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優勢治理能力
A. 通過本次「以問題為導向,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主題講座,對企業管理、基層管理實踐有哪些啟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也是一個動態過程。要堅持治理一切工作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按照「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要求,在堅持和鞏固的前提下,不斷做好完善和發展的文章,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
B.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更加註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第二,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決定提出的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十年動亂結束不久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我國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
第三,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全會決定用「六個緊緊圍繞」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五,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
第六,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C.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體現提出的意義,是非常對國家的治理和體系相關的發展,建立金山銀山,不如環境影響的這個理念。
D. 制度優勢十三個堅持是什麼
1,.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2.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4.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5.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6.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7.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8.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9.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0.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
11.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12.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3.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E.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5)制度優勢治理能力擴展閱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F. 新時代如何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提高國家治理水平
一、對新基建、5G行業的重大政策扶持,稅收優惠、減免。
二、對新基建、5G行業的資金支持內,讓銀行將貸款容向這些行業傾斜,引導更多風投等投資機構長期布局這些行業細分領域。
三、加大教育、科研機構對基礎科學的投入,讓新基建和國產替代有理論科學基礎。
G. 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國是如何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
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國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關鍵是出台了各種具體的脫貧攻堅的措施。同時強化了執行力。
H. 黨的十九大關於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
黨的十九大關於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是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健全制度建設。
I. 談談在這場艱巨的危機中政府的制度優勢是如何轉變成治理效能的
在艱困的危機當中,政府的制度優勢是怎樣轉變成為治理效能的,這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
J. 中國抗疫彰顯的制度優勢
中國抗擊新冠來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自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給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沖擊,也考驗著各國的國家治理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10)制度優勢治理能力擴展閱讀:
在新冠病毒在全球依然肆虐的今天,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採取的有效措施以及成功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多名高級官員對中國成功抗擊新冠疫情並為世界抗疫提供有益經驗點贊;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中國抗疫行動有三方面「特別突出」,這些經驗對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很有幫助,包括中國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中國人民的個人責任感以及在病例數下行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