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城市治理
㈠ 「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一、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
數字中國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實踐,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數字經濟優質化、數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數字中國建設要落腳於「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全面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要素,催生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數據挖掘、數據解決方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數據是實體經濟提檔發展的新抓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重塑著傳統經濟形態。
以網路化驅動數字治理變革。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普遍適用與深度嵌入,引起了信息採集、傳遞、分析、運用模式的革命性變遷,驅動多元主體從多方視角、多個維度對集成數據展開多層次分析與應用,推動治理實踐走向公開化和扁平化。
以智能化驅動數字信息惠民。智能化工具作為一個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公共服務、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從源頭上豐富了人們的需求、從理念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從方式上創新了人們的選擇。
二、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
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發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中國需要「數字經濟化」,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進入IOT時代,數據爆炸將給全球帶來新挑戰,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是一部監管法,更應該是一部發展法,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才是中國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並建議將電子商務法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2、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
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3、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
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4、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
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㈡ 互聯網十的概念何時提出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
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於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台用戶場景結合之後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
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其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主題,被稱作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可見其重要作用。
(2)互聯網城市治理擴展閱讀:
互聯網+有六大特徵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重塑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二是創新驅動。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結構。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
五是開放生態。關於互聯網+,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
六是連接一切。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互聯網+
㈢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其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城市治理和管理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重要載體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過去的幾年間,我國近三百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
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鄭州、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利,鄭州要對標世界一流,走在全國前列。鄭州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透露,鄭州正在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數字政府」建設總體方案,瞄準2018年建成全國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總體目標,以提升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能力為重點,通過建設十大工程,努力在2020年實現「六個一」發展目標,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提出「六個一」發展目標
根據正在制定並徵求意見的方案,鄭州提出了到2020年智慧城市建設要實現的「六個一」發展目標:
「一圖全面感知」——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環境、網路空間的感知網路體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社會運行態勢;
「一號走遍鄭州」——建成電子公共服務體系,個人通過身份證號+生物識別、企業通過社會信用代碼+數字證書可以辦理各類公共服務事項;
「一鍵可知全局」——建成基於大數據、信息共享和人工智慧的決策輔助體系,在一個地方滑鼠一點即可獲取所需的來自全市各部門、各系統的所有數據,並能提供各類定製化決策支撐報告;
「一體運行聯動」——在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的各領域通過信息化手段建成反應快速、預測預判、綜合協調的一體化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軍地聯動;
「一站創新創業」——通過數據開放平台和大數據交易平台,釋放數據紅利,打造成基於開源數據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提升數字化產業經濟活力;
「一屏智享生活」——融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的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各類服務,建設一體化市民服務平台,市民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可方便快捷獲得高品質生活服務。
二、重點推出「十大工程」
據悉,圍繞「六個一」目標,鄭州將重點推進高速寬頻網路工程、全面感知體系工程、城市大數據工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體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優化工程、智慧產業發展工程、網路安全保障工程、標准規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其中,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將以貫穿服務市民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主線,優化整合各級各部門服務內容,建成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民生服務體系,包括構建新型衛生管理和醫療服務模式、建設面向社會需求的教育智慧服務體系、建立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打造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構建口岸智能化便捷化通關體系等等,市民和企業服務體驗和便利程度將極大提升。
三、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作為河南省「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鄭州將通過改革和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建立以大數據驅動政務創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新模式,依託「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可100%網上申報,行政審批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50%以上,推進至少500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鄭州將實現100項高頻服務眨眼辦,申請人刷臉眨眼後即完成申請;自助終端機提供超過100項政府服務;100項服務主動推送辦理;每一項便民舉措,全年必須完成100萬次的業務量,才算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同時,鄭州將建設全市統一政府移動應用APP,實現政務服務貼身隨行,整合超過500項服務內容,下載量超過100萬次。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更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