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治理
⑴ 我國當前處於什麼治理時期
我國當前處於持續性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吧,這個智能失去智力能力治理的管理體系也是多的
⑵ 我國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務院總理溫同專中外記者見屬面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溫總理在回答記者關於環保的問題時作上述表示.
溫說,確實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說
我們大多數的指標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訴大家,環境指標沒有完成.
溫表示,中國今後將至少在四個方面採取措施應對環境污染問題:普衛欣美國進口 《天 》貓
第一,我們在制定發展目標當中,不要只看經濟增長,而要看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此,這次
,我們特別提出了兩項目標,就是在今後五年,單位GDP的增長,能源消耗要降低20%,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10%.
第二,要嚴格實行
,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企業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和基礎設施,一律不能搞.
第三,要加大對於環境污染的專項整治.特別是對重要的水體、空氣和土地的
,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治理.
第四,要嚴格執法,依法保護環境,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依法關閉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依法追究那些製造污染而給群眾、給社會帶來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的責任.
⑶ 我國重點治理的「三河」是指什麼
「三河三湖」是指流經我國人口稠密聚集地的淮河、海河、遼河和太湖、巢湖、滇池,這些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事關我國接近半數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是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定和實施長江、黃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調配水資源,力爭2005年長江上游、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得到改善。
(3)我國治理擴展閱讀
2005年,淮河流域的化學需氧量控制在466,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643,000 噸/年,入河中的氨氮量控制在 92, 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在幹流和主要支流不被切斷的情況下,淮河水質進一步改善, 年水量在 1. 3萬噸。
2005年,海河流域的化學需氧量控制在776,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10.5萬噸/年,入江中的氨氮量控制在 14, 000 噸/年,排放量得到控制今年205,000 噸,海河幹流和主要支流水質明顯改善。飲用水源控制科水質符合飲用水標准。
⑷ 我國治理水污染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與此同時對其造成的污染也日趨嚴重。2000年我國7大水系57.7%的斷面滿足III類以上水質要求;21.6%的斷面為IV類水質;6.9%的斷面為V類水質;13.8%的斷面屬劣V類水質。另外據統計,我國有80%以上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
方法:一、水污染的預防
1.1 減少城市生活污水 1.2 減少農業污水1.3 減少工業污水
二、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1、生物法:水污染的治理包括內環境治理和外環境治理。前者是對污染源的治理, 其難度大, 耗資多。後者是利用自然環境凈化能力對水污染的治理。生物凈化就是外環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它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由於地球上到處都有能參與凈化活動的生物種屬, 它們通過本身特有的新陳代謝活動, 吸收積累分解轉化污染物, 降低污染物濃度, 使有毒物變為無毒, 最終達到水排放標准。因此利用生物凈化污水受到人們的重視。
(1)沉澱處理法(2)水生生物養殖法(3)生物稱定塘法(4)活性污泥法(5)生物膜法
(6)生物接觸權化法 (7)土地處理系統(8)固定化細胞法
2、物理法(纖維素基吸附法):
物理法處理水污染有許多種方法,主要包括膜工程法, 吸附法。其中,吸附法由於具有多樣性、高效、易於處理, 可重復利用,而且可能實現低成本而最受重視。活性炭是現在用得最廣泛的吸附劑, 主要用來吸附有機物, 也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 但是價格比較昂貴。磁性海藻酸鹽不僅可以吸附有機砷, 還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 殼聚糖作為一種生物吸附劑, 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吸附重金屬陽離子和有害陰離子。骨碳、鋁鹽、鐵鹽以及稀土類吸附劑都是有害陰離子的有效吸附劑。稻殼、改性澱粉、羊毛、改性膨潤土等都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陽離子。隨著水質的日益復雜和科技的進步, 水處理用的吸附劑不僅要求高效, 還要廉價, 而纖維素作為世界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聚合物資源, 非常廉價, 可以成為理想的吸附劑基體材料。
(1)纖維素的來源(2)改性纖維素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3、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 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或有利於污染物的分離去除。包括向各類廢水中投加各類絮凝劑, 使之與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澱,使廢水得到凈化的化學沉澱法;利用中和作用處理酸性或鹼性廢水的中和法;利用液氯、臭氧等強氧化劑氧化分解廢水中污染物的化學氧化法;利用電解的原理, 在陰陽兩極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使水質達到凈化的電解法等(1)氧化法 (2) 電解法(3)超臨界技術
揮之不去的霧霾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有危害美國進口普衛欣京.東有效減少霧霾的吸入。
⑸ 我國重點治理的三河是指
「三河三湖」是指流經我國人口稠密聚集地的淮河、海河、遼河和太湖、巢湖、滇池,這些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事關我國接近半數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是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定和實施長江、黃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調配水資源,力爭2005年長江上游、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得到改善。
(5)我國治理擴展閱讀
繼續推進「九五」期間確定的環境保護重點區域,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兩區(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間務必抓出成效。抓緊治理三峽庫區和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的水污染,啟動長江上游、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
淮河流域2005年化學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46.6萬噸/年、排放量控制在64.3萬噸/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9.2萬噸/年、排放量控制在11.3萬噸/年,在淮河幹流和主要支流不斷流的情況下,淮河幹流水質進一步好轉。
海河流域2005年化學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77.6萬噸/年、排放量控制在106.5萬噸/年, 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4.9萬噸/年、排放量控制在20.5萬噸/年,海河幹流及主要支流水質有明顯改善,飲用水源地控制斷面水質達到飲用水標准
⑹ 現在我國治理環境污染主要方式有那些
污染和揚塵治理,強化各類煙粉塵污染物治理,確保顆粒物排放達到新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點企業脫硫、脫硝設施建設。發展綠色交通,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大力發展城市公交系統和城際間軌道交通系統,鼓勵綠色出行。
⑺ 我國重點治理的三河
淮河、海河、遼河。
繼續推進「九五」期間確定的環境保護重點區域,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兩區(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
「十五」期間務必抓出成效,抓緊治理三峽庫區和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的水污染,啟動長江上游、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
(7)我國治理擴展閱讀:
2005年,淮河流域的化學需氧量控制在466,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643,000 噸/年,入河中的氨氮量控制在 92, 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在幹流和主要支流不被切斷的情況下,淮河水質進一步改善, 年水量在 1. 3萬噸。
2005年,海河流域的化學需氧量控制在776,000 噸/年,排放量控制在10.5萬噸/年,入江中的氨氮量控制在 14, 000 噸/年,排放量得到控制今年205,000 噸,海河幹流和主要支流水質明顯改善。飲用水源控制科水質符合飲用水標准。
2005年, 遼河流域的化學需氧量控制在 293, 200 噸/年, 排放量控制在 325 800 噸/年, 流入河流的氨氮量控制在46噸/年, 排放量控制在年達到中央地表飲用水源水質 5. 2萬噸,整個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
⑻ 政治我國治理環境的必由之路是什麼
西方國家在治理環境當中走的是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我們國家呢要吸取西方國家的經驗教訓。
⑼ 我國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務院總理溫同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溫總理在回答記者關於環保的問題時作上述表示.
溫說,確實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說
我們大多數的指標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訴大家,環境指標沒有完成.
溫表示,中國今後將至少在四個方面採取措施應對環境污染問題:普衛欣美國進口 《天 》貓
第一,我們在制定發展目標當中,不要只看經濟增長,而要看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此,這次
,我們特別提出了兩項目標,就是在今後五年,單位GDP的增長,能源消耗要降低20%,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10%.
第二,要嚴格實行
,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企業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和基礎設施,一律不能搞.
第三,要加大對於環境污染的專項整治.特別是對重要的水體、空氣和土地的
,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治理.
第四,要嚴格執法,依法保護環境,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依法關閉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依法追究那些製造污染而給群眾、給社會帶來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的責任.
⑽ 我國治理沙漠的國家政策及地方政策是怎樣的
退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長江流域防護林,環京津風沙治理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解決天然林的休養生息和恢復發展問題。工程實施范圍包括: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17個省區市的734個縣和167個森工局。從2000年至2010年主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切實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二是加快森林資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餘林業職工。
——退耕還林工程。這是涉及面最廣、政策性最強、群眾參與度最高的再造秀美山川的關鍵工程,主要解決重點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工程覆蓋了中西部所有省區市及部分東部省區。規劃在2001年至2010年間,退耕還林2.2億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億畝。工程建成後,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13億畝,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5.4億畝。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決首都周圍地區的風沙危害問題。工程建設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省區市的75個縣,總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後,京津地區的生態將大為改觀。
——「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具體包括「三北」防護林第四期工程,長江、沿海、珠江防護林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綠化二期工程。主要解決「三北」地區防沙治沙問題和其他地區各不相同的生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