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地整治
Ⅰ 簡述風沙地區土地整治的特點
華北地區風沙的治理措施:
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版。
恢復植被,加強防止權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長期掠奪式開發,因而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環境的惡化又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物質來源。
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Ⅱ 如何保護土壤
基本措施
(一)科學地進行污水灌溉 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後,就變成有毒的廢水。
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准》規定的標准進行凈化處理,這樣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對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農葯 重視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 合理使用農葯,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草害,發揮農葯的積極效能。
在生產中,不僅要控制化學農葯的用量、使用范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葯劑型,嚴格限制劇毒、高殘留農葯的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葯的開發與生產。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機肥 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圍和用量。
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及某些農葯,腐殖質能促進鎘的沉澱等。
同時,增加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動條件,加速生物降解過程。
(四)施用化學改良劑,採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
常用的抑制劑有石灰、鹼性磷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鎘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鹼性爐灰等,可以使活性鎘轉化為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等難溶物,改良效果顯著。
(2)風沙地整治擴展閱讀:
土壤保護首先要農、林、牧、工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資源,使土壤的生產投入與輸出相平衡,使土壤生產力與承受力相適應,使土壤肥力、土壤生產力以及環境景觀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為根本措施,並結合適當的工程措施,才能達到土壤保護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復雜,主要污染源包括:工業「三廢」;城鎮居民生活廢棄物;農用化學物質;畜禽養殖廢棄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後,其原有特性將遭到破壞,農作物的質量也會隨之下降,並且表層受污染土易在風力和水力的作用下進入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