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如何治理
A. 金國都可以滅掉北宋和契丹,怎麼就是打不過蒙古呢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征服王朝,其女真鐵騎的戰鬥力曾令人聞風喪膽,所到之處丟盔棄甲。它的彪悍聞名遠揚,十年敗遼國,克北宋。完顏阿骨打率領精銳的重裝騎兵,一路鐵馬金戈馳騁沙場,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女真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也是當時的北方霸主。
金朝雖為強國,那也是前人開辟疆域多年累積的力量,入主中原卻不有效治理安撫民心,如此作為哪裡能經得起折騰?
很顯然,金朝必敗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內憂外患。這就是為什麼北方霸主的金朝仍然抵抗不了勁敵的理由了。
B. 蒙金戰爭金國如何才能打贏
減少出徵兵力,穩扎穩打。
兵力超過一定限度之後,人數越多戰鬥力越弱!這里可以給你看個規律:
A)60萬以上必敗定律——你可以翻翻歷史,兩次世界大戰以前,凡是兵力超過60萬的(哪怕只是「號稱」超過60萬),都敗了,而且一個比一個敗的慘(王莽昆陽之戰的100萬、曹操赤壁的80萬、劉備夷陵的70萬、苻堅肥水的80萬、楊廣三征高麗的100萬、大慫的80萬逗逼就沒打過勝仗、蒙100萬澡盆過大海被「神風」了、元朝還有脫脫平叛的100萬莫名其妙就完蛋了、李景隆靖難之役的100萬……)——總之,凡是敢號稱60萬以上的,一個打贏的都沒有;
B)人類歷史上,凡是帶60萬累贅(或者號稱60萬累贅)還能打贏的,全是軍神級人物——沒錯,我說的就是王翦(滅楚之戰)、韓信(十面埋伏),號稱到60萬左右還能贏!
C)甚至水平差一點的軍事家,號稱60萬累贅都完蛋——第一次楚漢之爭劉邦56萬,拿破崙遠征俄羅斯60萬,蒙金戰爭45萬,土木堡之變50萬,陳友諒洪都之戰60萬……
古代戰爭指揮官的指揮能力,一般在10萬-20萬左右達到極限,超過這個數量就全都是累贅。帶60萬以上出征的,不如直接抹脖子來的痛快,誰來了都沒用;超過40萬之後自己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像韓信那樣超級軍事家的本事,沒有的話還是自殺來的痛快。
或者你可以這么想——每個指揮官都有自己的極限,兵力超過這個極限數量的部分,全都是由最頂級軍事家帶領的敵人……
C. 北宋時期金國是如何崛起的
金國,或稱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
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專屬。因遼朝晚期屬朝政混亂,天祚帝昏庸無能,又不斷索求貢品,且藐視女真諸部首領。所以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金太祖)在1112年統一女真諸部後,於1114年對遼朝宣戰,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金朝立國後,與北宋聯手向遼朝宣戰。1123年金太祖去世,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即金太宗。1124年正月,金太宗為了聯合西夏滅遼,把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地割給西夏。西夏則改對金朝稱藩。1125年遼朝滅亡。
遼朝滅亡後,1126年金太宗以宋廷毀約為由,再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於隔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於1127年滅北宋。此後,又迫使南宋稱臣,並且讓西夏、高麗等國臣服。
D. 金國是如何衰落的
首先、金朝末期人才的匱乏是其滅亡的重要原因;
金朝建立初年軍事人才極為豐富,其上包括金朝前兩任皇帝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吳乞買(這個人還會單人屠熊、十分了得),其下包括完顏銀術可、完顏宗翰、完顏宗弼、完顏婁室、完顏宗干、完顏宗望(斡離不)、完顏昌(撻懶)、 完顏闍母、完顏杲(斜也) 、完顏希伊等一大批征戰先鋒,然而就是這些豐富的軍事人才在金朝建立的二十年內迅速消逝、除了自然損失之外,最大的損失原因就是內斗,縱觀金朝第三任皇帝金熙宗一朝、女真族的保守派和改革派就為金朝的未來發展方向內斗不斷,而事實上,金朝的軍隊在金熙宗前期鮮有作為。但就在金朝的改革派(以完顏宗弼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岳飛全傳中的第一大反派為首)取得勝利之後,完顏宗弼便亟不可待的向南宋王朝發動進攻,以期奪回被保守派送給南宋的黃河以南的土地,但金朝軍隊的戰鬥力自完顏吳乞買執政後期便開始衰落,而在金朝女真族第一代將領死傷殆盡的情況下,第二代將領中更缺乏優秀的軍事將才。
由此可見,金朝在入主中原後,軍隊戰鬥力和將領的衰落程度可想而知。到了世宗、章宗時期雖有紇石烈志寧、紇石烈子仁、仆散揆等中興將領,但其個人能力較其前輩則遠不及,到了衛紹王時期,在野狐嶺大敗的完顏承裕、獨吉思忠,擅自放棄西京,後來廢立衛紹王的紇石烈執中(胡沙虎)、術虎高琪,就更不用提了,雖然在宣宗、哀宗時期出現了如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等人,但其能力與對手相比則相差甚遠,可見,金朝末期人才的匱乏對金朝與蒙古的戰事起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以野狐嶺之戰為例,庸才完顏承裕和獨吉思忠整整損失了金朝中央兵團的四十萬精銳,也由此揭開了金朝自盛而衰的序幕。
其次、金朝末年的天災人禍直接導致了金朝國力的衰退;
金朝章宗統治後期,元妃李師兒以及李氏外戚干政,同時任命經童出身的胥持國管理朝政。這兩位人互相協助,營利干政,導致朝政混亂、奸佞當道,與此同時,自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五年(1194年)起,黃河三次決口改道,奪淮入海,泛濫成災,下游淪為澤國、大批農民死於水患或逃亡,中原農業生產被嚴重破壞,金朝的賦稅收入急劇減少,與此同時,北邊的韃靼和蒙古不斷起兵抗金,南邊宋朝也不斷發動對金的戰爭,對外作戰的軍費卻與日俱增,而章宗自身也追求奢華,致使財政入不敷出,為此,金朝政府大量發行交鈔(紙幣),又造成社會經濟紊亂,國力開始轉衰。
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後,並不積極勵精圖治,而是大搞政治清算,毒殺了章宗賈妃,令范妃墮胎、削發為尼,隨後處死元妃李氏等人以鞏固皇位。同時,面對蒙古人的進攻,完顏永濟也不能知人善任,他先將警惕蒙古的邊關將領那哈買下獄、而後任用了庸才完顏承裕和獨吉思忠、再後來又任命了奪去自己生命和皇位的紇石烈執中(胡沙虎),而完顏永濟在位期間,天災也不斷:山西發生大地震,人民死傷甚重。接著,因為持續大旱,河東、陝西等地,斗米值錢數千,稼禾枯焦,餓殍遍野,金朝經濟收到嚴重打擊。宣宗完顏雍更是相信術虎高琪,不僅南遷汴京、還在國家存亡之際派兵攻打南宋,使得金朝喪失了在蒙古西征期間收復國土的最佳時機,這也導致了金哀宗雖稍有作為,卻難以挽救危局。
再次,金朝對於主要的敵人蒙古的心態始終處於弱勢地位。
如果說金朝缺乏人才和後期的人禍天災是其衰亡之象,那麼金朝對於蒙古的弱勢地位則完全是女真民族主觀思想造成的,縱觀金朝的軍事策略一直奉行著
「南攻北守」的政策,即積極南下攻宋朝、北方被動防守蒙古。同時,也是由於這一政策,金朝對蒙古的心態則完全由對宋朝的優勢強者地位轉變為弱勢地位。當然,金朝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很有根據的:南方經濟發達,發動戰爭掠奪南方宋朝的土地是有益於自己經濟的發展,而北方蒙古地區則貧窮落後,且蒙古民風彪悍,極難統治,而且連年作戰,金朝的精銳軍隊均部署在南方,北方軍力匱乏,於是乎,作為漁獵民族的金朝統治者開始在北方的邊境線上修築了兩道長城(界濠),干起了他們並擅長的守城工作。
第一道是起自大興安嶺北麓,由根河向西,穿過呼倫貝爾草原,到達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省德爾蓋爾汗山以北沼澤地帶。史稱「明昌舊城」或「兀術長城」。第二道是自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起,沿興安嶺經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向西入漠北,至錫林郭勒盟後,再向西南沿著陰山延伸,止於包頭市東黃河北岸。史稱「明昌新城」或「金界壕」。作為金朝北方防禦的重要防線,金朝長城從金太宗天會(公元1123年)年間,一直修正到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前後總計歷時70餘年,可謂勞民傷財,而修築了這道防線的金朝將像二戰時期的法國,承受馬其諾防線之痛。
那麼我們言歸正傳,接著討論金朝對蒙古的弱勢心態,這一點,在金朝最為強盛的太宗時期就開始了,在完顏吳乞買統治的最後幾年,金朝的軍力已經開始滑落,幾次對宋作戰失利,使得吳乞買開始喪失了當年的雄心壯志,而恰巧此事,蒙古諸部也開始漸漸強盛,與金朝摩擦不斷,但不待吳乞買動手,就魂歸西天去見阿骨打了,即位的是阿骨打的孫子完顏亶,完顏亶即位初期的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和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金朝先後發動了兩次對蒙古的作戰,但由於選帥不明和未能派出金朝有生力量,因此都被蒙古的合不勒打得大敗。皇統七年(公元1147年)在金朝與南宋簽訂了第一次和平協議之後,完顏亶從南方調回了完顏宗弼(金兀術)開展了第三次對蒙古的戰斗,這一次,金朝調集了八萬精兵進攻蒙古,雖然取得了一定勝利,但就像當年北宋不能消滅黨項一樣,金朝根本不能再茫茫草原找到蒙古軍隊的根源,而前文我也說過了,金朝軍力和將領素質在短時間內迅速下降,於是金兀術見好就收,用土地和錢買回了與蒙古的和平:金朝割讓了西平河以西的二十六個城寨,同時每年上次蒙古大量的牛羊,從這一刻起,金朝對蒙古的政策就開始變得軟弱了,此時距離金朝建立才三十多年。隨後的日子裡,雖然世宗和章宗多次擊敗蒙古軍隊,但隨著金朝實力的迅速潰敗。
E. 請問金國是如何滅北宋的,蒙古如何滅南宋,清朝的鐵騎如何滅南明王朝的用的是哪一種戰術,我問。。。
金國滅北宋的話,主要是北宋自己的失誤,以及突然襲擊,北宋內部對於如何協調沒有做好,這從後來南宋可以頂住金國可以看出,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至於滅北宋,真要說戰術的話,可以算是古代的閃電戰吧,配合圍點打援的戰術。
蒙古滅南宋的話,採取的分進合圍的戰術,當時蒙古與南宋主要的戰線分別是淮河、荊襄、巴蜀,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內,南宋頂住了蒙古的攻擊。於是蒙古採取了分進合圍的戰術,收服了吐蕃,再借道吐蕃滅掉了大理,從而繞過巴蜀出現在了南宋的後方,使得南宋首尾難顧,在加上調動西進獲得的回回炮等,攻破襄陽,最終滅掉了南宋。
至於清朝滅南明,這其實不需要戰術,南明的情況和南宋不同,北宋的覆滅有其突然性,但宋的軍隊主力還在,所以南宋可以與金相持,並且扛住了蒙古大軍幾十年,甚至擊斃蒙哥。但南明不同,第一明朝的主力已經在與李自成、張獻忠作戰中消耗殆盡,另外一支強大的力量,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更是直接投靠了滿清,南明就沒有什麼實際可用的力量,再加上當時滿清、李自成,南明勢力混雜,可以說從吳三桂率領明朝最後一支強大的力量(看看後來吳三桂造反攪動半壁江山,就可以知道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投降滿清,從而使得滿清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山海關之後,南明其實就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了,不用什麼戰術直接推過去,就能贏了。
F. 金朝是如何滅亡的
金朝的滅亡金復宣宗死後,太子完制顏守緒即帝位(哀宗)。金哀宗停止南線的侵宋戰爭,集中兵力抵抗蒙古。正大三年(1226)至四年秋,金兵進軍河東,連續收復絳州(今山西新絳)、平陽、太原府。正大四年,成吉思汗軍又佔領德順州(今甘肅靜寧),破臨洮府等地。六月,滅西夏。金哀宗遣使向蒙古求和,被拒絕。七月,蒙古軍進攻鳳翔府和京兆府(今陝西西安),關中大震。成吉思汗病死,延緩了金朝的滅亡日程。正大五年,陝西蒙古軍經涇州(今甘肅涇州北)進入大昌原(今甘肅寧縣東南)。金平章完顏合達命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擊敗蒙古軍,取得重大勝利。
G. 金國的「鐵浮屠」是怎樣的為何會被後金棄用
金朝的“鐵浮屠”是一種重甲騎兵,在當時有著非常響亮的名號,同時戰績也是相當的優秀。可是在之後的後金卻放棄了金朝當時所向披靡的“鐵浮屠”。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火器興起,對“鐵浮屠”這類重甲騎兵有巨大的破壞力,同時後金也找到了新的鎧甲。
“鐵浮屠”之所以能夠在和宋朝的交鋒之中無人可擋,原因也很簡單。首先他們是騎兵,對於沒什麼騎兵的宋朝是有著巨大的優勢的。其次就是“鐵浮屠”的馬和人都包裹著鐵甲,這就導致他們不懼怕弓箭,能夠全速沖鋒。
這就要提到了後金的女真族的擅長的武器了,他們最擅長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弓箭,尤其是重型的弓箭,有著巨大的殺傷力。這就說明他們只需要先用弓箭來消耗對面,再之後就可以拿著大刀,長槍去沖鋒了。此時的他們也已經不再需要“鐵浮屠”了。
H. 都說南宋目光短淺,那麼金國究竟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公元1211年八月,蒙古再次進攻金朝,近十萬蒙古鐵騎與四十五萬金國大軍在野狐嶺地區交戰,因為金國統兵大將完顏承裕等人屢屢指揮失誤,導致了四十五萬金國大軍潰敗,傷亡慘重,史稱“野狐嶺之戰”。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國經此一役後,精銳盡失,從此再無能力對蒙古發動進攻,只能被動防禦。
在野狐嶺之戰後,金國皇帝完顏永濟(衛紹王)在對敗軍之將完顏承裕、胡沙虎等人的處置上賞罰不明,使得自己反受其亂——公元1213年,掌握朝政大權的胡沙虎毒殺衛紹王完顏永濟,改立金世宗完顏雍的庶長孫、金章宗完顏璟的異母兄完顏珣為帝,是為“金宣宗”。
就在此時,西北的西夏,因為衛紹王時期見死不救,開始投入了蒙古的懷抱之中,與蒙古一同出兵攻打金國,金宣宗見宋寧宗不答應和談,不顧重鎮太原在蒙古大軍的攻擊下岌岌可危,也要抽調大軍繼續與南宋交戰,結果在南宋的不斷打擊之下,數路大軍接連失敗,損失慘重,南宋一掃昔日對金軍的恐懼心理,兩國和平已成“過去式”。
公元1224年,金宣宗和宋寧宗相繼去世,金哀宗與宋理宗相繼即位,金哀宗一直想要修復與南宋的關系,可是因為他爹金宣宗的折騰,南宋已經不再信任金國。公元1233年,宋理宗派出名將孟珙(前文提到過的孟宗政的兒子)率軍兩萬,攻略金國,聯合蒙古滅亡金朝,次年正月,在南宋與蒙古的圍攻之下,蔡州城失守,金哀宗自縊身亡,金朝滅亡。
I. 金國在歷史上做過什麼事情,為什麼很少被提及
和影響短時間內迅速達到了頂峰。在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去世後,金朝內部出現了短時間動亂,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後,金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皇帝,金世宗完顏雍登場了。金世宗可謂是金國最為偉大的一位皇帝,他先後平息了北方契丹的起義和南方南宋的隆興北伐,使金國同南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狀態,在內政方面注重經濟的發展,提倡漢文化,使用北宋和遼國的典章制度治理國家,是國家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
其次,是金國內部的腐敗,民不聊生,恰逢蒙古族崛起,在蒙古族與南宋聯手下,金國走向滅亡。金國在歷史上只有120年,存在時間太短了,能記載的史料太少,其次,金國根本沒有可以讓世人傳頌的東西,即歷史貢獻。如同曇花一現般消散,令人惋惜。
J. 金國把宋朝打得遍體鱗傷,為何不一鼓作氣滅宋統一中原
金國看著所向披靡,但實際上金國沒有達到無所不能的地步。金國與宋朝相比,金國的綜合國力沒像宋朝那麼完善。金國軍隊這方面,比較的強橫。戰鬥力非常的高,但金國的人員不是特別多。想要將宋朝一舉殲滅,還要花費一些時間。
當時金國還有自然災害,洪水成災,金國對外對付宋朝,內部還要治理黃河。這是一部分原因,其次就是金國在獲得財富,以及領土。他們的內心得到滿足,一時沉浸在快樂之中,根本沒注意其他,是比較奢侈的。
在金錢與享受面前,他們暫時忘卻了本能。金國的人甚至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放下了如何制敵,完全沉浸在享樂之中。金國為了融入漢族,進一步的發揚漢族的文化,這些都讓金國漸漸喪失了強大的本能。過了一段時間,金國一部分練武的本事,他們也忘的干凈。這個時候,金國根本沒有辦法吞並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