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合夥人
A. 合夥企業的治理層是誰是普通合夥人么還是有限合夥委員會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在有版限合夥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權害時,向有責任的合夥人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在執行事務合夥人怠於行使權利時,督促其行使權利或者為了本企業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B. 合夥人制度
合夥的前提,
也是最高級的頂層設計,
那就是股權控制。
公司股東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合夥關系?
這需要辨析,公司制企業與合夥制企業,股權合夥與事業合夥的概念。
狹義的合夥人制度,是指合夥制企業(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廣義的合夥人制度,是一種公司治理方式,比如黃曉明、鄧超主演電影《中國合夥人》中的合夥創業,以及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都屬於合夥人的形式。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合夥人是指合夥制企業的參與者,但在實際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合夥人制度,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騰訊、萬達、永輝超市等等。
而這些上市公司,毫無疑問是公司制企業。
那麼,合夥人制度和合夥制企業究竟是什麼關系?有什麼異同?
1、合夥人制度和合夥制企業
首先需要區分的是「合夥人制度」和「合夥制企業」,這兩個概念是高度重合但又存在區別的。在很多時候,都將其混為一談,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合夥人制度指得是企業的一種治理機制,是企業管理層的一種權力結構,包括但不限於股權合夥、事業合夥、生態鏈合夥;
合夥制企業指得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是相對於公司制企業而言的,有普通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特殊普通合夥企業三種;
之所以大家常常將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是因為採用合夥人制度的絕大部分都是合夥制企業,這個多存在於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特徵是企業的股東就是合夥人,同時又是公司的管理層。股東跟合夥人是相等的關系,企業屬於全體合夥人。
但是仍然存在公司採用的是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但是卻採用合夥人制度的;這個多見於股權投資(VCPE)行業。絕大部分VC/PE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採用有限責任公司制的,但是他們最高級的管理層對外的時候都是宣傳自己是公司的合夥人,比如九鼎投資、達晨創投等等。在這里,合夥人制度其實是公司的一種權力結構;在VC/PE行業,都會存在一個類似「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機構,他們是公司投資決策的最終裁決者,都是由公司的最高層管理者構成,一般而言,能夠入選這個機構的公司管理層,在對外的時候都是企業的合夥人。
C. 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
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表了一篇名為《阿里巴巴為什麼推出合夥人制度》的文章,以回應昨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投資者保障雜談》,解釋阿里為何堅持用合夥人制度在香港上市。文章中寫道,「我們提出了一個合夥人的公司治理機制,這個機制能夠使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即公司業務的核心管理者,擁有較大的戰略決策權,減少資本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從而確保客戶、公司,以及所有股東的長期利益」。阿里巴巴為什麼推出合夥人制度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多次與香港監管譏構探討,如何把我們的管理創新和資本市場的有效治理對接。作為一家主要業務都在中國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們上市的優先選擇。我們提出了一個合夥人的公司治理機制,這個機制能夠使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即公司業務的核心管理者,擁有較大的戰略決策權,減少資本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從而確保客戶、公司以及所有股東的長期利益。有傳言說,阿里巴巴的提案威脅到了香港監管譏構所倡導的「一股一票」原則。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從未提議過採用雙重股權結構(DualClass)的方案。一個典型的雙重股權結構,是允許那些擁有更高投票權的人在公司任何事務的投票上享有這種權利。而我們的方案則充分保護了股東的重要權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選舉獨立董事的權利、重大交易和關聯方交易的投票權等。我們為何要堅持這種合夥人的治理結構?我們的首要目標是保證公司的文化傳承。在過去的1年裡,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努力幫助者和小企業去成功。明確的使命、對長期目標的追求,以及對介值觀的堅持,才真正定義了「阿里巴巴文化」,並使得我們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同時我們也觀察到,不少優秀的公司在創始人離開後,迅速衰落,但同樣也有不少成功的創始人犯下致命的錯誤。我們最終設定的機制,就是用合夥人取代創始人。道理非常簡單:一群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比一兩個創始人更有可能把優秀的文化持久地傳承,發揚。我們相信合夥人制度可以讓我們基業長青:合夥人是平等的,他們會擯棄官僚作風和等級制度,而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合夥人不僅僅是管理者,他們同時也是企業的擁有者,有著極強的責任感。合夥人制度通過每年接納新的合夥人,注入新鮮血液,不斷煥發活力。通過這個機制,我們相信,我們可以保持持續的創新、不斷的提升阿里巴巴的人才力量。沒有理解我們合夥制真正意圖的人,很可能會批評我們的方案僅僅是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想保持控制權。我們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目標。1年來,我們從沒想過用股權結構的設置來控制這家公司,此時此刻,我們更不會!我們只想建立並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機制,讓這家公司能夠持久健康的發展,我們希望公司的未來遠遠超越任何一位創始人的壽命,我們是在尋求一種可以保障公司持續發展10年的機制。我們堅信,在這個不斷變化和顛覆的世界中,保持公司的創新能力、文化和使命,是成功的關鍵。合夥人制是一種創造性的方式,在保證股東核心利益的同時,也堅守著「我們是誰」——這一點我們不能,也不會改變。
D. 合夥人和股東的區別是什麼
合夥人和股東的區別
1.身份不同
合夥人是依照《合夥企業法》成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即非法人組織的投資人;股東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獨立法人單位的投資人(股東名冊置備於公司,進行工商登記)。
2.出資不同
普通合夥人除了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財產出資之外,也可以用勞務出資。股東是不允許用勞務出資的。
3.責任形式不同
合夥企業因不具備法人資格,故也就沒有獨立的責任能力,故普通合夥人對於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公司,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企業財產權,並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僅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4.競業的限制不同
對於合夥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企業相競爭的業務,是絕對禁止,合夥人協議也不得排除。對於股東,公司章程可以載明,股東可以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公司相競爭的業務。如果公司章程沒有規定,則股東是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企業相競爭的業務。股東的競業限制是相對禁止。
5.行使經營管理權不同
合夥人中,有限合夥人不參與合夥企業的管理,普通合夥人可以作為合夥企業的執行人,普通合夥人也可以委託一名或幾名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股東,是通過公司治理,來實現經營管理權。參加股東會(大會),選舉董事會或執行董事,成立監事會。
未上市公司股東想撤股一般有三種方法:1公司內部協商轉讓股份;2經董事會50%的人同意,將股份轉讓給外部;3公司達到一定條件,起訴公司,要求收購。
上市公司股東撤股只需報備董事會,有成熟的流程撤股的。
E. 合夥人如何管理
管理合夥人的方法
思想沖突時冷靜分析處理
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管理合夥人,那麼合夥人之間最常出現的就是思想上的沖突,合夥人一般在面對一項決策的時候都有很大分量的發言權,一件事可能不同合夥人會給出不同的意見,當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不愉快,有時甚至會引起爭論。此時作為領導者絕對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讓大家都冷靜下來,讓每個人都詳細的分析一下自己為何這樣決定,而他人的決定是否更好,最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清晰賬目避免利益沖突
公司開始創業的時候雖然條件差比較艱苦,但是其實很多時候凝聚力還是很強的,因為合夥人之間都在想要將公司做起來,都很拼搏努力。那麼從一開始公司的賬目就要做的很清晰,利益分配要明確規定好,避免當公司做大開始贏利時產生沖突。
制度要大於人情
在創業期合夥人既是朋友又是同事,甚至可以說是戰友,因為大家一起拼搏才能打下一片江山。很多領導者管理不好合夥人就是因為拋不下人情,遇到事情時不好意思說、沒法張口,其實這要在我們開始時就指定要規則,制度是要大於人情的,規定就是規定,違反了就要處理,做的好了就要鼓勵,絕對不能礙於情面。
彼此信任不猜疑
想要管理好合夥人就要想辦法讓彼此信任不相互猜疑,這個看似容易其實是很難的,首先作為領導者形式要光明磊落,平時管理的時候做好上一步說的制度大於人情,這時大家就會相信你有原則,遇到事情按規矩辦事,這樣合夥人產生了對你的信任。同時要想辦法讓其他合夥人彼此信任,那麼公司肯定會越做越好。
團結一致具有凝聚力
管理一個團隊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彼此的凝聚力,大家擰成一股繩,努力的向一個方向奮斗。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友誼,同時能夠減少合夥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身為領導者要注意培養團隊合作共贏一起奮斗的精神。
決策分明、各司其職
公司合夥人不好管理就是因為領導者決策不分明,相互之間不能各司其職,形成了工作上的三角區,這時就容易產生責任推諉以及一事多管的現象。如果相互推人工作任務就會讓公司的效率低下,而如果一事多管就會產生管理混亂,容易出現沖突,做好崗位職責在管理上來說很重要。
盡量避免家族產業
一些人創業初期因為缺人手就會找家庭的人員一起幫忙,既是親人又是合夥人。一般建議大家避免變成家庭產業,這樣容易引起糾紛,尤其是家庭矛盾和公司矛盾糾纏在一起時特別的難處理。如果公司的重要職位有家庭成員也要有一個明確的制度,同樣的要制度大於感情,公私分明才能管理好。
F. 年輕人如何選擇合夥人
1、選擇誰為合夥夥伴
合作夥伴一般為經濟合作夥伴、市場合作夥伴、技術合作夥伴、管理合作夥伴等,或是一人兼有幾種優勢的合作夥伴。
找合夥人就好像找導師一樣,而且對合夥人的依賴甚至高於對導師的依賴,因此應該慎重挑選。
首先,考慮為什麼真的需要合夥人——是精神上的支持?還是自己的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漏洞,需要他人彌補?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創業結果不會很好,和自己熟悉的人合作,則會有比較長時間的信任。一個人永遠不能完全確定自己選對了人,但對他們越了解,則越有可能做出好的選擇。
如果確定自己真的需要合夥人,要盡可能多找些關於對方的參考材料,並仔細審查。有些人合夥時往往是一方投資,另一方經營,那麼誰是創始人呢?其實這兩個人都是共同創始人,因為一個出錢,一個投入了時間。
在合作夥伴的選擇中你可以看好你的合作夥伴的優勢,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判斷你的合作夥伴的理念;有的人是想通過短期投資(含技術、市場等)達到快速折現的目標,有的人是想通過長期投資,目標在於一個共同的事業;所以關鍵是理念的認同,合作的資源其次。有了理念共同的基礎合作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了。
2、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作法律文本
制定有效的合作法律文本是合作事業能否持久的關鍵。很多合夥企業由於缺乏有效法律文本,所以由猜疑導致不信任,最終散夥。一套有效的合作文本,包括公司章程,制定公司的運營大綱和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分清股東在人,財,物,產,供,銷幾個方面的責權,形成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一旦治理結構的文本通過了,股東各方都要自覺遵守。切忌將權利平分,削弱核心權威,或個人獨斷,排斥不同意見。理想的權利分配是在公司管理標準的框架下,各自按照標准執行。
3、如何維護合作關系
維護股東關系的重點在定期召開股東會議,小企業可由總經理向股東報告公司的運行狀況,並對與目標異常的情況做出詳細的解釋;同時重點報告財務狀況。對股東的親屬的管理也應在公司管理標准框架下,一視同仁。
4、當然,合作夥伴的理念也好,法律文本也好,一個公司的良好的管理制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時不是一個人的公司了,在你的身邊有不同的立場和眼光在看你,所以可操作的游戲規則就顯的更加重要了。
合夥是創業一定時期的必須。創業初期總會面對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我們作為個人創業者畢竟條件有限,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合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G. 哪個污水治理廠家在招合夥人
據我所知,山西的一家名叫智仁雙源的污水葯劑治理廠家他們一直在招合夥人,而且他們對合夥人很負責,有從事相關行業十年經驗的技術團隊來設計方案,特別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