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治理
① 這是什麼花
這個不是鳳凰花 鳳凰花是高大的喬木 花形也不對 這個是比較矮1-2米那樣子
這個是黃蝴蝶花 也叫金鳳花 谷歌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對應圖片。
② 水生植物種植技術
水生抄植物種植技術經過我司多次項襲目實踐經驗表明,水生植物種植時需注意水深,尤其沉水植物,在剛栽種時,發新的根芽出來的時候,開始長葉的時候,以後工程最終需要加水至多深,以及沉水植物適宜水深,都需要注意,而且種植水生植物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需要注意福壽螺以及羅非魚的防控,前期全面放葯清楚,後期注意食物鏈均衡控制,及早發現,及時治理。
③ (二)夾河綜合整治工程——生態濕地公園的建設
1.夾河濕地公園的平面布局
根據煙台市夾河開發建設規劃,結合煙台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基於夾河濕地已有工作成果的深入研究與分析,初步選定夾河陌堂橡膠壩至入海口的河道、東珠岩村南側的沿河窪地、宮家島西側的綠島區及夾河河口為濕地工程建設區,進行濕地修復和水質凈化,構建以夾河為主幹,以夾河沿線的東珠岩濕地區、綠島濕地區和夾河河口濕地區為節點的「一廊、三區」河流濕地系統。工程建設總面積9799畝,其中,夾河河道走廊濕地系統長22.83km,佔地面積約6845畝、東珠岩濕地區佔地面積760畝、綠島濕地區佔地面積994畝、夾河河口濕地區1200畝。
濕地工程包括夾河河道走廊濕地區、東珠岩濕地區、綠島濕地區和夾河河口濕地區等四部分(圖9-4):
(1)夾河河道走廊濕地工程
採用堤岸生態修復+橡膠壩+生態滯留塘的工藝方案建設夾河河道走廊濕地。對陌堂橡膠壩(樁號22+830)至河口段的夾河河道進行改造,該段河道長22.83km,由於部分河段堤壩採用混凝土或漿砌石進行固化,阻斷河流與陸地生態系統的聯系,需要結合夾河防洪規劃和河道現狀進行生態護坡改造。利用已建的珠岩攔河閘(樁號20+580)、諸嘉橡膠壩(樁號16+800)、玉樹庄橡膠壩(樁號12+790)、大沙埠橡膠壩(樁號9+228)和宮家島橡膠壩(樁號4+070)形成多級河道滯留塘,結合護坡改造對岸邊淺水區進行土方調整和植物種植,對河槽與堤壩之間的灘地進行植物修復,進行水土保持,建設河道走廊濕地系統。本工程區佔地面積約6845畝。
(2)東珠岩濕地工程
對東珠岩村東側的夾河東岸灘地、荒地及部分農田實施退耕還濕工程。通過土方調整、局部疏浚淤積、修復濕地植被等措施,實現東珠岩濕地和夾河水系的貫通,擴大夾河濕地面積,提高夾河濕地系統的生態穩定性和河流的蓄洪補枯及涵養水源功能。該區佔地面積約760畝。
圖9-4 夾河流域生態濕地建設工程平面布置圖
(3)綠島濕地區
綠島濕地區位於夾河大橋上游,佔地面積為994畝。包括夾河西側的A區和東側的B區,A區佔地788畝,B區佔地206畝。對綠島A區局部進行水力疏浚,將零星分布的水塘打通,實現河道水系的貫通。根據水深和行洪要求配置水生植物,並對岸坡修復濕地植被,提高夾河濕地系統的生態穩定性。同時,在綠島B區與夾河之間的堤壩建設引水涵洞,實現B區與夾河幹流的貫通,對B區灘地進行植物修復和生態護坡建設。
(4)夾河河口濕地區
夾河河口濕地區位於夾河河口東側,佔地面積為1200畝。該區域主要為沼澤和濕窪地,葦草叢生,低潮時露出大片沼澤,沼澤與陸地交接地帶較寬,生長著各種鹽生與半鹽生植物,在沙壠與沙丘上尚可見不少沙生植物。對現存的濕地進行保護,並對濕地東側的煤灰場進行搬遷,進行濕地恢復。在保護好現有濕地資源的前提下,局部疏浚淤積濕地,修復濕地植被,加強保護設施建設,提高夾河河口濕地系統的生態穩定性。
2.東珠岩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措施
東珠岩濕地區位於煙台市夾河濱水開發區的上游,東南側緊鄰萊山機場,西南為東珠岩地段,工程區有兩條支流匯入夾河,分別為西側的勤河和南側的朱岩河。濕地工程規劃范圍具體如下:南側以夾河為界,東、北側均為新修的市政道路,西側與機場高速相交,規劃面積為760畝(不含夾河水面),呈三角形,東西最長為1260m,南北最寬為966m。工程區內地勢平坦,地面高程在11.2~14.90m范圍內,而珠岩攔河閘攔水水位為12.00m。
東珠岩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首先是對水域實施疏浚連通工程,將夾河水體引水濕地區,增加濕地水域面積和濕地蓄水量。其次,對水域土駁岸實施生態護坡和濕地植物栽種工程,主要為生態護坡、栽種濕地植物並兼顧景觀開發。夾河東珠岩濕地修復工程具體內容如下。
(1)水域疏浚
遵循現有夾河防洪規劃,在不擾動夾河防洪大堤的情況下,對工程區現有澇窪地、耕地進行開挖,在濕地區中心開挖滯洪庫塘,兼具滯洪、攔蓄和景觀綜合功能,滯洪庫塘佔地面積約190畝,設計底部高程為10.00m,水面高程為12.00m。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處靠近濕地區一側分別建設引水涵洞,用於控制濕地區的引水和排水。設計建一貫通整片濕地外側的水道,水道寬度10.0m,水深2.0m,將引水閘門與滯洪庫塘連通,本項工程需貫通水道1500m。水系疏浚需開挖土方56.70萬m3。同時,需要對部分台田及荒地進行土方調整,以還原濕地本來面貌,在水道沿線開挖引水溝渠,水系涵蓋整個濕地區,設計塘、溪、池和濕地洲渚等景觀類型。本項工程需調整面積約220畝,開挖土石方約30.0萬m3,挖方可用於濕地圍堰、步行道和棲息島的建設。
新建涵洞垂直穿過現有堤壩,該閘單孔胸牆式涵洞,包括進口段、閘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進口段順水流長度10.0m,採用八字翼牆與底板形成整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室順水流向長度5.0m,閘門為潛孔式平板鋼閘門,孔口尺寸為2.0m×2.0m,閘底板頂高程10.50m;洞身段為鋼筋混凝土箱涵,橫斷面2.0m×2.0m,進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長14.0m;出口順水流長度5.0m,採用八字翼牆連接,鋼筋混凝土結構。出口消能採用漿砌石護底。
(2)植物修復工程
基於工程區內整治後的地形,根據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時對濕地外側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濕工程,種植蘆竹、杞柳及耐濕林木;並對濕地區內的道路實施綠化工程,種植紫穗槐、白蠟、垂柳等植物,護坡栽植草坪,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來保護東珠岩濕地區的生態環境。
1)挺水、浮葉植物。對工程區內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濕工程,種植蘆竹、杞柳等經濟植物;在灘地及淺水處(0~1.2m),可選擇具較強凈化能力的植物:濕生植物(水蔥、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蘆葦、茭白);水深較深處(1.0~1.5m),選擇具有凈化能力和觀賞能力的浮葉植物(蓮、野菱、睡蓮和芡實)。通過構建、修復灘地植被,以提高濕地系統的水質凈化能力及生態穩定性。
種植面積:300畝。
2)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內的深水區(滯洪庫塘內),選種常見的喜溫、且具較強凈化能力的金魚藻、苦草、黑藻、紅線草及喜涼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進行種植。
設計參數:覆蓋率50%。
種植面積:230畝。
3)澇窪林地改造。在東珠岩濕地區現存部分澇窪地,現被當地農民種植速生楊,經濟和景觀效益不大;且外圍農田面源污染容易進入濕地區,進而污染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水質。基於以上現狀,在澇窪林地開展生態林業,林地樹種主要以濕生楊樹、柳樹、濕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構建庫區灘地穩定生態系統,削減上游農田面源污染。在自然土坡種植草皮,草種選用當地常見草類。常見種類包括耐旱、耐濕灌木和草本:薔薇、結縷草麥冬、狗牙根、苜蓿等。該區域佔地面積230畝。
3.綠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措施
綠島濕地區位於煙台市夾河濱水開發區的中下游,北側緊鄰同三高速路,西側為永福園路,東至宮家島村,南至紅旗西路、夾河自南向北穿過該濕地,其中綠島A區位於夾河西側,B區位於夾河東側。該區規劃面積為994畝(不含夾河水面),A區佔地788畝,B區佔地206畝。
目前,擬建綠島濕地區主要由台田、蘆葦地、水系和林地組成。綠島工程區土地布局如圖9-4所示。其中A區(夾河西岸)中的水面與夾河幹流只有一端相連,中間由半島狀堤壩隔開,水系流通不暢;B區(夾河東岸)主要由魚塘、水塘、灘地構成,夾河東堤將之與夾河隔開,水體得不到交換,且沿河傾倒垃圾現象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夾河濕地資源,惡化了夾河濕地的水情,直接減少了對洪水的調蓄的容積。原有的排澇渠、河淤積較為嚴重,形成小區域死水,不利於濕地系統的穩定性,需對其進行整治。綠島A區內水塘底部高程在0~1.5m范圍內,高地的高程在1.5~4.50m范圍內,原夾河大堤堤頂高程為8.0~8.5m;綠島B的水塘底部高程再0~1.5m范圍內。宮家島橡膠壩的攔水水位為2.50m。
綠島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首先是對水域實施疏浚連通工程,增加濕地水域面積,增加濕地蓄水量。其次,對水域土駁岸實施生態護坡和濕地植物栽種工程,主要為生態護坡、栽種濕地植物並兼顧景觀開發。綠島濕地修復工程具體內容如下:
(1)水域疏浚
1)綠島A區。遵循現有夾河防洪規劃,在不擾動夾河防洪大堤的情況下,對夾河西側的綠島A區內靠近同三高速路南側的現有澇窪地、土埂進行開挖,疏通水道,將濕地A區水塘和夾河的水系連通,設計建設一貫通整片濕地外側的水道,水道寬度12.0m,底高程0.50m,水深2.0m。本項工程需貫通水道950m,開挖土石方23000m3,挖方可用於生物島及步行道的建設。
由於圍墾圈圩等無序人類活動的干擾,部分自然濕地已被開發為台田和魚塘,現存的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水生植物也發生了嚴重退化現象。需要對部分台田及荒地進行土方調整,以還原濕地本來面貌。在水道沿線開挖引水溝渠,水系涵蓋整個濕地區,設計塘、溪、池和濕地洲渚等景觀類型。本項工程需調整面積約500畝,開挖土石方約50.0萬m3,挖方可用於濕地新建防洪大堤、步行道和棲息島的建設。
在綠島A區南側和西側新建防洪大堤,與現有夾河大堤連接。新建大堤長1338m,設計壩頂高程7.70m,寬6.0m,邊坡系數1:3。靠近濕地一側的迎水坡構建寬體斜坡護岸,堤岸坡角處採用了木樁+植物營養體束的護岸技術。
2)綠島B區。遵循現有夾河防洪規劃,在不擾動夾河防洪大堤的情況下,在夾河東堤靠近濕地B區南、北兩端分別建設引水涵洞,將綠島B區與夾河幹流貫通,實現水體交換。綠島濕地B區庫塘兼具滯洪、攔蓄和景觀綜合功能。綠島B區佔地206畝,庫塘水面佔地面積約165畝,設計底部高程為0.00m,水面高程為2.50m,攔蓄水量為27.5萬m3。
在B區庫塘沿線開挖引水溝渠,水系涵蓋整個濕地區,設計塘、溪、池和濕地洲渚等景觀類型。本項工程需調整面積約41畝,開挖土石方約5.5萬m3,挖方可用於濕地圍堰、步行道和棲息島的建設。
(2)植物修復工程
基於工程區內整治後的地形,根據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時對濕地區內的道路及岸坡實施綠化工程,種植紫穗槐、白蠟、垂柳等植物,護坡栽植草坪。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來保護夾河濕地的生態環境。
1)挺水、浮葉植物。在灘地及淺水處(0~1.2m),可選擇具較強凈化能力的植物:濕生植物(菖蒲、黃花鳶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蔥、香蒲、蘆葦、茭白);水深較深處(1.0~2.0m),選擇具有凈化能力和觀賞能力的浮葉植物(蓮、野菱、睡蓮和芡實)。通過構建、修復水生植被,以提高濕地系統的水質凈化能力及生態穩定性。
種植面積:300畝。
2)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內的深水區,選種常見的喜溫、且具較強凈化能力的金魚藻、苦草、黑藻、紅線草及喜涼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進行種植。
設計參數:覆蓋率50%。
種植面積:300畝。
3)綠化植物。在自然土坡種植草皮,草種選用當地常見草類。常見種類包括耐旱、耐濕灌木和草本:薔薇、結縷草麥冬、狗牙根、苜蓿等。在生產路兩側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蠟、水杉和池杉等植物。
種植面積:394畝。
4.夾河河口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措施
夾河河口濕地區位於夾河河口東側、幸福南路以北,佔地面積為1200畝,呈三角形,東西平均寬為520m,南北長為1540m。工程區內地勢平坦,地面高程在0~2.0m范圍內,夾河東堤自南向北貫穿該濕地區。
夾河河口濕地工程區土地布局如圖9-4所示。該區域主要為沼澤和濕窪地,葦草叢生,低潮時露出大片沼澤,沼澤與陸地交接地帶較寬,生長著各種鹽生與半鹽生植物,在沙壠與沙丘上尚可見不少沙生植物。
規劃夾河濕地工程區內,在夾河東堤東側、幸福南路以北590m處現有1處煤灰沉澱池,佔地面積約205畝。長時間的煤灰堆放將區域內機周圍的植被覆蓋,對夾河河口濕地造成嚴重的破壞。
夾河河口濕地以生態保護為主,工程修復措施為:首先全面調查工程區內的濕地資源本底和環境狀況,重點保護好現有濕地資源和濕地環境,局部疏浚淤積濕地,修復濕地植被,並對煤灰沉澱池進行搬遷,進行濕地恢復。加強保護設施建設,提高夾河河口濕地系統的生態穩定性。
(1)濕地植被調查結果
該濕地區屬於潮間帶濕地類型,受河水和潮汐影響,夾河口濕地區內的植被分布的植被種類組成多是溫帶濱海區鹽生、沙生代表植物,很多是鹽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今將夾河河口可見鹽生植物和砂生植物列於下:
藍雪科(白花丹)。二色補血草(Limonoum bicolor),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倒披針形,莖直立、有棱,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頂生,為鹼土指示植物,適應土壤pH值8.0~9.5,廣泛生長於河灘濕地。
檉柳科。檉柳(Tamarix chinensis),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枝條密生而下垂,葉片互生,廣布於沿海各地,生於鹽鹼土的草灘海濱沙地、路邊等。
傘形科。珊瑚菜(Glehnil littoralis),又名北沙參。當年生草本,主要根細長,圓柱形,長達70cm,葉上生有長柄、莖部鞘狀帶有紫紅色,葉為2~3回羽狀深裂,復傘形花序頂立,花莖、花梗、花幅均被白色或灰褐色絨毛,野生的主要分布於沿海地區沙灘上。
旋花科。腎葉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alla),又名挾子苗、海地瓜,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莖較粗長,地上莖匍匐。單葉腎狀圓形、質厚,基部心形,有長柄,花單生於葉腋,花冠漏斗狀。分布於沿海各地,沿海沙地上多見。
馬鞭草科。單葉蔓荊(Xitex trifoaia var.simplicifolia),又名沙荊。落葉灌木,全株被灰白色微柔毛,主莖伏卧面,不定根,單葉對生,葉片倒卵形至橢圓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喜生於濱海灘地及海水經常沖擊的地方。
紫草科。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多年生草本,有細長的根狀莖,莖高10~20cm,有白色長柔毛,葉無柄或近無柄,狹矩圓形至條形,兩面密生白色緊貼的長柔毛,聚傘花序傘房裝。分布於平原或丘陵鹼性土壤的草地上。
豆科。海邊香豌豆(Lathyrus maritimus),多年生草本,羽狀復生葉互生,頂端具卷須,托葉大,葉狀,基部心狀,總狀花序腋生。沿海鹽性砂土的指示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全體被片狀黃色腺體,奇數羽狀復生互生,小葉5~13個,托葉披針形,有柔毛,總狀花序腋生。廣布於山東省沿海各地,為鹽鹼土指示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落葉喬木,樹皮褐色,小枝灰褐色,平滑無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托葉成刺,總狀花序腋生,根系發達,耐瘠薄,為固沙植物。紫穗槐(Amoroha fruticosa),又名綿槐,叢生灌木,高1.5~4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1~25片,因耐寒耐鹼,耐乾旱瘠薄。多生河岸海灘及砂質的陽坡上。
蓼科。扁蓄(Polygoaumauicul),又名扁珠菜,一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紅褐色,側根發達,莖自基分枝匍匐或直立,綠色有溝,節明顯,單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灰綠色平滑無毛,花1~5多簇生葉腋。生於路旁、水邊、沙灘及鹽鹼地上。
藜科。西伯利亞濱藜(Atriplex sibirica),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枝條上具銀灰色粉粒。葉互生,葉片延菱狀卵生,邊緣通常由波狀鈍鋸齒,中部以上具有兩個鈍銳的裂片,基部楔形,表面綠色,背面銀灰色,密被粉狀物。花單性,黃綠色雌雄同株,簇生於葉腋。主要分布於鹽鹼地,田邊、路旁亦有生長。地膚(Kochia scoparia),亦成掃帚草,一年生草本,高達1m以上,莖直立,葉稠密互生,葉片線形或披針形,通常具三條縱脈。花兩性或雌性,單生或兩朵生於葉脈,多分布於宅旁、田邊及海濱荒地。鹽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又稱海篷子,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枝對生,肉質有節。葉延化為片狀對生。花序穗狀,頂生,有短柄,花小,兩性,每三朵一簇陷入肉質的花序軸內。分布於沿海地區海濱潮濕地帶。豬毛菜(Salsola glauca),又稱蓬子菜,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m,莖由基部分枝,小枝堅硬,綠色,有條紋。葉線形內質,基部擴張,下延至莖,先端有小硬刺。花兩性,通常於枝端排列成細長穗狀花序。分布普遍,耐鹽鹼。灰綠色鹼蓬(Suaeda glauca),又稱鹼蓬,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莖直立,淺綠色,有條紋,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排列稠密,線形或半圓柱形,肉質,花單性,1至數朵生於短梗上。分布廣泛,是鹽鹼土指示植物,常與翅鹼蓬、檉柳混生。赤鹼蓬(黃須菜)(Suaed heteroptera),一年生草本,高20~80cm,綠色,晚秋變紅紫色。莖直立,有紅紫色紋,單葉互生,線形、半圓柱形、肉質、綠色。花簇生,無梗,3~5朵生於枝上部葉腋,花單性。廣布於山東省沿海地區,是鹽鹼土指示植物,常與檉柳、灰綠鹼蓬、蘆葦等混生於海濱潮濕地。
菊科。匍匐苦蕒菜(Lxeris repens),又稱窩食,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及莖匍匐,苦菜蕒為我國溫和氣候區沿海沙灘性砂土的指示植物,為好鹽性的沙生植物,常與腎葉打碗花伴生。羊角菜(Seoezonera mongolica var.putjatae),為蒙古鴉蔥變種,多年生草本,灰褐色,無毛,根垂直,圓柱狀,根衣狀,褐色或乳黃色,內面有厚或薄的綿毛。莖多數直立或自基部鋪散,葉肉質,灰褐色,粗澀,具有不明顯的3~5脈;基生葉披針形,柄生葉無柄,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分枝頂端。羊角菜為我國溫和氣候區鹽土的指示植物,鹼土上不生長,山東省分布在含鹽量較高的鹽土上。
百合科。天門冬屬(Aspsnagus sp.),直立或攀緣草本,高20~70cm,根梢肉質,葉狀枝每1~6枝成簇,與分枝交成銳角,常常雌雄異株。多分布在沙丘、多沙山坡或乾燥土丘上。
禾本科。獐毛(Aeluropus littoralis var.sinensi),又稱馬牙頭、馬絆草、小葉蘆。多年生草本,稈直立或斜升,高15~25cm,有時匍匐地面長達80cm,基部為鱗片狀葉鞘所包,節處密生柔毛,葉片硬,披針形,常常折成針狀。圓錐花序常成穗狀,分布於山東省沿海各地,生於鹽灘,為優良的固沙植物。白茅(Imperate cylindrical var.major),亦稱茅草,甜根。草本,地下具匍匐伸長根莖,其上生有須根及鱗片,稈直無毛,高50~80cm,也有高達1m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粗糙,主脈於背面明顯突出。圓錐花序狹長圓柱形。白茅為常見雜草,能耐輕鹼性土壤,在含鹽較輕的鹽荒地上生長。蘆葦(Phragmites communia),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大3m,地下莖具有粗壯匍匐根莖,稈粗硬挺直,帶上常有白粉,葉片線形,頂上大型圓錐花序。輕度鹽鹼的土壤上常有分布。
莎草科。砂鑽苔草(Carex kobonugi),多年生草本,具長而橫生的匍匐莖,全年粗壯,稈直立,三角形,具紫黑色的節,葉廣線形,質強,表面具光澤,邊緣有銳齒,花穗大而頂生。廣布於山東省沿海灘上。
木賊科。節節帶(Equisetum ramos issimum),多年生草本,高18~100cm,莖中空,分枝多,有縱脊,表面粗糙,溝中氣孔成單行,鞘筒疏鬆,鞘齒短三角形,先端漸尖,褐色,易脫落。
以上鹽生植物與沙生植物組成不同群落,分布在夾河口含鹽量不同的土壤。土壤含鹽量由少到多逐漸遞增依次可見的植物群落如下:
1)蘆葦-白茅群落,分布在含鹽量較輕(0.3%以下)的土壤上,蘆葦生長背景下,白茅生長也多,此外還有腎葉打碗花相伴生。
2)腎葉打碗花-砂鑽苔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鹽量0.3%左右的輕鹽土上,除腎葉打碗花與砂鑽苔草分布較多外,還可見翅鹼蓬(黃須菜)少量分布。
3)二色補血草-馬絆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鹽量1.1%以上的鹽土上,二色補血草與馬絆草的耐鹽性高於上一群落。
4)翅鹼蓬(黃須菜)群落,是最耐鹽鹼的群落,土壤含鹽量在1.5%以上,群落中除黃須菜成純叢外,有時亦可見到馬絆草。
(2)水域疏浚
首先,對濕地工程區內的粉煤灰沉澱池實施搬遷、拆除,並將粉煤灰全部外運,工程量約68.3萬m3。對工程區現有水塘、澇窪地進行地形調整,在濕地區原煤灰沉澱池處開挖景觀湖,兼具滯洪、攔蓄和景觀綜合功能,景觀湖佔地面積約205畝,設計底部高程為-0.50~-1.00m,水面高程為0.00m,開挖土方約10.9萬m3。同時,在景觀湖沿線開挖引水溝渠,將工程區內的各個水塘串通,水系涵蓋整個濕地區,設計塘、溪、池和濕地洲渚等景觀類型。本項工程需調整面積約480畝,開挖土石方約32.0萬m3,挖方可用於濕地圍堰、步行道和棲息島的建設。
遵循現有夾河防洪規劃,在不擾動夾河防潮大堤的情況下,設計在幸福南路北側、夾河防潮大堤處建設引水口門,開挖一條貫通整片濕地外側的水道。水道寬度25.0m,水深1.5m,將引水口門與景觀湖、海濱連通。本項工程需貫通水道2000m,水系疏浚需開挖土方10.0萬m3。
同時,對現有夾河東岸的防潮大堤進行生態護坡改造,採用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坡技術堤岸坡角處採用了木樁+拋石的護岸技術,改造護坡段長1285m。
(3)植物修復工程
在保護現有植被資源的前提下,基於工程區內整治後的地形,根據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時對夾河防潮堤外側的灘地和濕地區內的道路實施防護林工程,種植紫穗槐、白蠟、刺槐、檉柳等耐濕、耐鹽林木;護坡栽植鹼蓬、蘆葦、白茅等耐鹽生物種。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來保護夾河河口濕地的生態環境。
1)挺水、浮葉植物。在灘地及淺水處(0~1.2m),可選擇具較強凈化能力的植物:濕生植物(菖蒲、黃花鳶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蔥、香蒲、蘆葦、茭白);水深較深處(1.0~2.0m),選擇具有凈化能力和觀賞能力的浮葉植物(蓮、野菱、睡蓮和芡實)。通過構建、修復水生植被,以提高濕地系統的水質凈化能力及生態穩定性。
種植面積:400畝。
2)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內的深水區,選種常見的喜溫、且具較強凈化能力的金魚藻、苦草、黑藻、紅線草及喜涼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進行種植。
設計參數:覆蓋率50%。
種植面積:150畝。
3)濕生、耐鹽植物。在自然土坡種植草皮,草種選用當地常見草類。常見種類包括耐旱、耐濕灌木和草本:薔薇、結縷草麥冬、狗牙根、苜蓿等,及鹼蓬、蘆葦、白茅等耐鹽生物種。在生產路兩側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蠟和池杉等植物。
種植面積:404畝。
4)防護林改造。對夾河河口濕地區的防護林地開展生態林業,林地樹種主要以耐鹽、耐濕苗木如赤松、刺槐、紫穗槐、檉柳、濕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構建河口灘地生態林。
種植面積:246畝。
夾河生態園規劃區位於煙台市中部,芝罘區西南側,南側緊鄰萊山機場,西側與福山區及開發區隔河相望。范圍包括外夾河、大沽夾河及其東岸地區,具體為:南起東珠岩夾河,北至入海口,東起鐵路線、青年南路及芝罘區東界,西至夾河,佔地約35.89km2。夾河下游生態濕地公園,是以夾河為主幹,以夾河沿線的東珠岩濕地區、綠島濕地區和夾河河口濕地區為節點,構建「一廊、三區」的夾河河道走廊濕地系統。建設規模11438畝。主要任務是通過建設和恢復夾河沿線濕地系統,恢復和保護夾河自然濕地,逐步恢復夾河濕地的生態功能,確保河流生態系統的生態完整性和生態安全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的景觀與生態服務效益,實現飲用水水源地的生態修復和水質保障,達到增加生物多樣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氣候和涵養水源的目的。
④ 怎樣寫河道水生植物的施工方案
連雲港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黃海之濱,傳奇浪漫的花果山下,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市境內。公司所屬的連雲港瑞景水生植物園是集科研生產、示範推廣、技術咨詢、珍稀瀕危物種保育、生態修復工程於一體的綜合性水生植物專類園。多年來,園區堅持以水生植物的科研生產與產業化開發為己任,始終專注於濕地生態環境綠化與水生植被恢復修復工程、專注於水環境生態治理和園林水景工程建設,已先後為國內300多個著名的濕地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提供了較高水平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技術咨詢和優質的水生植物種苗供應,在業界享有較高聲譽。
園區現已生產培育荷花、睡蓮、千屈菜、水蔥、海壽花、再力花、花葉蘆竹、黃花鳶尾、金線水蔥、花葉蘆葦、萍蓬草、花葉水蔥、中水蘭、彩虹鳶尾、大葉皇冠草等各類水生植物400多個品種,擁有科研生產基地600畝,年可提供水生植物種苗1500多萬株。園區信奉「執著專業、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秉承「品質為先、誠信服務」的企業宗旨,在「專業、品質、服務」上狠下功夫,不斷加強與國內頂級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打造一支國內一流的專家團隊,努力把專家教授的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顧客所用,為社會所用,為我們生活環境的綠化美化不遺餘力。目前,園區生產的水生植物產品已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和地區。
園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旅遊資源豐富。連霍高速、長深高速、瀋海高速匯聚於此,隴海鐵路連雲港站有多趟列車始發國內大中城市,連雲港民航機場也開辟了多條航線通向祖國各地。我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朋友蒞臨園區參觀考察、共謀發展,也歡迎大家來連雲港觀光旅遊、休閑度假。
⑤ 常見的10種宿根花卉
耐寒、耐旱、抗鹽鹼、宿根花卉新品種基地
鑫奇特苗木花卉基地位於秦皇島205國道附近,始建與1996年,苗木面積600餘畝,是河北最大的集生產,科研苗木,花卉,銷售和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為一體的現代化示範基地!
主要品種宿根類:紅寶石萱草,金娃娃萱草,紅運萱草,八寶景天,
白玉簪,
斑葉芒草,北景天,
遍地黃金,不朽白,
大花萱草,
地被景天,
地被菊(紅花),地被菊(黃花),
東方不敗,粉花八寶,
福祿考(白紅芯),
福祿考(紅寶石),
福祿考(玫瑰紫),
紅花八寶,紅王子錦帶,
虎尾草,
花葉蘆竹,
花葉燕麥草,
花葉玉簪,
黃菖蒲,
黃褐鳶尾,
黃娃娃,
火把蓮,
莢果蕨,
假龍頭(白色),
假龍頭(粉色),
假龍頭(紅色),
傑西之歌,
金冠玉簪,
金光菊,
金雞菊,
金色苔草,
金山綉線菊,
金焰綉線菊,
金焰綉線菊,
金葉錦帶,
金葉女貞,
金葉蕕,
藍蝴蝶,
凌霄花,
鈴蘭,
落新婦(白,紅色),
美國薄荷(粉色),美國薄荷(紅色),美國石竹,奶油卷,婆婆納(粉色),婆婆納(皇家蠟筆),婆婆納(藍色),千屈菜,三七景天,蛇鞭菊,鼠尾草(紅色),鼠尾草(藍色),水蔥,松果菊(白花),松塔景天,天人菊,衛矛,西洋濱菊,香蒲,小花萱草,血草,血石,銀邊玉簪,羽扇豆(紅色),羽扇豆(黃色),玉帶草,月見草,針茅,紫蝶,紫褐鳶尾,紫露草(紅色),紫露草(紫色),紫葉風箱果,紫葉小檗,紫玉簪,醉魚草(粉色),醉魚草、紫色紫麥冬、金葉菖蒲、金
馬蘭(Iris
ensata
Thunb)別名馬蓮、馬蘭花,是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及柴達木、新疆和西藏以及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另外,在昆明世博園內也有成片生長的馬蘭。隨著緯度和氣候條件不同,它的綠期在各區域也不同,到南方為常綠,開兩次花,結兩次果實。它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草種,可以用於改良鹽鹼地。此外,由於其根系發達,葉片青綠柔韌,返青早、綠期長、花色淡雅,近年來逐漸被用作護坡、園林綠化和荒漠化治理的生態植被材料。
馬蘭根系發達,葉量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管理粗放,是節水、抗旱、抗水、抗旱、耐鹽鹼、耐貧瘠、抗雜草、抗博
蟲、鼠害的地被植物。對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環境有明顯作用。馬蘭翠綠的葉、艷麗的花,可形成美麗的景觀,建造綠地。植株不高,可免除修剪,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馬蘭根系深卻稠密發達,抗強乾旱,一般不用澆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實。可為青蛙等兩棲動物和部分益蟲創造良好環境。馬蘭年利用年限長,產草量高。栽培馬蘭畝產乾草達781.9公斤,種子18.25公斤。乾草利用率高,為各類牲畜尤其是綿羊喜食,營養成分豐富。據分析,成熟期乾草含粗蛋白質10.87%,粗脂肪3.01%,粗纖維33.4%,除飼料用外,馬蘭的花、種子、根均可入葯。花曬干服用可利尿通例,種子和根除溫熱、解毒。種子有退燒、解毒、驅蟲的功效。作為纖維植物,可以代替麻生產紙、繩,根還可以製作刷子。因此,馬蘭可做荒漠化治理、治鹽鹼、庭院綠化美化的觀賞植物,對於建植具有良好景觀效果和生態保全性能的粗放管理的綠地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⑥ 紫薇花怎樣防蟲害病
紫薇,別名:癢癢花、癢癢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乾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
一、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廣泛,紫薇是它的1個重要侵害對象。紫薇白粉病在我國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發生,發病後常使紫薇葉片枯黃、脫落,直接影響樹勢和觀賞效果。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紫薇萌枝力強,所以對發病重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當年生枝條並集中燒毀,從而徹底清除病源。家庭盆栽的紫薇如果發現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時摘除病葉,並將盆花放置在通風透光處。田間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並加強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時也要注意選用抗病品種。
葯劑防治發病嚴重時,可在春季萌芽前噴施波美3-4°石硫合劑;生長季節發病時可噴施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油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二、褐斑病
褐斑病也是園林植物上廣泛發生的一種病害,在紫薇生長季節常常發生。褐斑病發生嚴重時常常會導致植物葉片大量枯黃、脫落。影響觀賞和開花。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及早發現,及時清除病枝、病葉,並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菌來源。加強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風透光。家庭盆栽的最好每年更換新土。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三、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煙病,在我國各地園林植物上普遍發生。侵害紫薇主要是在其遭受紫薇絨蚧和紫薇長斑蚜危害以後,即以它們排泄出的粘液為營養,誘發煤污病菌的大量繁殖。發病後病株葉面布滿黑色霉層,不僅影響紫薇的觀賞價值,而且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衰弱,提早落葉。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
①通過間苗、修枝等措施,使樹木通風、透光;
②及時防治蚜蟲、蚧殼蟲、粉虱等,因為這些昆蟲的分泌物正是煤污病病原存在的基礎。
葯劑防治常用葯劑為石硫合劑,冬季用波美3°石硫合劑,夏、秋季用0.3°石硫合劑。也可用三硫磷、山蒼子葉汁進行防治。
⑦ 有哪個國家對環境綠化的治理方法是什麼
是我的論文,你提的問題裡面都有了,自己看吧~~~~
不過如果你是要寫論文的話最好別抄.........
園林苗圃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
從總體上看,今春全國各地綠化苗木產業的發展勢頭不錯,不僅大多數苗木產銷兩旺,有些品種還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與此同時,苗木行業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也值得關注。
各地苗木種植面積均在快速增長。浙江80萬畝,江蘇54萬畝,河南46萬畝,遼寧39萬畝,山西36萬畝……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些數字中,竟有20%-30%的份額是去冬今春增加的。去年國家林業局對全國苗木產業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發現國有種苗場圃每年提供種苗360億株,只佔全國1000億株上市種苗的1/3左右,非公有制苗圃已經成為綠化苗木產業主體。這些由千千萬萬農戶組成的產業主體,大多處於盲目跟風的生產狀態,起點低,規模小,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預計今年的種苗上市量應該在1200億株以上,市場真的能消化得了嗎?
今春全國各地普遍出現了苗木結構性過剩的問題。這就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國家生態和園林建設需要苗木,但不是什麼苗木都需要。特別是常規樹種、小規格苗木和低質種苗的市場需求不再旺盛。從北方的楊樹、柳樹過剩到南方的蜀檜、龍柏過剩,我們依稀看見某些苗木過剩已經不是部分地區的問題了。今春全國各地普遍出現的小苗滯銷現象,一方面是小苗多了,綠化工程一時還用不上;另一方面則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人們普遍對五六年後綠化苗木市場的擔憂。大規模苗木已連續幾年緊俏了,今春也不例外,這是城市綠化和美化工程直接拉動的結果。而楊梅、花椒、核桃、大棗等經濟林苗木出現緊缺,則是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直接拉動的結果。「彩葉樹種」、「歐美品種」、「珍稀樹種」、「名貴品種」,各種苗木品種滿天飛。當今春傳來北海道黃楊、美國紅櫨、灑金柏同楊樹、側柏、雪松一起價格下滑的消息後,才知道肥了大膽炒作的,苦了盲目跟風的。
現在,綠化苗木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十幾個省市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在今春苗木業展現出來的面積普遍暴增、價格大幅下降、品種結構過剩、高品質苗受寵、出口創匯看好等主要特徵的背後,我們看到綠化苗木市場還遠未成熟。
苗木生產的根本目標是應用,而應用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園林設計。
園林設計中與植物關系最為緊密的是植物造景,也就是種植設計。苗木生產者如果對植物造景有一定的理解,有意識地把苗木生產與植物造景聯系起來,生產就更會有的放矢。就目前我國植物造景設計的現狀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苗木生產者特別予以關注。
首先,植物的功能性日益受到關注。植物改善環境的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樹葉較厚、枝下高較低、枝葉比較密集的減噪音植物,如南方的珊瑚樹,海桐,山茶等;可以吸收有害氣體的植物如夾竹桃等,是設計師在道路以及居住區綠化設計中非常需要的品種。
其次,要深刻認識植物造景的功能和特性。從應用植物完善空間構架的角度講,很多園林設計師非常需要高度超過25米的高大喬木來增大空間的體量,而這樣的植物種類現在苗圃裡面非常少,成品苗就更少。當前的園林植物造景中青睞季相變化明顯的樹種,而這一點在目前的苗木生產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從園林設計的角度看,設計師更願意使用能夠呈現「春景秋色」變化的植物品種。從體現地方特色的角度講,我們的園林設計越來越強調體現場地的地域性和獨特性,這就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而從全國的苗木生產情況看,我們的苗圃恰恰面臨著品種單一,鄉土植物品種缺乏的問題。一些生產技術不難、又有相當適應性的鄉土樹種卻很難買到。
再次,植物是野生動物的生存基礎,目前,規劃設計師們不僅強調要以人為本,也非常強調要給動物也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實現的主要手段就是建造適當的植物群落。而這個群落裡面,一定就會有可以給小動物提供食物的植物,吸引鳥類築巢的植物等等。我們的苗木生產者一方面一定要知道在一個地區到底什麼樣的植物可以有這樣的功能,從而確定自己的生產目標.
育苗是基礎,應用是目的,只有賣出苗木,苗圃生產者才有收入。苗木能否賣得出去,主要取決於苗木在景觀綠化中能否被應用上。苗圃生產者不僅要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走出苗圃,走向城市,參觀考察園林綠化景觀規劃,在苗木應用中觀察學習,從中找出自己苗圃生產中的差距和問題。
當前,結合城市綠化建設,在苗圃育苗生產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培育全冠或半冠大規格苗木。由於城市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要求工程竣工後,馬上投入運行,園林景觀能立刻見到效果才行,因此全冠或半冠大規格苗木在工程中比較受歡迎。此類苗木起苗時,要提前2年斷根並進行適當修枝,故苗圃生產者要提前進行規劃。
二、適當培育一部分容器大苗。當前的工程建築項目竣工後需要接著進行綠化施工,而建築項目不可能都趕到春季竣工,因此綠化工程反季節施工較多,採用容器苗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快速體現綠化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培育抗性強、適應性廣、養護成本低的苗木。用於城市綠化的樹種,要適應城市的立地條件。城市的空氣相對乾燥,晝夜溫差小,環境污染較重,光照較弱,而且土壤板結、透氣性差、肥力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不可能為了栽活一棵樹或者讓某一樹種正常生長而改造城市的環境,使城市的立地條件適應該樹種的生態特性,因此那些抗寒耐熱、抗旱耐濕、抗病蟲耐污染的樹種在城市綠化中就佔有一定優勢。建議苗圃在選擇樹種的時候,著重培育一些耐乾旱、節水的苗木,使其適應城市環境條件的需要。
四、培育非常規樹種、品種的苗木。不要爭著上熱門苗木,可以改變策略攻冷門。幾年前,楊樹苗一哄而上,法桐的大面積培育,紫葉李、美人梅等彩葉樹種幾乎每個苗圃有。但是,再熱門的苗木生產過多,也會造成互相壓價,這種現象苗圃生產者要引以為戒。春天開花的樹種的確俏銷,但一年兩季、三季開花的樹種觀賞效果更好。大自然造就了萬物生長,科學的發展觀需要我們培育多樣性的品種,以適應在多種自然環境的生長。因此,苗圃生產者可以嘗試從事稀有苗木的生產,如觀賞果樹中的木瓜、海棠、山楂、石榴、柿等;觀賞竹類的淡竹、紫竹、金鑲玉竹、剛竹、羅漢竹等;藤本攀援植物中多花薔薇、爬山虎、五葉地錦、凌霄、常春藤、爬行衛矛、紅花忍冬、絡石等;地被植物中的紫葉矮櫻、綉線菊、紅王子錦帶、矮牽牛、三色堇、景天、紫露草、石竹、福祿考、萱草、金葉蕕、醉魚草等;水生植物中千屈菜、荷花、睡蓮、水蔥、花葉蘆竹、水芹、再力花、梭魚草和屋頂綠化常用的佛甲草等。這些花木品種目前在苗圃中培育的比較少,將來需求會逐漸增加。
五、苗木規格與培育密度要適合城市應用。一般說來,大喬木胸徑為7厘米~9厘米和10厘米~16厘米,中喬木5厘米~6厘米和8厘米左右,小喬木2.5厘米~3厘米和4厘米左右,沒必要培育再大規格的。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大規格苗木培育前期可在苗圃地內套種地被、花灌木。如果培育胸徑12厘米以上的大規格喬木,可分兩個階段進行。開始按每畝222株的密度栽培,等培育到胸徑7厘米以上後,可隔行賣掉一半苗木,然後剩下的繼續培育。
六、外來品種苗木的培育要謹慎行事。在引進外來物種進行大面積推廣前,國家規定必須經過評估論證、引種評審、隔離試種、馴化試驗、鑒定認定和嚴格檢疫等一系列過程。前幾年,一些苗圃引進了不少外來樹種,大部分未經正規渠道,有些樹種不適應我國生態環境;有些還帶有傳染性病蟲害;有些樹種雖然表現較好,但適應生長的范圍較窄;有些樹種觀賞價值確實較高,但栽培水平要求高,栽培成功的工程大苗較少,因此價格也較高,工程上應用也少。由此看來,規模較小苗圃應慎重發展新品種,經濟實力較強的苗圃可選擇優良的外來樹種從事專業生產。
綠化苗木價格是每個生產者都關心的問題,根據多年園林綠化苗木生產、營銷來看,苗木價格的構成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苗木的珍貴程度
苗木同樣有審美情趣和文化背景,審美情趣愈高,傳統栽培愈久,其價位往往較高,如羅漢松、銀杏、桂花等樹種。特別是大樹,古樸蒼勁,富有濃厚的文化韻味和內涵,是園林植物造景中的精品。
二、苗木的樹體特徵
苗木的樹體特徵,主要包括苗木的干徑大小、冠圍豐滿程度和大小、樹木長勢以及枝條生長情況和樹木健康狀況等。
三、苗木自身的生長速度
園林樹木可分為慢生和速生樹種。生長速度慢,生長周期長,價格較高,如大中型羅漢松、桂花、松柏類樹木。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相應較短,則價格較低,如木芙蓉、天竺桂等。
四、苗木的繁殖方法和繁殖材料的來源
苗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嫁接、分株和扦插等方法。如果一種苗木主要以扦插方法進行繁殖,且成活率很高,則價格肯定會走低。
五、苗木的生熟
生樹是指異地樹木,以及一直在原生地生長和多年(至少5年以上)未進行翻植的樹木。此類樹木一旦移植至綠化工地栽植,死亡率較高。熟樹是指在本地且經過苗圃培育的、反復移植或多次作過斷根處理的樹林,因其須根發達、土球緊實,移植成活率很高。同一規格,同一長勢的同一樹種,因生熟有異,價位相差一般較大。
六、綠化工程對苗木的特殊要求
因規劃設計方案不同,樹木的配置千差萬別,其中自然式綠地的樹木配置情況有時非常特殊,它要求樹木的姿態、長勢獨特,一地一景,避免重復。目前,園林苗圃地生產的苗木,多以同規格、同形態為多,生產方和需貨方很難合拍,這就給個別在姿態和長勢上奇特的樹木留下了較多的高價位空間。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北京申奧成功及各大中小城市綠化速度及質量的提高,大川大河治理,天保、長防、退耕等六大林業工程全面啟動,各種規格的園林綠化苗木將繼續走俏,價格會繼續上升,園林綠化苗木正面臨發展良機。
參考文章:
全民參與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市 東北網
小規格造林苗木將出現短缺 園林在線
全國下半年苗木市場將持續走紅 中國苗木網
苗木質量要提高,關鍵技術需盯牢 農業農村信息網
從園林設計角度看苗木生產 園林在線
苗圃育苗要有的放矢 城市規劃網
搞苗木也要跟上流行趨勢 中國農業網
哪些因素影響苗木價格 中國農業網
城市園林綠化要突出」六化」 中國建設報
種植戶突圍:零星土地抱成團! 成都日報
⑧ 水生植物在園林水體理景中發揮了哪些藝術效果
(1)以水生植物造景。中國水生植物資源豐富,其中荷花、睡蓮、菖蒲、千屈菜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種類較早、也較廣泛地應用在園林景觀中。《詩經》中:「彼澤之陂,有蒲有荷」,是最早有關荷花與蒲草在相同的生態環境下生長的記錄。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將西湖的荷花描寫得淋漓盡致。庭園小池植荷造景,如蘇州拙政園、無錫寄暢園、北京諧趣園、濠濮澗等,都是利用小水面植荷的代表作。承德避暑山莊的景點中多處以水生植物命名,如「曲水荷香」、「觀蓮所」、「采菱渡」、「萍香泮」,圓明園中也有「芰荷深處」、「濂溪樂處」、「天然圖畫」等以水生植物景觀為主的景點。由此可見,以水生植物造景在中國園林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觀賞水域中,在保證水體、陽光、溫度和基質的條件下,對水生觀賞植物進行合理、巧妙的規劃,能大大提升園林的造景功能,強化園林的景觀效果。如杭州西湖,經過綜合治理後,已成為錦鱗可數、水草豐盈的濕地。在水生植物設計中,西湖湖西景區在不同的水域選擇了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邊,使用了大花萱草、千屈菜;在淺水,使用了鳶尾;沉水植物選用了金魚藻、亞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選用了蓮、水芹、慈菇、菖蒲等,由於採用不同的水生植物群叢搭配,金沙江、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4個水面景區形成了不同的景觀特色,豐富了水景個性。
(2)構建水生植物專類園。觀賞型水生植物專類園具有一定的展示性、教育性和娛樂性。在不影響水生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對水生植物進行專類種植,對環境進行美化設計,可形成一種特有的園林藝術風格。如武漢東湖的「荷花中心」、廣東三水的「荷花世界」、深圳的「洪湖公園」、岳陽的「團湖」等。
⑨ 請問有什麼植物可以在水中生長
水生植物在現代城市園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泓池水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情,但若在池中、水,對水體起凈化畔栽數株植物,定會使水景陡然增色。而且,水生植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作用,是水體天然的凈化器。在當前水資源不斷減少,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僅能豐富園林景觀,還能改善水體,消除污染,讓人們真正享受到「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 種類 水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或潮濕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國水系眾多,水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在園林中,按其生態習性可分為;(1)浮葉植物:睡蓮、滿江紅、萍蓬蓮、菱等。(2)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蔥、澤瀉、雨久花、香蒲、菖蒲等。(3)沉水植物:金魚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4)濱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類、水松、木芙蓉等。 景觀價值 水生植物景觀能夠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它不僅可以觀葉、品姿、賞花,還能欣賞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聯翩。湖面上數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葉青翠欲滴,粉紅、紫紅的令箭荷花嬌羞迷人,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們展現出一幅迷人的畫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營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蘆葦林、大片的香蒲、慈姑、水蔥、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生態價值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園林學家就注意到了水生植物在凈化水體中的作用,並開始巧妙地應用於園林以治理污水。近30年來,我國對東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白洋淀等淺水湖泊的富營養化控制和人工濕地生態恢復的大量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的再釋放,以利於水體的生態平衡。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系統,在凈化城市水體方面表現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態價值的最好體現,人工濕地景觀已成為城市中極富自然情趣的景觀。 景觀設計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體為載體或與自然水體相連,這樣流動的水體有利於水質更新,減少藻類繁殖,加快凈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動的水體中做大量布置。種植時宜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設置深水、中水、淺水栽植區,分別種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區在中央,漸至岸邊分別製作中水、淺水和沼生、濕生植物區。考慮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設置種植槽,不僅有利於管理,還可以有計劃的更新布置。 值得注意的是,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點綴,不宜過密布置,否則會喧賓奪主,既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視線,也會影響水體的流動和防洪。對於要求治污功能較強的水體,應選擇一些耐污強又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如千屈菜、水蔥、德國鳶尾等。 http://www.yuanlin365.com/yuanyi/14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