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華如何治理
㈠ 如何積極治理,共同關注
三峽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歷時10多年建設,目前已經開始全面發揮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但其近幾年所面臨的「水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經過科學家、環境學家等有關專家學者幾年的考察研究,已經初步探明了「水華」發生的一些機理。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全面建立監測預警機制。
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地區經過多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環境保護基礎比較薄弱,環保投入有限,庫區仍然面臨著庫區廢水達標率低,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水體污染趨勢加重的問題。
調查顯示,在三峽庫區建設的多個污水處理廠,根本就沒有除氮脫磷的技術,這或許是三峽庫區「水華」肆意生長的原因之一。
有關專家指出,國家為三峽水環境保護投入巨資修建污水處理廠,然而效果有限。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總投資392.2億元,在庫區及其上游建成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廠50座,垃圾處理場40座。由於是國家出絕大多數的費用,很多地方不顧實際情況的需要,肆意擴大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建成以後才知道運行經費要污水處理廠自收自支,因此,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都幾乎沒有運行。有關人士透露:「國家環保總局在2005年到庫區去檢查時發現,有接近70%的污水處理廠根本沒有運行,或者只是偶爾運行。」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應建立檢測預警機制,實時對污水的處理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或是對庫區內的水源狀況進行定期的抽查評定,將國家的污染防治規劃落到實處,真正為庫區「水華」的改善治理把好關。
第二,加強污染源的控制,努力減少污水的直接排入。
經調查發現,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只進行過簡易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7%,大部分垃圾是沿岸堆放,這樣極易掉入江中,污染江水。而工業固體廢物多數就地堆積,部分直接排入江河。大量的船舶將沒有經過凈化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長江,污染水質,對三峽庫區的水環境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據環保部門測算,重慶市的各類運輸船舶每年產生垃圾4.2萬噸,生活污水1500多萬噸,含油廢水100多萬噸。這些污水,只有約1%經過處理……此外,庫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10%。庫區次級河流污染嚴重,56%的河段水質不能滿足水域功能的要求。同時,重慶主城區、涪陵區、萬州區等城市江段已經形成岸邊污染帶。
面對如此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和景象,長江沿岸各地政府應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有效、可行性高的方案,管理和號召當地人民、當地工廠、過往船隻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愛護長江。必要的地區可加大對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對江水的污染問題。
第三:採用水庫調度的辦法來加強水的波動、變動。
藻類得以大量繁殖的條件之一就是水體的不流動,因而可以採用水庫調度的辦法來加強水的波動、變動,破壞藻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此達到減緩或是控制藻類的生長繁殖。
第四,抑制藻類的生長。
針對大量藻類的快速繁殖,可以通過生態操控的辦法抑制藻類的生長。比如,通過生態操縱的辦法,在水中放置吃這些藻類的魚類,以此對藻類進行控制。
但是這種方法只能作為輔助手段進行,因為大量吃藻類的魚類的入江,會增加水中的氧氣需求量,在缺氧的環境下,會對江中原來的魚類生存構成威脅,而且還會破壞生態平衡。
第五,退耕還林,增加長江流域的水源涵養。
由於濫伐森林和毀林開荒,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其中庫區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1.7%。長江流域大量的天然林遭到砍伐,涵養水源功能呈明顯下降趨勢,進而保土攔沙能力也會下降。由於多年來對草地採取粗放式的經營方式,退化的草地已達750萬公頃,沙化草地已達5萬公頃。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河流年徑流量減少。另外,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陡坡的墾殖現象十分普遍,僅庫區坡耕地就佔耕地面積的74.3%,不合理的農業開發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進入江河,加劇了水污染。
三峽庫區有著豐富的水資源,近幾十年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庫區的水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污染,如今,全面保護、綜合治理三峽庫區的水環境迫在眉睫。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相關部門應加大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力度,堅決制止不合理的農業開發對水源的浪費及污染。
隨著庫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以及三峽工程庫區移民的安置,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污染防治措施,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排污量還將大量增加,人為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仍會繼續存在,將會對三峽庫區水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庫區水污染防治工作量大面廣,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歸根到底還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鑒於三峽庫區的特殊性,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按照三峽電站的受益省市和長江上、中、下游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三峽庫區污水、垃圾項目的運行進行補償,確保建成項目能正常運行,切實改善三峽庫區的水污染問題。
三峽庫區所貯存的水資源是我國的主要戰略資源,解決好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問題,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保護環境能力的差異,需要由國家加以引導,建立和完善相關的調控手段。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庫以及半封閉水體,三峽水庫蓄水後的水質問題仍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共同關注,以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獻計獻策,為三峽庫區的環境改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㈡ 怎樣治理水華
水華還是預防為主。因為一旦發生,多是一些微生藻類,無法打撈,而投加抑制劑又過於昂貴和影響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以上,個人意見。
㈢ 請問,什麼是水華現象,如何防治
「水華」(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營養化。「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並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並有難聞的臭昧。
要防治,主要是減少排入水體的氮、磷。
㈣ 國內治理湖泊藍藻水華方面有哪些主要會議
2016年10月23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這是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共有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35個國家近250名專家學者齊聚湖北武漢,共同「會診」藍藻水華。
一方面是我國水環境污染引起的藍藻水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也由於我國在水華藍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經驗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㈤ 太湖採用了哪些方式對水華以及水體富營養化進行治理
(1)在湖中放養水生生物(魚、蝦、蟹等),用增大物種豐富度的方法進行生物防治,版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生權態系統的成分,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的穩定性.太湖水發綠是由於藻類大量繁殖導致,根據表中幾種魚類的食性,為解決太湖水體發綠問題,應該在
㈥ 水體出現了藍藻水華現象該如何治理
生物方法治理藍藻原理:
利用Eama-11藍藻生物抑制劑快速抑制藍藻的生長繁殖。它是從自然環境里篩選出來的對藍藻生長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經過馴化培養而成。極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擴散到藍藻細胞表面,並滲透到細胞內部破壞細胞功能性蛋白基團,使細胞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細胞正常代謝終止,最終控制藍藻生長。
特點1——高效抑制
抑制藍藻生長能力很強,針對已經暴發藍藻水華的水體,該生物制劑對藍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點2——施工簡便,原位治理
邦源環保採用生物法治理河道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簡單,不需要大量人力進行打撈藍藻,即無需將藍藻轉移出水體,即可在水體內通過生化反應消解藍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並且不會產生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點3——產品綠色、環保、無公害
①生物產品不燃、不揮發、綠色、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該抑制劑由於無毒副作用,因此,可與其它生物制劑配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極佳,該抑制劑在水體中抑制藍藻生長以後,不會有殘留。
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生物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這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並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由於這類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同時不向水體投放葯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因此已成為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生態—生物修復技術包括:微生態系統修復技術、人工濕地技術、浮島技術、植物操控技術,生態護堤技術,生態復氧技術、生態清淤技術、水生動物恢復和重建技術等。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按照水體污染程度,水環境現狀及水體功能等考慮選用不同的技術組合,以呈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北京邦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先後完成北京、江蘇、山東、海南、河北、雲南等地數十個項目的水體生物修復治理工程,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能夠提供系統整體的解決方案,陽光24小時全程跟蹤服務機制。
㈦ 如何治理水華呢
你好:
在我們水產的養殖當中藍藻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果爆發比較嚴重的話那也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我們要明白藍藻並不是一種生物,而是不同的藻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共有名詞,下面我們就對藍藻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藍藻的特點
1.適應性:藍藻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在極度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同時對於溫度酸鹼度,溶解氧等都具有比較好的耐性,但是如果池塘當中的水質比較好,營養比較均衡等是不太容易產生藍澡的。
2.具有光合作用:雖然藍藻具有光合作用,但是如果大量爆發,同樣對於水產非常不利。容易爆發藍藻的池塘,一般都是由於氮磷比例不協調所致。
3.絕大多數處於溫度:藍藻受溫度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對於溫度非常敏感。一般情況下20度以下基本不會發生,在28攝氏度以上大量的爆發。
藍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環境比較適宜,一般是發生在這個季節。水體富營養化比較嚴重,而且鹼性比較高。這樣就非常容易形成藍藻。
對水產的危害
1.難以消化:藍藻的種類非常多,但是這些藻類基本上都是難以消化的食物,而且水產利用率比較低,我們在對死亡的水產進行剖檢時,發現有很多的藍藻都未被消化。
2.抑制其他種群:當一個種群處於優勢狀態時,這時他會明顯的抑制其他種群的發展,同時它就降低了池塘當中的生態多樣性,降低了池塘自我恢復的能力。例如抑制了其他浮游生物的生長,而這些浮游生物恰恰是水產的食物。
3.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此外藍藻大量的爆發也和水產搶奪生存的空間和資源,例如在晚上沒有陽光,這些藍藻就會吸收水中的氧氣,同樣也有可能造成水中缺氧,尤其是對於一些精養池塘。另外,他有可能抑制其他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
藍藻的治理方法:
機能原理:藍藻速殺清擁有強大的多鏈氧化系統,入水溶解後產生高能量、高活性的小分子自由基、活性氧等衍生物,通過鏈式反應破壞藍藻細胞膜的通透性,干擾其DNA和RNA合成,同時分解葉綠素和藻毒素,全面立體滅殺水層藍藻孢子。
適用范圍:廣泛適用於湖泊、河道、以及水產養殖水域的藍藻滅殺,消除藻毒,清潔水體。
產品特點:1:除藻速度快:藍藻速殺清能夠實現最快一小時滅殺藍藻。2:治理不反彈:適用藍藻速殺清,不僅可以迅速殺滅藍藻,而且水體總磷可以降到接近為0,破壞氮磷比,阻斷藍藻生長必要的營養供給。3:不傷魚蝦和水生植物:經過長時間實驗測試,該產品安全無毒,可以放心使用。
使用方法:根據藍藻密度和COD和氨、磷指標,產品添加量為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左右,建議先做小試,確定正確加葯量。
㈧ 水華微囊藻的治理
原水藻類變化特徵明顯,春秋季以綠藻為主,藻類含量較低;夏季由於水華微囊專藻的大幅增殖,藍藻成屬為優勢類群,藻類含量較高,溫度對藻類群落結構變化有重要影響。實驗表明,預沉池放養鰱魚對藻類去除效果,在春季和秋季不佳,在夏季去除效果好,但是對綠藻效果不佳。「效能分析表明,預沉池放養鰱魚通過對夏季引灤原水中占優勢的水華微囊藻的高效去除,達到大幅降低預沉池出水藻類含量的目的,但其對水中綠藻並無良好控制效果。」崔福義院長說道。另外,預沉池中放養鰱魚的生物預處理對總磷有穩定的去除效果,同時預沉池對濁度有良好的穩定作用,並且在高藻期間有更好的除濁效果。
㈨ 魚塘如何防治水華
①引進或培養優良藻類,合理施肥。引進富含硅藻、綠藻水,然後施用生物肥,並調整水體的氮磷比,通過潑灑無機磷改變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綠藻和硅藻等有益藻類快速生長成為優勢藻來有效抑制有害藻的生長。
②根據食物鏈原理合理適量混養濾食魚類,比如鰱魚、羅非魚等。
㈩ 藻類收集藍藻水華治理工程需要什麼環評資質
藍藻水華的防治方法:
1、早期發生時注換新水。
2、使用回滅藻制劑答用硫酸銅或滅藻制劑,進行局部用葯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藻效果,但頻繁使用化學制劑等容易破壞養殖水體中生態系統種群結構。所以也要注意。
3、使用高等水生植物控制氮、磷含量。通過高等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藍藻的大量繁殖。做法就是在養殖水體中種植一定量的風眼蓮、茭白、滿江紅、水花生等水生高等植物,其中風眼蓮是公認的去除氮、磷效果最佳的水生植物,能夠起到很好的去除氮、磷功效,同時可以改善水體水質。
4、利用食物鏈控制藍藻數量。利用食物鏈,通過在水體中放養濾食性的魚類可以初步達到控制藍藻的目的。藍藻是鰱魚、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很好的天然餌料,為了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物鏈,需要提前做好投放准備,預先調整好水體的養殖結構。
推薦你在湖中種植一定量的風眼蓮、茭白、滿江紅、水花生等水生高等植物,或養一些鰱魚,這樣既不污染環境,又能很好的解決水華的問題。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