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院
⑴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管理考研
你到名校企業管理考研網這個論壇去看看,那可能會有你要的信息,你還可以和在校研究生一起探討研究哦。。
⑵ 南開大學的公司治理和企業管理哪個好公司治理的哪個方向好點呢
你去南開大學商學院的話,就會知道公司治理是在九層(第十層不用的),學院的地位貌似更高點。企管全國第五左右,公司治理第一。
⑶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指數發布在哪裡
這是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商學院的公司治理中心每年都會做相關調查,並發布公司治理指數。但是詳細數據自然不公布,只在媒體,以及《管理世界》期刊發表成果和部分指數
⑷ 南開大學的公司治理專業研究生就業怎麼樣啊
金融類是南開的強項,南開管理學,企業管理是國家重點學科,MBA也很有名。也許是前五?
⑸ 南開大學 中國公司治理指數資料庫系統 哪裡購買
南開大學商學院 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 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 300071
⑹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專業+考研復試
你好,請問今年南開這個專業是在43考的嗎?還是??順便說一下一般復試是沒有參考書的。
⑺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指數在哪可以下載
見《公司治理》,李維安主編,第一版和第二版都可以。
⑻ 南開公司治理和企業管理考研
剛通過企業管理復試,貢獻一點近一年來收集的各方面信息吧,還有一點個人的復習經驗,供後來人參考。南開企業管理專業在考研初試時考管理學和微觀經濟學,方向會分為五個方向,有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運營管理、戰略管理、創新和創業管理。在所有經過復試考進來之後,又細分為系裡管,市場營銷方向的歸市場營銷系管,財務管理方向歸財務管理系,剩下的三個方向化為企業管理系。但是在上課時專業必修課都在一起上,選修課可以互選,每個系裡都有很多博導。就我所知,市場營銷系裡的老師博導最多,其中,吳曉雲是研究服務營銷和全球營銷,挺厲害的,還有許暉老師研究國際化企業管理這塊挺厲害的。財務管理系的李莉和黃福廣跟王全喜都是學術大牛,其中,王全喜老師還受聘為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課程方面,齊岳會上投資組合跟基金管理、王全喜會上戰略財務重組。有不少同學問我南開會不會歧視跨考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別的專業我不太清楚,但是企管專業上工科的學生考進來的每年也是有一些的,比例的話不是太多,20%左右吧,很多是本科學管理方面的其他專業考過來的,比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等,這個也算是跨考一方面,所以本科是營銷或者財管再考進來的也並不算太多,但是也有,是這樣的保送生比較多,直接考得不多。所以企管不可能歧視跨考生的,否則怎麼招人呢。跨考生還是很有競爭實力的,畢竟大家奔著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復習,總會有動力的。還有就是歷年錄取率和初試分數線的問題。個人淺見,光看錄取率和分數線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原因有兩點,從學校的官方數據看,每年錄取率超低,可能8%都到不了,但是如果將300分以下的除去(300分以下實在不能算做有競爭力了),實際上人數要少一半了。另外,每年題的難易程度不同,所以每年的初試分數線也會有很多差距,比如說10年的初試分數線是350分,而11年的初試分數線為385,所以這個浮動很大,到了今年12年變成了370分,所以沒法用一個分數線來衡量這個分數線的劃定標准,它是根據商院招收的人數跟分數的多少來最終確定初試分數的,至於英語和政治的分數線一般是劃到60分,這在經管裡面是挺穩定的分數,而數學和專業課一般都是劃到90分,這個幾乎沒有變過。 下面說說我的復習經歷吧,粗略總結了四條。1、一切為了分數,功利一點兒沒壞處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機會成本的概念,它主要是指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某種用途時放棄用在其他方面所能夠獲得的收益。考研者心中也必須有機會成本的概念,而這偏偏是許多人所忽視了的。對於准備考研的人來說,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某些時間你花在了一科上,就是放棄了用它來提高另一科成績的機會。例如,你花了10天在數學上,能使你數學成績提高5分,而同樣的10天你用在政治上卻可能提高10分,那麼你應該把時間用在哪裡呢?表面看來,前者也使你的總成績得到了提高,但實際上你的收益是-5分,因為這比你本應得到的10分要少5分。在分配復習時間時,必須對哪些時間用在哪一科上作出自己的判斷。要切記一點,考研比的是總分(假定你各科都能及格),你的唯一目標是總分最大化,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特別要切忌意氣用事(這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容易和數學、英語兩科的習題較勁,最終結果往往是勞神費力不討好),將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自己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上。在適當的時候,要懂得知難而退。我在開始復習英語時,有較多的時間用在詞彙和語法上。復習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在做模擬題時,詞彙和語法題我總是只有一半左右的題有把握,剩餘是沒把握的和乾脆就不會的,而這其中我只能作對一半,40道題共20分我能拿15分左右。如果我盡力復習這些詞彙和語法,估計最多也不過17-18分(要想全對或接近滿分需要非常好的英語基礎),還需要支出大量時間。我分析了一下各題目的特點,覺得閱讀分值較高(而且前輩們常說英語得閱讀者得天下),而翻譯、作文技巧性較強,不像詞彙和語法那樣對基礎知識要求較高,在短時間內見效較快,就基本上放棄了詞彙和語法的大規模復習,代之以簡單的練習,重點放在後面的部分。事後證明,這樣做頗為見效。 2、計劃趕不上變化,得不斷調整 絕大多數人在復習時都會有個計劃,明確的、不明確的,詳細的、粗略的,書面的、腦海里的,一般心裡都有打算。但是,在復習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情況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因此有必要在復習進行到一定時期對原有的計劃進行調整。有些人只顧低頭復習,生怕些許的耽擱,但是,根據情況改變原有計劃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哪怕花上一天半天也是值得的。調整計劃的時間應在復習時間進行到1/3或1/2的時候。選在這個時候,是因為經過一階段的復習,對各科的全部內容有了基本認識,對於自己的進度以及復習內容的難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餘下的時間又足夠長,能夠達到調整的目的。調整計劃的根據有:各科進度的快慢;各科難度的大小;自己在各科上的潛力如何等等。第三點很重要,因為它關繫到你付出之後的收獲。例如,當時我在復習專業課時,發現在內容基本掌握了以後,很難再進一步,而該門專業課歷年來的考試成績都不高,也就是說我花再多力氣可能也不會讓這門課的成績有質的飛躍,因此就相對減少了這門課的復習時間,改為防禦策略,即維持原狀,不退步即可。 3、還是說功利,專業課重點看南開那兩本書專業課考的是管理學和微觀經濟學兩部分,管理學佔100分,微觀經濟學佔50分,總共指定四本書,但是復習起來的話主要是以南開的那兩本為主就可以了(這是公認的真理,呵呵,以前前輩們都這么說)。張玉利那本管理學教材出版的已經很早了,每年都會指定這本書,當然南開的企管考研,專業課壓分壓得很低,幾乎沒有考過120分的,所以要提分的話要在數學上提分,還要保證在專業課上不拉分,管理學試題比較抽象,雖然每年的考題有些是重復的,但是還是比較常見的,在復習專業課時不能局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如果想拿高分的話必須要有對管理學的一個通篇理解,在五個管理職能理解的基礎上去嘗試案例分析,時常關在商業案例新聞,用所學的管理知識自己去分析思考,還有就是對於教材的話也要多看基本其他幾本比較經典的著作,比如說羅賓斯的《管理學》這本書比較好,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理解管理學,還有就是多讀讀大師的著作,比如說彼得德魯克、彼得聖吉等,還有就是一定要對管理學有自己的理解,參考答案說白了只是一個參考,只有在真正作答問卷時才會發現還得自己去發揮,所以答案不能死記硬背,要去理解,形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概念,當拿出一個概念比如說問你你是怎麼理解管理學的科學性時,你要知道科學性是什麼東西,然後管理學是什麼,兩者又是如何結合的呢,這樣才能反復理解找到答案,像管理原則啊、基本原理啊等等可以指導實踐並能帶來管理的績效的提升,所以這才具有管理科學性,那麼說藝術性又是是什麼呢,首先要理解藝術的東西比較抽象,沒有統一的標准,但是它存在藝術性的東西,管理是管人的,而人是復雜的高級的動物,所以體會體現出藝術性的本質,不同的管理方法會有同樣良好的管理效果產生,這就是藝術性所在的原因,所以在學習管理學的時候要常常思考這些問題,不能死學。復習過程中有很多想法,寫起來都忘了,管理學暫時就想到這么多,有什麼問題 q q 交流吧,我的號是613986422。最後說下微經的復習,由於南開企管主要是針對管理學的,所以企管並不是很強調微觀經濟學的難度,這個在復習時候可以著重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了,做好筆記,把每個知識點搞懂,不用太深挖,畢竟不是考經濟學,所以這個稍微中規中矩一點,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4、毅力和心態最重要,堅持就是勝利 據我的感覺,最後一個月的復習幾乎對提高分數沒什麼效果了,最主要的是等待與堅持。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最後的一個月、半個月停止了復習(並不是因為找到了好工作),殊為可惜。而很可能,堅持一下就是勝利。而在考試中,有的人因為感覺不好,考完第一科後或考最後一科前放棄了,更是糊塗。有的人放棄僅僅是因為感覺不好,要知道如果你並非什麼也不會,卷子上一片空白,那麼也許就會有奇跡發生。例如,你感覺答的不好而答案偏偏就是你答的那樣;例如,那一年考題偏難,沒有幾個人及格因而所有的人都被加了分;例如,試題本身有錯誤而不是有難度(我那年考試的一道專業基礎課題目有點問題,所有人算出來的投資額都是負數,你要是遇上這種事呢?);例如,……我在看考研成績時經常會發現有的人考了兩科、三科甚至四科成績都還可以,可偏偏就是沒有後面幾科的成績,很替他們惋惜,而這樣的人絕不在少數。要知道,可能你答的確實不好,但是堅持下去卻有可能被錄取,而不堅持就決無機會!你都堅持了半年或者一年,就差最後這一點么?你可以沒有信心,但決不可以隨便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