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環境整治行動
1. 如何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城市管理
一要把人的文明放在首位。要以知促行、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抓好價值觀念的固化,讓長沙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排頭兵。要推動「美麗長沙、美德先行」等活動常態化,把雷鋒的故鄉打造成為充滿愛心、充滿溫暖、充滿誠信的首善之區。要嚴管重罰,嚴督重獎,抓好文明習慣的養成。
二要把嚴的管理變為常態。要嚴格整治,對問題的整改要對賬、要限時、公開通報,徹底解決基層社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的臟亂差問題。要嚴格執法,對車窗拋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翻越欄桿等現象,發現一個、處理一個。要嚴格追責,對連續三次排名靠後的單位要通過媒體公開曝光,對長期不在狀態、不作為的,要啟動問責機制。
三要把高的品質充分展示。市區兩級要加大投入,完成設施補缺,全面提升綠化、美化、亮化的水平,堅定不移地開展「三年造綠大行動」,嚴格按照「五無五凈」的標准和清洗保潔的要求抓好市容維護,拿出實打實的措施,推進「清霾」、「碧水」、「靜音」三大行動,取得讓群眾信服、讓群眾滿意的效果。
易煉紅強調,建設更高水準的文明城市,要有敢於擔當的精神。各部門和區縣(市)一把手要敢於擔當責任,既要抓部署、抓調度,也要深入抓督查、抓落實、抓難題的破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要從制度上、機制上破解難題,實實在在地發揮網格化管理、數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效應。要善於凝聚合力,形成大創建的大格局,研究制定管長遠的機制,調動全體市民的積極性,把文明創建和城市管理這篇文章做實、做到位。
胡衡華強調,要進一步增強深化文明創建和城管工作的緊迫感,從現在抓起、從每一個細節改起。要切實找准深化文明創建和城管工作的著力點,對照整改突出問題,一條一條抓整改,一項一項抓落實;突出基層基礎工作,著力解決老舊社區、背街小巷、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棚戶區以及社區文明創建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把治理「臟亂差堵缺低」問題向城市「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延伸。要強化落實常態管理,嚴格執行新的城市管理工作標准,落實網格化管理機制。要認真落實深化文明創建和城管工作的各項舉措,建立更加嚴密的責任機制、共建機制、督查機制、考核機制,堅定目標不動搖,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2. 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實踐行動
開展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活動
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環境整治工作方案,動員本市廣泛開展了群眾性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本年共治理街巷3000多條、居民小區1000多個、城鄉結合部地區60多處,拆除違法建設455萬平方米,撤銷主要大街占路市場214個、攤位2萬個,取締無照商販22萬人次,同時建成包括建國門公共綠地等10項示範工程、阜成門外大街等50條示範大街在內的199項示範工程,本市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觀。
拆除455萬來平方米違法建設
1月29日,市政府召開拆除違法建設專項工作會議,市領導同城八區、市農辦簽定了拆違責任書。各區縣積極行動,一些長期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影響群眾正常生活的違法建設被拆除。本市共拆除種類違法建設455萬平方米,比計劃多拆除195萬平方米,是歷年來拆除違法建設最多的一年。其中朝陽、海淀、豐台三區共拆除違法建設100多萬平方米。11月2目,市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市政府43號令,即(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苦幹規定)。
拆違還綠美化首都
年內,市拆違還綠131萬平方米,城八區建成11塊1萬平方米以上的綠地。東城區建國站西北角建成1.5萬平方米的綠色廣場,成為十里長街的綠色龍頭;西城區西單文化廣場佔地2.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崇文區前門箭樓2.1萬平方米綠地、宣武區蓮花河東岸1萬平方米經銷走廊、朝陽區安貞里1萬平方米風之廣場、海淀區北京大學西側7.4萬平方米萬泉公園、豐台區蓮花池1萬平方米綠地、石景山東省魯谷小區4.3萬平方米的伴月園等大片綠地都在國慶節前建成。10個遠郊區縣也分別建成百畝以上的公園綠地。
3. 如何進一步抓好城鄉環境治理
一是樹立優化環境理念。要進一步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自覺把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能,以加強環境治理促環境的優化、競爭力的提升,做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是完善責任管理體系。應盡快構建科學高效、責任明確的城市環衛管理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建議大街和小巷納入一個部門或由城管部門統一管理,理順管理口徑,大街小巷同等對待,避免幾管幾不管、缺位與越位的現象,形成統一高效的環境治理運行機制;或引入競爭機製成立保潔公司,建立社會化管理模式,實行市場化運作。
三是科學劃定城區環衛清掃保潔區域,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大街小巷要統一管理,而且應擴展城區環衛清掃保潔區域,城區死角應納入環衛清掃保潔范圍。為創建省級衛生城鎮,必須在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強力度。要加快城區公廁和垃圾處理池建設步伐,不斷改進城區及周邊的環境衛生狀況。
四是建立市民參與機制。發動社會力量和市民參與環境綜合治理,形成全民齊抓共管城市環境的合力。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手段,著力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識。二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爭創活動和志願者活動。通過開展爭創「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戶」等活動,發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環境綜合治理,引導市民積極參加植樹綠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志願活動,努力創造人人關心環境、個個愛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三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通過實行政務公開、市民投訴、市民聽證、新聞媒體曝光等方式,對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和違反環境綜合治理的行為實施監督。
4. 如何看待城市小巷環境整治
2018年6月2日訊,街頭巷尾的「細碎小事」,關系居民切身利益,關系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環境整治提升,不僅要讓城市有光鮮亮麗的「面子」,更要給廣大居民整潔舒適的「里子」。
東城的背街小巷經過幾個月環境整治,現在已今非昔比。胡鐵湘 攝 北晚新視覺網供圖
最近,某市一個小區的居民,為自己小區的環境整治感到有些焦慮:隔壁小區挨著主幹道,周邊環境干凈整潔。而自己的小區就因為位置靠里,門口的路較為臟亂,環境衛生不好。居民們不時詢問小區物業:背街小巷整治什麼時候輪到這一片?
2017年4月,北京市發布《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提出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是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標尺,計劃用3年時間對2435條背街小巷實施整治提升,並建立「街長」「巷長」制,選派街道、社區的黨員幹部等擔任。目前,這項環境整治行動正在持續進行。
長期以來,一些城市存在「面子」和「里子」表裡不一的現象。主幹道干凈整潔,逢年過節還會張燈結綵。但背街小巷就不一樣了,往往缺乏管理,垃圾散落,雜物亂堆,違章停車,私搭亂建,甚至到了「臟亂差」的地步。趕上早晚高峰,車開不進,人走不出,喇叭按得震天響,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現在,全國不少城市都開始重視此前被忽視的小街小巷的環境治理,受到百姓的歡迎和好評。
經過拆除違建胡同整潔了起來。安旭東 攝
如今干凈整潔的小巷裡居民遛彎聊天的多了起來。安旭東 攝 北晚新視覺網供圖
各個城市的背街小巷數量多、分布廣,環境整治提升是一場硬仗。打好這場硬仗,首先需要城市管理者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路口的垃圾有沒有清理干凈,大量的共享單車有沒有擠占人行通道,能不能有個不受噪音干擾的安靜夜晚……這些街頭巷尾的「細碎小事」,關系居民切身利益,關系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環境整治提升,不僅要讓城市有光鮮亮麗的「面子」,更要給廣大居民整潔舒適的「里子」。把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好,改善市容面貌,提高城市發展品質,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有很多像王秀雲一樣的街巷長,他們為環境整治提升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打好這場硬仗,行動上也要再加把力,把關系百姓生活質量的小事當大事來辦,不能嫌事小,不能怕事難。從街區功能、交通狀況、惠民利民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統籌規劃,用街心綠地取代私搭亂建,用正規商家取代游商散攤。街頭巷尾亂停的車、衛生死角散落的垃圾等問題應該誰管,責任應明確,落實要到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生工程必須傾聽民聲,與民共治,比如對待噪音污染等投訴及時回應並解決,公開環境整治提升的計劃和進度,徵求居民對騰退公共區域用途的意見等。
對於公眾來說,積極行動起來保護環境,改善環境,也是分內之事。對胡同口亂放的共享單車,在抱怨之餘,可以把它們推到不礙事的地方;看到停在街邊的汽車阻礙了交通,下次自己就不要以「停一會兒沒事」為借口違章;嫌垃圾分類沒成效,也應想想自己是否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是否具有良好的環保習慣……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共建才能共享,從街巷環境整治到建設美麗中國,都需要大家改變「有環境意識,缺環保行為」的狀況,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公益行動,提升參與的能力和水平。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美好的環境也需要每個人為之奮斗。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由一個個環保的家庭、整潔的小區、干凈的街巷組成。我們都是大環境的一分子,從小街小巷開始改善城市面貌,從自己做起保護生態環境,城市會越來越宜居,中國會越來越美麗。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TF009
5. 開展城市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1、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需要。
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已成為決定和影響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抓發展必須抓環境,抓環境就是抓發展。加強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環境,優化城市功能,實施城市品牌戰略,開發城市無形資產,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作為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它的外在形象對投資者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無論出差還是外出考察,都可以發現,凡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搞得好的地方,其城市管理也是一流的,硬體建設是一個地區的骨架,那麼市容環境就是城市的「外衣」,對一個地區的初步了解,往往就取決於這件「外衣」是不是美觀大方。
2、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是順應民意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雖然多年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佔道經營、秩序混亂、亂停亂放等多方面,群眾對這些問題是很有意見的,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也說明加強城鎮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3、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城市衛生整治與管理,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區域內管理與整治更要加強,要從治理和完善基礎設施入手,加強宣傳教育鄙棄不良習慣的影響,堅持以改善環境為出發點,減少和杜絕環境污染和疾病傳播,有效防範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5)城市治理環境整治行動擴展閱讀
管理體制
(1)市、區和縣的政府設置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街道辦事處、鄉和鎮的政府設專人負責環衛管理,分別是本轄區環境衛生工作的主管機關或主管人員。
(2)城市各級政府的規劃、環境保護、建築、房產、市政、園林、公安、財政、工商行政、教育、衛生、水利河港航監督等部門,又職責協同環衛部門,做好環衛管理工作。
(3)各級環衛部門下設環境衛生監察隊伍,行使環境衛生執法監察權。
(4)各單位有義務遵守國家和城市的環衛管理法律、規章,接受政府環衛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負責單位內部的環境衛生,維護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並在一定情況下負責單位周圍的環境衛生。
(5)城市的每位公民有義務遵守公共衛生的法規,積極參與改善城市環境衛生的活動。
6. 桂林市開展城市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改善區域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舉內措容,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衛生工作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益事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近年來,由於城市空間的拓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環境衛生與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切實提高城市環境衛生水平和人居環境質量仍然是重要任務。因此,政府部門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充分認識城市衛生整治與管理,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區域內管理與整治更要加強,要從治理和完善基礎設施入手,加強宣傳教育鄙棄不良習慣的影響,堅持以改善環境為出發點,減少和杜絕環境污染和疾病傳播,有效防範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7. 為什麼要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1、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但隨之而來的小城鎮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環境面貌和城鎮秩序「臟亂差」等問題日益突出。
2、大量流動人口的急劇湧入與城鎮環境承載力之間矛盾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城鎮基礎設施比較滯後、城鎮環境面貌「臟亂差」、城鎮整體秩序相對較亂。
3、城鎮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一是基礎設施規劃重視不夠。很多人對規劃存在片面性認識,只認識到城鎮總體規劃、城鎮用地規劃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基礎設施等專業規劃的重要性。
基礎設施規劃水平較低,許多小城鎮建設規劃都是項目優先,而詳細規劃中的基礎設施規劃內容因為不夠重視,只是一種形式,沒有經過認真的現場踏勘和論證,造成規劃水平低下且不同設計機構之間的成果相互矛盾。規劃缺乏前瞻性、可持續性。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是推進「兩美」洪合建設的重要抓手。對於洪合這樣的特色產業明顯的鎮,如何落實「決不把污泥濁水、違法建築、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 如何維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補齊城鎮發展短板,打造 「潔凈、有序、精緻、文氣」的現代化新型小城鎮
(7)城市治理環境整治行動擴展閱讀
環境社會治理是由王華博士通過其多年的對於環境管理的工作經驗總結提出的針對現階段中國環境治理的新理念。 ·環境社會治理是用社會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調動全社會力量搞好環境保護,化解由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
是環境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有機結合體,是環境治理和社會治理的交叉領域; 是環境治理體系中有關社會要素的總和,同環境治理中政府管制和市場調節相對應,既相互補充又相互交叉影響。
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有關環境要素的總和,同教育、醫療等領域的社會治理相並列。主要目的是全方位調動社會力量和綜合運用社會手段搞好環境保護工作,同時積極有效預防和化解由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
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升級版,既強調公眾要參與到政府主導的環境保護工作中去,又強調社會各主體自我管理和環境保護多元共治。
8. 開展城市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有什麼意義
使該路段變得復更加清制潔、美麗,進一步維護城市環境衛生形象。
對佔道經營、亂塗亂畫、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進行制止並說服教育,確保責任路段干凈整潔、車輛行人暢通。
消除安全隱患。 為下步加強監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城市環境衛生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