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西安護城河治理

西安護城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17 18:58:13

❶ 關於西安護城河調查報告 有重謝 快快快快快快

護城河及周圍環境實踐調查
作者: 來源:西安高級中學

實踐目的:

環境保護是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科學技術領域里重大的研究課題。環境科學是現代社會和經濟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通過這次活動,培養我們對環境科學的興趣和對周圍環境的思考。

(一) 護城河的環境調查

調查過程:

護城河有著與古城牆一樣的歷史,曾被稱為古城西安的腰帶。隨著工業的發展,護城河水域不斷地被污染。近期,市政府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其進行了治理,我們也進行了調查。

我們對護城河的六個河段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如下:

時間 地點 氣溫(攝氏度) 水溫(攝氏度) pH值 氣味
1月21日 12:50 和平門 13 8 6.5 無味
1月21日 13:25 端履門 13 8.5 6.5 無味
1月23日 08:10 建國門 8 6 6 有淡臭味
1月24日 09:45 東南城牆 7 4.5 6 有淡臭味
1月24日 09:55 中山門 7 5 6 有淡臭味
1月24日 10:05 朝陽門 7 4.5 6.5 無味

調查分析:

通過這次治理,護城河的部分河段污染程度大大減輕,許多原
有的排污管也停止排污,水質得到改善。但是,我們仍不能忽視發現的一些問題

護城河的水污染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富營養化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水中,引起了水中的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如今河裡只有藻類與水草

關於富營養化:

天然水體中的P、N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數量的控制因素。生活污水,食品工業的廢水及化工廢水都含有大量的N、P及其它無機鹽類。水體接納這些廢水後,水中營養物質增多,促使自養生物旺盛生長。某些藻類個體數量迅速增加,而藻類的種類則逐漸減少。藻類繁殖迅速,生長周期短。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死亡後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H2S(硫化氫)等氣體,使水質變臭並使水體透明度降低,從兩個方面使水質惡化。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在腐爛過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N、P等營養物質放入水中,供新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富營養化了的水體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的來源,水體也很難自凈和恢復到正常狀態。

富營養化的危害:

可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氣的釋放,而表層的水面植物的光和作用,造成溶解氧的過飽和狀態,引起水中動植物缺氧大量死亡。富營養化水體中底層堆積的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及一些浮游生物產生的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會造成污染。

二、污泥污染

護城河河床上堆積了一層污泥,其中可能含有以下物質:

1、水分

2、揮發性物質(有機雜質)和灰分(無機雜質)

3、病原體:生活污水,食品工業廢水的污泥都含有大量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

4、有毒物質:如工業廢水中的氰、汞、鉻或有毒有機物。

污泥的危害:

污泥中的有毒物質,通過與水的交換,使水體污染,魚類會中毒而死,而岸邊的植物也會感染各種病菌,危害很大。

推薦防治處理方法:

一、對於富營養化

防止發生富營養化,首先要控制營養物質(主要是N、P)進入水中。然後疏浚污泥,去除藻類。

1、種植植物

A、 鳳眼蓮——可降解水中的CODcr(化學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B、 浮萍、荷花——可大量除去水中的N、P。

C、 種植3-5行防護林——種植在岸上後,可改善生態環境,攔蓄部分降水,涵養水源。

2、人工處理方法

A、應改造現以石料、水泥為主的護坡、河岸。因為這樣的護坡及河岸會使降雨流水沖刷地面,使城市地表營養物質N、P毫無遮攔的直接流入護城河。

B、模擬人工濕地——可吸收水中的N、P,並有效消除有害藻類。每平方米人工濕地每天除水華2.0Kg,除N196g/d及40%-50%的 P.

二、污泥處理:

對於水體,首先要使水通過沉澱池,再進行處理。
[註:一般河段水位底,宜採用A。有落差處(如端履門段)可用B]

對於沉積的污泥,有以下這兩種途徑:

A、消化——在人工控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機物穩定化,最終礦化成一些無機物和氣體。

B、農副業利用——污泥經消菌後,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可用來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利用後,平均每平方米農田非毛細孔隙率和離子交換能力均可提高3%-23%,有機質提高35%——40%。
直接減少水中TOC(總有機碳量)

(二) 護城河周圍環境

一、河堤與河岸

護城河的河堤與河岸均採用石料建築而成(河堤使用水泥沙漿築成,河岸上鋪有硅酸鹽的地磚)。雖然表面看上去美觀了,但是卻忽視了環境問題。這樣無法攔蓄降水,會帶去大量的N、P等營養物質。[治理方法:見(一)中的人工治理]

二、護坡

護城河的護坡上種植著多種喬木(見下圖),可攔蓄降水,涵養

水源,防止泥土直接進入護城河中。另外還不致使沿岸底質變硬,利於水生植物的生長。

三、環城公園

環城公園內有許多灌木(如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等)和喬木(如梧桐、各類松、柏等)。這些植物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而護城河中有大量污泥,經過殺菌、除臭後,含有各類有機物及大量水分,可供給植物生長。還有些植物(如海桐、火棘等)有豐富的果實,可供鳥類冬季食用,維持鳥類生存,緩和了生態矛盾。

四、居民區與工業區

原有數十家工廠向護城河排污。污水隨管道直接進入護城河,污染嚴重。現今治理後,許多工廠已搬離,工業廢水污染減輕。
但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未能解決。某些河段(如建國路段)河面上漂浮著塑料袋、飲料瓶等垃圾,污染嚴重。

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尤其重要的是培養了對環境問題研究的興趣,提高了環保意識。

通過這次調查,看到了周圍的環境不斷地改善。但是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採納一些有利於改善環境的意見,更希望廣大市民能夠重視我們所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問題。

我們呼籲:

「我們只有一條護城河,請保護我們的護城河,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❷ 關於西安西門護城河的簡介

西安護城河,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護城河亦稱護城壕,是城牆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為阻止軍事進攻、固守城防的重要城牆防禦工事。

  • 初掘

第一個時期是初掘於唐末。西安城的前身是隋唐長安皇城,而皇城屬於內城,為大城中的子城,且位處於唐城北部中心地區,城牆外圍並沒有修掘護城河。唐長安城只是在外郭城牆外3米左右環掘了一條寬9米,深4米的城壕。直到唐末昭宗天元年(904年)三月,佑國軍節度使韓建改築長安城,放棄了外郭城與宮城,僅以皇城改築為新城。這時新城即原皇城已由以前的內城變的為外圍城,出於城市防禦的需要,始在新城的城牆外環掘了一周的護城河,這就是西安護城河的早期工程。五代宋金元府城路城相沿而用,並多有疏浚,導水入壕。這一時期,京兆城護城壕的多次疏浚及其引水渠道龍首渠的多次疏通,說明當時省府地方官員對護城河防禦工能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護城河在鞏固城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拓掘

西安城護城河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是明初的拓掘。明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宋國公馮勝「往陝西修城池」,即西安城牆在原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北兩面拓築的同時,隨著城牆的外移,城周規模的擴大,亦延長拓掘了護城河。拓掘後的明代西安護城河,位於城牆外側20米~60米,壕深二丈,合6.4米;廣八尺,合2.56米,環城一周,共長四千五百丈,較之城牆周長四千三百零二丈,長一百九十八丈。並在護城河內沿築有高六尺,合1.92米;厚二尺,合0.64米的壕牆一道,外逼壕塹,內為夾道,以增強護城河的防禦作戰能力。明初除拓築了西安城外圍的護城河外,還在營建的秦王府城的內城(磚牆)外圍也修掘一道環城一周的護城河。

  • 疏浚

清代時期對明初拓掘後護城河進行了多次加深加寬和疏浚。順治十三年(1656年)陝西巡撫陳極新葺修西安城垣,並疏浚護城河。康熙元年(1662年)總督白如梅、巡撫賈漢復浚深城河至三丈,合9.6米。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陝西巡撫崔紀行因引水渠道淤塞,西安有壕無水,遂疏浚龍首渠與通濟渠,引水入壕。特別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全面疏浚護城河,再加深四尺,面寬六丈(合19.2)米,底寬三丈(合9.6米),僅此工程費銀八千餘兩。此後,同治二年(1863年)西安將軍穆騰阿、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軍同知王諏、二十四年(1898年)陝西巡撫魏光燾、二十九年(1903年)陝西巡撫升允等多次疏浚護城河,並引水注壕。

  • 新中國成立後

城市規劃使護城河改變了原有的戰爭防禦功能,負擔起城區45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和雨水調蓄功能,成為城市雨水調蓄庫和泄洪幹道。然而,污染不知從什麼時候降臨,河水開始變濁、變臭。改革開放後,護城河曾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清淤工程。

❸ 如何讓西安護城河水清岸綠景更美的介紹

剛剛結束的城牆馬拉松讓長跑迷過足了癮,很多參賽選手在享受比賽時,也驚訝於城牆周邊美麗的環境,尤其是波光粼粼、魚鴨戲水的護城河。4月22日,從城牆管委會了解到,護城河如此美麗的生態和觀賞環境與積極落實河長制不無關系。

細心的市民也許發現了,在護城河東南角顯要位置豎立著一塊市級河長制公示牌,同時在護城河東段、南段、西段也豎立了三區護城河河長制公示牌,上面標明著職責、聯系電話和監督電話。嚴格按照河長職責要求護城河區級河長每周巡查1~2次,景區河長每兩日巡查1~2次,管理部門河長每日1~2次進行巡查,有效監督了護城河河長制各項工作的落實與開展。

❹ 西安護城河的水質調查

北邊護城河臭氣撲鼻
近日,有讀者向報社反映,西安護城河水質四周大不相同,有的地方環境優美,有的地方臟亂不堪,而差別最大的地方在東門,隔著一個東門的水質有天壤之別,為什麼同一條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3月25日記者來到了東門查看,從東門北邊的護城河經過中山門、朝陽門一直到城牆東北角,河水只能用骯臟來形容,城牆東北角的護城河緊挨著火車站東廣場派出所,河面上漂浮著大片像垃圾一樣的污物,味道也不好聞,兩道漁網一樣的過濾網隔離著這些漂浮物。污染最重的是中山門到東門這一段,水面發黃還漂浮著黑色的雜物,聞起來也是惡臭撲鼻。66歲的文先生告訴記者:「夏天這里更臭,主要原因是污水排放改造沒有完成,這一地區的各種污水都排放到護城河裡,到現在已經幾年了,真希望有關部門的整治速度能夠加快一些。」記者看到從東門北邊排水口流出的都是黃色的污水,而且南北兩段護城河幾乎是隔離的。
南邊護城河碧波盪漾
向南走了100米,就到了東門南邊的護城河,這里綠水盪漾,桃紅柳綠,水中還養著各色小魚,保安四處巡邏,不少市民在此游覽休息,水中不但沒有怪味,而且還有各種景觀供遊人觀賞。從這里一直到和平門,水質可以說是整個護城河最好的,達到了公園一級的水準。從和平門經過南門、含光門到西南城角,水質可以說是第二,基本沒有異味,水面上偶有漂浮物。從西南城角經西門到玉祥門,水質開始變差,但是從玉祥門往北,水質開始變臟,出現了一片一片的骯臟漂浮物,臭味也開始出現,從玉祥門到北門水質幾乎都是如此。而從北門到東北城角不但水質變差,還出現了大片的漂浮物。而水質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就是東門的北邊。全長接近15公里的西安護城河水質,呈現出從東門順時針逐漸變差的趨勢。記者隨後來到城牆管委會就此問題采訪,一位工作人員說主管宣傳領導最近不在。一些居住在護城河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有關部門對護城河污水治理應該加快,不要再出現這種「一座城門隔出兩樣水景」的情況了。

❺ 西安護城河的歷史淵源

西安護城河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依舊保持著那威嚴壯闊的氣勢!西安護城河依舊是那麼的充滿歷史的氣息!
今新城護城河廣場前東側的東壕巷,即其王府內城外昔日城壕舊跡相沿之稱。清代時期對明初拓掘後護城河進行了多次加深加寬和疏浚。順治十三年(1656年)陝西巡撫陳極新葺修西安城垣,並疏浚護城河。康熙元年(1662年)總督白如梅、巡撫賈漢復浚深城河至三丈,合9.6米。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陝西巡撫崔紀行因引水渠道淤塞,西安有壕無水,遂疏浚龍首渠與通濟渠,引水入壕。特別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全面疏浚護城河,再加深四尺,面寬六丈(合19.2)米,底寬三丈(合9.6米),僅此工程費銀八千餘兩。此後,同治二年(1863年)西安將軍穆騰阿、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軍同知王諏、二十四年(1898年)陝西巡撫魏光燾、二十九年(1903年)陝西巡撫升允等多次疏浚護城河,並引水注壕。
引水渠道與排水渠道為了解決西安城護城河的水源和城市生活供水,五代宋金元及明清時期,先後疏通了原城東郊的龍首渠,並新開鑿了城西南郊的通濟渠,引水入城,排注於壕。同時,為了解決城市排水問題,明代時期又修了余公渠。龍首渠,西安城引水渠道之一。始鑿於隋開皇三年(583年)。此渠引流水,從秦溝村處堰水北流,至長樂坡分為二渠,東渠從長安通化門北上,繞郭城東北角,入於大明宮。西渠從通化門處入城,分注興慶池、東市放生池及宮城東海池,為長安東城地區的主要供水渠道。但此西渠,至五代後期逐漸乾涸不通,府城居民飲用惟靠井水,護城河也是有壕無水。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九月,永興府(今西安)知府陳堯咨以府城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堪食飲,遂上奏宋真宗,請求疏鑿龍首渠西渠,引水入城並灌注護城河。其奏疏雲:「州臣親相度城東二里有水渠曰龍首,其水清冷甘冽,可五六十丈,開渠引注入城,散流廛,出納城壕,闔城盡食甘水」(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渠》)。
陳堯咨在疏引龍首渠水入城的同時,循唐舊跡,在城東支分龍首渠水南注於興慶池,使五代時因龍首渠斷流而逐漸乾涸的興慶池,又恢復成為水波盪漾遊人如織的風景名勝之地。慶歷(1014—1048)時曾於池北立《宋興慶環城公園池禊宴詩碑》。宋人宋舜欽有《興慶池》詩:「余潤漲龍渠,疏溜連清。助曉遠昏山,浮秋明刮眼。魚歸別浦閑,雁下蒼波晚。岸北有高台,離魂盪無限。」 由於西安城區向東、北兩面的擴廣,護城壕的繼掘延長,以及城區之內諸王府與各衙署新的部署,增加了城市供水的需要,因而在府城拓建工程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畢工後,立即對龍首渠進行了重新規劃疏治。《明史·河渠志六》:洪武「十二年,李文忠言:『陝西病咸鹵,請穿渠城中,遙引龍首渠東注。』從其清,以石。」《明實錄·明太祖實錄》又載,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正月二十四日,明太祖「詔修西安城中水渠,引龍首渠水注之,覆以石,以障塵穢。計十家作渠口一,以便汲水。舊西安城中多苦水,渠成民獲其利。」但西安城僅此龍首渠一脈之水,只能流注東城區,且代遠物遷,堤倚高原,日見削損。七八十年後,水源艱難,城中軍民多於晨昏爭汲,汰清而後可用。天順(1457—1464)時曾圖修治龍首渠,因費用過鉅,難成而止。成代元年(1465年),陝西巡撫項忠在從城西新鑿通濟渠的同時,並疏鑿了龍首渠。《明史·項忠傳》:「西安水泉鹵不可飲,為開龍首渠及河,引水入城。」項忠這次疏鑿久湮廢的龍首渠達三十餘里,並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整治。首先將引水口由原馬登空(今有人認為在秦溝村)南移到留公村附近,合採峪、庫峪、荊峪及大義谷第一派入之水,傍河西岸築堰,西至亭子頭,皆鑿原穿洞而過,又西流申家灣,再西流十里入城。其次,渠水入城後,在流經咸寧縣與總府(在今東縣門街)前二十丈,渠道皆以磚砌,余雖土渠,也都以板木棚蓋,以土覆之,用以防護。弘治(1488—1505)時,陝西巡撫周季鱗與西安知府馬炳然再次疏浚整治龍首渠。凡城內渠道,俱用磚砌。在城外申家灣等處,造橋架槽引水入渠,以免沖激之患,並對城外六十里土渠疏浚後築岸加固,以防走泄。
經明代多次疏鑿整治後的龍首渠,從府城東長樂門之南引水入城後,分為三派:一派從玄真觀南流,經陽王府(在今建國路)南西流,轉東羊市,過咸寧縣、總府西流,支分一水入永興王府(在今鍾樓東南),轉北過馬巷口(今降子巷附近),沿北大街北上,分為兩支:一支北流入陽王府(在今北城門內東側),一支西北流注於蓮花池(今蓮湖公園);一派從真武庵(在今東門內南側和平巷附近)北流,注入長樂門北楊大人宅;一派從東羊市分流,沿大菜市(今大差市)北流,分為兩支:一支西北流入臨潼王府(今尚德路中段路東),一支西流入秦王府城。 城市規劃使護城河改變了原有的戰爭防禦功能,負擔起城區45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和雨水調蓄功能,成為城市雨水調蓄庫和泄洪幹道。然而,污染不知從什麼時候降臨,河水開始變濁、變臭。改革開放後,護城河曾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清淤工程。

❻ 西安護城河的資料!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真正堵住污源,同時做好進、退水系統,讓水流動起來才是關鍵所在。環保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河面上漂著一層油污,水裡半沉半浮著各種雜物,河邊積著淤泥、上面已長起了雜草,水呈現混濁的黑色,還散發著嗆人的刺激性氣味。這是記者11月16日所目睹的西安護城河景象。

這條周長14.6公里的護城河位於西安市中心,它環繞著的城牆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本地的居民都說,護城河一直以來污染嚴重,與這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城牆極不相稱,也與這座以文化古跡而著名的旅遊城市形象極為不符。

每日打撈垃圾四卡車

「這河實在是太臟了,天氣熱時從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河水的臭味。政府為此下大力氣治理過好幾次。可是干凈沒多久就又被污染了,因為有幾十條排污管通到這里,還有居住在城牆邊和路過的人們往水裡倒廢水、扔垃圾。最近又開始了新一次治污,但是花多大成本的清理也趕不上大范圍的污染速度呀。」在護城河和城牆之間的環城公園里,一位老人對記者感慨地說。

西安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政治處處長郭技新對記者介紹說,的確有50多條管道通向護城河,這些本應該是排雨水的管口,因為護城河在現階段還擔負著城市蓄水、調水和泄洪的功能。

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造成護城河污染嚴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實際操作中雨水、污水管道不分。比如在城內,市民分不清雨水下水井和污水下水井,往往把各種污水排入雨水井。甚至有些單位為了省事,也偷偷把生活污水管口接到雨水管線。還有附近水廠的廢水,也定期排入護城河。有關數據顯示,護城河在高峰期每小時有6300多立方米的污水注入,每天從河裡打撈出20立方米的垃圾,足足可裝滿4卡車。

污水變清管網須徹底改造

「造成排雨、排污管不分是市政管網建設的歷史欠賬問題。」郭處長說。過去的管網建設不科學,沒有考慮專門的污水管道。一方面,現在護城河實際是城市最大的排水管道,由於地勢原因,東、南、西三個方向二環以內的雨水都進入護城河,這部分的匯流面積是45平方公里,而雨、污管道的分離改造工程才剛剛起步。另一方面,城市發展的速度很快,遠遠超過設計和鋪設管線時的預計,過去的西安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供水量小、水源不足,因此下水、排水的管網建設更是不足,而近十多年,引入黑河水和新建兩個自來水廠,使日供水能力達到170多萬立方米,供水量的增大給市政管網帶來了新壓力,因為生活污水量總是和供水量成正比的。郭處長說,護城河污染問題的根本解決措施是改造周邊管網和截斷污源。從小里說,這是護城河系統改造,往大里說,實際上是整個城市的管網改造問題,這樣一個大系統還涉及到舊城改造等諸多問題。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次護城河管網改造預計投資一個多億,目標是爭取在明年6月前使河水水質有較大改善,徹底掐斷污水的進入。但是截污的同時就必須給那些以此排污的管道另尋出口,這也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改造工程,為了能如期見效,可能會採取一些臨時措施,比如修臨時管道讓本來排進護城河的污水通往他處。

專家建議先治本

一位政府人士對記者說,這次護城河清理工作已經列入了今年政府所承諾的為百姓做十件實事的計劃之列,而且西安正在進行創建衛生城市的工作,因此政府這次是下了很大決心來治理護城河污染的。除了清挖淤泥、改造排水管線之外,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引活水入城河、以改進水質的方案,未經確定的方案之一是從兩個水廠注入新鮮原水(即未經加工的自來水),方案之二是從污水處理廠引進中水,但是中水也是經過處理的,這筆處理費用誰來出又會是個問題。

「護城河其實就是一處景觀,景觀用水並不需要很乾凈,而且河底有淤泥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當地一位環境工程專家對這次大張旗鼓的治污行動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說,護城河是該好好治理一下了,實在是太臟太臭,影響城牆景觀,更影響城市形象。但是錢該怎麼花應該更慎重。我一向認為,環境保護問題是個奢侈品,不是不該治理,而是看要治理到什麼程度。現在常說一步到位,我認為環境問題上不用如此,應該分清輕重,本著節儉的原則來治理。

一位環境學學者認為,流動的水是有一定的自潔能力的,只要真正堵住污源,同時做好進、退水系統,讓水流動起來是最主要的,不必現在就急著幾個方面同時上馬,清淤工作可以再等等,看截污後水質能否自己改善。在財政並不寬松的情況下,錢應該用到刀刃上。護城河的干凈程度比起百姓生活狀況來並不是更重要的事。護城河周邊為什麼有人隨意傾倒生活污水?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狀況很差,居住條件也很差,根本沒有什麼排污管道,在護城河污染不到引起很大反感的程度時,也許把精力、財力放在改善周邊人民生活質量上更有意義,也更是治標之舉。現階段,環境問題從技術上已經沒有難度,主要就是個經濟問題。

❼ 有沒有西安護城河而改變歷史的戰役

第一個時期是初抄掘於唐末。西安城的前身是隋唐長安皇城,而皇城屬於內城,為大城中的子城,且位處於唐城北部中心地區,城牆外圍並沒有修掘護城河。唐長安城只是在外郭城牆外3米左右環掘了一條寬9米,深4米的城壕。直到唐末昭宗天元年(904年)三月,佑國軍節度使韓建改築長安城,放棄了外郭城與宮城,僅以皇城改築為新城。這時新城即原皇城已由以前的內城變的為外圍城,出於城市防禦的需要,始在新城的城牆外環掘了一周的護城河,這就是西安護城河的早期工程。五代宋金元府城路城相沿而用,並多有疏浚,導水入壕。這一時期,京兆城護城壕的多次疏浚及其引水渠道龍首渠的多次疏通,說明當時省府地方官員對護城河防禦工能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護城河在鞏固城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拓掘

❽ 西安護城河是什麼時候建的

明朝建城牆時來就有了。解放後,城自市規劃使護城河改變了原有的功能,成為老城區的雨水調蓄庫和泄洪幹道,這次改變,讓昔日風景如畫的護城河成了西安城區的一條「臭水河」。
1983年到2004年,護城河歷經3次治理卻陷入「治理後再污染」的怪圈。為全面治污,西安啟動護城河截污工程,才使護城河的水變清了。

❾ 西安護城河填河

(1)可以聞到臭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運動,故選C;
(2)①河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質,回屬於混合物;答
①在自來水的生產中一般要先加入絮凝劑,使小顆粒泥塵凝聚成大顆粒,最常用的絮凝劑是明礬;緊接著是過濾,分離出不溶性的固體,所以操作①是過濾,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可能是濾紙破了或者液面高於濾紙的邊緣,故選a、c;
(2)經過過濾得到的水還含有有色或有異味的物質,要經過活性炭吸附才能除去,故操作②應選擇裝置Ⅱ,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當加入肥皂水後,會出現許多浮渣,因此液體D是硬水;經過操作③(蒸餾)以後可得蒸餾水,不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因此再加入肥皂水時就看不到浮渣了,反而有許多泡沫.
答案:
(1)C;
(2)①混合物;②明礬(絮凝劑);a、c;Ⅱ;硬水;有較多泡沫產生;

❿ 西安護城河倡議書

水是城市的命脈,水是城市的風景線,可對於古城西安的護城河來回說,多少有一答點尷尬。水的問題似乎成了一種負擔。沒有水,護城河就 徒有虛名,成了城壕溝;有了水,卻是死水,過不了許久就會變成臭水,淤泥堆積起來,護城河就成了臭河,變成了蚊蠅滋生排污渠。倘若長此以往,護城河又何時才能變清,這簡直成了西安人的一塊心病。
環城立體公園構成的風景線是美麗的,而這美麗的前提是要有一個良好的護城河生態工程,否則,暢游在寬闊雄偉的城牆上,飄來的卻是陣陣惡臭,是如何也愜意不起來的。幾年來,駐陝部子弟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義務為我們清理過一次,可沒過兩三年,護城河又臭了,去年底又清理過一次。今年放了清水,投放了大量的魚苗,可沒幾天,護城河邊的垂釣者就撐桿下鉤,一條條小魚被釣走,剩下的魚兒也不能適應護城河的水質,常有死魚飄在水面上,這些可憐的魚兒,它們還沒來得及為護城河治理出力便已「出師未捷身先死」。
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關注人類自身,關注護城河的治理就是關注西安、關注西安人民的福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