強基本建設的需要,是社區「從里到外,從上到下」有規劃,有計劃實施的系統工程,應該常抓不懈。偶爾發動群眾整治一下「社區面貌」是必要的,但不是達到「環境優美」手段和目的。倘若我們把注意力和切入點集中放在「社區面貌」,那就會使新農村建設失去了「重心」,扭曲了發展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4、發展與環境的問題。發展與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這一對矛盾在新農村建設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但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合理規劃,統籌發展,所以,我認為發展與環境的必然矛盾只有通過合理規劃來平衡和規避。經濟學上有這么個理論:粗放型經濟和用環境換效益的現象總是向經濟較落後的地區蔓延。所以,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說,用資源交換效益的現象就尤為突出。綜上所述,我覺得落實新農村小區的管理,應當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強村民法規宣傳教育。我們必須加大搞好小區的管理宣傳力度。當然,要扎實地搞好科學可行的社區管理建設。切實打消社區居民心中的疑慮和不安。利用宣傳欄、宣傳車、社區俱樂部、民兵之家進行學習,使廣大居民學會和運用規劃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要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環境。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社區居民自身也迫切要求改善社區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新農村建設和管理的各個環節,要充分考慮廣大居民生產生活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並充分結合本鄉鎮、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在小區整治的諸多問題中進行社區管理建設還應充分聽取社區居民意見,不能搞一個標准,從一家一戶到整個社區,突出小區特色,體現傳統、和諧之美。 三要以改革創新、強基固本為核心,不斷提高新農村社區黨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以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建工作為抓手,強化措施,加強引導,穩步推進,不斷提高新農村社區黨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一是建立組織,延伸黨的觸角。充分發揮新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強化教育,提高能力素質。大力實施「黨員素質」工程,圍繞產業發展需要,採取遠程教育站點培訓、聘請專家授課指導、社員能人現場指導、示範基地實踐等方式對新農村黨員進行教育培訓,讓新農村黨員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樹立帶頭攻克技術難關、帶頭開拓市場的先鋒意識,提高帶頭致富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