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汾渭治理

汾渭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13 15:35:18

Ⅰ 黃河治理與再造構想的第四紀地質演化的依據

「黃河治理與再造戰略構想」有著多學科支持的依據。下面僅從黃河流域第四紀地質環境演變及其黃河發育演化的角度來客觀審視該戰略構想是否科學與合理。

正如第11章所述,新生代時期,由於構造運動的作用,當今黃河流域散布著多個相互獨立的構造盆地。其中較大的有銀川裂谷盆地、呼和浩特(河套)裂谷盆地、汾渭斷陷盆地等。在地質歷史時期的演化過程中,這些盆地逐漸發展成為內陸湖泊,與華北湖一起組成黃河發育史前的湖泊群落。直到第四紀周口店期初期,銀川、河套、汾渭等內陸湖盆仍然存在,並各自成為獨立的集水系統,控制著當地侵蝕基準面及其水系的發育。隨著河流溯源侵蝕過程的發展,侵蝕襲奪與貫通作用逐漸加強,原以諸內陸湖盆為中心的、彼此獨立的集水系統,開始相互發生連通,湖泊隨之逐漸消亡,最後形成統一的外流型水系——黃河。

由於各段所處地貌位置和構造升、降性質的不同,加之兩湖盆之間相對距離大小的不等,以及地質岩性抗蝕能力的差異,必然導致諸湖盆(包括華北湖)之間水流溯源侵蝕作用的強度不同與相互之間連通時間的先後不一。對此,不少學者都進行了詳細深入的研究。結果表明,位於汾渭斷陷盆地的三門湖消亡於第四紀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灣期末期;銀川、呼和浩特(河套)湖泊則於周口店期中晚期開始萎縮,並於薩拉烏蘇期早期逐漸消亡;華北湖因受黃河來沙及海水進退影響,其西部乾涸於薩拉烏蘇期末,東部乾涸於晚全新世。因此,由上述湖泊乾涸消亡時間的早晚不同不難得出,諸古湖盆之間相互被連通的時間也不一致。青銅峽以上和龍門至桃花峪段為第四紀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灣期末期即已形成。而這時期,位於中游地段的青銅峽至龍門段,也可以說是河口鎮(河套湖東緣)至龍門(三門湖北緣)段黃河還未連通形成。河套地區在第四紀周口店期時期仍為一大型湖泊,湖區面積仍有450km2(閔隆瑞,等,1998),發育著稀樹草原植被,氣候乾冷,有時略顯濕涼。湖中沉積物下部以黑色、灰色粉砂質黏土為主,上部以淺湖相芒硝礦層為主。這說明它仍為一封閉沉積環境,湖水還未外泄。

因此,這時期下遊河南平原只是接受來自汾渭斷陷盆地(龍門)以下至華北盆地(桃花峪)段,即形成於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灣期末期黃河東段的河流沖積相沉積,覆蓋在此前來自周圍山地的坡洪積相、冰水相、湖積相沉積物之上,黃河沖積扇開始發育。但是,從河南平原鑽孔資料統計結果來看,周口店期黃河沖積扇發育規模較小(詳見第5章),沉積速率不大,全區平均只有約92.6mm/ka。這就是說,中更新世時期,由龍門至桃花峪河段所輸送到下游華北湖的泥沙,不論是輸沙總量,還是輸沙強度均不大,對當時華北湖的淤填消亡作用微弱。

當到了薩拉烏蘇期早期或周口店期末期,黃河最後一段——河口鎮(河套湖)至龍門(原三門湖)段才得以最終貫通。這時河套湖泊大幅萎縮,在上述淺湖相沉積的芒硝礦層上,逐漸被河流相沉積的薩拉烏蘇階粉細砂和中細砂層所覆蓋,湖水開始向下游溢出,河套古湖開始消亡。直到這時,銀、呼盆地(河套湖泊)以上黃河西段才與汾渭斷陷盆地(三門湖)以下的黃河東段,通過黃河中段——河套湖至三門湖段即晉陝峽谷段的最終貫通而連接起來。至此,一個統一的黃河方告形成。

然而,隨著黃河中游晉陝峽谷河口鎮至龍門段的最後連通,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則悄然來臨。上游大量清水急速下泄;下游大股水流溯源上侵,致使河—龍區間大量泥沙被侵蝕下泄,進入下游黃河的泥沙「驟然增加」,一個真正的「黃(濁)河」從此誕生,並開始大顯「沙威」。

河南平原第四系鑽孔資料充分顯示,薩拉烏蘇期及其以後形成的黃河沖積扇規模十分龐大(表4.1,圖11.3),沖積扇發育達到興盛時期,平均扇體沉積速率約達312.6mm/ka。其中寧嘴沖積扇西起華北湖西緣的今孟津寧嘴,北至太行山南麓,南抵伏牛山北麓,東達汲縣、新鄉、尉氏和扶溝一線而隱伏於全新世桃花峪、蘭考等沖積扇之下,平面形態東寬西窄,現殘留面積達6990km2

特別是薩拉烏蘇期晚期及全新世以來,由於晉陝峽谷——河口鎮(河套湖)至龍門(原三門湖)段「高能搬運通道」的強力侵蝕輸移作用,致使兩岸地區侵蝕溝壑快速發展,侵蝕面快速擴大,遂進入下遊河南平原即華北湖盆的泥沙劇增,所形成的桃花峪沖積扇、蘭考沖積扇等規模更加龐大,沖積扇發育達到鼎盛時期,沖積扇平均沉積速率則高達1691.6mm/ka。

因此,以上事實深刻表明晉陝峽谷段在黃河水流系統中,具有非常獨特的「能量」地位和極其重大的侵蝕輸沙作用。即只有當晉陝峽谷河—龍高能段發生了連通之後,黃土高原才開始加速侵蝕,黃河輸送到下游華北湖的泥沙才開始大幅度增加。換句話說,只有在「強烈侵蝕輸沙的河—龍連通段」的存在下,沿該段兩岸黃土地區才有了「加速侵蝕」的不良局面。數以萬計的侵蝕溝壑開始發育,並由近岸地帶向遠岸地區大力發展,侵蝕作用面快速擴大,侵蝕下泄泥沙通過千溝萬壑湧入晉陝峽谷河—龍段。而該段又在上游大量清水的推動下,加之該段落差很大,蘊藏著極大的輸沙能量,致使兩岸溝壑匯入的泥沙又被及時地搬運走,從而為泥沙的進一步侵蝕創造了條件。隨著河—龍段的侵蝕下切並導致兩岸侵蝕溝壑的不斷發展,泄入下游華北湖的泥沙量也以迅猛之勢呈幾何級數增加。河—龍段連通之後的黃河,無論是單位輸沙強度,還是絕對輸沙總量都是曠古未有的。

從上述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演變及黃河發育演化的地質史研究來看,「黃河治理與再造戰略構想」正是力圖「恢復」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時期黃河的基本水流格局,「恢復」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時期黃河的侵蝕、搬運、堆積的能量分布環境。它將「重新鏟除」河—龍段黃河「高能侵蝕輸沙通道」的巨大影響,重塑黃土高原地區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及其以前時期「少量的、較為正常的」侵蝕產沙環境,再造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時期龍門—桃花峪河段的河道泥沙輸移速率,這無疑對抑制黃土高原的加速侵蝕,並為迅速創建下遊河道動態沖淤平衡局面具有極其重大的支持作用。可以說,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時期的「黃河」水流格局和泥沙侵蝕搬運的載體能量分布環境是「戰略構想」確保成立的、最好的「原型試驗」。

況且「戰略構想」在「克隆」周口店期即中更新世時期「健康」黃河水流格局即水能量分布環境的同時,還特別強調給出了「下游引水增能,沖沙減淤」的相機配合「治療」作用。這樣在「上游分水減能,中游限(斷)能攔沙和下游增能沖淤」的協同作用下,創建下遊河道動態沖淤平衡(健康)局面是不難實現的。

因此,從黃河流域第四紀地質環境演變及其黃河發育演化來看,「黃河治理與再造戰略構想」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並得到了最有力的說明和佐證。

Ⅱ 城市間空氣質量治理如何形成「比趕超」的氛圍

生態環境部近日將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從74城擴大到169城。對此,生態環境部表示,本次排名范圍的擴大,嚴格遵循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延續性、問題導向性和客觀性的原則,突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旨在解決以往存在的排名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較重的區域和城市未納入排名等問題,實現了重點區域和城市的全覆蓋。

作為被列入的169個城市來說,列入城市越多,說明對手越多,競爭越激烈、越公平,關鍵看自己城市的污染治理情況到底怎麼樣,到底有沒有盡最大的努力把污染治理好。不管有多少個城市參加排名,相對較好的城市不能自滿,要不斷創新治污手段,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為其他城市做出示範。相對較差的城市也不能氣餒,更不能破罐子破摔,一定要振作精神,向比自己好的城市學習,拿出有效的治理空氣質量的辦法,趕上或超過排在前面的城市,從而體現自己治理污染的決心和能力。只有踏踏實實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只有排名靠前了,才能讓民眾服氣,讓其他城市服氣,更顯出自己的底氣,才能顯得排名的公平公正。

來源:北京青年報

Ⅲ 近三年 國家環保部對大氣整治有哪些行動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措施有:錯峰限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超低排放,還有環保督查等
政策上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採取的超低排放改造外,還有各省市依託整體目標出台的相應政策

Ⅳ 「藍天保衛戰」指的是什麼

」藍天保衛戰「是國家總理李克強於2017年3月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

提出這個詞的前提: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 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各地狠抓大氣污染治理,成效初顯: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約三成,酸雨面積下降恢復至20多年前的水平,成績是顯著的,但距老百姓期待還有差距。

隨著治理大氣污染向縱深推進,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但是,無論是為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還是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場藍天保衛戰,都必須打好,堅決打贏,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

(4)汾渭治理擴展閱讀:

治理成果:

2018年7月9日至22日,生態環境部抽調人員組成200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377個縣(市、區)開展第三輪次強化督查。督查組共檢查點位(企業)31628個,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330個。

2019年1月7日,2018年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出爐。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的PM2.5濃度分別為60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

Ⅳ 《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的意義和要求是什麼

一、重要意義
工業爐窯是指在工業生產中利用燃料燃燒或電能等轉換產生的熱版量,將物料或工權件進行熔煉、熔化、焙(煅)燒、加熱、干餾、氣化等的熱工設備,工業爐窯廣泛應用於鋼鐵、焦化、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機械製造等行業,對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同時,也是工業領域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源。
從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既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設備,也存在大量落後生產工藝,環保治理設施簡易,甚至沒有環保設施,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突出。
二、總體要求
主要目標。到2020年,完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管理體系,推進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實現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促進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Ⅵ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實施原則與主要任務

9.5.1 實施原則

對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與環境重大損失,治理費用遠小於預期損失值的災害體,應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

1)開展對縣級以上城鎮和較大鄉鎮構成嚴重危害和威脅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優先考慮對國家公益性機構和組織(如機關、學校、醫院等)構成嚴重危害的重大地質災害點的勘查與治理;

2)有計劃地對威脅鐵路、電站、礦山及重要交通干線等國家基礎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地質災害點實施治理;

3)對自然保護遺產、重要旅遊景點可能造成破壞,社會影響巨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治理;

4)對威脅人口1000人以上或預測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點優先實施治理;

5)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與發展趨勢,採用遠近兼顧、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原則,治理前期以工程措施為主,先控制災害發展趨勢,治理後期以生物措施為主,通過地質災害治理,達到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國土安全的目的。

6)根據地質災害調查結果、上一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和未來趨勢預測,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工程項目,應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進行適時調整,並編入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9.5.2 主要任務

(1)突發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對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大量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治理費用又遠小於預期損失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治理的重點地區是人口密集區、大中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區。原則上完成對國家公益性機構和組織(如機關、學校、醫院等)以及國家重大基礎建設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的大型和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

1)完成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規劃項目500項,對目前發現的大型地質災害實施有效治理。

2006~2010年急需治理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500處,每年平均需完成100處(項)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資金投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中央和地方投資比例原則上按照東部發達地區為1∶3,西部地區為1∶2。2006~2010年規劃完成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總投資為53.3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6.11億元,地方財政投資37.25億元(表9.1)。

表9.1 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及投資

2006~2007年完成129處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2007~2008年完成128處,2008~2009年完成123處,2009~2010年完成120處(詳細進度安排見附錄1)。

2)實施突發性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①完成黃土高原地區,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治理與水土保持相結合的治理示範工程3處。②完成西南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的治理示範工程3處。③完成閩、粵經濟發達地區花崗岩風化殼滑坡災害治理示範工程3處。④完成遼東丘陵山地泥石流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2處。⑤完成北京北山地區(雲蒙山)泥石流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1處。⑥選擇地面塌陷嚴重的城市2~3座,完成地面塌陷災害治理示範工程3處。⑦泥石流災害開發型治理示範工程4處:在雲南省和甘肅省,選擇威脅范圍大、危害程度高、造成大量土地無法利用的泥石流溝(流域)各2處,採取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和少量資金補助的方法,鼓勵企業、個人出資治理,據此取得土地使用權。通過泥石流災害治理示範工程建設,探索市場經濟規律下地質災害治理與土地開發利用相結合、政府指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的新途徑。⑧完成長江上游、黃河上游城鎮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治與生態恢復示範工程4處,提高綜合治理工程的效益功能,探索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模式。

(2)緩變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1)完成汾渭盆地地裂縫災害治理工程。

2)完成天津、滄州地裂縫治理與地面沉降控沉綜合治理工程。

3)完成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控沉治理工程。

4)完成杭嘉湖地區地面沉降控沉治理工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