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家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
①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您好,
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的能力。
② 實現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實現國家治理體系
國家治理體系的實質就是要實現國家和社會協同共治
國家治理體系的實質就是要實現國家和社會協同共治。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治理怎樣進行?這是一個全新的、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先例可循。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沒能夠進行這一實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從我國改革開放35年的實踐看,我們雖然在探索歷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當前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局面仍然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說明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能適應國情和現實發展要求。
國家和社會協同共治。首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依靠億萬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著重在「協」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必須注重協商、協調、協作、協同,並妥善處理好這些關系。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總目標、總抓手,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二是國家治理要現代化,首先要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內容,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才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當前認真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把握好這個總目標,從各個領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三中全會制定的改革路線圖充分顯示我黨的國家治理能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改革路線圖有一個清晰主線,一方面,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另一方面,又與實踐需要相銜接,充分顯示出國家治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這六個領域的能力。一是在經濟體制方面,必須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二是在政治體制方面,必須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三是在文化體制方面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四是在社會體制方面,必須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五是在生態文明體制方面,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六是在黨的建設制度方面,必須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③ 什麼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
國家治理體系是指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回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答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2.
國家治理能力是指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④ 國家治理體系答什麼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⑤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下列屬於老百姓給出的答案是
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
衡量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是否現代化,至少有2個標准:
其一是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
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須保障主權在民或人民當家作主,所有公共政策要從根本上體現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體地位。
(5)什麼是國家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在明確的國家治理思想指導下,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著增強國家統一性、推進國家均等化、提高國家創新性、促進國家法治化和基層社會自治等多項重點任務。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集中體現為整合條塊、化解失衡、供給動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
強有力的國家整合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整合,既包括實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交通體系、統一的市場體系、統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標准統一的規則體系和治理體系。
實現這些領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建設一支穩定的軍事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增強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
⑥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首次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明確了「堅持和鞏固」文化制度體系的基本內容,部署了「完善和發展」的重點任務。
(6)什麼是國家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優越的制度不是「飛來峰」,有效的治理源於文化滋養。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目標,又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才能構築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⑦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⑧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分別是指什麼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領導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和認識結晶,反映了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覺.
改革目標的科學提升
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體制和其他體制改革,從對內改革到對外開放,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不斷在實踐中深化對改革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認識,不斷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十八大科學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經驗,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明確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這個基礎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機聯系起來,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三中全會的一大亮點,既是對各個領域改革目標的科學提煉,又是對改革總目標的根本提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各個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各個領域行使國家權力、治國理政方略的綜合體現.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使之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健全的治理體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國家有序運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當代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有利於統籌謀劃各個領域的改革,保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個總目標的確立,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要求,是我國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的根本標志,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總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自信自覺
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社會,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先例可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馬克思、恩格斯曾對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一般特徵作了科學預測,但沒有遇到全面治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對國家治理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和經驗總結,但他沒來得及深入探索治理社會主義社會就去世了.蘇聯探索這個問題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嚴重錯誤,最終積重難返,導致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教訓極為深刻.
⑨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9)什麼是國家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