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霧霾為什麼不治理

霧霾為什麼不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15 10:04:30

Ⅰ 霧霾那麼嚴重,環境那麼差,為什麼沒人提出要治理

現在國家也在出台相應的對策來抑制霧霾,很多客觀原因導致治理霧霾不能很快立竿見影,所以治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國家政策的力度,大家的意識

Ⅱ 談談政府為什麼要治理霧霾

【政府治理霧霾的原因】這是因為霧霾天氣具有以下危害:
1、影響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氣可出現咳嗽、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灰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
2、形成酸雨。灰霾本質是「細顆粒物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 PM2.5全知道概況來源監測危害防護物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廢氣污染物形成酸霧卻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濃度很高。
3、農業減產。灰霾天氣對農業也有不利影響。研究表明,污染嚴重時候,會影響太陽輻射,不利農作物吸收太陽光,導致農作物減產可達25%。
4、引發事故。灰霾天氣出現時,空氣質量差,視野能見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繼而發生交通事故。

Ⅲ 治理霧霾為什麼難

治理霧霾為什麼難?必須在控制燃煤污染、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工業污染、與周邊聯防聯治等方面採取措施多管齊下

連續多日,京城空氣清新,市民盡享藍天。但從目前預測來看,下周後期,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重污染可能再度來襲。有市民發出疑問,這幾年一直在進行大氣污染治理,為何重污染還是會來?

北京的重污染不是一天形成的,消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據介紹,本市的大氣治理將是一場艱巨的持久戰,必須解決燃煤、機動車排放、工業治污以及與周邊聯防聯控等難題。

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此前表示,到203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有望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准。不過,專家表示,達標也並不意味著不再出現重污染,而是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污染濃度大幅降低。屆時,藍天才會大幅增加。

治煤:SO2排放散煤「貢獻」近4成

從PM2.5源解析結果來看,本市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及區域輸送。在本地排放的佔比中,燃煤佔22.4%,僅次於機動車排放的比例。特別是在採暖季,燃煤是主要的污染來源,且在重污染來臨時,特別是PM2.5濃度快速爬升階段,有60%的污染是燃煤的「貢獻」。

近幾年,燃煤治理工作一直在推進,2016年至2017年兩年,城六區將率先基本實現無煤化。但城六區在北京行政區域面積內只佔8%,雖然其他區的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也同時在進行,但目前北京剩下的燃煤數量、排放的污染物還遠遠大於已經治理完成所帶來的成效。眼下最棘手的,就是散煤的污染問題。

據了解,在北京現有的1200萬噸燃煤總量中,大約還有300萬至400萬噸散煤,主要分布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而這其中就有不少劣質煤。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介紹,最新的北京農村散煤排放量顯示,這300萬至400萬噸散煤,排放的PM2.5佔全市的15%,氮氧化物佔全市的9.4%,而排放的二氧化硫佔全市的37.4%。他解釋,二氧化硫佔比高,意味著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更大。他認為,壓減郊區散煤如果落實到位,對北京空氣改善效果應該在10%左右。

所以,2016年本市減排措施將聚焦「三大戰役」,其中之一就是「改農村散煤」,將加大農村優質煤替換力度,加強對銷售劣質煤的打擊力度。到2017年,北京的總燃煤使用量將進一步壓縮至1000萬噸以內。

治車:機動車尾氣是本地排放「大頭」

機動車尾氣在本地PM2.5來源中排名第一,所佔比例達到31.1%,是污染源排放的「大頭」。在重污染時,機動車的排放「貢獻」最高可以達到50%。而對機動車的治理,不僅包括小客車,還有排放量更大的老舊機動車、重型貨車、外地進京貨車等,當然還得提升油品和機動車排放標准。

目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60餘萬輛,年排放各項污染物在70萬噸左右。相比小客車,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污染問題更為突出。全市現有約22萬輛重型柴油車,雖只佔機動車保有量的4%,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卻分別占機動車排放總量的50%、90%以上。此外,每天還有兩三萬輛外地大貨車進京,這些車輛超標排放問題也非常突出。有些車甚至貼著假的環保標識,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專家表示,要降低機動車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機動車排放標准和油品標准也是必不可少的。截至目前,本市已發布近30個機動車排放地方標准,是全國制定機動車排放標准最多的城市。這些地方標准嚴於國家標准或填補了國家標准空白。每執行一次新標准,單車污染將減少30%至50%。

2016年,北京有望率先實施全世界最嚴格的「京六」排放標准。此外,全市還將淘汰20萬輛老舊機動車,爭取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淘汰10萬輛。

治理工業:撥款43億元治理南部四區污染

工業污染排放在本地PM2.5來源中佔比18.1%,排在第三位。近年來,本市大力推進污染企業退出,2013年至2015年累計退出污染企業1006家,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根據本市清潔空氣五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北京將調整退出12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業。

彭應登介紹,北京的「三高」企業已經搬得差不多了,遠郊還有一些建材和化工類等污染企業。不過,目前北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南部四區,即通州、豐台、大興和房山。在PM2.5的區域分布上,北京南部地區污染濃度高出北部地區一倍左右。因此,南部四區是下一步北京治理的重點。

據了解,北京已劃撥43億元,用於治理南部四區的污染。彭應登分析稱,南部四區的工業燃煤鍋爐全部進行清潔能源替代,大約需要5年至10年的時間。

2016年,本市就將開始著重治理「小散亂污」企業,南部豐台、房山、通州、大興區2016年年底前要率先退出2500家「小散亂污」企業;全市各區在2017年要全面完成「小散亂污」企業的清退任務。

聯防聯控:大氣治污北京無法獨善其身

在APEC會議期間和兩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期間,市民都體會到了京津冀聯動所帶來的「北京藍」。特別是2015年兩大活動期間,本市PM2.5平均濃度僅為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在監測歷史上首次連續15天達到一級優水平。不僅如此,四項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濃度均達到有監測以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源解析結果,區域傳輸對本市污染的貢獻率在28%至36%之間。

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京津冀的大氣治理劃定「紅線」,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市環保局介紹,過去一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充分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北京和周邊省(區、市)、中央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區域協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其中,北京與河北省保定、廊坊兩市結對,支持大氣污染治理資金4.6億元,用於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深度治理。此外,兩地在機動車協調管控、異地車檢異地處罰以及環保跨區域執法等方面也已經建立了合作機制,正在不斷發揮作用。

Ⅳ 國家為什麼不查汽車治理霧霾,為什麼不查化工廠,來治理環保

您好樓主:
國家已經對汽車尾氣排放進行嚴格檢測了。
化工廠是環保查詢一個重點。基本都上大型的環保設備了。下一步可能就是上在線監控了。然後就是接入環保大數據了。

Ⅳ 為什麼霧霾越來越嚴重,但還是沒有治理

也不能說沒有治理吧
畢竟現在還是有一些治理霧霾的政策的,只是這些政策要麼不具體,模稜兩可,要麼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執行不到位。
原因嘛很復雜,簡單點說,就是霧霾和經濟、民生掛鉤。霧霾主要來源於尾氣和工業污染,尤其是工業污染時大頭,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如果不讓這些污染的工業繼續做下去,就會讓很多人失業,影響經濟發展,尤其影響當地官員的政績,所以,很多官員不想用心治理,有的想用心治理也是有心無力。
當然,這只是個簡單的概括,背後還有很多復雜的原因。
你可以看看柴靜的紀錄片《蒼穹之下》可以有個了解

Ⅵ 幾年了霧霾治理不見效怎麼辦

整改防護林、徹底治霧霾

統計學家、數學家王見定教授, 最近就「 霧霾問題」向國家獻策

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時起步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至今已走過35個年頭。此綠化防沙工程被稱為:「中國綠色長城」,「生態工程之最」,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路經13省、市、自治區的559個縣,全長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內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黃土高原包圍或擋在其以外。雖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見成效,由西北刮向內地的大風沙基本被擋住,甚至多區域出現了旅遊、避暑、休閑的勝地,基本達到了原來防風治沙的目的。但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由於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的相應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沒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間。其中霧霾問題是當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談論霧霾怎麼解決。國家在談,環保學者在談,老百姓在談,就是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其中環保、氣候專家(院士、研究員、博士...)一致指出歐美、日本用了20-50年時間,才理順了本國的大氣,中國即使在歐美、日本之後有成功經驗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經濟、科技實力用10年時間治理好那隻能是人間奇跡。在他們看來中國在一、二十年內治理好霧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中國百姓只能在長期霧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個良方,不同以上專家、學者的說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們在嚴格執行減排情況下,同時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萬萬不行的。北京的霧霾幾乎與刮風高度相關。今天刮大風,霧霾很快消散;大風一停,霧霾接踵而來。如果不靠風,只有大范圍的停工、停產、停車...霧霾才會消散,這已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可是長期停工、停產、停車...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住什麼...怎麼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風上下功夫。王見定教授是一個具有復雜閱歷、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貫通的學者和實踐者,他對我們的國傢具有深厚的情感,對於這種現狀他不能不聞不問不管。他在仔細考查了相關的資料以後,確認我國現仍屬季風國家(盡管大氣專家說全球大氣變暖)。冬季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夏季是來自海洋的東南風。哪為什麼西伯利亞的寒風,冬天很少見了?仔細考查以後發現,問題只能出現在這又長又寬的防護林上。三北防護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幾十公里寬,寬的地方有幾百公里。防護林喬灌混雜種植,灌草混雜種植,其中高大的喬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對地表風有一定的減速作用(成語「樹大招風」就是這個道理)。經過這樣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的喬木的減速,再強勁的西伯利亞風也成了微風,所以近些年來,北京的大風沙天很少見了,華北地區也是這樣。現在的方法有了,王見定教授指出:我們只需要把防護林的喬木改種矮小的灌木,強勁的西伯利亞的地表風的減速會變得緩慢,經過防護林的西北風還能達到3-4級的水平。有了常態下的3-4級風,在我們嚴格遵守減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華北地區的空氣保持在優良或輕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東南風,由於處在西北、華北、東北部的防護林的改造,也能順利通過防護林,使北京、華北、東北的霧霾得到相當的擴散。也就是說通過防護林的整改,使得長年的西北風、東南風運行通暢,北京、華北、以至全國嚴重的霧霾必然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這樣就為生活在北京、華北、以至全國的老百姓爭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間,並在不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最後徹底戰勝霧霾。實施方法及說明:
(1)馬上開始1000公里的「喬改灌」工作,增加10萬工人(工人以當地農民為主)每月工資不低於5000元。(2
)此項工作建議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牽頭,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具體操辦。(
3)在「喬改灌」的過程中,適當擴大灌草混種的面積,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還有所加強。(4)在1000公里的「喬改灌」的工作基礎上,逐漸將此工作推廣到4500公里。(5)大部分喬木已到了過、成熟期(枯死期),現改種為灌木真是天賜良機,改種灌木比喬木成本低的多。改種的灌木、草木以選用當地灌草木為好,它們具有天然的適應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資金由國家財政支出。(鼓勵有財力的公司參與捐贈) 參考文獻:(1)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 2)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2期、北京,2008.收起
335978945 | 發布於2016-01-26 17:52
評論
2 0

可以的.工業化進程完成,自己就好了.例如很多工業國家英國霧霾200年,美國霧霾也有20多年,現在都沒事了. 由於我國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工業化進程開始晚,但是發展速度快,因此在短短幾年中中國的工業產能增長數倍,伴隨的工業污染和汽車快速普及造成的尾氣治理問題也比已經完成工業化國家經歷過的問題集中快速出現,程度有過之無不及。 治理霧霾,需要時間,由於歐美主要國家都經歷過工業化帶來的大氣污染過程,其中最早工業革命的英國霧霾長達上百年,美國也曾經是大氣污染重災區,20世紀70年代他們都開始關注環境治理,有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所以汲取國際先進做法為我所用是必要的。 同時對各種排放源進行綜合治理全面控制,能用靜電除塵設備的要強制執行,不能控制的要限產停產通過立法,執法來約束,通過教育宣傳引起社會重視關注,.個人也要作好防護,根據近期研究,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並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

Ⅶ 我國政府為什麼要高度重視霧霾的治理

1、影響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氣可出現咳嗽、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灰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
2、形成酸雨。灰霾本質是「細顆粒物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 PM2.5全知道概況來源監測危害防護物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廢氣污染物形成酸霧卻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濃度很高。
3、農業減產。灰霾天氣對農業也有不利影響。研究表明,污染嚴重時候,會影響太陽輻射,不利農作物吸收太陽光,導致農作物減產可達25%。
4、引發事故。灰霾天氣出現時,空氣質量差,視野能見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繼而發生交通事故。

Ⅷ 終於知道為什麼中國不之治理霧霾了

中國也在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限制煤炭的燃燒,一些地區的企業限產停產,霧霾不是短時間行成的,治理也需要一個過程,有國家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減少低碳排放

Ⅸ 霧霾治理為什麼沒有成效

地球大氣對流層有著無數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人們能感覺到的和看到的是風雨雷電霧等大氣對流層的物理變化,而感覺不到和看不到的是對流層的化學變化。在空氣濕度小時,大氣對流層是產生物理變化過程,而空氣濕度大時,大氣對流層是產生化學變化過程。大氣對流層的物理變化是在啟動凈化功能,而大氣對流層的化學變化是在啟動污染功能,霧霾就是在空氣濕度大而產生的化學變化。

霧霾成分:微小塵粒、硫酸、硝酸、氮氧化物等。其中:有機氣溶膠45%、硝酸鹽24%、硫酸鹽15%、氨鹽12%、氯化物4%。科學家專家們不知霧霾成分是怎樣形成的,於是就胡亂猜想大膽論述,使得霧霾真正形成機理更加霧霾了,科學家專家們永遠無法治理好霧霾,他們是真正的科學霧霾。硫酸鹽來源硫:燃燒形成二氧化硫,遇水蒸氣形成亞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硫酸鹽。硫應用於:橡膠、建材、醫葯、農業、釀酒、製糖,潤滑劑、殺蟲劑等。其中:肥料、火葯、火柴、抗真菌劑都要添加硫。機動車輪胎成分:橡膠、聚合物、硫、碳黑、及其他化學物質。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2016年機動車保有量是571.8萬輛,每一輛機動車輪胎在一天的行駛過程中磨損掉2克的橡膠粉末,那麼571.8輛機動車一天就會向路面散落1萬多公斤的含有「硫」的粉末,這1萬多斤的含有硫的橡膠粉末會被行駛的機動車帶入空氣中。鋼鐵廠、鋁合金加工廠、鍍鋅廠、建築工地、電焊、機動車磨損等等都會向空氣中散發金屬氧化物。空氣中的金屬氧化物與空氣中的硫在水蒸氣的催化下形成「硫酸鹽」硝酸鹽來源生活污水垃圾糞便是「硝酸鹽」的主要來源,據測試:1升生活污水在自然降解過程中可產生110毫克的「硝酸呀」,1公斤的垃圾糞便可產生492毫克的「硝酸鹽」。食品、燃料、煉油等工廠排出大量的含「氨」廢棄物轉化為「硫酸鹽」。氨鹽的來源農貿市場、水產品市場、飯店酒店的殘渣剩飯等發酵產生「氨鹽」。氣溶膠的來源北京市常駐人口2172.8萬人,7百多萬戶、大中小38000家,各單位食堂、3000家印刷廠、噴漆噴繪單位、傢具製作廠、各種油料加工、12家殯儀館、皮革廠等等都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油煙,空氣中大量的油煙就會將空氣中的各種顆粒物粘合在一起形成「氣溶膠」。中國向來崇洋媚外,科學上更是以外國為標准,治理霧霾更是照搬外國模式,這真是可笑可悲可氣可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外國人是不一樣的,外國人麵包、熱狗、三明治、牛奶等就是飲食,這些產生的油煙是非常小的,而中國人哪一家不炒菜能行,北京市7百多萬戶一天炒菜所排放的油煙量是外國的多少倍,還有中國人的殘渣剩飯量是外國的多少倍,這大量的殘渣剩飯又造成多大的污染。霧霾治理只控制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等是消極的,不合理的,更是不科學的。學外國,照搬外國治理霧霾模式更是混蛋的做法。霧霾是集萬家污染在一起而形成的,治理霧霾更要根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不能為了怕污染不讓千家萬戶炒菜,不能怕污染關閉所有的污染工廠,不能怕污染禁止所有的機動車排氣,要想辦法讓這些污染源盡量減少污染。

Ⅹ 國家為什麼不治理霧霾

因為治理霧霾,就要關閉污染的化工企業,中國就指望這些企業賺錢,科技技術我們還不行。再就是污染嚴重了,凈化設備就可以銷售了。也可以增加稅收。越污染,口罩,凈化設備,新風系統,醫院,都可以賺錢。尤其是醫院可以通過霧霾賺很多錢給國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