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中心城市運河整治
1. 宿遷的運河一號橋建的怎麼樣了
明年底建成通車市民對老橋依依不捨 ■記者 傅美麗 蔡雲兵/文 楊群/圖 即將拆除重建的運河一號橋 我市召開「兩橋」建設等問題新聞發布會新古黃河三號橋今年12月底建成通車昨日下午,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規劃局、建設局、水務局和交通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市民關心的運河一號橋、古黃河三號橋的拆建工程、城市濱河環境打造、中心城區水系溝通等問題予以了解答。 新運河一號橋:圓拱門鋼塔斜拉橋更精彩背景:京杭運河宿遷一號橋(原名宿遷大橋)位於宿遷市黃運中路,建成於1976年12月,是一座多跨聯孔上承式雙曲拱橋。橋梁全長約626.85米,其中主橋全長約281.25米,東西引橋長各約172.8米,整幅橋面寬約10.4米。部門聲音:由於歷史條件限制,運河一號橋設計標准偏低,多年來超負荷運營嚴重損害了橋梁主體結構。同時,由於該橋不能滿足二級航道通航要求,導致過往船隻多次撞擊橋墩、拱肋,對橋梁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2008年8月,經上海中測行工程檢測咨詢有限公司檢測,運河一號橋被確定為嚴重危橋,我市隨即對橋梁進行了封閉,現在正准備拆除重建。市交通部門表示,新建的運河一號橋推薦方案為圓拱門鋼塔斜拉橋,其中主橋採用斜拉橋跨越京杭運河,兩側引橋採用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橋長662米。主引橋全寬均為25.5米,行車道寬15米,兩側各設3米人及非機動車共行道,在主橋西邊墩及東引橋岸上過渡墩處通過人行樓梯落地。據了解,運河一號橋新建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老橋拆除工期4個月,新橋建設工期20個月。計劃今年三季度完成老橋拆除,四季度開工建設,完成主橋部分樁基、引橋部分下部構造,明年上半年完成主引橋下部構造和引橋箱梁,明年底建成通車。正在進行拆除重建的古黃河三號橋新古黃河三號橋:將古黃河變成熱鬧、繁華的河背景:古黃河三號橋(發展大道黃河橋),起自宿遷發展大道與駱馬湖路交叉口北側,路線向北跨古黃河後,止於發展大道與環城北路交叉口南側,是連接宿遷經濟開發區、市府新區和駱馬湖示範區南北向交通幹道——發展大道上的關鍵部位。部門聲音:建市之初,因為經濟實力問題,我市沒有對古黃河三號橋進行拆除重建,而只是進行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拓寬改造。但是,因為改造後的古黃河三號橋不是一個整體結構,橋梁原有部分與新增部分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隨著駱馬湖示範區啟動建設,發展大道已經成為貫穿宿遷經濟開發區、市府新區和駱馬湖示範區的一條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幹道,使古黃河三號橋的交通壓力日趨加大,對古黃河三號橋進行修修補補已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目前的古黃河三號橋橋梁橋孔較窄,且設有較長的擋土牆,阻水情況較為嚴重,給橋梁的安全帶來了隱患。特別是即將啟動建設的城區水系溝通工程一旦實施後,駱馬湖水進入古黃河,將古黃河變成一條流動的河、清澈的河,河水流速加快,使橋梁安全隱患得到進一步放大。同時,根據古黃河濱水區概念性規劃國際徵集成果、城區水系溝通規劃,古黃河市區段將開展水上旅遊,古黃河將變成一條熱鬧的河、繁華的河。而現有古黃河三號橋橋梁凈空較低,不能滿足遊船通過的要求。因此我市從2007年就開始組織有關部門對古黃河三號橋改造問題進行論證,最終決定對古黃河三號橋進行拆除重建。古黃河三號橋改造工程起自宿遷發展大道與駱馬湖路交叉口北側,路線向北跨古黃河後,止於發展大道與環城北路交叉口南側,路線全長473米。該工程按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標准設計。橋梁斷面總寬度為61米,橋梁長度140.9米,上部為簡支預應力混凝土寬幅空心板梁,下部為鑽孔灌注樁基礎,南側接線長度171.55米,北線接線長度160.55米。全線主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橋下通道凈高按2.20米設計,橋下遊船通航孔凈高按2.45米設計。項目合同工期12個月,概算總投資3900萬元。目前,參與古黃河三號橋改造工程的施工、監理單位已進場開展施工,施工單位完成了駐地、拌和站以及料場建設,並逐步開始進行老橋拆除工作;監理單位完成了駐地建設,完成了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的編制。古黃河三號橋計劃於今年5月底完成老橋拆除,6月份完成樁基施工,9月份完成墩台身及台帽施工,10月份完成空心板梁預制和安裝,12月底建成通車。 古黃河濱水核心區:環境優美、商住便利的美好家園 背景: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改造項目位於宿城區,地處古黃河西岸,北起洪澤湖路,向南跨越西湖路,至大連路,總佔地770畝。在改造項目實施前,該地段建築物雜亂無章,已經不適應現代城市居民生活、出行。部門聲音: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改造工程是宿遷建市以來最大的一個城建項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的開發建設,將該項目列為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和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2007年12月底,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改造項目被國內商業地產界實力雄厚、業績驕人、信譽卓著的知名品牌企業——寶龍集團和南京金鷹國際通過公開掛牌購得。其中西湖路以南的350畝土地被廈門寶龍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購得,西湖路以北的440畝土地被南京金鷹國際購得。寶龍集團開發的寶龍城市廣場,規劃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其中沿河開放式商業休閑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沿西湖路大型商業中心,四層,單體面積12萬平方米;在青年路以西建設的包括9幢24層高檔住宅區,約26萬平方米。寶欣公司開發的金鷹國際廣場,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其中商業面積14萬平方米,其餘為28幢14至18層樓宇的住宅區,面積46萬平方米。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改造項目計劃用三至四年時間基本建成。其中寶龍城市廣場項目已於今年2月底前完成地質勘探和試驗樁任務,並在3月初完成施工圖設計,規劃方案已於4月2日完成報批,經初審,現正在深化設計,4月20日前報規委會審查。計劃於5月份正式破土動工,年底前保證完成年初制定的寶龍城市廣場7萬平方米多層商業主體封頂的目標任務。金鷹國際廣場項目規劃方案也已於4月2日完成報批,正在深化設計,計劃於今年10月份正式破土動工。項目建成後,這里將變成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近水親水、商住便利的美好家園。 中心城區水系溝通:市區泛舟將不再是夢想 背景:隨著中心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城區水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為改善城區水環境、保護水資源、挖掘水文化、發展水旅遊,實施中心城區水系溝通規劃,從而把古黃河等城區河道打造成為「市區泛舟、水路縱橫、岸綠水清」的一道靚麗風景。部門聲音:實施中心城區水系溝通規劃,可以實現城區「水活、水清、水美」目標,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充分體現水的綜合功能,打造現代濱水旅遊城市,因此,開展中心城區水系溝通規劃十分必要。中心城區水系規劃不是單一的水利、防洪規劃,可以進一步理解宿遷的城市定位:打造華東地區工商業城市、打造綠色生態城市、打造現代濱水旅遊城市、打造創新創業城市。因此,堅持人與水和諧,綜合考慮「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的原則,我市相關部門高起點、高標准搞好中心城區水系規劃,論證從駱馬湖引水入古黃河及西民便河的技術可行性及經濟合理性,分析河道溝通、城區水網形成後對改善城區水環境的效果,多方案論證水系溝通的型式和布局。通過本次規劃,我市中心城區將形成一軸、二環、三湖、四河和五溝通的水系水環境格局。通過水系溝通和河道治理,實現河道水系東西貫通、南北通暢的水系布局,並通過有效連通連接宿遷市風景名勝區,為宿遷旅遊資源的有效地整合,為宿遷的旅遊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2. 中國大運河宿遷段,一點指的是什麼
指的是乾隆下江南時的行宮
乾隆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位於宿遷市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皂河。該建築群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改建於康熙23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各代皇帝的復修和擴建,形成了現在佔地36畝,周圍紅牆,三院九進封閉式合院的北方宮式建築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頓於此,並建亭立碑,帑金修繕,故又俗稱為"乾隆行宮"。198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OO一年六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宿遷市有那段隋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從杭州,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洛陽。
隋朝大運河從杭州,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洛陽的資本,不要去想那個荒蕪的播放楊廣漯河至北京,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距離,世界上最大的工程運河。北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約1750公里的四個省,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度,挖出來的785多年的歷史。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之間,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在沿線地區的工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京杭大運河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和中國長城是世界聞名的。
目前,京杭大運河的通航里程1442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浙江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河北,北京,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南到杭州,1764公里的長度是10倍以上的蘇伊士運河長20倍,比巴拿馬運河的人工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
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滄州市,河北省,河北省,衡水市,邢台市,德州市,山東省,泰安,聊城,濟寧,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浙江,杭州,18個城市地區。 --- 605年至610年的開幕隋朝大運河,共四部分:(1)。通濟渠之前和之後的605年皇帝征河南,淮北朱和中國開放型經濟的一百萬個頻道。早在戰國時期,魏挖了一個海灣(河汴水,折水南到過沙)。劃分的基礎上,同濟大學,瀝干水,附近的河流中,下游的疏浚。論文從板渚(渚市教委開幕提到滎陽市汜水鎮,北臨黃河在此參考)黃河流域水同濟大學排水西部的洛陽市洛水黃色,然後流入附近的河流,開封,河南東南流入淮河流域。 (2)。邗溝皇帝在605萬開邗溝征淮南中國數百個。早在春秋開幕,武王下令城管之間的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吳邗城(今江蘇揚州),所謂的邗溝。隋朝大運河疏浚邗溝的基礎上,春秋,吳陶醉島從山陽(今江蘇淮安)長江江都成的(3)。永濟市排水608年,皇帝征,河北各職級的啊,超過100名年輕男子沒有足夠的排水萬開永濟市的人,也征女性。永濟市排水洛陽黃河北岸的引沁水濰坊東流入清河在天津附近的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江南河縣卓(4)610年,開江南河。京口杭州市餘杭區,八百年,寬十餘丈。 「運河建設的御道種植柳樹,內置超過40離宮(自長安志杜江)和糧倉。教科書」隋運河,京杭大運河的地圖部分,共584年隋文帝下令一條運河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渭水海灘音不便航行在南部的渭水,超過300英里長的名字排水廣泛的開放。完成於隋代的京杭大運河,北部和南部的供應可以達到長安
浙江南部和北部,也被稱為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和2個城市以前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水系的(元代錢塘江京杭大運河只有通過杭州)總長度1747公里。世界上最長的里程,的最大項目的運河北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四省,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的,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大約1750公里,挖了785多年的歷史,到了現在。
杭州大運河同上河北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長1764公里,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縱貫通過北京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滄州市,河北省,河北省,衡水市,邢台市,德州市,山東省,泰安市,聊城市,濟寧市,棗庄市,徐州市,江蘇省,宿遷市,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浙江,杭州,18個城市地區。
4. 宿遷市內運河上最後建成的大橋叫什麼
遷大橋——座中心城市的新地標.
2010年2月,11月4日,新大橋正式施工。2011年10月底大橋完成主體建設任務,大橋順利通過靜動載試驗
5. 宿遷市區運河上最後建成的橋是什麼大橋
宿遷大橋——座中心城市的新地標. 2010年2月,新大橋正式施工。2011年10月底大橋完成主體建設任務,11月4日,大橋順利通過靜動載試驗,11月8日大橋正式通車.
6. 中心城市運河沿線綜合整治何時開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7. 宿豫區的旅遊
2013年,宿豫區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95萬元;宿豫區旅遊住宿設施累計出租率達77%,其中,星級酒店累計出租率62%,經濟型酒店累計出租率達91.3%。在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之後,順河林苗圃又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秀強晶瑩之旅工業旅遊點創成省工業旅遊示範點。農業產業園生態觀光一日游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經市旅委辦認定,宿豫區順河鎮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鎮,新莊鎮朱瓦村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村。
宿遷市運河灣森林動物園
動物園項目位於宿豫城區東北部,西至金沙江路,北至二乾渠,南至陸塘河。京杭大運河從宿豫區穿境而過,在此形成了生態河灣。動物園主要分為動物展區和兒童游樂園兩個區域。動物展區目前分為四大區域,即:猛獸區、食草動物區、珍禽放養區、水禽放養區。猛獸區包括:靈長類館、狼籠養區、獅子放養區、老虎放養區、熊放養區。食草動物區包括:駱駝、麋鹿、羚羊、梅花鹿、馬廄、羊駝、斑馬、袋鼠。另外還建有海豹表演館、爬行動物館、珍稀動物館、猿猴館。
千鳥園廣場
千鳥園位於宿豫區江山大道西側,韶山路南側,西臨湘江路,南臨泰山路,佔地面積12.67公頃。該園興建於2000年6月,為進一步完善美化園區環境,2004年9月,區委、區政府聘請南京明宇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對千鳥園維修改建進行設計,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園區內供水、排水和照明系統,修建公廁兩座,對園區內道路進行了修補,將園內噴泉改為旱噴,並矗立九柱。
千里運河第一漂
千里運河第一漂景區位於宿遷市區美麗的中運河風光帶里,內含特色旅遊漂流項目:竹筏漂流、火紅龍舟、恩愛囍船以及各種動物造型的小型遊船。
來龍古寺
來龍古寺建在白鷺湖畔,來龍古寺因恢復重建明代來龍庵故名。有「干木老祖」的神話故事。殿內中央為站立櫃式佛龕,高約2米,寬約1.2米,紫檀木質。龕前敞開,兩邊設聯,聯底紅色,正楷金字,上聯:「祖身宛在德庇來龍傳百世」,下聯:「佛曄綿存慈蔭廣宇照千秋」,橫批:「祭如在」。
順河百年苗圃觀光園
順河百年苗圃觀光園(林苗圃)位於陸塘河以西,宿關路穿境而過。觀光園是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閑餐飲、生態居住為一體的地方特色旅遊觀光園。觀光園佔地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46畝,其中果園佔60%,花卉苗木佔30%。觀光園內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龍王廟行宮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宿豫區西北二十公里處的古鎮皂河,因乾隆皇帝多次臨幸於此,故又名乾隆行宮。行宮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等歷代皇帝多次修復和擴建,是清代帝王為祈求「龍王安瀾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築,故命名「敕建安瀾龍王廟」。龍王廟行宮佔地36畝,坐北向南,三院九進院落,有殿閣亭台20多處。
自清代以來,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三天為皂河安瀾龍王廟廟會之日,趕廟會的人一起參拜龍王,被列為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
文昌閣廣場
文昌閣廣場坐落在教育園區中心地帶,總面積11.65公頃,由東南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整體呈橢圓形,由文昌閣、體育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廣場等部分組成,學海路、書山路貫穿其中。文昌閣位於廣場中心,是整個廣場標志性建築,高32.8米,面積519.56平方米。文昌閣的正門上方,由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書寫的「文昌閣」三個大字,古樸蒼勁。整體塔樓外牆用大理石貼面,塔檐和塔頂用小青瓦裝飾,莊重大氣,古樸典雅。文昌閣台階前大理石地面上,設計圖案為電腦鍵盤,造型獨特,獨具匠心。文昌閣建築平面為風車型,在高度上呈螺旋上升之勢,寓意宿豫的將來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江蘇省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江蘇省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位於宿遷中心城市東翼,農園總面積14.36平方公里,包括高新研發區、設施生產區、信息物流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新農村示範區等「一園五區」。其中,高新研發區佔地7.56平方公里,主要有高新農業區、科普教育區、農耕體驗區、觀賞花木區、濕地生態區等12個功能分區,是集研發、商務、科普示範、休閑旅遊等於一體的尚品休閑文化農園,已成為宿遷人的後花園。 2011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1年8月,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桃源深處觀光園
桃源深處觀光園是由宿遷市雲林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位於宿豫區新莊鎮、曹集鄉內,交通便利。該項目充分利用千畝桃園特色景觀,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項目規劃佔地1000畝,計劃投資4420萬元。該觀光園計劃三年完成,2011年完成項目規劃並完成萬株桃園基地、百畝有機反季節油桃基地、桃花閣、菜花園、生態長廊等主要景點和配套公共設施建設;2013年完成休閑農場、水上樂園、淘寶樂園等景點建設,完善觀光園服務配套。現已累計投入740萬元,已建成千畝桃園基地、採摘園,600平方米遊客觀光道路、300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公廁、1000平方米遊客停車場等,年遊客接待量400000人次。項目建成後,可帶動農民1300多人就業,直接帶動水果、蔬菜生產農戶15000多戶,間接帶動蔬菜生產農戶上萬戶,直接帶動農村勞動力10000多人,間接帶動農村勞動力超過2萬人。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有極大的改善;也將成為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宿豫文化公園
宿豫文化公園(宿豫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項目位於牡丹江河以東、嘉陵江路以西,泰山路以北的長方形地塊。主要建築有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項羽紀念館、非遺展示館、文學藝術俱樂部、影視城、城市展覽館、會展中心、古玩市場等文化設施,為宿豫城區標志性建築。項目集公共文化事業、文化娛樂產業、三產服務業設施及主題文化公園為一體,追求高品位、綜合性、規模化、產業化,滿足宿遷市及外來遊客公共文化、娛樂休閑、旅遊購物等需求。它的建成與發展有利於集聚宿豫城區人氣、商氣,大大提高中心城市的建設品位和文化內涵。項目由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和STI思圖·意向(德國)建築與城市設計事務所共同設計。整個建築以「山」、「水」、「園」為構思理念,將其規整化、幾何化、抽象化與園林化有機結合,形成山體連綿起伏、綠水環繞其間、園中錯落有景的人文景觀。工程計劃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2010年動工,主要建設大劇院和文化館。整體工程計劃到2013年竣工。
中運河風光帶
運河東岸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集防洪、排澇、調水、景觀建設於一體的兩級政府實施的重點綜合整治工程,由北京土人景觀與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工程2003年4月正式啟動,2007年底全面建成,全長11.7公里,投資3.4億元。風光帶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修築配套橋梁30座、橋頭公園4個,完善配套亭、廊、塔、景觀石等設施多處。以24個節氣和春夏秋冬命名的28座橋,造型各異,布局合理;水上樂園、農家樂園、民俗博物館、造船遺址公園等特色景點點綴其中。運河廣場即船廠遺址公園,位於中運河東岸生態走廊中段,面積約10.7公頃,建有形為船塢、船台、船舶的構築物,新建船塔,高聳河岸,雲帆高掛。工程注重運河廣場及景觀構築物的建設,更加突出人文主題,廣場以運河自然環境及人文背景為前提,盡載地方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中運河風光帶是以自然景觀要素——運河為主,以人工景觀要素——雕塑、廣場為輔,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觀段。通過景觀點和標志點轉換,構築風光帶的整體景觀,形成步移景異、流動感極強的濱河景觀帶,是一個開放式沒有屋頂的運河博物館。2007年,中運河水利風景區被省水利廳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08年8月,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8. 宿遷運河中心港產業園什麼時候完成
11月5日,宿城區在運河中心港產業園召開動員大會,就運河中心港產業園當前工作進行專題會辦。李健、卞建軍、周立保、安宇、唐元凱、李欽、張以進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健強調,產業園當前重中之重工作是房屋徵收,控制違章建築,確保12月28日一號港口順利開港。
據了解,運河中心港產業園規劃面積43.9平方公里,北起糧食物流園南側,西至古黃河,東至京杭運河,南與市洋河新區接壤。產業園將圍繞「運河中心港區、物流產業核心區、臨港工業承載區、中心城市新的增長極」的發展定位,「市區共建、以區為主」,力爭到2015年啟動區達到「七通一平」,園區初具規模,到2018年,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
在認真聽取相關情況匯報後,李健充分肯定了運河中心港產業園前期相關組建工作,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意見和要求。
李健指出,運河中心港區是中心城市發展軸的重要節點,是一塊發展的黃金寶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對於培育中心城市新的增長極和加快市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能否快速推進是關市、區發展大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李健要求,相關部門、相關單位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有為,加快統籌、規劃和建設中心港產業園。每一位同志要珍惜發展機遇、珍惜幹事創業環境、珍惜自己工作的崗位。在工作中要提振精氣神,勇挑重擔;加強學習,攻克難關;團結一致,共創事業;務實苦幹,不做虛假;廉潔自律,提高修養。
李健強調,當前中心港的重中之重工作有三個:其一是房屋徵收,控制違章建築,這是一種考驗,也是一個挑戰,需要我們打破常規地去苦幹實干;其次是瞄準12月28日一號港口開港作業,做好前期所有工作;再一個就是中心港內兩條大道的開工建設。
李健說,要形成強大的合力推動園區建設。首先是市與區形成合力,要積極爭取市各部門的支持,要多匯報、多交流、多溝通;區級各部門出人出力,財政、交通、土地、規劃等部門要全力跟上。總之,市與區對中心港要整體規劃,整體推進,實現中心港、物流業和臨港工業融合發展。
區委副書記、區長卞建軍在會上對控制違章建築、規劃方案、融資辦法、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招商引資、產業園未來運行機制、以及如何策應上級扶持等方面提出意見。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運河中心港產業園管委會主任唐元凱匯報了中心港區工作思路,管委會副主任王彬匯報了當前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中心港產業園全體工作人員、洋北鎮三套班子領導及村居書記等參加了動員會。會前,區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調研了金海岸1號港池清於現場、傳化公路拆遷地塊、張庄安置小區等8個施工現場。
9. 運河文化城的重要時刻
江蘇運河文化城啟動建設
11月1日上午,作為第五屆創業文化節重要活動內容,我市文化產業的領軍項目———江蘇運河文化城在湖濱新城正式啟動建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新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梁勇、周琪,省旅遊局副局長李明耀,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副總裁應文祿,市領導張新實、繆瑞林、卜平、顧明珠、王益、馬軍、呂德明、華志明,江蘇運河文化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衛高出席啟動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繆瑞林主持儀式。湖濱新城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基層幹部、學生和群眾代表參加此次儀式。
江蘇運河文化城總投資180億元,是我市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項目,項目突出文化、旅遊、創意功能。該項目以世界運河文化和中國運河文化為主線,規劃設計與運河相關的時間、空間場景,圍繞「一軸兩線」架構,以文化為舞台、以運河為元素、以體驗為中心,打造運河文化的建築、人文、商貿往來,最終目標是把運河文化城項目建成「世界運河文化體驗之都」。
楊新力在講話中說,近幾年,宿遷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文化強省建設的策部署,堅持以文化宿遷建設為統攬,以創業文化、先進文化、和諧文化為重點,激發文化活力,加快文化創新,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文化事業與產業呈現出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運河文化城項目的啟動建設,是宿遷充分發掘自身資源優勢,整合社會力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結出的豐碩成果。
楊新力希望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運河之都」的目標定位,科學設計、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協調發展,讓運河文化城項目實現預期目標,成為宿遷最靚麗的城市名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新實在致辭中說,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正在成為文化競爭的焦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但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任務,而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此次開工建設的運河文化城,將堅持以「運河文化」為主題,建設成為帶動宿遷中心城市未來發展的龍頭,推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加快宿遷城市化進程、提升宿遷對外形象、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啟動儀式上,楊新力為運河文化城項目建設啟動升帆,梁勇、周琪、李明耀、張新實、劉衛高共同為江蘇運河文化城建設藍圖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