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蟲治理
1. 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
南瓜、西葫復蘆生產過程中如發生病制蟲害會直接影響其品質、產量和產值,常用的化學防治方法又易導致農葯污染。無公害南瓜、西葫蘆生產,可以通過選用抗性強的品種、物理措施處理種子、培育壯苗、強化科學栽培管理、清潔田園、輪作倒茬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治病蟲害,這些措施作為無公害生產的農業生態防治技術必須嚴格操作。在此基礎上,對其生長過程中發生的多種病蟲害採用生物防治措施為主,輔以生產過程中允許限制性使用的化學農葯,並盡量採用物理(防蟲網、遮陽網、燈光誘殺、黃板粘貼等)與化學(糖醋毒液誘殺)、人工與機械捕殺、天敵利用等綜合防治技術,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環境,將各種病蟲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勢必會更加有利於無公害南瓜、西葫蘆的生產與可持續性發展,爭取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 病蟲害防治
蟲害: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薊馬;
病害: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惡苗病、細菌性病害、病毒病。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耐)性品種。選用抗(耐)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水稻品種。
(2)避免插花種植。單雙季稻混栽區提倡集中連片種植,盡量避免插花種植,減少二化螟橋梁田。
(3)減少稻樁殘留。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獲時盡量降低稻樁高度,有條件的開展秸桿粉碎,減少越冬蟲量。
(4)翻耕灌水殺蛹。在越冬代螟蟲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並灌深水浸沒稻樁(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樁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沒稻樁)7-10天,降低蟲源基數。
(5)健身栽培。加強水肥管理,適時曬田,在生態培肥的基礎上,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重施、偏施、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2.生態調控
(1)種植誘蟲植物。在稻田機耕路兩側種植誘蟲植物香根草,叢間距3-5m,誘集螟蟲成蟲產卵,減少螟蟲在水稻上的著卵量,減少對水稻的危害。
(2)種植顯花植物。田埂種植芝麻、大豆或撒種草花等顯花植物,為天敵提供食料和棲境,保護和提高蜘蛛、黑肩綠盲蝽等捕食性天敵和纓小蜂、赤眼蜂等寄生性等天敵的控害能力。
(3)田埂留草。在田埂保留禾本科雜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地,更好發揮稻田生態系統的自然控製作用。
3.理化誘控
(1)物理阻隔育秧。露地育秧在水稻秧苗期,採用20-40目防蟲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阻隔白背飛虱、灰飛虱,預防病毒病。有條件的採用溫室或大棚育秧。
(2)性誘劑誘捕。從越冬代二化螟成蟲羽化始期開始,全程應用二化螟性誘劑誘捕雄性成蟲。大面積連片使用,平均每畝1個誘捕器,在稻田四周田埂邊放置誘捕器。誘捕器放置高度為誘捕器底部高於水面50-80cm。選用持效2個月以上的長效誘芯和乾式飛蛾誘捕器,誘芯每隔60天更換一次。
4.生物防治
釋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成蟲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黃赤眼蜂,間隔5天釋放一次,每代視蟲情釋放2-3次,每畝每次釋放1萬頭,每畝設置5-8個釋放點,釋放點間隔約為10-12m。放蜂高度以分櫱期蜂卡高於植株頂端5-20cm、穗期低於植株頂端5-10cm為宜。
5.科學用葯
(1)防控時期
苗期重點做好種子處理、葯劑拌種,移栽前帶葯下田。大田重點抓好水稻倒三葉抽生期和水稻劍葉抽出這兩個關鍵節點的葯劑防治。
①種子處理。葯劑浸種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播種前葯劑拌種防控稻薊馬、白背飛虱和灰飛虱,預防病毒病。
②帶葯下田。重點防控大田前期白背飛虱、灰飛虱,預防稻瘟病、細菌性病害等。
③水稻倒三葉抽生期用葯。主要防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和稻飛虱等。
④水稻劍葉抽出時用葯。重點預防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背飛虱、褐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
⑤應急防控。若遇突發、重發病蟲,按照達標防治的原則進行防治。
(2)防治葯劑
①防治稻縱卷葉螟選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四氯蟲醯胺、茚蟲威、氰氟蟲腙、氯蟲苯甲醯胺等;
②防治二化螟選用蘇雲金桿菌、阿維·氯苯醯、乙多·甲氧蟲、阿維·甲蟲肼等;
③防治白背飛虱選用高含量的吡蟲啉、噻蟲嗪等;
④防治褐飛虱選用吡蚜酮+烯啶蟲胺、呋蟲胺、三氟苯嘧啶等;
⑤防治紋枯病選用井岡·臘芽菌、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醯胺、噻呋·嘧苷素等;
⑥防治稻曲病選用苯甲·丙環唑、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咪銅·氟環唑等;
⑦防治細菌性病害選用噻霉酮、噻唑鋅、噻菌銅等;
⑧防治稻瘟病選用三環唑、稻瘟靈、春雷黴素、吡唑醚菌酯等。
3. 家裡的小飛蟲如何治理謝謝!
防治蛾蚋最根本的方法為環境的整頓;蛾蚋主要是孳生在各種積水之中,只要把容器積水專倒掉、地板或水槽積屬水清除、室外的水溝維持暢通,就可以把蛾蚋的數量控制住。盡量保持室內不積水、不浸水,就不會有蛾蚋;浴缸、水槽排水口,應用防蟲罩,避免蛾蚋自管道進入。 至於在化糞池中孳生的幼蟲,可以由抽水馬桶中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可同時達到防治蛾蚋和白腹叢蚊的目的。
蛾蚋的飛行能力狠差,使用蒼蠅拍、電蚊拍、吸塵器就可以有效清除。室外污水積水處孳生情形若狠嚴重,可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水性噴霧殺蟲劑,或請專業病媒防治業進行防治。化學葯劑可以使用一般家庭用的合成除蟲菊精噴霧劑。
蛾蚋的飛行能力狠差,使用 合成除蟲菊精噴霧劑。
4. 蛀蟲怎樣殺除治理
1.防治蛀蟲的方來法:
1)化學源防治法:對鋪設地板用的擱柵,在鋪設地板之前,用氰戌菊酯乳劑進行噴霧或塗刷,對用於傢俱和護牆板襯檔的建材,統一集中堆放,用氰戌菊酯乳劑噴霧。通過上述方法的預防,基本能控制蠹蟲的蔓延。
2)高溫法:住戶在處理建築材料脫脂時,一般都採用蒸氣高溫脫脂法,這樣,既能使建築材料脫脂,又能有效地殺滅蠹蟲的成蟲和蟲卵,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把棉花浸泡在專用的熏蒸殺蟲葯中,用鑷子鉗把棉花球放入蠹蟲危害洞口的上方,然後用塑料薄膜或家用保鮮膜覆蓋,四周再用膠帶密封,利用殺蟲葯的熏蒸、觸殺、胃毒作用,進行滅治。熏蒸完畢後,必須及時打開門窗進行透氣、透風。
2.蛀蟲,個體較小,成蟲體長一般為2-3mm,多數一年一代以幼蟲越冬,翌年春天化蛹,4、5月份蛹羽化為成蟲,成蟲交配後產卵,卵期約15天孵化的幼蟲便鑽入木材或毛皮中危害,是農林業、木材類裝潢及傢俱和木雕佛像藝品、毛皮服飾的重要害蟲。
3.蛀害蟲喜陰暗、安靜的生活環境,尤其怕振動,只要受到振動,馬上逃離,部分蟲種還有裝死習性,以此來逃避不適宜的環境,一旦恢復,生活處於正常。
5. 樹木如何防蟲
1、加強檢疫。疫區苗木不經檢疫或處理嚴禁外運,疫區內積極進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擴散。
2、人工防治。在幼蟲3齡前發現網幕後人工剪除網幕,並集中處理。如幼蟲已分散,則在幼蟲下樹化蛹前採取樹干綁草的方法誘集下樹化蛹的幼蟲,定期定人集中處理。
3、利用美國白蛾性誘劑或環保型昆蟲趨性誘殺器誘殺成蟲。在成蟲發生期,把誘芯放入誘捕器內,將誘捕器掛設在林間,直接誘殺雄成蟲,阻斷害蟲交尾,降低繁殖率,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學葯劑噴葯防治。在幼蟲危害期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在防治中,重點檢查桑樹、懸鈴木、臭椿、榆樹、金銀木、桃樹、白臘等樹種是否有幼蟲危害,如果有幼蟲危害,就要對所轄區域檢查一遍,及時防治。葯劑選用Bt乳劑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來福靈4000倍液噴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蟲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嚙小蜂是新發現的物種,原產我國,卻成為美國白蛾的天敵。
自上世紀中期以後,美國白蛾在我國危害日趨增大,且傳統防治方法效果越來越差。1998年我國啟動美國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為突破口。
由中國林科院楊忠歧研究員主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生物控制的角度出發,系統地調查了美國白蛾寄生性天敵,從其卵、幼蟲和蛹中飼養出了多種天敵。經過篩選,發現了一種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國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嚙小蜂。這種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種隱蔽場所化蛹的美國白蛾,產卵寄生。該項研究成果保護生態環境,不殺傷天敵,是防治美國白蛾的先進技術。
6. 如何利用防蟲網防治害蟲
防蟲原理:防蟲網以人工構建的屏障,將害蟲拒之網外,以達到防蟲保菜的目的。此外,防蟲網反射、折射的光對害蟲還有一定的驅避作用。應用這項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對化學農葯的依賴性。
防蟲對象:覆蓋防蟲網後,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斜紋夜蛾、黃曲跳甲、猿葉蟲、蚜蟲等多種害蟲的為害,防止害蟲傳播病毒病。
應用范圍:保護地蔬菜生產。主要在夏秋季用於小白菜、甘藍、花菜以及茄果類、瓜類蔬菜。夏秋季蔬菜育苗,可提高出苗率、成苗率和秧苗素質。例如,用防蟲網隔蚜育苗加地膜覆蓋可有效控制芥菜病毒病。培育不帶病毒的壯苗,增產效果明顯。
使用要點:覆蓋前進行土壤消毒和化學除草是重要的配套措施,覆蓋前一定要殺死殘留在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防蟲網四周要壓實封嚴,防止害蟲潛入產卵。實行全生育期覆蓋,防蟲網能遮光,但又遮光不多,不需日蓋夜揭或晴蓋陰揭,應全程覆蓋。如遇5~6級大風,須拉上壓網線,以防大風掀網。選擇適宜的規格,防蟲網的規格包括幅寬、孔徑、絲徑、顏色等,尤其應注意孔徑。網眼大,起不到應有的防蟲效果;網眼小,則遮光過多,對作物生長不利。目前適宜目數為20~32目,絲徑0.18毫米,幅寬1.2~3.6米,白色。綜合配套措施,選用耐熱、抗病良種,採用無公害有機肥、生物農葯,使用微噴技術,可以取得更好的覆蓋效果。適時增濕降溫,氣溫較高時,網內氣溫、地溫均較網外高1℃左右,給蔬菜生產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在7~8月份高溫季節,可增加供水次數,保持網內濕度,以增濕降溫。
7. 家中有蟲子,如何防治
衣魚,亦稱剪刀蟲、蠹魚、璧魚、燕尾蟲等,是一類較原始的無回翅小型昆蟲答,屬纓尾目、衣魚科,全世界已知250種左右,我國已知20餘種。[1]該蟲不僅是室內干儲物的蛀蟲,更是各地圖書館里普遍存在的重要檔案圖書文物害蟲。在我國,圖書館里常見的種類有毛衣魚(Ctenolepisma villosa)、台灣衣魚(Lepisma serricom)、家衣魚(Lepisma saccharina)等。[2]
中文學名
衣魚(蠹魚)
別稱
蠹,蠹魚、白魚、壁魚、書蟲
仔細清理衛生死角,箱子櫃子李放些樟腦
8. 蚜蟲怎樣防治
1、用蚜抄蟲的天敵防治蚜蟲:襲像瓢蟲、小花蝽、食蚜蠅、蚜繭蜂、草蛉、蚜小峰等都是蚜蟲的天敵,可以通過引種、繁殖等措施,控制蚜蟲危害。
2、利用粘蟲黃板捕殺蚜蟲:粘蟲黃板放在大棚裡面或者農田旁邊,可以誘殺一定量的有翅膀的蚜蟲。
3、銀灰色對蚜蟲有較強的趨避性,可在園內掛銀灰色塑料條或鋪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此法對蚜蟲遷飛傳染病毒有較好的效果。
(8)防蟲治理擴展閱讀:
蚜蟲的危害:
1、蔬菜蚜蟲主要是會出現在菜葉的背面或者嫩葉上面,從而使葉片出現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現象,如果是結球類蔬菜的話,會影響其包心,從而出現減產、減損現象。
2、麥蚜的危害主要是包括直接和間接兩個地方:直接為害主要是說蚜蟲汲取小麥葉片、莖稈、嫩麥穗上面的汁液,形成一定的枯斑,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汲取了小麥葉片汁液以後,光合作用就會減弱,從而出現大面積枯黃的現象。
9. 病蟲害怎樣防治
(一)主要病害
龍眼鬼帚病,又名叢枝病、禿枝病、掃帚病、麻風病等。主要由龍眼鬼帚病毒引起,也可能與類菌原體復合侵染。產區以福建發生嚴重,廣東、廣西較輕,浙江、台灣也有發生。該病主要危害春梢及花穗,花穗、枝梢生長畸形,枝端葉片狹長或呈線狀,不能開展,易脫落成禿枝,發病枝梢上的花穗不能結實,樹勢衰弱,產量逐年下降,常年減產20%~30%,嚴重時全無收成,終致全樹死亡。傳病昆蟲介體是木虱、荔枝蝽、白蛾蠟蟬等。
防治:①嚴格實行檢疫,禁止帶病苗木、接穗和種子傳入新區(無病區)和新果園。②培育無病苗木,用無病、品質優良母本樹的種子或接穗育苗,嚴禁從病樹上高壓苗木。③選用抗、耐病品種。④結合修剪、疏花疏果等作業,剪除病枝、病穗,拔除病苗,集中燒毀。⑤及時防蟲。⑥加強栽培管理,適時適量施肥,以增強樹體,提高抗病力。
其他病害參看荔枝。
(二)主要蟲害
全國已發現龍眼害蟲約110種。其中,以荔枝蝽、荔枝蒂蛀蟲及近年發現的龍眼亥麥蛾和龍眼角頰木虱等最為重要。
1.龍眼亥麥蛾(Hypatima longanae)
是近年發現蛀食枝梢和花穗的新害蟲。據1990年楊集昆等調查,福建、廣東、廣西等龍眼產區發生較普遍,局部地區新梢受害率高達41.1%。龍眼新梢木質部被蛀食後,破壞了導管組織,導致水分代謝失調,造成與龍眼鬼帚病相似的叢枝或鬼穗症狀,嫩葉捲曲萎縮,花穗密集,花朵臃腫肥大,開花失常且多不結果,導致樹勢衰弱,降低當年產量。
防治:①注意檢疫,嚴防害蟲隨接穗、種苗傳入新區。②及時剪除受害的枝梢和花穗,集中燒毀,以抑制蟲害的蔓延。③利用天敵,龍眼亥麥蛾有多種寄生蜂,尤其是黃長距繭蜂自然寄生率很高,要防止濫施農葯,保護天敵。④各次嫩梢抽芽期,用25%殺蟲雙350倍液,或與殺滅菊酯或敵百蟲混用;亦可用20%滅掃利乳劑1500倍殺蟲護梢,兼治蒂蛀蟲和荔枝蝽。
2.龍眼角頰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是一種龍眼的新害蟲(1982年楊集昆等)。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和海南。此蟲目前僅見危害龍眼。成蟲在嫩梢和花穗上吸食危害,若蟲固定於葉背吸食並形成「釘狀」下陷的偽蟲癭。因此,葉面布滿小突起(閩南稱麻瘋葉),葉片變小,畸形扭曲,影響新梢抽生和葉片正常生長,導致果質下降、產量減少。此外,該蟲還是龍眼鬼帚病的傳播媒介。
防治:運用各種農業措施,促使龍眼抽梢整齊,並根據田間調查測報,適時噴葯保梢。可用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40%樂斯本乳劑或40%乙醯甲胺磷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劑4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不少荔枝害蟲可危害龍眼,可參閱荔枝蟲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