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如何認識全球治理

如何認識全球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21 19:55:00

Ⅰ (2)請你就如何更好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談談自己的認識

如何更好地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的智慧。

Ⅱ 如何認識和理解中國在全球治理當中所承擔的責任與大國擔當

我們的國家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國家,
那麼當我們周邊,尤其是和我們關系好的小國,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
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我們身為一個大國的良好風范。

Ⅲ 如何認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2000字

近代以來,中國錯失了四次的發展機遇,工業革命時中國沒有蘇醒,信息技術革命時中國剛剛覺醒。如今,面對新一輪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中國必須把握住良機,密切關注和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贏得主動,有所作為。我國經濟在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同時,突出地存在結構不合理問題。而影響結構優化和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於提高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其他矛盾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我國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表現在:科技投入低、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企業還沒有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差。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提高商品競爭力關鍵;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根本途徑;是推進結構調整根本動力和中心環節;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激烈競爭的客觀要求。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有助於在高新科技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保護國家安全;有利於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Ⅳ 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意義

「絲綢之路」的文化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使用了「絲綢之路」這個詞彙。這讓一些學者和地方官員誤以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重建歷史上的國際貿易路線。其突出表現是一些地區熱衷於挖掘自己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曾有的地位,如起點、通道、節點等,以期確立自己在「一帶一路」中的某種特殊地位。盡管不能完全否定這種認識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其「借古謀今」的作用,但很顯然,這種理解是對「一帶一路」使用「絲綢之路」這個概念的誤解。

所謂「絲綢之路」,實際上是泛指歷史上陸續形成的、以中國為起點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當今世界經濟的突出特徵是各國間經濟的深度融合和發達的貿易體系。可以說,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以及人民的生活都已離不開貿易交流。人們如此熟悉當今的貿易,以至於經常忘記古代曾經存在著相當發達的貿易。事實上,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是商周時期),古代中國就與歐亞大陸其他國家存在貿易活動。

漢代之後,這種貿易活動逐步變成由官方主導甚至壟斷,貿易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鼎盛時期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歷史上,這些跨國長途貿易交流並無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直到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在《中國:我的旅行成果》一書中將其稱為「絲綢之路」。李氏所用「絲綢之路」僅指自中原經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中亞和地中海的貿易路線。因自漢至唐這條貿易路線上交易的大宗商品是絲綢,故命名為「絲綢之路」。此後,這個具有強烈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名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拓展應用。歷史悠久的「南方茶路」和北方草原貿易路線,以及自宋、元開始的海上貿易路線,很多時候也被稱為「絲綢之路」。當然,貿易產品並非絲綢一種,不同歷史時期主導的貿易產品不同。例如,宋、元、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產品以絲綢、瓷器、茶葉和香料為主。「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古代貿易的代名詞,而且也是歷史上中國與歐亞大陸各國文化交流的「符號」。伴隨商品貿易和人員交流,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文化相互借鑒,產生了燦爛的文明。過去,對於「絲綢之路」的討論和關注主要局限於史學界、文物學界等,不具有功利色彩。但是,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地興起了挖掘「絲綢之路」歷史和文化遺跡的熱潮,以期確立自己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盡管不能完全否認這種「借古謀今」做法的意義,但這顯然誤解了「一帶一路」倡議使用「絲綢之路」的內在涵義。

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具體線路和空間走向隨著地理環境變化、經濟發展狀態以及政治和宗教演變而不斷發生變化。今天,人們試圖勾勒的「絲綢之路」是將數千年歷史置於當前一刻觀察而產生的圖景,因而從語意上講,「絲綢之路」不能被理解為具有固定線路的空間現象。也就是說,「絲綢之路」對於當今社會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抽象意義的文化符號,而非一種帶有強烈具象的空間現象。另外,歷史上「絲綢之路」主要存在於和平時期(戰亂時往往中斷),而且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帶來了共同繁榮,因而這個文化符號的內涵可以歸結為

●和平

●友誼

●交往

●繁榮

事實上,這也是《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倡導的核心理念。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借用「絲綢之路」這個文化符號向世界傳遞了一種理念,這就是「和平、合作、發展、共贏」。

Ⅳ 如何認識中國在全球治理演變中的作用

中國推動國際秩序更趨合理

現今的國際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戰結束後建立的。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加之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加速,因此人們對國際秩序的走向更加關心,西方特別是美國關於國際秩序變化的討論明顯流露出強烈的擔心和不安。
國際秩序可分為經濟秩序和政治與安全秩序。就國際經濟秩序而言,二戰後經歷了兩次大的變化。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經濟優勢地位的下降和西歐、日本的經濟發展,改變了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世界經濟呈現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而七國集團的成立標志著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變化。第二次是21世紀初,新興經濟體的迅猛發展、發達國家經濟優勢地位的下降、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世界經濟的格局為之一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顯著提升,20國集團取代八國集團成為討論世界經濟的主要平台。
從國際政治與安全秩序而言,冷戰的終結導致了二戰結束以來的第一次重大變化,全球層面的兩極對抗宣告結束,美蘇兩霸主導的國際秩序進入一超多強時代。美國充分享受了冷戰結束的紅利,在後冷戰時代大大擴展其政治與安全優勢,試圖打造真正的單極世界,但好景不長,進入21世紀後,美國由於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而遭遇戰略挫折,金融危機又使其力量優勢相對下降,另一方面,中俄印等在國際事務中更加活躍,一超地位下降,多強地位提升,然而國際政治與安全秩序尚未完全改變「一超多強」的形態。

國際秩序既包括全球層面,也包括地區層面。從亞太地區看,秩序的變化同樣明顯。在地區經濟秩序方面,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崛起為新的地區經濟中心,成為地區經濟增長和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的設立,中國在地區經濟秩序中的地位會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國也在地區政治與安全事務中發揮越來越活躍的作用,成為地區政治與安全秩序的重要塑造者。但是亞太地區政治與安全秩序尚未達到變化的臨界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推進和周邊外交力度的加大,將有助於增加地區政治與安全秩序變化的動能。
與20世紀相比,21世紀國際秩序的變遷具有新的特點。首先,20世紀的秩序變遷主要是由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或重大的政治事件(冷戰終結、蘇聯解體)驅動的,而21世紀國際秩序的變化則是由經濟推動的,經濟發展導致力量對比的變化,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和治理秩序。其次,當下和今後的秩序變革不是完全顛覆舊的秩序、建立全新的秩序,而是通過補充、改良的手段,不斷引入新的元素,豐富、發展現有秩序,秩序變革具有繼承性、漸進性與和平性。第三,20世紀的國際秩序本質上是西方特別是美國主導的,這雖然是由當時的力量對比決定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顯而易見。21世紀的秩序變革正在和將會進一步提升東方的地位與影響力,也會使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大大增強,國際秩序安排也因之更加平衡、合理。
中國是21世紀國際秩序變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力量結構變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國對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不懈追求。在這一輪秩序變遷中,中國的作用是獨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既是東方國家,又是國際體系的核心行為者,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有密切的互動,這使得中國具有溝通東西南北的優勢。不僅如此,中國致力於和平、發展、合作的國際取向將使國際秩序的變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內涵更注重發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Ⅵ 請結合我國堅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談談你對中美關系的理解和認識

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遵循的是開放、透明原則,實現的是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的基本理念和主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為破解世界共同面臨的治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正確義利觀,努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Ⅶ 談談你對全球治理內涵及變革原因的認識

全球治理是指在沒有強力中央權威干預的情況下,以得到認可的法則、規范和制度所形成的框架為基礎進行全球合作。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在全球范圍內雖然缺乏某種中央權威,但仍存在能夠實施某些決定的機制,換言之,全球治理的實質是以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權威為基礎。第二,全球治理存在一個由不同層次的行為體和運動構成的復雜結構,強調行為者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全球治理並不排斥國家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它認為國家只是進行全球治理的眾多行為體的一部分,各種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政府協商合作,從地區到全球層次上解決共同的問題。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參與、談判和協調,強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實質的基本原則同等重要,其關鍵詞是「項目規劃」、「夥伴關系」、「意見一致」。第四,全球治理與全球秩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常規化安排,一些安排是基礎性的,而另一些則是程序化的。可以認為,全球治理就是全球秩序加上意向性。

Ⅷ 如何認識「一帶一路」的經濟本質

區域合作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專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屬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Ⅸ 如何理解和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理解和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我們全世界都是一個共同體,都應該和平相處。

Ⅹ 如何認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所面臨的挑戰的論文

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