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五違整治總結

五違整治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1-22 09:58:03

A. 各朝整頓吏治措施

我國古代中央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始終是封建政治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數千年來,封建統治者憚思竭慮地
設計並推行了多種監察地方的方案和措施,即使在今天看來,其中也不乏合理的、有價值的因素。本文試就古
代對地方監察的幾種主要形式,分別進行考察,並比較其利弊,以期總結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一、任用行政長官監察地方官吏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六年,秦國南郡的郡守騰給本郡各縣、頒發了一部文告——《語書》,其中說:「今
且令人案行之,舉劾不從令者,致以律,論及令、丞。有(又)且課縣官,獨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
丞聞。」〔1〕課為考核;聞即上報。 說明當時秦國對縣一級長官令、丞的監察由郡守負責,郡守所遣之人,
當是身邊行政官員無疑。他們可能是最早有史料記載的監察地方的行政官員。由於當時只在局部地區實行,影
響不大。
西晉王朝建立不久,晉武帝即全面推行以行政長官監察地方官吏的制度。秦始四年(268年)六月,晉武帝
頒布詔書, 內稱:「郡國守相,三載一巡行屬縣」;「若長吏在官公廉,慮不及私,正色直節,不飾名譽者,
及身行貪穢,諂黷求容,公節不立,而私門日富者,並謹察之。揚清激濁,舉善彈違」〔2〕。由於武帝重視,
監察活動在當時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西晉歷史不長,到了東晉,地方監察制度逐漸遭到破壞。泰寧二年(324
年)十月, 江州刺史應詹上疏說:「漢朝使刺史行部,乘傳奏事,猶恐不足以辨彰幽明,弘宣政道,故復有綉
衣直指。今之艱弊,過於往昔。」〔3〕寥寥數語,披露了地方監察失靈的狀況。
宋代加強了對地方官的監督,實行以監司為主、通判為輔的監察系統。
北宋初設立十五路,每路設轉運司,對地方財政進行監督。轉運使無固定任期,一般以朝臣充任,「歲行
所部,檢察儲積,稽考帳籍,凡吏蠹民瘼,悉條以上達,及專舉刺官吏之事」〔4〕。 此時的轉運使還是監察
官,但隨著中央專制集權的加強,「邊防、盜賊、刑訟、金谷、按廉之任,皆委於轉運使」,一路之事無所不
總〔5〕, 成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後來又在各路設立提點刑獄司,除掌管一路司法外,兼管「舉刺官吏之事
」〔6〕。此外還有掌管賑災、鹽鐵茶酒, 兼察吏治的提舉常平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統稱監
司,其長官都屬於路一級的監察官。通判是北宋初年設置的州(郡)一級行政區的監察官。通判不是知州的副
職和屬官,而是具有與知州共同處理政務,並且負有監督知州職責的監察官。至南宋紹興年間,通判的權力加
重,「入則貳政,出則按縣」〔7〕,監察對象擴展到屬縣官吏。 監司和通判一身數職,與行政長官無異,卻
又都兼管地方的監察工作。他們互相侵越許可權,關系混亂。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便於皇帝控制駕御,而於實
際工作弊多利少。因此,監司與通判的監察效果不會理想。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無需過多地論述。
明代地方的督撫曾負責監察工作。督撫是總督與巡撫的概稱,兩者先有巡撫後有總督。
巡撫之制形成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8〕。 巡撫由行政長官擔任,最初不握有監察權,但在宣德七
年(1432年)八月,明帝正式命各處巡撫侍郎,同巡按御史與按察使一同考察州縣官吏〔9〕。 這是巡撫擁有
監察權的開端。景泰四年(1453年),巡撫兼領都御史頭銜,更具有監察官的性質〔10〕。巡撫任期一年,任
滿回京奏事。至弘治十三年(1500年),有人指出:「若巡撫不久任,與巡按無異,何復用巡撫為哉?」要求
巡撫久任,內地省分任期三年,邊防省分任期五年〔11〕,遂形成正式制度。巡撫駐節省城,巡按及分巡道員
成為其直接下屬。明代的總督是在巡撫制度普遍推行的基礎上產生的,出任總督的絕大多數為朝官。盡管督撫
制度已經形成,但終明一代,督撫都處在向地方大臣過渡階段。這個過渡的最終完成是在清代。需要說明的是
,無論是明還是清,監察權只是督撫許可權中的一部分,而且這部分的比重愈往後愈下降。換言之,明清時期中
央對地方的監察主要並不是通過督撫進行的。
綜上所述,似可得出這樣的認識:以行政官員監察地方官吏,在晉代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宋代的監司、
通判與明清的督撫都是兼職的監察官(清代的督撫後已演變為純粹意義上的地方行政長官),他們對地方官的
監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作用,也應是可以肯定的事實。用行政長官監察地方何以收效甚微?早在兩千三百多
年前的戰國時代,商鞅就從官吏之間的利害關系入手,闡明了其中的原委。他說:「吏雖眾,事同體一也。夫
事同體一者,相監不可。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為棄惡蓋非,而不
害於親,民人不能相為隱。上與吏也,事合而利異者也。今夫騶、虞,以相監,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
馬焉能言,則騶、虞無所逃其惡矣,利異也。利合而惡同者,父不能以問子,君不能以問臣。吏之與吏,利合
而惡同也。夫事合而利異者,先王之所以為端也。」〔12〕
按照商鞅的理論,行政官員之間利害一致,不可相監;只有確立職務相聯系而利益相異的鉗制關系,才能
使監察發揮作用。
二、設定固定的、專職的地方監察機構
到元代,正式出現固定的地方監察機構。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忽必烈在揚州路(治今揚州)置江
南行御史台,後幾經遷徙,最終定署於建康路(後改集慶路,治今南京)〔13〕。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
,元廷在撤銷畏兀兒提刑按察司的基礎上,建立河西行御史台,但次年罷除〔14〕。七年後,改雲南道提刑按
察司為雲南諸路行御史台,治於中慶路(治今昆明)〔15〕。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四月,經御史中丞崔y
ù@①建議,移雲南行台於京兆,更名陝西行御史台,定署於奉元路(治今西安)〔16〕。元朝先後設立了四
個行御史台,最後只剩下江南行台和陝西行台。行台的基本建制和官員編制與中央御史台相仿。行台之下,在
各地還設有諸道肅政廉訪司,這是元代地方上的基層監察組織。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首先建立了山東
東西等四道提刑按察司(道即監察區)〔17〕,此後逐年增設,並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18〕。至元三
十年(1293年),定為二十二道,分別隸屬於御史台和江南、陝西兩個行台。二十二道肅政廉訪司分屬三台,
其中兩台又隸於中央御史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中央御史台為中心、地方行御史台為重點向全國覆蓋,各道
肅政廉訪司為經緯的嚴密的監察網,使封建社會的監察體系進一步完備。
明代借鑒元代的方法,在各道設置提刑按察司,主管地方監察。按察司設有按察使、副使、僉事等職。朱
元璋在委任按察使監察地方的同時,又經常派遣監察御史出巡,稱巡按御史。《明會典》指出:「國初,監察
御史及按察司分巡官巡歷所屬各府州縣,頡頏行事。」〔19〕所謂「頡頑行事」,是指雙方共同行事,在地位
上不相上下,而且還有兩者可以互相舉糾的含義。可知這時按察使和監察御史共同執行監察地方的任務,即在
地方上實行一種雙重的監察體制。
朱元璋為什麼在按察司之外另遣監察御史監臨地方?因為他發現單靠按察司難以完成監察地方的重任。這
種看法在他晚年的一次談話中徹底流露出來,他感嘆說:「朕臨御三十年矣,求賢之心,夙夜孜孜,而鮮有能
副朕望。任風憲者(即監察官——引者按)無激揚之風,為民牧者無撫宇之實。」〔20〕這成為後來巡按御史
取代按察司的根據。
洪武朝以後,巡按御史的權力加重,獲得了對布政司、按察司的舉劾權。弘治九年(1496年),明廷宣布
:「在外布、按二司府州縣等官及教官有政績才行者,並許(督)撫、(巡)按奏舉。」〔21〕這樣,就賦予
了巡按御史對布政司、按察司官員的舉薦權,巡按御史地位隨之上升。因此,《明會典》稱:「迨後按察司官
聽御史舉劾,而御史始專出巡之事。」〔22〕這並不是說按察司官員不再出巡,而是說他們僅為承行之官了。
自明中葉以後,巡按御史權力不斷加大,按察司官員職權日漸縮小,原來並重的監察體制遭到破壞。
地方固定監察機構的出現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是版圖遼闊的
大一統國家。由於疆域廣袤,民族眾多,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察以及中央與地方監察機構之間聯系的問題,就
顯得尤為突出。在地方上設置固定、專門的監察機構,有利於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因此,在省一級的行政區
設立監察機構成為古代監察制度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並對舉刺地方官吏的不法行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
,監察官久任一地在工作中的利弊都是明顯的。明末學者王夫之指出,監察官「任之久而官於其地,其利也,
久任則足以深究民情,博考吏治,不以偶爾風聞、瞥然乍見之得失而急施獎抑;其害也,與郡邑習處而相狎,
不肖之吏,可徐圖欣合以避糾劾。」〔23〕所以從負面看,監察官常駐一方,「人情久則熟,熟則慢,慢則事
不立矣」〔24〕。永樂初年,河南連續數年發生災害,當地官員不顧百姓死活,依然貪得無厭,「而按察司未
嘗有一人言者,坐視民病而不留意」〔25〕,即為明證。
在地方設置監察機構的必要性勿需贅言,問題是如何盡量避免監察官與地方行政官員日久易於形成的千絲
萬縷的聯系,即利與弊之間怎樣取捨。如果這個問題具有先天的兩重性因而在實踐中難以找到滿意答案的話,
那麼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地方監察機構設在哪一級更為合適?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朱元璋因「言者
多陳守令貪鄙不法」,又在府、州、縣一級設立按察分司,以儒士王存中等五百三十一人為試僉事,規定每人
按治兩縣,「凡官吏賢否,軍民利病,皆得廉問糾舉」。這在當時不失為一支龐大的監察隊伍,朱元璋想通過
他們去監察州縣一級的地方官吏。但事與願違,這些試僉事「既受命而往,政無所聞,未知果能設施與否及污
潔何如」,有些人行為還多有違戾〔26〕。所以半年後,朱元璋即將試僉事統統撤回,府州縣按察分司盡數罷
除。這件事足以令人深思。朱元璋為什麼撤回了試僉事?因為他們沒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朱元璋為什麼
在撤人的同時又罷去了按察分司,即沒有再改派一批人而是廢止了府州縣的監察機構?因為他覺得問題的根本
不是出在五百三十一個試僉事身上,而是在於按察分司的本身。朱元璋並不一定有多麼成熟的理性認識,但他
在實踐中看到此法是行不通的。他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州縣設立監察機構沒能達到預期目的
?按照商鞅的監察原理,監察者與被監察者必須要做到「利異而害不同」。相對來說,中央的監察官與省一級
的行政官員利害相異,中央監察官在省里是超然的,易於行使其監察權;省一級的監察官與同級的行政官員雖
然藕絲難斷,但對於下一級的行政官吏卻也超然些,也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但作為地方行政建制中最低一級州
縣的監察官來說,他們沒有超然的餘地。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自上而下的監督,如果一個監察
官不是自上而下地行使職權,即沒有擺脫與其監察對象的利害關系,就不可能指望他會卓有成效地進行工作。
明初在府州縣設立按察分司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這里。
三、以「乘傳周流」為特徵的刺史出巡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27〕。「監」即「監御史」,也叫「監
郡御史」,負責對地方官的監督。漢初曾一度廢除。漢惠帝三年(前192年), 又恢復了秦的御史監郡制度,
派遣御史監察京師三輔。漢武帝即位後,對地方監察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元封元年(前110年),廢除御史監
郡制〔28〕。 元封五年(前106年),建立了新的監察制度。他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稱為十三部(州
)。每部置一刺史,共十三刺史,假印綬,秩六百石,任期九年,期滿可升任郡守〔29〕。刺史每年八月起巡
行所部郡國,巡察時「乘傳(乘坐公家驛站馬車——引者按)周流」〔30〕,年底回京奏報。十三部刺史的出
現標志著漢代地方監察制度的正式確立。雖然刺史的地位較低,但職責很大,其監察任務為六條:「一條,強
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
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
崩石裂,襖祥論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31〕監察的對象,除第一條是強宗豪右外,其
餘五條都是二千石的郡守。即以中級人員(六百石)巡行考察大吏(二千石),隨時向中央匯報。這種方法被
後世學者所稱道,說:「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權之重,此小大相制,內外相維之意也」〔32〕。刺史隸屬
於中央的御史中丞,職權僅限於六條,六條之外不察〔33〕,不得干預地方行政事務。由於刺史秩卑而權重賞
厚,所以擔任刺史的人多能恪盡職守,大膽工作。昭帝時,魏相「遷揚州刺史,考案郡國守相,多所貶退」〔
34〕。翟方進「遷朔方刺史,居官不煩苟,所察應條輒舉,甚有威名」〔35〕。這類記載,史不乏例。十三部
刺史制度對於整頓地方吏治,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刺史工作的特點是流動式的,即所謂「乘傳周流」,巡察各地。這種做法可以防止刺史與地方官吏串通一
氣,割斷他們在利害關繫上的聯系,保證監察工作收到實效。基於這種考慮,武帝設立十三部刺史之初,很可
能有意不安排刺史在其監察區內有固定的治所。
西漢初置刺史時有無治所,歷來說法不一。傳統的說法是無固定治所的。《後漢書·百官五》劉昭註:「
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監糾非法,不過六條,傳車周流,匪有定鎮。」唐人沿襲了這種說法〔36〕。到了清代,
有人提出異議。全祖望在《經史問答》中指出:「刺史行部必以秋分,則秋分以前當居何所,豈群萃於京師乎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十六「刺史治所」條,進一步舉出《漢舊議》和《漢書·朱博傳》的例子〔37〕
,證明西漢刺史有治所。《漢舊儀》的作者衛宏是東漢初人,當熟知西漢制度,但他只是籠統地說刺史「有常
治所」,沒有指明時間,因而並不排出他是指後來之事;朱博為西漢末年成帝時人,他講的刺史治所,是指他
赴冀州上任時的事。這里要把西漢設置刺史之初有無固定治所與西漢末年出現固定治所的兩個問題區別開來。
因此,類似的例證似不足以說明刺史設置初即在行部內有固定治所。因為,畢竟《後漢書·郡國志》於刺史治
所之地均註明「刺史治」,而《漢書·地理志》卻於刺史治所無一提及。這是《漢書》作者的疏漏嗎?問題好
像並不這么簡單。《北堂書鈔·設官部》引《漢官儀》載:「孝武元封四年始御史、丞相之遷部刺史十三人乘
驛奏事。」此處「御史」當指御史中丞而非御史大夫〔38〕。這是一條重要的史料,說明十三部刺史最初可能
是由武帝責成御史中丞和丞相共同派遣的,即當時刺史的來源是在朝的監察官和行政官員。那麼他們在秋分行
部以前的時間不是可以仍居原來在京的官署嗎?這雖然只是一種推測,卻不宜令人忽視。而且從當時十三部刺
史還是中央派駐地方的監察官、行部之後即回京奏報這一性質來看,他們在行部內是不應有固定或者說正式的
治所的。
從西漢末期開始,刺史的地位上升,並逐漸干預地方行政事務。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改刺史為州牧,
秩二千石〔39〕, 加重了刺史的權力和地位,結果造成刺史本身性質的變化。至東漢末年,原來的地方監察官
終於逐步演變成地方行政長官。
唐代監察御史對尚書省六部實行監察,還負責巡按郡縣,檢查地方官吏。監察御史定員十人,正八品上〔
40〕。品秩雖低,但許可權很大。唐朝初年,中央還隨時派遣其他御史或行政官員出使地方。貞觀初,殿中侍御
史崔仁師奉命出使青州〔41〕;貞觀二十年(646年)正月, 唐太宗派遣大理卿孫伏伽、黃門侍郎褚遂良等二
十二人,沿用漢代六條,「巡察四方,黜陟官吏」〔42〕。到了中宗神龍二年(706年), 唐朝又設置了十道
巡按使,以十道巡按的方式監察地方。《新唐書·百官志》載:「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為佐,務繁則有支
使」,任期兩年。十道巡按與監察御史共同擔負監察地方的職責,但兩者也有所區別:十道巡按是一種經常性
的地方巡按制度,擔任十道巡按的官員可以是監察御史,也可以是其他御史甚至行政官員〔43〕;監察御史出
巡時間不定,一般是地方出了大案要案,需要中央監察官前往處理時才出巡,帶有皇帝敕命,具有特使色彩。
唐朝前期,政治開明,中央主要通過十道巡按以及監察御史的方式,對地方行使有效的監察,巡按也能夠
較好地發揮作用。後人認為,這一時期的監察制度是成熟的。十道巡按是這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玄宗開元
年間,十道巡按使改為采訪處置使。這絕不僅是名稱上的簡單變化。在此之前,十道巡按使只是中央派出監察
州縣官吏的使臣,在地方上沒有固定的治所,並不是一級機構組織。改稱采訪處置使後,開始有治所,常駐地
方,並帶有印信,成為地方一級的監察機構。後來,采訪處置使又更名觀察處置使,權力加大。「安史之亂」
以後,節度使多兼觀察使一職,觀察使遂成為道一級的最高行政官員。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十分注意地方吏治問題,不時遣派要員出巡〔44〕,但更多的時候是以監察御史巡按
。當時監察御史的出巡還屬於臨時派遣,尚未形成制度。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下詔:「遣御史分巡天下
,為定製。」〔45〕從這時起,明代御史巡按制度正式確立。巡按御史是從十三道監察御史中選派的。從十三
道監察御史中選派巡按御史的規定十分嚴格,對選擇的標准、巡按的地區、職責、時間以及回京考察等都有明
確的要求。選派出巡御史的工作十分慎重。史稱「御史巡按一方……責任甚重,非有司可比。故凡御史差遣分
巡追問等項,本院官遵守成憲,必引於御前,請旨點選。」〔46〕即由都察院官員選出兩名候選人,引至皇帝
面前,請旨點差其中一人,以示慎重,並表示是由皇上親自選派的欽差。巡按的地區,為「北直隸二人,南直
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47〕。如某省難治,也有一地派兩名御史巡按的
。巡按的職責,《明史·職官二》載:「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
事奏裁,小事立斷。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察劾的范圍,上自藩王、總
督、巡撫,下至地方州縣長官及其僚佐。所謂「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落實到人, 可以用永樂十三年(14
15年)成祖對即將分行各地的巡按御史講的一番話作為標准。他說:「凡朝廷所差人及郡縣官有貪刻不律者,
執之;郡縣官有tà@②茸不職及老病者,悉送京師;惟布政司、按察司堂上官以狀來聞。」〔48〕對郡縣官
吏的違法可以「立斷」,對布、按二司方岳重臣的案子只能奏請上裁。巡按的時限,一般是一年〔49〕。 出巡
的時間, 洪熙元年(1425年)「定巡按以八月出巡」〔50〕,稱為行部或按部,次年四月回京。後來也不限於
此時。巡按御史期滿後先要回京,接受都察院對其一年工作的考核。嘉靖十三年(1534年),頒布了考核巡按
御史的表格——「巡按御史滿日造報冊式」,將考核工作具體分為二十八項〔51〕,巡按御史回京時必須逐項
填寫上報,由都察院長官考察,稱職者仍回十三道管事,不稱職者奏請罷黜。御史巡按期間貪贓枉法,處罰較
普通官吏為重〔52〕。
明代巡按御史在澄清地方吏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宣德年間,黃潤玉擢為交趾道御史,他「出按湖廣,
斥兩司以下不職者至百有二十人」〔53〕。成化時鄭已巡按山西,「時勛貴出鎮,紈絝子弟怙勢凌下,監司(
按察司——引者按)莫敢問。已捕而杖之濱死,實勛貴親弟也」。無怪當時吏部尚書王恕感慨地說:「天下貪
官污吏強軍豪民所忌憚者,惟御史耳。」〔54〕
後來,巡按御史獲得了考察舉劾布政司、按察司的大權。於是,開啟了巡按御史干預地方行政事務的局面
。由於布、按二司以及府州縣官員的仕途在很大程度上已在巡按御史的掌握之中,所以這些地方官吏唯巡按之
命是從,一些巡按趁機越俎代庖,包辦地方政務,使巡按御史的職能迅速向行政方面轉化。監察官員一旦行政
化,而且權力急劇膨脹,又無約束,就不可避免地和行政官吏一樣產生自身的腐敗。結果,巡按御史從整體上
逐漸失去原有的監察作用,有些人甚至成為本應由其糾舉彈劾的對象。
清初於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實行巡按制度〔55〕,至順治十八年五月止,中經幾度停復,最後省罷〔
56〕。雍正三年(1725年),因「巡按御史久經裁汰,自不可復」,乃選滿、漢御史並部員「巡察盜案、驛站
」〔57〕。於是,設置巡察各省御史〔58〕。無論巡按還是巡察都是以一年為期,在選派、履行職能和考核等
方面均有嚴格規定〔59〕。
中國古代對地方的監察,以這種周行巡察的方式實行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它發韌於西漢武帝時的十三
部(州)刺史出巡制,每部(州)為一個監察區,以專職官員刺史巡行監察部屬郡國。唐代在地方上依山川形
勢劃分十道(監察區),由中央派遣十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監察區內行使職權,同時輔之以監察御史,不定期的
巡按郡縣。明代略有變化,在地方設十三道(按省劃分),置十三道監察御史,再從他們中間選派巡按御史出
巡地方。此外,還有常駐地方的按察司和督撫,但作為地方監察主幹的還是借鑒漢代刺史經驗的巡按御史制度
〔60〕。漢、唐、明三代都是中國歷史上強盛與輝煌時期,典章制度多有建樹、並趨於完備,因而這些王朝所
實行的一脈相承的地方監察方式,顯然有其合理的內涵。
我們以為,漢、唐、明所實行的這套地方監察方式的成功之處,就是在實踐中把監察官與行政官的利害關
系割裂開來,從而達到使監察官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目的。具體的做法就是監察官周行流動,不常駐一地。
行政官員之間自無有效的監察可言;監察官員長駐於某一地方,久而久之,也會與當地形成各種關系網路,導
致事實上的利益相通而官官相護。只有採用流動的方法,經常對監察官進行更換,才能做到監察者與被監察者
「水火相濟,鹽梅相承」〔61〕。漢、唐、明諸王朝監察地方措施的實質正是如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中國特
色。漢代刺史「乘傳周流」,但任職時間較長,一般「居部九歲舉為守相」〔62〕。唐代十道巡按使任期縮短
為兩年〔63〕。明代巡按御史「歲一更代,正以防上下稔情之故」〔64〕,變為一年一輪換。明末清初的大學
者顧炎武對此十分贊賞,說:「又其善者在一年一代,夫守令之官不可以不久也,監察之任不可久也。久則情
親而弊生,望輕而玩法。故一年一代之制又漢法之所不如,而察吏安民之效已見於二三百年者也。」〔65〕顧
氏是深得監察原理的精髓的。
乘傳周流還是刺史以小監大,以卑督尊的先決條件。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場尊卑有序,等級森嚴,在這個體
系內有的只能是自上而下的單向性監察,而且妨於人情及利害關系,這種監察也容易流於形式。刺史受命於中
央,乘傳周行,不與行政官員發生利益上的聯系,因此才能夠不受官場尊卑秩序的制約履行職責。漢代刺史秩
僅六百石,只相當於一個中下等縣令的品秩,卻「奉詔條察州」,監察秩二千石的郡國守相,權力極重。唐代
監察御史的品秩為正八品上,明代巡按御史為正七品。中國古代監察官的品秩從總的情況或發展的趨勢看,是
愈來愈高〔66〕,但監察御史和巡按御史的品秩卻相對不高。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承襲漢代刺史以小制大、以
卑督尊的體制。因為「官輕則愛惜身家之念輕,而權重則整飭吏治之威重」〔67〕。雖然監察御史、巡按御史
的起點不高,但升遷較快〔68〕。這是因為他們責在糾察、帶有風險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同時,地方監察官
秩低位卑也含有對其約束的意思,以防止他們干預地方行政,背離監察的初衷。西漢末年的刺史、唐後期的十
道巡按使以及明弘治以後的巡按御史,在權力超出監察職能後,都開始干預政務,使其本身發生異化,並不同
程度地產生了自身的腐敗。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中國古代監察地方的風憲官何以最終向行政官員轉化,並使有效的監察方式遭到破壞呢?究其原由,問題
出在封建制度本身。西漢成帝綏和元年,丞相翟方進和大司空何武上奏說:「《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
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請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69〕
「用貴治賤」四個字,道破了其中的奧秘。這個觀點代表了當時官僚士大夫階層的普遍心態。刺史以卑督尊,
自然為封建制度所不容。所以說,是森嚴的封建等級制扼殺了這種行之有效的監察方法。從深層次考察,唐朝
以及明朝的情況也都與此有關,而這又是封建統治階級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B. 目前上海為什麼整治五違四必

趕走一些底層的外來人口。北京也有差不多的政策。

C. 上海查五違建築什麼時候結束

沒有具體結束時間,昨天新聞裡面說上海拆除違章建築進入2.0時代,會一直持續下去。

D. 如何寫行政執法工作總結

行政執法工作總結範文
2015年上半年,我局行政執法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州安監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法制辦的指導幫助下,進一步增強全局幹部職工的法律意識,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治安、依法行政水平,嚴格安全生產執法監督,全局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現將我局上半年行政執法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為提高安監隊伍素質,我局本著培養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作風清正、紀律嚴明、行動快捷、人民放心」的安監隊伍的目標,始終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學習培訓工作做為安全生產的頭等大事來抓,有地組織幹部職工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局裡制定了安監執法人員培訓和學習制度,學習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立了學習考勤制度,要求集中學習有記錄,平時自學有筆記。領導幹部自覺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對照工作實際,利用多種渠道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並結合事故案例,討論分析,現身說法,幫助解決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月份,根6據市政府持證執法培訓工作的安排,組織全局幹部職工參加了市法制辦舉辦的持證執法知識培訓班,全局10名執法人員參加了執法培訓,各行政執法人員將全部做到了持證上崗。
二、深入宣傳,不斷提高法制意識一是今年六月份在第1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全面開展之際,根據國家和自治區、自治州「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的安排部署,我局及時制定印發了《庫爾勒「安全生產月」活動實施方案》,各鄉鎮、各部門及企業認真開展了以「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各鄉鎮、市直部門等安委會成員單位、規模以上企業在單位門前、城市主要街道懸掛有關安全月活動和安全生產方面的橫幅54條,張貼宣傳標語160多張。同時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積極播發和宣傳各鄉鎮、部門和企業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的好經驗和做法,不斷加大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月16日組織公安交警、6消防、建設、教育、衛生、電力、中小企業局、交通局等十幾個安委會成員單位在人員密集的人民廣場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法規宣傳咨詢日活動,各單位精心製作宣傳展板30多塊,裝扮宣傳車15輛,散發宣傳資料2000多份,並設臵了咨詢台開展咨詢服務,集中宣傳安全法律、法規,職業衛生安全,基本防火常識,道路交通法規,建築施工安全和爆炸物品的管理使用等法律法規。市政府主管領導親臨活動現場進行了指導。促進了「安全生產月」活動的深入開展。二是結合本地實際,採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表揚先進、鞭策後進等媒體宣傳活動,止目前已先後各類報刊刊登安全信息稿件三十多篇。三是結合「安全生產年」、「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在全市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化品等行業開展行政執法活動。
三、健全機制,規范行政執法程序為切實加強對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的領導,今年我局進一步調整充實了局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綜合科、非煤礦山科、煤礦監察科、危化科、辦公室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完善安全監督檢查及行政處罰的集體研究和罰、繳分離制度,實行了嚴格的分工負責制,由辦公室統一制定檢查計劃,負責下達檢查通知,並對檢查結果及下發的各類監察執法文書進行總結通報,統一歸檔處理。同時辦公室還負責對執法人員資格、行政處罰法律法規依據進行審查和專業法規資料購買配發;各執法科室負責依法監督檢查和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工作,負責組織法律法規的培訓及宣傳普及;分管領導負責立案、處理處罰案件的審批;局行政執法責任制領導小組負責對處罰金額1千元以上或十分復雜的案件進行立案審核審批,並進行集體討論,集體決定。增強了行政執法的公開性、公平性和創造性。根據上級部門的安排,年初及時組織召開了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和全市煤礦、非煤礦山及危化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全年的行政執法工作,市政府與全市各安委會成員單位,我局與各煤礦、非煤礦山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四、突出重點,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我們建立健全了隱患排查的長效機制,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監督落實,企業全面負責的原則,定期不定期協調國土、公安、工商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深入一線、逐企排查,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措施近移,人盯死守,嚴管重罰,分別對轄區內的重點行業和領域認真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1、加強礦山企業安全隱患排查及「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監員責任追究制度、企業主體責任制度。年初修訂與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了各監管人員與煤礦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並與兩煤礦主要負責人簽定了安全生產責任狀,煤礦建立健全了從礦長、副礦長、總工程師、管理部門、區隊管理人員到每一個崗位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專項檢查整治中,我們按照一井一證,一套生產系統,一套管理人員的要求,對全市礦山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元至六月,對煤礦共計安全檢查25次,其中下井檢查8次,出動人員100餘次,下達執法文書8份,共計檢查出安全隱患118條,整改安全隱患118條,整改率100%。對非煤礦山檢查2、加強危化品安全隱患排查及「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元至六月份,由我局牽頭,協調工商、商務等部門,共開展危品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大檢查5次,檢查危化品經營單位90多戶/次,下發各類執法文書90多份,查處隱患180多處,當場責令整改120處,消除了不安全隱患。4、建築行業安全隱患排查。元至六月份,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我局對全縣城鄉在建工程項目的安全情況進行了三次聯合執法安全大檢查,共下發限期整改指令書32份,整改安全隱患96處,杜絕了建築施工企業不安全事故的發生。5、其它行業安全隱患排查。至目前,全縣各安委會成員單位在我局的牽頭下會同相關部門,形成聯合執法,分組對全縣煤礦、非煤礦山、加油站點、液化氣站、建築企業、大型飯店、市場、賓館、網吧、學校以及公共聚集場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了安全生產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共檢查512個單位/次,下發各類執法文書530份,查處各類安全隱患870處,當場責令整改770處,下發責令改正書328份,下發復查意見書181份,下達現場處罰決定書22份,立案查處9起,使一些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得到了懲處,有效預防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行政執法人員對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執政為民的意識比較淡薄,工作缺乏主動性,責任不到位,作風不細致;二是一些行政執法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尚未完全掌握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把握不準;三是部分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操作流程過於簡單化。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1、深化認識,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覺性。今後要進一步提高對依法行政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把依法治國方略落實到依法行政的行動上,在作出每一項具體行政行為時,都要貫徹依法行政的原則,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要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管理和政治教育,強化執政為民的服務意識,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杜絕不作為行政行為,不斷提高全體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訴訟能力的培訓,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有計劃地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學習行政訴訟法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操作規程,熟悉有關的法律條文和行政執法中的有關程序,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3、堅持實體、程序並重,嚴把案件質量關。程序是實體公正的保障。我們今後不但要重視對案件處理實體上的適用,也要重視對案件處理程序上的把握。辦理行政執法案件,一定要從事實上、證據上、處理的程序和結果上、適用的法律法規上嚴格把關,確保行政執法案件質量,以減少和避免在行政訴訟中敗訴。4、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行政行為。一要強化責任制考核。建立行政執法責任人考核制度,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責任制,把執法人員工作的好壞與對個人的獎懲掛鉤,增強執法人員責任心。二要落實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要充分發揮監督員的作用,及時與監督員交流與溝通,及時糾正不當或違法的行政行為。5、強化監督檢查,全面完成隱患排查任務。認真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制,嚴格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採取先檢查後督查的方式,全面認真、廣泛深入、一戶不漏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對不能按時整改到位的,現場下發整改指令書,對拒不整改的,嚴管重罰,堅決不允許開工生產。

E. 閔行古美路街道五違整治辦公室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從946路(古美路顧戴路抄站)上車坐17站襲至(中山公園地鐵站)下車,步行約1分鍾到換乘點轉947路(中山公園站)上車坐16站至(嘉怡路海波路站)下車後沿著海波路往西走,到嘉涌路右轉,一直走就到了。下車後步行約17分鍾30秒到達終點

F. 本人開小飯店,我想在上海閔行羅錦路83號開個小飯店,去年閔行五違整治查過,無證無照能開嗎。還查嗎

你去領照就不會這樣擔驚受怕了,請釆納吧。

G. 環保工作總結

剛剛過去的一年,靖江環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上級環保部門的關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為載體,以污染減排為抓手,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環保目標責任制,創模工作和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環境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部門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務。
一、2007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全力以赴,穩步推進創模工作
創模工作年內通過省級調研,是政府下達給環保局的年度重點工作,我局自加壓力,強化「三種意識」,全力推進創模工作:一、強化宣傳意識,營造濃厚創模氛圍。在創模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大創模宣傳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在電視台、電台、報紙等開設創模專欄,對創模工作的目的、意義和所取得的成效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並通過編印創模簡報、印製市民創模手冊、發放創模意見調查表等形式,全面發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模氛圍。二、強化精品意識,推進創模現場建設。針對創模的22大類44個項目的61個重點現場,深入調查,為每一個現場制定了工程建設指導書,督促每個現場嚴格按創模要求逐一落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確保創模重點工程及重點現場樹得成典型、經得起查訪。三、強化責任意識,精心准備創模資料。創模軟體資料是反映創模工作的重要載體,根據創模資料的高標准、嚴要求,局成立了專門的軟體資料組,請省、市有關領導專家專題授課,詳細講解有關技術要求,針對A、B、C三類資料的具體要求,逐一整理、編寫、完善,經過充分收集、精心准備,我市的創模軟體資料獲得省創模調研組的一致好評。創模指標中,除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等5項指標有待進一步提高外,其餘指標基本達到創模指標考核要求。全市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良好態勢,也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崇尚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氛圍。
(二)高度重視,切實做好污染減排
我市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一方面,我們正處於加快沿江開發開放進程中,經濟發展的任務很重;另一方面,按照國家要求,「十一五」期間我市必須實現COD削減22.34%、SO2削減10.96%的目標。污染減排已經成為關系我市下一步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之一,任務十分緊迫而艱巨。為切實做好污染減排工作,我們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制訂了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成立了全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的領導,多次召開污染減排專項工作會議,全面部署落實污染物減排工作;二是加強監督,我局和有關減排工程責任單位主管部門加強溝通,注重對減排工程的檢查指導,每月對責任單位現場檢查1次以上,具體責任單位明確分工,各負其責;三是加強管理,各責任單位按照減排計劃要求加快工程實施進度,完善有關台帳資料,確保年度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強化監管,認真組織各類專項行動
2007年,我局繼續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污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一是繼續開展整治企業違法排污專項行動。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對全市所有排污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確定了乾豐紙業、山達化工等38家污染較重的企業實施兩級掛牌督辦,明確整治要求,落實整治責任人和督辦責任人。11月份底,38家掛牌督辦企業均已完成整治任務,通過了市、縣兩級的驗收。二是開展飲用水源整治行動。在飲用水源周邊逐個排查污染源,並就排查出的重點問題督促企業落實整改措施,通過整治,對飲用水源地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得到了根治,確保了人民群眾飲用水的安全。三是扎實開展化工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積極協同經貿等部門開展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召開了化工企業負責人過堂會,逐家排查存在問題,針對每一個重點環境安全隱患單位,下達整治意見,制定整治措施,明確整改要求及整治時間,切實解決了化工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四)統籌兼顧,全面做好業務工作
一是圍繞市長目標責任狀,加強了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將環保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至各鎮、各部門,明確了目標內容和責任人應負的環保職責,加強督辦,完成了2007年度市長目標責任狀中的各項任務,圓滿通過了泰州市環委會的檢查;按照審批許可權,共審批項目1302家,為海南航空物流基地、格菱動力、京倫公司搬遷等重點項目提供直通車服務,確保了重點工程在我市的落戶和實施進程;認真疏理2001年以來的建設項目,規范「三同時」驗收材料及程序,提高對「三同時」管理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了行政處罰力度,今年共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76份,處罰金額330萬元,到帳80萬元。
三是認真開展了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幫助新橋鎮三太村、馬橋鎮白衣村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申請省環保專項資金。配合泰州市在靖江召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組織編制了生祠鎮的環保規劃,指導東興鎮創建環境優美鄉鎮,並分別通過泰州市環保局組織的驗收。組織開展了西來鎮西來村、馬橋鎮白衣村創建省級生態村,並獲得江蘇省環保廳命名,組織靖城鎮同康村、東興鎮海鎮村、新橋鎮水三村創建泰州市級生態村,獲得泰州市環委會的命名,指導季市鎮利民村開展泰州市生態村創建工作。
四是開展危險廢物和放射源環境管理,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配合3家企業完成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2家進口廢電線電纜、五金電器加工利用單位許可證、3家進口廢船舶單位許可證的換發工作;對全市23個衛生診療部門、3個放射源單位,6個探傷單位落實了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人員培訓工作及相關資料准備工作,申領了《輻射安全許可證》換發證;全年共發放了《排污許可證》1596家,進一步規范了污染企業的排污行為,實行總量控制,為環境監管提供依據。
五是環境宣傳活動有條不紊。在「六·五」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了環境宣傳周活動,全市懸掛宣傳橫標50幅,張貼宣傳畫200多張,印發各類宣傳資料1000多份;領導發表了專題電視講話;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競賽2期次,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6所中、小學舉行了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班會活動,直接參與的學生達3000多人。積極配合市科協開展第十九屆科普宣傳周活動,包括廣場咨詢活動、送環保科技知識下鄉和「水利杯」科普知識電視大獎賽。選配一名選手參加了江蘇省「品王杯」環保演講大賽,獲得二等獎。
六是各類創建活動有聲有色。環境監測站被泰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蘇省文明委授予「泰州市文明單位」和「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開展了靖江市「巾幗文明示範崗」創建活動,業務室被市總工會授予「靖江市十佳文明班組」稱號;以「綠色創建」為抓手,穩步推進了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共創建成省級綠色社區1家,省級綠色學校1家,市級綠色學校3家。以爭創「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和「學法用法示範單位」為目標,加強了執法隊伍建設,使環保法律、法規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法治創建工作卓有成效。
七是做好清潔生產審計和循環經濟試點。江蘇巧麗針織品有限公司、靖江市華宇漂染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作為2007年清潔生產審計單位,江蘇江山制葯有限公司、蘇源熱電公司等3家單位作為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均已基本完成終期報告的編制工作,將迎接省、市驗收。
八是加大了行政效能監察力度,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對創模第一階段工作、2006-2007年度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建設項目環保實施「三同時」驗收情況、大隊和站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分別進行了效能監察,發現問題立即排查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使各項工作進一步走上規范化道路。
九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我們向上級申報了江鴻化工廠廢水治理、長江化工廠搬遷、新橋三太村和馬橋白衣村兩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監察大隊執法能力建設等五個省級環保專項資金和長江化工廠廢水治理、監測站現代化建設兩個中央級環保專項補助項目,經過多方努力,目前這幾個項目補助資金均已落實到位,總額達480多萬元。
(五)克難攻堅,各類收費再創新高
環境監察大隊強化了對排污收費全局的掌控力度,對部分收費難點、盲點實行了指定管轄收費,從格局上形成縱橫交叉、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管理網路,極大地提高了排污收費工作的整體水平。全年排污收費開征1380家,比上年增加80多家,排污費入庫2008萬元,比去年增加452萬元,位居蘇中、蘇北前列。
充分發揮了環境監測的基礎保障作用,環境監測站認真開展各類監測,及時掌握污染變化動態,全年監測收費超過了200萬元。
環保事務所全年共完成環評報告書8份、表368份,環評收入380萬元。
(六)以人為本,信訪調處、提案辦理扎實有效
近年來,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矛盾糾紛日益增多,環境信訪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2007年,我局堅持以人為本,把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環境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群眾排憂解難,維護社會穩定和諧。一是健全「12369」值班制度。建立了投訴熱線24小時值班制度,工作日八小時之內由專職信訪員負責接待登記,八小時之外由兩名大隊監察人員輪流值班,解決了以往夜間和節假日群眾投訴不暢的問題;二是加強有獎舉報制度的落實,今年對舉報查實並處罰到位的6家信訪案件,向舉報人發放獎金3000元,有力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環保工作、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環境信訪案件的調處。對受理的信訪案件,根據情況區別對待:重點信訪案件,採取專人負責、包辦處理的形式,明確包辦責任人,強化信訪調處回訪,定期上報回訪情況,防止重復信訪、越級信訪的發生;一般信訪案件,把加強思想工作與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疏導化解和依法處理結合起來,積極預防妥善處置。8月份,丁香公寓與華明實業因污染問題產生糾紛,我局及時出面多次調解,並向市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建議由市政府出面協調將華明實業搬遷至開發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年,我局共調處環保信訪案件566件,調處率100%,群眾滿意率95%以上。四、認真做好提案議案工作,對受理的10件提案,明確專人處理,做到認真調查、明確回復,提案的辦結率、委員的滿意率均達100%。
(七)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監測大樓一幢,並於5月份進行了整體搬遷,實現了環保系統大團圓,為靖江市環境監測的現代化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加大了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建設,投資20多萬元集中購置了一批應急監測設施,制定了全市7家重點環境風險源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預案,對江蘇中油石化有限公司液化氣罐泄漏事故進行了模擬預演,鍛煉了應急隊伍,提高了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加強了環保網的建設,通過網站及電子屏發布各類環境信息1098條,讓廣大市民能夠及時了解我市環境質量狀況,真正發揮網路的信息公示作用。初步完成了污染源監控平台的建設,先後對市內重點化工企業、印染企業、火電企業實施了遠程監控,累計投入資金近 340萬建立了18家重點污染源多參數在線監控中心。建立了職工食堂,切實解決了職工的就餐難問題,實現了一般招待不出門,有效地節約了招待費用。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相比,我市的環保工作還有不少差距,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結合泰州市局和市政府綜合考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行政審批流程需進一步規范。現行的項目審批環節多、渠道不暢、審批效率不高,部分台帳資料不全,影響了行政審批效能,有待進一步理順和規范。
(二)行政處罰工作滯後。行政處罰作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維護公眾環境權益的有效手段,但從考核情況看,行政處罰力度不大,案件執行率和處罰資金到帳率不高。
(三)政務信息報送數量少、質量不高。一定程度地影響了為各級領導提供及時、全面、准確的信息服務。
(四)隊伍建設出現問題。極少數監察人員缺乏正確的權力觀和價值觀,工作中存在吃、卡、拿、要現象,被市有關部門查處,影響了環保系統的整體形象。
三、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環保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環保工作,大力推進創模和生態建設,切實加強污染減排工作,深入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扎實抓好污染源普查,不斷強化隊伍作風和廉政建設,切實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圍繞「以港興市、港城相依」主體戰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與社會和諧水平,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在更高層次和水平上實現更大跨越。
1、加大整改力度,鞏固創模指標,推進創模工作。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視「城考」和「兩控區」工作,在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省級調研的基礎上,確保通過創模省級考核,力爭通過國家調研。
2、細化分解減排任務,將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具體排污單位,制定年度削減計劃,狠抓減排工程項目落實,確保完成COD、SO2減排任務。
3、以科學客觀的態度,高標准、高質量的完成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務。摸清全市污染源底數,為環境管理奠定基礎。
4、分解和落實新一屆市長環保目標責任狀,建立工作責任、檢查督辦和協調機制。完成工業園區、生祠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重點區域規劃環評。
5、認真做好排污申報、環境統計工作,加強《排污許可證》發放和後續管理。
6、完善內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三同時」驗收等流程,簡化手續,構建網上傳遞和審批平台,提高行政效能。
7、繼續開展整治企業違法排污專項行動。確定2008年度整治企業違法排污專項行動方案,保持聯合執法、掛牌督辦工作機制,重點開展化工、電鍍、涉鉛、飲用水源地、危險廢物、重點出口型企業等專項整治,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
8、加強排污收費工作。及時提高COD和SO2排污費徵收標准,開展區域收費權重調研,著力解決核定不準、收費不平衡等問題,加強稽查,確保超額完成泰州市局下達的排污費年度徵收目標。
9、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建立環境執法目標責任制,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程序,提高處罰到帳率,提高環保違法案件辦理水平。
10、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及時調處各類環保信訪,有效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和社會穩定。
11、圍繞工作重點,創新環境宣傳手段,大力倡導和宣傳生態文明。深入開展環保「五五」普法和法制創建活動,採用多渠道、多方式向社會公眾宣傳創模、節能減排、小康指標、污染源普查、環保法律法規等,為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12、加強危險廢物管理和安全處置,做好核與輻射裝置監管和清查工作。
13、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大力推進循環經濟。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做好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工作。
14、加強自然生態保護,推進綠色創建系列活動。編制和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完成市級以上「環境優美鄉鎮」、「 生態村」、「 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賓館」等創建目標。
15、提高重點環境風險源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技術手段,架構內部信息網路平台, 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依法實施環境監管的水平。
16、推進系統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復查和重新申報工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結合環保工作特點,認真總結排查,切實整改提高,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完善創建的工作機制,豐富創建的形式和內涵。
17、精心論證、篩選、編制、上報一批生態保護、流域綜合治理、污染防治、能力建設等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18、加強黨組織建設,重視隊伍作風和廉政建設。重視黨員的培養發展,繼續深入開展爭創「五好黨組織」活動。加強對重要部門、關鍵崗位人員的教育管理,深化「三防」工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環保中心工作發揮政治保障作用。

H. 太閣5違反停戰協議有什麼後果

友方可能派代表解除同盟.中立方隨時會發動攻擊.部將態度會降低一個層次.在作戰期間出現支援類攻擊減少.朝廷貢獻相對少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