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藍藻治理
① 治理魚塘藍藻簡單有效的方法
要解決藍藻問題,當然須先解決水體的污染治理,水體治理分為外環境治理與內環境整治。外環境治理包括截斷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內環境整治即減少內源性的污染物質和營養,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營養物質的負荷,控制藻類的異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其次,治理藍藻必須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復無效手段,只能從錯綜復雜的影響因素中找出刺激藍藻異常生長的關鍵因素,從而有的放矢地採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藍藻。藍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夠把大氣中的氮轉化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鹽形式,從而使得藍藻能夠獲得充足的氮營養物質。即使向湖泊水體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類仍然可以從大氣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鹽,以此滿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源供給,對富營養化湖泊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要解決藍藻問題,當然須先解決水體的污染治理,藍藻大量繁殖,應該是你的池塘營養過於豐富,你只需要切斷營養的來源,盡量少的往你的池塘少施肥和少排放有機肥料,最重要的是少試用氮肥。現在你可以打撈水灣以外的藍藻,也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
方法:
第一步:打撈藍藻
第二步:消毒(先把池子里的水倒了)
第三步:安裝活性碳凈水器
第四步:灌水
第五步:完成
注:
1白天開啟活性碳凈水器。
2勤換水,因為光靠凈化器沒用。
② 魚塘藍藻治理方案
適當加大換水量,池塘下風處局部殺藻(如漂白粉等),然後用有機酸解毒,氧化改底配合增氧,晴天上午解毒後培養超能芽孢菌種抑制有害藻,然後配合超能EM菌種肥水培養有益藻。
③ 魚塘里藍澡怎樣才能清除
1、排水: 藍藻喜歡強光,在晴天的中午,排去30厘米~40厘米的表層水體,可有效地降低池水中藍藻的數量。
2、殺藻:針對聚集下風處的藍藻,可用水易凈(每片1立方水體)化水後潑澆。針對藍藻爆發的魚塘,殺滅藍藻時要特別注意換水、增氧及改底,並培育有益藻類。
3、調水:使用諾碧清生物凈水劑(7畝/包)或池易凈(3畝/包),等微生物調節水質,控制水體中氮磷含量,建議高溫季節定期堅持使用。改底:強力拜生源(3畝/包)。
4、培水:必綠得(8 畝/包)+適量施磷肥,培養有益藻類,可有效預防藍藻的發生。
(3)魚塘藍藻治理擴展閱讀:
魚塘防護:
1、定期加註新水: 一般每7天~10天加註新水一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水質惡化時應換水。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30厘米~40厘米。也可用生石灰定期調節水質,一般每半月按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一次。
2、加強增氧措施: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在晴天的下午2時~3時開機增氧,另外在有浮頭危險時也可適時開機增氧,也可選用增氧劑等相關葯物予以增氧。
3、使用微生物制劑:及時清除殘餌、污物,防止水質污染。底泥較多的水體應當使用微生物制劑,以改良底質,抑制各種厭氧菌及病毒的繁殖,防止魚病和缺氧的發生。
④ 魚塘里很多藍藻怎麼辦
藍藻防治方法:
1、藍藻的預防:放適量白鰱等濾食性魚類:能達到一定的控藻效果。每畝需要放養300餘尾。魚池中用光合細菌、芽胞桿菌等微生物分解轉化利用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
2、藍藻的處理方法:
1)排水:藍藻喜歡強光,在晴天的中午,排去30厘米~40厘米的表層水體,可有效地降低池水中藍藻的數量。
2)殺藻:常用的殺藻葯物有鹵素類漂白粉、強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和重金屬鹽類硫酸銅、強氧化劑類高錳酸鉀等。(據研究報道,三氯異氰脲酸對銅綠微囊藻具有很強的殺死效果,其濃度愈大效果愈明顯,12.0mg/L時殺藻率達100%,而濃度低時,雖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有效氯的衰減,其殺藻不能持續很長時間。硫酸銅有很強的殺藻效果,但其含有的銅離子易對水體形成二次污染,因水體銅離子的含量對水體中藍藻的繁殖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易造成水體中藍藻的再次爆發,所以一般不建議使用硫酸銅殺藍藻。)因藍藻在晴天時集聚在水體表層,所以殺藻時易把葯物化水後潑澆。局部殺滅主要針對水體有少量藍藻在下風處集聚的情況;針對藍藻爆發的魚塘,殺滅藍藻時要特別注意換
水、增氧及及時改底,並培育有益藻類。
3)調水: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控制水體中氮磷的含量。
4)培水:在高溫季節,水體中的磷往往不足以供應綠藻、硅藻等藻類的生長需要,使這些藻類的生長繁殖受到限制,藍藻就乘機生長爆發,所以適量施磷肥,培養有益藻類,可有效預防藍藻的發生。
藍藻的預防:
1、放適量白鰱等濾食性魚類: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控藻效果。每畝需要放養300餘尾。
2、投放微生物:魚池中投放諾碧清生物凈水劑(7畝/包)或池易凈(3畝/包)等微生物,可降低池水中氮磷的含量來達到控藻目的。
藍藻的處理方法:
1、排水: 藍藻喜歡強光,在晴天的中午,排去30厘米~40厘米的表層水體,可有效地降低池水中藍藻的數量。
2、殺藻:針對聚集下風處的藍藻,可用水易凈(每片1立方水體)化水後潑澆。針對藍藻爆發的魚塘,殺滅藍藻時要特別注意換水、增氧及改底,並培育有益藻類。
3、調水:使用諾碧清生物凈水劑(7畝/包)或池易凈(3畝/包),等微生物調節水質,控制水體中氮磷含量,建議高溫季節定期堅持使用。改底:強力拜生源(3畝/包)。
4、培水:必綠得(8 畝/包)+適量施磷肥,培養有益藻類,可有效預防藍藻的發生。
⑤ 魚塘長藍藻怎麼辦
藍藻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除藻方法大體可分為工程除藻和直接物理除藻。
⑴工程除藻
主要是採用引水換水、底泥疏浚、圍隔攔截等工程。
①引水換水 用「以清釋污」方法對污染水體進行稀釋,可以使水體富營養化關鍵性水質指標總磷和有機物污染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濃度等有所下降。但對於蓄水量較大的水域,補水量太小起不到凈化效果,而提高補水量又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費用高昂。所以「引水釋污」只是起到一個「治標不治本」暫緩效果,對於富營養化嚴重的湖泊,採用「引水釋污」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減少積存湖內的大量有機碳、氮、磷等營養物質,增大湖的蓄水量,是減少內源性污染的有效途徑和措施。但是大規模清淤,可能會破壞湖泊原有的生物種群結構和生境,削弱其自凈功能,對生態修復帶來負面影響。
③圍隔攔截 只能限制藍藻繁殖面積擴大,達不到治理藍藻的效果。
⑵直接物理除藻
直接物理法除藻主要指機械清除、吸附、曝氣和氣浮、磁聚除藻、超聲波和電磁波除藻、遮光、過濾、人工打撈等多種方法。
①人工打撈 人工打撈收獲藻類是控制藍藻總量最直接的方式,能有效減輕局部水華災害,在收獲藻類的同時起到輸出營養物的作用,減輕藻體死亡分解引起的藻毒素污染。由於人工打撈收集手段落後,時間有限,導致效率低、費用高。
②機械除藻 機械除藻是將藻類從湖泊中移出的一種機械方式,一般應用在藍藻富集區(藉助風向、風力等將藍藻圍欄集中在某一區域),採用固定式除藻設施和除藻船對區域內湖水進行循環處理,有效清除浮藻層,為化學或生物除藻等措施的實施創造條件,可以作為輔助措施。
③其他方法 目前的其他物理除藻方法也都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大規模除藻等弊端,離實際應用還存在差距。例如用活性炭吸附,對藻類、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很好,但水中的有機物會影響活性炭的吸附活性,在大面積范圍內使用很難回收再生,處理成本就很高。深水曝氣雖然能使湖底層水體中NH3、TP 濃度下降, 溶解氧(DO)濃度上升, 但葉綠素a含量卻沒有明顯變化。磁聚除藻、超聲波和電磁波除藻只適合水廠中小規模除藻,推廣困難,不能解決湖泊的富營養和藻類污染問題。
2.化學方法:
目前,常用的殺藻劑主要有硫酸銅、高錳酸鹽、硫酸鋁、高鐵酸鹽復合葯劑、液氯、ClO2、O3 和H2O2 等。利用化學殺藻劑除藻無疑是一種效果顯著、見效快的有效途徑,但這僅僅也是一種治標方法,必須慎重使用。一是用化學殺藻劑除藻後的藍藻屍體仍留在水體中,並不斷釋放藻毒素;二是化學殺藻劑本身往往都存在毒副作用,造成二次污染,對水體生物影響很大,使用化學葯劑後的河道不利於生物恢復;三是使用化學殺藻劑僅能在短時間內對水體中藻類有控製作用,由於不能徹底殺滅,時隔不久又死灰復燃,有時甚至變本加厲,對水體將是一種惡性循環。可以說,運用化學方法治理河道是「飲鴆止渴」。國家已經限制化學方法在河道治理中的使用。
3.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治理藍藻原理:
利用Eama-11藍藻生物抑制劑快速抑制藍藻的生長繁殖。它是從自然環境里篩選出來的對藍藻生長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經過馴化培養而成。極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擴散到藍藻細胞表面,並滲透到細胞內部破壞細胞功能性蛋白基團,使細胞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細胞正常代謝終止,最終控制藍藻生長。
特點1——高效抑制
抑制藍藻生長能力很強,針對已經暴發藍藻水華的水體,該生物制劑對藍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點2——施工簡便,原位治理
邦源環保採用生物法治理河道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簡單,不需要大量人力進行打撈藍藻,即無需將藍藻轉移出水體,即可在水體內通過生化反應消解藍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並且不會產生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點3——產品綠色、環保、無公害
①生物產品不燃、不揮發、綠色、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該抑制劑由於無毒副作用,因此,可與其它生物制劑配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極佳,該抑制劑在水體中抑制藍藻生長以後,不會有殘留。
4.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生物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這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並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由於這類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同時不向水體投放葯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因此已成為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生態—生物修復技術包括:微生態系統修復技術、人工濕地技術、浮島技術、植物操控技術,生態護堤技術,生態復氧技術、生態清淤技術、水生動物恢復和重建技術等。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按照水體污染程度,水環境現狀及水體功能等考慮選用不同的技術組合,以呈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⑥ 魚塘藍藻爆發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該怎麼辦
遇到藍藻爆發,可以適當加大換水量,池塘下風處局部殺藻(如漂白粉等),然後用有機酸解毒,氧化改底配合增氧,晴天上午解毒後培養超能芽孢菌種抑制有害藻,然後配合超能EM菌種肥水培養有益藻。
⑦ 如何治理魚塘中的藍藻
除藻三大類方法概況:以下段落節選自某畢業論文:
「化學葯品時間效應比較快,可快速殺死藻類。因此,但除非應急和健康安全許可,化學殺藻一般不宜採用。目前使用較多的化學殺藻劑是有機溴、硫酸銅、氯化銅、高錳酸鉀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銅。銅離子對藍藻以及其他藻類的危害已經有大量的報道(和麗萍等,2001)。雖然化學方法除藻能在短時間內見效,但死亡藻類所產生二次污染及化學葯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對整個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較大,而且長期使用低濃度的化學葯物會使藻類產生抗葯性,對藻類有毒性作用的是二價銅離子,抑制光合作用、細胞分裂和固氮。二價銅離子導致對浮游動物和魚類的二次污染,因此只能被應用於應急措施,且同水域3年內不得第二次使用。
物理法表現最為直接,它直接清除水體中的藻類,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但該法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力和能量,因此該方法只能局限於小水體或大水體的局部水域。物理法除了採取截流、疏浚、稀釋和污水分流等措施減少外源污染物的入湖之外,還發展了機械或人工打撈收藻、超聲波和粘土吸附和遮光技術等除藻方法,如(沈銀武等2004)在雲南滇池利用機械除藻法除藻。鄒華等(2007)認為用殼聚糖改性粘土在離子強度低的條件下具有較好的除藻效果,是適合在湖泊,水庫和江河等淡水(低含鹽量)水體中應用的應急除藻技術。
生物方法控藻從生態的角度,通過生物間的營養競爭和牧食關系來控制藍藻水華。這種方法不造成二次污染,且具有經濟、高效、合理的優點(王揚才&陸開宏,2004)。目前主要開展的是微生物防治、食藻生物、水生植物抑制等方法的研究和嘗試。」
⑧ 魚塘藍藻用什麼葯好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
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內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容、最原始的一種。
魚塘藍藻治理方法建議兩種:
1.
生物防止法。藍藻是淡水魚類的食物,因此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治理藻類,防止藻類暴發。藍藻本身就是淡水魚的食物,花鰱或白鰱每增長1公斤體重就能"消滅"40公斤到50公斤藍藻。從放流魚苗到捕撈上岸,一條鰱魚一共能吃掉60公斤左右的藍藻。有人測算,向太湖投入價值1億元、大約2.8億尾鰱魚苗就可有效控制太湖藍藻的發生。但是如果水華污染嚴重,魚類無法生長,形不上大量種群,難以控制大規模爆發的藍藻。
2.
機械撈法。這是最原始和傳統的辦法,即用人力連水帶藻一起撈出,在無錫水源口就是採取這個辦法。為了提高速度,也有人發明了自動金屬膜過濾器,在動力船緩慢行駛過程中,通過金屬膜不停轉動,把所有藍藻都打撈上船,打撈速度是人工的上千倍。在打撈過程中,增加了絮凝、沉降、氣浮、推流、收藻多功能。優點是打撈徹底,缺點是對於大面積藍藻治理仍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