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湖北省省域治理現代化

湖北省省域治理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1-01-23 07:11:26

Ⅰ 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申報材料的範文

如果你要寫過的在這里很難找到的,材料畢竟都備案了誰會有呢?我也只能在這給你兩個範本了,一個是湖北的一個是河南的
《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產品申報表
申報企業名稱 是否高新技術企業
產品名稱 產品所屬技術領域
是否屬於200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產品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的產品序號
是否屬於200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產品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中的產品序號
產品描述、功能、用途
採用的技術與工藝
產品關鍵技術參數
產品認證及獲獎情況
列入國家、省計劃情況
產品環保檢測情況
產品知識產權情況 國內、外專利編號
申報產品2005年銷售收入(萬元) 申報產品銷售收入在企業銷售收入中所佔比例 %
申報單位公章200 年 月 日 市、州科技局或高新區管委會意見:推薦單位公章200 年 月 日
申報表填報說明:
1、本表是企業申報其產品列入《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重要信息。表中所列各項欄目務必認真填寫,文字敘述和數據應准確、可靠、真實。表內欄目不得空缺,無此內容,應填寫「無」。
2、每張表只能填報一種產品。
3、產品名稱:按企業產品的規范名稱填寫,不要填寫產品的型號、系列號、編號。
4、技術領域:根據產品實際情況填寫所屬以下目錄代碼。可參考「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平台」(ctpep.chinatorch.gov.cn)中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等。
01、電子信息:
0101、計算機及應用設備;0102、新型元器件;0103、現代化辦公設備;0104、激光技術及產品;0105、廣播電視技術產品;0106、軟體;0107、通信產品; 0108、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0109、其它。
02、先進製造:
0201、工業裝備與自動化系統;0202、數字化加工設備; 0203、新型汽車關鍵零部件;0204、機電關鍵基礎件及零部件;0205、現代科學儀器;0206、其它。
03、航空航天:
04、現代交通:
0401、高速鐵路;0402、城市軌道交通設備;0403、智能交通控制與管理系統;0404、其它。
05、生物、醫葯與醫療器械:
0501、生物葯品;0502、中葯;0503、化學葯;0504、輕工、食品生物技術及產品;0505、新型醫療器械;0506、其它。
06、新材料:
0601、金屬材料;0602、無機非金屬材料;0603、有機高分子材料及製品;0604、精細化工;0605其它。
07、新能源與節能:
0701、新能源及裝備;0702、高效節能產品。
08、環境保護:
0801、大氣污染防治設備;0802、水污染處理設備;0803、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0804、環境監測儀器;0805、其它。
09、地球、空間與海洋工程:
0901、固液氣資源勘探開發設備;0902、監測設備。
10、核應用技術。
11、現代農業:
1101、優良動植物新品種;1102、農業生物工程產品;1103、新型農獸葯;1104、新型飼料及添加劑;1105、新型肥料;1106、農業工程設施;1107、其它。
5、產品知識產權情況:(只填寫一項)
(1)技術引進;(2)自有技術;(3)國內實用新型專利;(4)國內發明專利;(5)獲國外專利。

河南省高新技術產品申報書

產品名稱:
技術領域:
申報單位:
申報部門:
申報時間: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制

填 表 說 明

一、本申報書為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文字依據,所列各欄目務必認真填寫,文字敘述應簡潔,數據應准確、真實、可靠。申報書與附件裝訂成冊,大小一致,統一採用A4規格。
二、產品編號由省科技廳填寫;產品名稱限20個漢字以內。
三、申報部門:指企業所在省轄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及省直有關部門(限直屬單位)。
四、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計算方法為:增加值=總產值—中間投入+增值稅=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五、申報程序:本申報書由企業填寫,經申報部門審查合格後一式五份統一報送省科技廳。
六、申報單位須報送如下附件:1、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評價證明(鑒定證書、查新報告、法定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用戶意見等);2、環保證明;3、醫葯、食品、通訊、計量等類產品相關法定部門生產許可(合格)證明;4、獲獎證書;5、銷售合同;6、引進技術生產者須提供技術轉讓合同書;7、其他有關材料。

產品名稱規格型號 投產日期 年 月
技術領域 ①電子與信息 ②生物、醫葯 ③新材料 ④光機電一體化 ⑤新能源、高效節能
⑥環境保護 ⑦農業高新技術 ⑧其它高新技術
所屬技術領域細目
生產單位 傳真
通信地址 郵編
聯 系 人 電話 電子信箱
進 入 何開 發 區 年曾列入 級 計劃項目
產品用途 、性能 、技術創新點 、先進性及主要技術指標

技術來源 ①自行研製開發 ②聯合(委託)研究開發 ③引進國內技術
④引進國外技術 ⑤其它
技術支撐單位 是否簽有協議 (附協議)
是否擁有知識產權 ①商標權 ②版權 ③專利權 ④技術秘密

是否專利產 品 ①發明專利 ②實用新型專利 ③外觀設計專利 ④國際專利

技術成熟程 度 ①小試(原理樣機)已完成並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 ②中試(產品樣機)已完成並通過省部級產品鑒定 ③已有樣機(樣品)和法定部門的檢測報告及查新報告 ④已投入小批量試生產 ⑤已投入批量生產 (附鑒定證書)(附鑒定證書)(附報告)

產品技術水 平 ①國際首創 ②國際領先 ③國際先進 ④國內首創 ⑤國內領先 ⑥國內先進 ⑦省內空白 ⑧一般水平

技術成果獲獎情況 國家科技進步獎: ①一等獎 ②二等獎 ③三等獎 ④發明獎

省級科技進步獎: ①一等獎 ②二等獎 ③三等獎

產品技術質量標准 ①國際標准 ②國家標准 ③行業標准 ④地方標准 ⑤企業標准 ⑥其它標准

產品國內外市場供求分析
①能出口創匯 ②能替代進口 ③國內短缺產品 ④其它

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比較(廠家、品種、規格、產量、價格、性能、市場佔有率) 國內
國外
主要經濟指標⌒萬元、萬美元) 計 劃 上年實際 今年預計 下年預計
總 投 資
生產規模
年總產值
年增加值
年銷售收入
年 利 稅
年 創 匯
出口國家和地區:

產品生產已具備的基礎條件
三廢種類及治理方案
安全生產保障措施
申報單位意見: (公章) 負責人: 年 月 日
申報部門審查意見:(申報書填寫是否准確屬實,附件是否齊全,是否符合高新技術產 品認定條件) (公章) 負責人: 年 月 日

專家評審組意見:經專家組認真評審,認為:1、該產品 高新技術領域 細目;2、其技術水平為:3、技術成熟程度:4、市場前景:5、經濟效益:上年產值 萬元,上年銷售收入 萬元,上年利稅 萬元,上年出口創匯 萬美元;6、社會效益:建議: 專家評審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評審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 年 月 日
省科技廳意見: (公章) 負責人: 年 月 日

Ⅱ 如何推進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實現這一總目標,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一、充分認識行政體制改革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中全會就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許多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這些都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總體研究,細化改革的重點任務、路線圖和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以此為基礎,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Ⅲ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哪個城市宜昌還是襄樊還是都是的

當然是宜昌。襄樊只是鐵路多而已。哪裡好修鐵路。
宜昌現在經濟發展超過襄樊。
襄樊現在發展空間沒了。但宜昌還又阿。
宜昌才是的。

Ⅳ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Ⅳ 湖北省省域副中心的大事記

●2003年,省委、省政府將襄陽、宜昌確定為我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2004年,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版要求省域權副中心城市「增強實力,完善功能」。 ●2005年,省委省政府將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納入全省「十一五規劃」。 ●2007年6月,省第九次黨代會進一步確立襄陽和宜昌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明確提出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發展,「進一步增強襄陽、宜昌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完善城市功能。」 ●2007年8月,省委書記俞正聲、省長羅清泉到襄陽、宜昌就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進行調研。
●2011年1月,省委書記李鴻忠提出,今後全省的經濟布局就是三個三分之一,武漢佔三分之一,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陽)佔三分之一,其他市州佔三分之一。

Ⅵ 求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申報材料的範文拜託各位大神

如果你要寫過的在這里很難找到的,材料畢竟都備案了誰會有呢? 我也只能在這給你兩個範本了,一個是湖北的一個是河南的 《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產品申報表 申報企業名稱 是否高新技術企業 產品名稱 產品所屬技術領域 是否屬於200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產品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的產品序號 是否屬於200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產品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中的產品序號 產品描述、功能、用途 採用的技術與工藝 產品關鍵技術參數 產品認證及獲獎情況 列入國家、省計劃情況 產品環保檢測情況 產品知識產權情況 國內、外專利編號 申報產品2005年銷售收入(萬元) 申報產品銷售收入在企業銷售收入中所佔比例 % 申報單位公章200 年月日市、州科技局或高新區管委會意見:推薦單位公章200 年月日 申報表填報說明: 1、本表是企業申報其產品列入《湖北省高新技術產品目錄》 的重要信息。表中所列各項欄目務必認真填寫, 文字敘述和數據應准確、可靠、真實。表內欄目不得空缺, 無此內容,應填寫「無」。 2、每張表只能填報一種產品。 3、產品名稱:按企業產品的規范名稱填寫,不要填寫產品的型號、 系列號、編號。 4、技術領域:根據產品實際情況填寫所屬以下目錄代碼。可參考「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平台」( ctpep. chinatorch.gov.cn)中的〈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等。 01、電子信息: 0101、計算機及應用設備;0102、新型元器件;0103、 現代化辦公設備;0104、激光技術及產品;0105、 廣播電視技術產品;0106、軟體;0107、通信產品; 0108、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0109、其它。 02、先進製造: 0201、工業裝備與自動化系統;0202、數字化加工設備; 0203、新型汽車關鍵零部件;0204、 機電關鍵基礎件及零部件;0205、現代科學儀器;0206、 其它。 03、航空航天: 04、現代交通: 0401、高速鐵路;0402、城市軌道交通設備;0403、 智能交通控制與管理系統;0404、其它。 05、生物、醫葯與醫療器械: 0501、生物葯品;0502、中葯;0503、化學葯; 0504、輕工、食品生物技術及產品;0505、新型醫療器械; 0506、其它。 06、新材料: 0601、金屬材料;0602、無機非金屬材料;0603、 有機高分子材料及製品;0604、精細化工;0605其它。 07、新能源與節能: 0701、新能源及裝備;0702、高效節能產品。 08、環境保護: 0801、大氣污染防治設備;0802、水污染處理設備; 0803、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0804、環境監測儀器; 0805、其它。 09、地球、空間與海洋工程: 0901、固液氣資源勘探開發設備;0902、監測設備。 10、核應用技術。 11、現代農業: 1101、優良動植物新品種;1102、農業生物工程產品; 1103、新型農獸葯;1104、新型飼料及添加劑;1105、 新型肥料;1106、農業工程設施;1107、其它。 5、產品知識產權情況:(只填寫一項) (1)技術引進;(2)自有技術;(3)國內實用新型專利;( 4)國內發明專利;(5)獲國外專利。 河南省高新技術產品申報書 產品名稱: 技術領域: 申報單位: 申報部門: 申報時間: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制 填表說明 一、本申報書為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文字依據, 所列各欄目務必認真填寫,文字敘述應簡潔,數據應准確、真實、 可靠。申報書與附件裝訂成冊,大小一致,統一採用A4規格。 二、產品編號由省科技廳填寫;產品名稱限20個漢字以內。 三、申報部門:指企業所在省轄市科技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及省直有關部門(限直屬單位)。 四、增加值: 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 計算方法為:增加值=總產值—中間投入+增值稅=固定資產折舊+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五、申報程序:本申報書由企業填寫, 經申報部門審查合格後一式五份統一報送省科技廳。 六、申報單位須報送如下附件:1、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評價證明( 鑒定證書、查新報告、法定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用戶意見等); 2、環保證明;3、醫葯、食品、通訊、 計量等類產品相關法定部門生產許可(合格)證明;4、獲獎證書; 5、銷售合同;6、引進技術生產者須提供技術轉讓合同書;7、 其他有關材料。 產品名稱規格型號 投產日期 年月 技術領域 ①電子與信息 ②生物、醫葯 ③新材料 ④光機電一體化 ⑤新能源、高效節能 ⑥環境保護 ⑦農業高新技術 ⑧其它高新技術 所屬技術領域細目 生產單位 傳真 通信地址 郵編 聯系人 電話 電子信箱 進入 何開 發區 年曾列入 級 計劃項目 產品用途 、性能 、技術創新點 、先進性及主要技術指標 技術來源 ①自行研製開發 ②聯合(委託)研究開發 ③引進國內技術 ④引進國外技術 ⑤其它 技術支撐單位 是否簽有協議 (附協議) 是否擁有知識產權 ①商標權 ②版權 ③專利權 ④技術秘密 是否專利產 品 ①發明專利 ②實用新型專利 ③外觀設計專利 ④國際專利 技術成熟程 度 ①小試(原理樣機)已完成並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 ②中試(產品樣機)已完成並通過省部級產品鑒定 ③已有樣機(樣品)和法定部門的檢測報告及查新報告 ④已投入小批量試生產 ⑤已投入批量生產 (附鑒定證書)(附鑒定證書)(附報告) 產品技術水 平 ①國際首創 ②國際領先 ③國際先進 ④國內首創 ⑤國內領先 ⑥國內先進 ⑦省內空白 ⑧一般水平 技術成果獲獎情況 國家科技進步獎: ①一等獎 ②二等獎 ③三等獎 ④發明獎 省級科技進步獎: ①一等獎 ②二等獎 ③三等獎 產品技術質量標准 ①國際標准 ②國家標准 ③行業標准 ④地方標准 ⑤企業標准 ⑥其它標准 產品國內外市場供求分析 ①能出口創匯 ②能替代進口 ③國內短缺產品 ④其它 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比較(廠家、品種、規格、產量、價格、性能、 市場佔有率) 國內 國外 主要經濟指標⌒萬元、萬美元) 計劃 上年實際 今年預計 下年預計 總投資 生產規模 年總產值 年增加值 年銷售收入 年利稅 年創匯 出口國家和地區: 產品生產已具備的基礎條件 三廢種類及治理方案 安全生產保障措施 申報單位意見: (公章) 負責人: 年月日 申報部門審查意見:(申報書填寫是否准確屬實,附件是否齊全, 是否符合高新技術產 品認定條件) (公章) 負責人: 年月日 專家評審組意見:經專家組認真評審,認為:1、該產品 高新技術領域 細目;2、其技術水平為:3、技術成熟程度:4、市場前景:5、 經濟效益:上年產值 萬元,上年銷售收入 萬元,上年利稅 萬元,上年出口創匯 萬美元;6、社會效益:建議: 專家評審組長簽字: 年月日 評審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 年月日 省科技廳意見: (公章) 負責人: 年月日

滿意請採納

Ⅶ 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幾點建議

劉勁松

(中國地質大學,湖北武漢,430074)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強地質工作,充分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和基礎性作用,有效提高礦產資源對湖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程度。

一、加強地質工作是實現湖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地質工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支柱性、基礎性工作,是經濟建設的先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地質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礦產勘查方面,共發現各類礦產143種,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產98種,固體礦產保有資源儲量潛在總值近1.5萬億元,磷、石膏、岩鹽、銅、鐵、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硅質原料等國民經濟重要礦產的資源儲量和開發規模在全國佔有比較優勢,為湖北化工、冶金、建材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撐,推動了湖北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礦業城鎮的興起與壯大,解決了大量社會勞動力就業;在基礎地質和水文、工程、環境地質方面,全面提高了湖北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取得了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建立了地質環境、地下水監測網路,為國家重大工程、城市建設、地質災害防治和地下水開發利用提供了地質依據。

2.促進中部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地質工作的資源保障任務十分艱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未來20年我國經濟將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這必將導致對資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就全國而言,45種主要礦產中,目前有一半以上的資源儲量消耗速度大於增長速度,石油、富鐵礦、銅礦、優質鋁土礦、鉀鹽等大宗戰略性礦產進口量逐年增加,資源形勢嚴峻。就湖北省來說,全省經濟8大產業有3大產業與礦產資源直接相關,礦產資源保障問題關系湖北發展大局。雖然本省礦產資源供給面較寬,但多數礦種的資源保證程度和自給率低,不能滿足需求,資源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一些對我省國民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的石油、煤、鐵礦、銅礦、鋁土礦、硫鐵礦等大宗支柱性礦產可利用後備資源嚴重短缺,自給率不斷下降,對外部資源和市場依賴程度過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制約礦業及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本省部分優勢、特色礦產如磷礦、飾面板石、飾面花崗岩等,因忽視地質勘查工作,盲目、破壞性開采嚴重,導致資源大量浪費,其優勢正在弱化。地質工作負有為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的歷史使命,必須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更多、更好的資源,提高本省礦產資源供應能力和保障程度,緩解資源短缺與經濟增長的矛盾。

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滿足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需求,地質工作必須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和領域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加快湖北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要求地質工作必須要以全新發展理念適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圍繞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不斷改善、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統一,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服務。針對湖北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地下水豐缺不均、大農業發展緩慢、地質景觀開發保護落後以及重點工程和城市建設引發地質問題較多的現狀,我省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和旅遊地質工作,加快由為資源保障服務的單一目標向為資源保障、環境保護、減災防災、工程建設、城市規劃、農業發展、旅遊開發等多目標服務轉變。

二、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建議

1.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促進中部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和任務目標,緊密結合湖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本省地質特點與資源前景,以市場為導向,提高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能力和保障程度,服務經濟建設全過程,努力開創湖北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新局面,促進湖北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加強湖北地質工作要堅持的基本原則

其一是堅持以礦產資源保障為核心,礦產資源保障與地質環境保護並重原則,服務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全過程;其二是堅持因地制宜,資源、環境與區域、產業經濟布局相結合原則,充分發揮地質礦產勘查先行性、基礎性作用;其三是堅持立足本省資源和力量,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原則,構建穩定、安全、多元、有效的資源供給體系;其四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結合、公益性與商業性結合原則,促進地質礦產勘查投資多元化、經營規范化和管理法制化;其五是堅持科技創新,產學研、多學科相結合原則,推進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新突破;其六是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歷史與現狀的關系原則,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

3.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總體目標

新增一批重要礦產大中型礦產地,形成一批新的礦產勘探、開發基地,確定一批找礦遠景區,老區接續資源增長,新區找礦取得突破,缺水區、重點經濟區及過度開采區地下水勘查取得新進展,全省礦產資源保證程度有效提高。基礎地質調查研究程度及成果通用性進一步提高,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監測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拓展和增強。礦業權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地質礦產勘查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程度增強,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地質工作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地勘隊伍實力增強,地勘事業快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重點部署建議

1.開展以地學為基礎的多目標、多用途綜合性地質調查工作,進一步提高全省基礎地質工作程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通用性地質資料

(1)區域地質調查。實現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加強重要經濟區帶大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和重要成礦區帶大比例尺區域礦產調查,解決好重要地質、構造單元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基礎地質問題,加快有關基礎圖件、資料更新。

(2)區域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調查。以區域重力調查為重點,填補本省區域地球物理調查工作空白區,並重點查明區域隱伏性大構造和隱伏岩體。以武漢城市經濟圈及其他重點經濟區為工作重點,從多目標角度確定工作任務與內容,實施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工作,為礦產評價與勘查、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農業生產等多個領域提供地質地球化學信息。

(3)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調查。加強缺水地區及重要經濟區水文地質調查;推進長江流域、漢江流域環境地質調查研究;實施重點自然保護區的地質環境調查評價;開展全省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綜合調查;開展武漢城市經濟圈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綜合調查;繼續開展長江中游水患區洪澇災害地質背景調查;繼續開展全省縣(市)域地質災害防治區劃等。

2.強化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核心地位,挖掘老區潛力,力爭新區突破,有效提高礦產資源保證程度

(1)研究編制全省地質礦產勘查規劃和重點礦種、重要礦區專門規劃,做好全省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總體部署和安排,制定出科學的發展戰略及實施措施。要加強對本省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需求預測研究;全面總結本省礦產資源時空分布規律、區域成礦規律和勘查開發潛力;通過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確立符合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地質礦產勘查方向,提出符合本省成礦地質條件和規律的礦產資源勘查總體布局,劃分符合本省產業布局要求的重點勘查評價礦種和選區。

(2)切實加強老區「攻深探盲」、「探邊摸底」工作,盡力緩解危機礦山資源接替問題。加強地質勘查單位、礦山及礦產後續加工企業間的資料、技術和資金等多方面協作,在核查摸清礦區資源現狀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上,以急缺礦種、優勢礦種為目標,重點部署開展鄂東南地區主要鐵銅金多金屬礦區、四大磷礦區(宜昌、保康、荊襄、黃麥嶺)、江漢平原及鄂西南石油天然氣田和竹山縣銀洞溝銀金礦區深、邊部及外圍勘查工作,以提高已知礦產地資源儲量類別和開采礦區深、邊部礦體控製程度,尋找新的隱伏礦體和新礦產地,保證重點礦山接續資源需求。

(3)高度重視低工作程度遠景區礦產勘查評價,盡快發現和提交一批新的大、中型礦產勘查、開發基地。加強過去因認識水平和自然、技術經濟條件所限導致工作程度低但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地區的礦產勘查評價工作,通過提高理論認識,運用綜合方法,選擇有效手段,力爭取得找礦重大突破。重點開展:神農架地區磷礦整體勘查評價,爭取提交一大型或超大型磷礦區,鞏固我省磷礦資源優勢;鄂西地區鉛鋅礦勘查評價,力爭在主要礦集區實現重大突破,發現評價大型、超大型鉛鋅礦床1~2處,改變我省鉛鋅礦短缺局面,以此帶動湖北西部冶金礦業基地規劃建設;大悟、武穴、金牛火山岩盆地等地區銅多金屬礦勘查評價,力爭發現一批新的礦產地,緩解我省銅礦供給不足矛盾;沿江沿路水泥石灰岩、飾面石材勘查評價,提高資源勘查程度,為我省建材工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竹溪-竹山瓦板石等特色礦產勘查評價,摸清資源家底,高效發揮我省特色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新型高效非金屬礦產和非傳統礦產資源勘查,探索礦產資源勘查新思路;缺水及過度開采區地下水及城鎮地區地熱資源勘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4)積極探索省外、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逐步建立本省短缺礦產外部供應體系。鼓勵參與國際、國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促進本省礦業向區域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在國內區域合作方面,鼓勵到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大、資源互補性強、有一定投資環境、有資源勘查或礦產品貿易交往基礎的地區開展本省嚴重短缺或投資收益顯著的礦種的風險勘查工作。鼓勵有實力地勘單位、企業和機構到國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促進礦業結構調整,提高礦業經濟效益。重點支持對國內短缺、本省急需的石油、煤、鐵礦、銅礦、鉀鹽等大宗礦產資源和風險小、見效快的貴重礦產的風險勘查與開發。

3.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拓寬地質工作領域,努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1)開展全省重要農業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評價,為現代大農業發展提供地質科學依據。認真實施省、部聯合立項開展的《湖北省江漢流域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通過多目標合作地質填圖和專題研究,為因地制宜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的名優特農產品及土壤改良、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為該地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規劃提供決策依據,並向全省推廣。

(2)做好水利、交通、通訊、能源等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地質工作。積極參與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工作;配合重大工程的選址、選線、設計、施工和安全開展新構造、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壓覆礦產綜合調查,分析評價環境與工程地質問題,為工程建設提供地質依據。

(3)推進城市地質工作,積極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服務。創造條件爭取國家對我省城市地質工作的支持,盡快部署開展重點大、中城市大比例尺城市綜合地質調查與主題填圖工作、城市地質資料庫信息系統及城市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建設。為湖北城鎮化布局和武漢城市經濟圈建設查清地下空間資源、空間安全、空間環境容量等地質背景,解決城市土地利用、工程建設、廢物處理、環境保護、災害防治等有關的城市地質問題。

(4)加強全省地質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提高地質環境監測、預警、預報與治理水平。盡快實施地下水環境、地質災害監測工程,不斷完善全省地質環境監測網路和信息服務與發布系統,進一步提高預警預報的准確性和時效性;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做好重點地質災害專項監測預報與防治,提高汛期地質災害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能力;加強地下水環境、土壤地質環境、礦山地質環境、重大工程建設地質環境監測和治理。

(5)開展旅遊地質資源、地質遺跡調查,以創建國家級、世界級地質公園為目標,推進各級地質公園規劃建設,並為其合理保護和開發提供科學保證。

四、加強湖北地質工作的保證措施建議

1.拓寬資金渠道,增加地質工作投入,培育地質工作多元投資體制

(1)適度增加財政資金對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投入。將公益性地質工作經常性支出和基本建設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積極爭取國家地質大調查、中央財政補助、礦產資源補償費、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等國家資金項目;省財政預算安排一定匹配資金支持優勢礦產、重要戰略性礦產勘查項目和重點地質調查項目;屬地化地勘單位在國撥地勘費中保證一定比例用於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和國家資金項目立項前期地質工作;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對重要地質科研項目予以適當傾斜;地(市)級財政也要根據各地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地質礦產勘查工作。

(2)積極鼓勵企業、社會資金投入商業性地質礦產風險勘查。在市場機制的前提下,政府實行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與價款減免或抵免優惠政策;探索建立風險地質勘查基金(用於重要礦產和接續資源風險勘查、技術風險補貼、無息貸款等)和實施政府補貼制度(投資虧損補貼、技術開發補貼和匹配補助等);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礦產勘查項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管理與咨詢等融資服務。

2.加強地質工作規劃管理,維護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秩序

(1)實施地質礦產勘查規劃管理,提高對全省地質礦產勘查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要通過嚴格的規劃管理,正確引導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布局和結構調整,正確處理公益性地質調查、戰略性礦產勘查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關系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對本省優勢礦種和有望形成找礦突破的短缺礦種,預測中型及以上規模者原則上納入戰略性礦產勘查范圍,由省級礦產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國有地勘單位進行整體規劃、勘查和經營,確保優勢和重要礦產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勘查與開發利用。

(2)加強礦業權市場管理和引導,不斷改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環境。健全礦業權市場要素,推進礦業權有形市場、資本市場、中介市場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建立健全礦業權評估、交易、監管等市場制度和規則;扶持和培育探礦權投資主體,科學界定有償出讓探礦權范圍,盡量降低探礦權人一級市場資金成本和風險;加大礦產勘查開發秩序整頓,維護探礦權人合法權益。

3.支持地質勘查隊伍深化改革,建設精幹高效的地質礦產勘查主體力量

(1)進一步貫徹落實國辦發[1999]37號、[2003]76號和國土資發[2003]358號文精神,通過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盡快解決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在基建、住房、工資、退休、保險等方面的遺留問題,保證與其他事業單位享受同等待遇;在國家政策法規范圍內,給予地質勘查單位在探礦權采礦權取得、處置和收益方面的優惠政策,賦予並落實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代表省政府無償取得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礦產勘查項目探礦權及相應探礦權采礦權的處置、經營與收益權,鼓勵地質勘查單位多找礦,找好礦。

(2)地質勘查單位要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轉變觀念,堅定改革方向,加大隊伍整合、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力度,建立起一支專心於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精幹高效的專業隊伍,推進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有機結合、協調發展,實現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目標,為湖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4.實施科技創新與人才戰略,推進地質工作可持續發展

(1)以勘查理論認識與技術方法創新促進地質找礦突破。鼓勵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和運用。引導地質找礦從注重分析思維向分析性、協調性、綜合性思維相結合轉變,從專項技術、常規觀測到復合技術、高精度大測深與自動化觀測轉變,在多學科綜合交叉中實現創新和突破。鼓勵地質科研工作與地質勘查工作緊密結合,把研究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放在提高地質工作實踐的效率和效果上來。

(2)以選冶加工技術突破增加可利用礦產資源勘查需求。支持本省沉積型鐵礦、銀釩共生礦、微細浸染型原生硫化物金礦、鈦(金紅石)礦、硒礦、低品位膠磷礦、低品位錳礦、中低品位硫鐵礦等應用潛力大、資源前景好但難選冶礦產的技術攻關工作,爭取取得突破,由此帶動相應的礦產勘查工作。

(3)以信息化技術應用推動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完善和維護全省地學資料庫,加快全省地學信息系統建設和地學資料應用開發,逐步實現野外觀測、數據採集到室內研究地質工作主流程信息化,推進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現代化。

(4)以優秀專業人才保障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可持續發展。地質礦產勘查事業發展的關鍵在人才。要十分重視人才特別是科技及科技管理人才的培養,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增強科技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防止隊伍不穩,人才流失。

作者簡介

劉勁松,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Ⅷ 2015年湖北省三萬活動,省里有主要領導的講話精神嗎

8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省第五輪「三萬」活動進行全面總結,通報表彰先進,交流工作經驗,安排部署進一步鞏固擴大「三萬」活動成果。
省委書記李鴻忠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主持會議。省委副書記張昌爾作工作報告。省領導阮成發、傅德輝、黃楚平、王君正、賀家鐵、梁偉年、任振鶴,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靜,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敬大力,武漢市市長萬勇等在主會場或各地分會場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是我省連續第五輪開展「三萬」活動,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聚焦「村村通客車」主題,因地制宜、扎實工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超額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全省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7.6%,不僅有力緩解了農民群眾安全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而且推動了小網格與大服務「零距離」對接,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提升了各級黨員幹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績,進一步深化對「三萬」活動重大意義的認識,發揚成績、再接再厲,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抓好「三萬」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三萬」活動成果。
會議指出,2011年以來,我省先後以「入萬戶」、「挖萬塘」、「潔萬家」、「惠萬民」、「通萬村」為主題,連續開展了五輪「三萬」活動。無論活動主題如何改變,各級各部門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三萬」活動的著眼點和立足點,圍繞最基層、最廣大的農民群眾,把切實解決基層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擴大受惠面,贏得了基層普遍的擁護。經驗彌足珍貴,值得總結和發揚。「三萬」活動,是我省探索出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路徑,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促進幹部作風轉變的重要抓手,是加強三農工作、基層黨建工作和農村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把「三嚴三實」要求落到實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斷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進與群眾的深厚感情,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要適應「三農」工作和農村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以「三萬」活動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網格化建設,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提升我省農村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會議強調,無論「三萬」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如何變化,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轉變幹部作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是永恆的主題,必須一以貫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把「三萬」活動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長期抓下去。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謀劃「十三五」的關鍵時間節點。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任務重。非常任務、非常時期,必須有非常的工作舉措。中央和省委已經吹響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戰號角。「十三五」時期,「三萬」活動要主動適應形勢需要,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主題主線。要充分利用「三萬」活動這個平台和載體,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圍繞全省59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為促進我省在中部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通報表彰了在第五輪「三萬」活動中工作突出的260個工作組、52個縣(市、區)和42個組織單位。任振鶴宣讀了活動考核情況通報。
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組派「三萬」活動工作組的省直機關、部分大專院校、金融機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負責同志在武漢主會場參加會議。全省各市、州、縣設立分會場。紅安縣、鍾祥市、秭歸縣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Ⅸ 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容

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社會治理理念現代化、社會治理工作布局現代化、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使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風險有效化解、社會生態得到優化,確保平安中國建設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總之,更加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這既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緊迫任務。

(9)湖北省省域治理現代化擴展閱讀: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整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體系、社會治理新境界等方面提出了諸多重大創新性要求。

並在深入分析和准確把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社會治理形勢和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重點任務和措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