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整理
水污染的原因:1、生活污水的匯入2、雨污水、地表徑流3、大氣沉降4、水體自身底泥的釋回放
治理措施:目答前已生物生態方法治理水污染最為常用,通過生物制劑解決水環境問題,通過生態養護改善水質,提升水體透明,構建完善的水環境生態系統平衡,從而恢復水體自凈能力。這里你可以參考【邦源環保】的水環境生物治理、生態養護的技術。
B. 大禹治水中的治是整理,治理的意思嗎
是疏導 治理 開拓
C. 土壤整理治理應該交什麼稅
土壤整理治理應交營業稅,還有附加稅費,另外還有可能預繳個稅或企業所得稅。
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於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2011年11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
D. 什麼是土地綜合整治
一、土地綜合整治的內涵
早期,我國是把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作為挖潛農村土地,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對土地的改造並未能完全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這就需要一個內容更加豐富、全面改善農村面貌的新舉措出現。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在吸收了其他農村土地保護和改良手段的基礎,恰好完成了別的途徑無法實現的任務,即真正地實現了農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根本性轉變。
實際上,土地綜合整治是一個復雜的大概念,它包括利用、開發、保護、治理、法規、規劃、管理等諸多要素。概況地說,土地綜合整治,是通過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過土地、資本、技術結合,對人(農民)、產業以及社會經濟進行綜合的統籌,使農民從被動城市化到主動城市化,實現在一樣的土地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整治(農田整治、村落整治等)、發展非農產業,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通過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市場、協調各方主體利益,以及進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後的目標是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良方,土地節約集約有增量,農民安居樂業有保障,城鄉統籌發展有希望」。
土地綜合整治的根本目的是統籌城鄉,解決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對土地的需求,為了避免再出現如本書第二章所指出的各種問題,必須避免計劃經濟體制下「一窩蜂」、「運動式」地進行,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採取各種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穩步進行綜合整治。這里所說的規則,就是完善的空間規劃體系。完善的空間規劃體系能夠保證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時,各個部門形成合力,協同做好土地綜合整治涉及的土地整理、城鄉建設、產業布局,避免出現多頭管理、政出多門以至於政策措施之間出現沖突,降低土地綜合整治效果。這部分內容將在本書第八章第一節中進行詳細分析。
二、土地綜合整治的內容
(一)農田整治——提高耕地集約節約利用
耕地是保障一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資源。耕地保護工作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國家要發展,首先就要解決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要解決吃飯問題,就必須保護相當數量和質量的耕地。加強耕地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始終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研究解決的戰略性問題。因此,我國將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開展農田整治是對耕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整理復墾,在新增加耕地的同時,做到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建成集高效農業、節水農業、循環農業和集約化農業為一體的高標准農田,為規模經營和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
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將農民遷移到新建小城鎮居住,可以把布局分散、數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農民宅基地集中起來,統一整理復耕還田。整理復墾後的土地,會大大超過小城鎮建設所佔用的耕地,確保耕地沒有減少,實現了土地使用集約化。
如台灣的農地重劃使每一塊地均能直接臨路、灌溉及排水,並透過土地交換分合,集中農戶土地,便於農機耕作及農事管理,加速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所得。通過農地重劃,促進了台灣農村土地的機械化、市場化、現代化,並且對台灣的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樣,成都的城鄉互惠共享的「金土地工程」也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極大地釋放了土地資源。在舊有的經濟模式下,成都市耕地一直存在中低產田(土)比重較大、田塊過小過多且不規整、田埂和田間道路佔地較多等問題,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也不適應農業規模經營發展。根據測算,如果通過對這些土地進行規模整理,可整理新增耕地10%以上。此外,成都歷史形成的農村居民住宅有95%都是以自然村落、院落或獨戶居住,用地達146萬畝左右,人均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呈現「散、多、亂」狀況。而通過實施土地整理工程,引導農民集中居住,人均佔有集體建設用地面積可下降到70平方米左右,全市將騰出60萬畝集體建設用地。
同樣,德國巴伐利亞也是通過土地整理1,推進農業現代化。巴伐利亞和歐美許多地區一樣,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批農民很難靠單純的農業生產維持生計。巴州政府千方百計地阻止農民賣掉田產,幫助他們在本地開辟新的生路。一方面,在制定村鎮整體發展規劃基礎上,推行農村「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過政府財政補助,將村莊分散的小塊土地進行合並,以便於大型農業機械進行耕作;通過土地置換,將優等的土地用於農業,劣質的土地用於建設基礎設施和工廠企業;通過土地整理,建設田間道路、排灌設施,使農村用地更加符合農業發展的要求。同時,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推廣機械化作業,組建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在上個世紀30年代,巴伐利亞一個農民只能養活10個人,農民占從業人員的33%。如今巴州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00個人,農民人數僅佔全部從業人員的3%。與50年前相比,現在巴伐利亞的農民已從140萬人減少到21.4萬人。但是,農村經濟卻在不斷發展,不僅為居民提供了種類豐富的農產品,而且成為全州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州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年產值為320億歐元(其中純農業產值為60億),是僅次於汽車和機器製造業的第三大產業。農產品的出口額由1970年的5億多歐元增長到現在的45億多歐元。目前巴州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紮根於鄉間,其中農業企業14萬個(佔全德的三分之一)。許多農村企業都開展多種經營,有56%的企業非農業收入高於其農業收入。
E. 規劃成果整理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報告
1.1 基本情況
a)自然條件:地貌、水文、氣象、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
b)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光熱資源、礦藏資源。
c)社會經濟:人口、勞力、土地利用、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群眾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態、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發展過程、治理現狀、成就、主要經驗、存在問題。
1.2 規劃布局
a)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針對規劃范圍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
b)水土保持分區:大面積規劃應進行分區闡述基本特點與發展方向。小面積規劃中,如規劃范圍內幾部分情況有明顯差異的也應進行分區。
c)土地利用評價:提出規劃依據,明確農林牧副漁各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數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規劃:應提出坡耕地、荒地、溝壑、風沙等水土流失地類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輔助措施的具體部署。在大面積規劃中,還應分別提出不同類型地區的治理措施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規劃,作為附件。
1.3 技術經濟指標
a)提出規劃期間年均治理進度與規劃期末累計治理程度,以及相應的各項治理措施數量,並簡述計算依據。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需要投入的勞工、物資和經費,並簡述計算依據。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保水或調水、保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1.4 保證實施規劃的措施
應根據規劃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在組織領導、機構、經費、政策、科學研究、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所提措施應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況表與規劃成果表見本標准附錄D列出的14個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項目和內容,具體運用應按附錄D中的D.2進行。
2.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過程表。
a)根據計算工作需要,各地可採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計算過程、說明計算依據為原則,本標准不作統一規定。
b)當技術經濟指標計算作為規劃的附件時,此項計算過程表應納入該附件中。
3 附圖
3.1 小面積規劃附圖。
a)水土流失現狀圖;
b)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現狀圖;
c)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圖的比例尺為1∶10000~1∶5000。
3.2 大面積規劃附圖。
a)行政區劃圖;
b)水系分布圖;
c)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圖(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圖);
d)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e)重點治理小流域與治理骨幹工程分布圖。
根據不同的規劃面積,附圖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比例尺,見表1-10。
表1-10 附圖的比例尺
3. 3 根據需要和可能,大面積規劃中應附不同類型地區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評價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
3. 4 有條件的還可編制地貌類型圖、土壤分布圖、植被分布圖、降雨分布圖、侵蝕模數分布圖等附圖供深化研究。
3. 5 附圖的圖例。
3. 5. 1 常規通用圖例包括行政區界、村莊、道路、河流等,可按國內一般地圖圖例繪制。
3. 5. 2 水土保持專業圖例,如梯田、壩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園、人工草地等,見本標准附錄 E ( 資料性附錄) 。
4 附件
4. 1 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對大型淤地壩、治溝骨幹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庫等重點工程根據有關技術標准進行專項規劃設計,並將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作為水土保持規劃的附件。
4. 2 大面積規劃中不同類型區的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及其有關圖表。
4. 3 大面積規劃中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的專項規劃及其有關圖表。
4. 4 投入、進度、效益三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或可行性論證報告) 的計算依據與計算過程。
二、理解與實施
這是水土保持規劃的最後成果整理階段,整個規劃工作最後要體現在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這四項上。本節主要介紹了這幾個方面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新標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幾個方面:
( 1) 刪除原標准中本段開頭部分解釋的文字。即: 「規劃成果包括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等四項。大面積總體規劃與小面積實施規劃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綜述性質的語言,刪除使得標准更簡潔。
( 2) 原標准 9. 1. 1 基本情況中的 「a) 自然條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主要農業氣象」改為 「a) 自然條件: 地貌、水文、氣象、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更改之後新標準的措辭更嚴謹,更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術語。
( 3) 原標准 9. 1. 3 技術經濟指標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保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改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 保水或調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新標准措辭更嚴謹,考慮更全面。
三、示 例
由於規劃成果涉及的內容較多,此處不詳細一一列舉,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圖目錄: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徵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表(略)
4.浙江省社會經濟情況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積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計完成各項治理措施面積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1.坡耕地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一覽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崗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7.仙霞嶺、洞宮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8.浙北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19.浙東南沿海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20.錢塘江中上游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1.浙東丘陵山地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額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附圖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區圖(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圖(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圖(略)
F. 用治理處理,整理的意思造句
①治理(zhì lǐ): 管理,統治。是指政府的行為方式,通過某些途徑來調節政府行為的機構。例:小徐提出的這些治理方案有待改進。
②處理(chǔlǐ):處置,安排。如處理事務、處理公務。例:小徐正在處理公務。③整理:整頓使有條理,有秩序。例:小徐的房間整理的還算干凈。
G. 能幫我整理下黃河各河段治理措施嗎
黃河上游:由源頭到內蒙古的河口鎮主要特徵:河源水清、峽谷段水能豐富,河套段水流緩;
黃河中游:由河口鎮到河南的舊孟津主要特徵:多支流、多峽谷,含沙量大;
黃河下游:由舊孟津到山東入海口主要特徵: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成「地上河」;
主要的治理措施:A興修水利,上攔下排;B退耕還林、還草、還蓄洪區;C加固堤壩
H. 怎樣整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檔案盒
按年度,按考核項目分類。如,基本情況、中心工作、矛盾糾紛排調、國安、群體性問題及預防、刑釋幫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