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廟整治方案
① 泉州府文廟擦鞋女怎麼不見了
更主要的是回去過年把,過陣子說不定就來了
② 泉州孔子廟的資料
泉州府文廟,亦稱「泉州孔廟」,唐時,為「魯司寇廟」,在衙城右,宋太平興國之年( 976 )郡守喬維岳始遷崇陽門外之東南,即今址。紹興七年( 1138 )守劉羽重建左學右廟,增舊基二尺,中為先師殿,前為東西廡學,明倫堂,殿堂之南各有方池,泮橋,現明倫堂前有清末大成門。
1921 年在泉州府文廟創辦「平民小學」,捐資者李功藏, 1930 年為梁披雲老先生創辦的五校之一,請知名人士黃卓雲先生任校長。
1905 年吳增等人辦泉州公立中學堂。 1927 年泉州特委在此成立(中共)同時成立晉江縣總工會。 1933 年辦泉州國術總館。民國十五年 12 月北伐軍設興泉州政治監察署。 1937 年辦「晉江保長訓練班」、「晉江壯丁基幹隊訓練班」。
1945 年間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轟炸一枚炸彈於大成殿左,大約 20 平方米左右,後依舊修復。
民國期間明倫堂為國民堂的堂部。
臨解放時,尊經閣(則魁星樓)為古籍圖書館。被國民堂三二五師部隊占駐軍隊,用木板隔成營房。
1950 年 8 月在泉州文廟設「福建省總工會籌委會」、「辦事處」。
1950 年原平民小學改為公立小學,東西兩廡為小學課室。
1950 年至 1970 年,大成殿被佔用為糧庫。 1972 年東廡被人民小學用作教室。
1955 年改為第二中心小學。
1958 年,在明倫堂碎為圖書館等單位,並辦「收租院」展覽館等。 1992 年辦「茶一館」後倒閉。
1981 年改為泉州青少年宮。
1998 年維修孔廟兩廡與大成殿。
1985 年泉州糧庫搬出。大成殿全面修繕,包括治理白螞蟻。同時糧倉倉庫於年初全部搬出,由市博物館創辦孔廟陳列館。
1998 年,由市政府與青少年宮協商好,全部搬出孔廟。
1999 年由陳慶元先生捐資七萬元塑孔子神象,同時捐獻銅鼎一大件。
自宋至今,先後就有十九次的修繕,工作包括防治白螞蟻。
2000 年 12 月由泉州市政府拆除中菜市場。
2001 年,由市文管會申報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12月泉州府文廟文物保護管理處正式成立。
2003 年建牌坊式廟門,整治「洙泗橋」,以通巽流,留有欞星門清代遺址和「夫子泉井」遺址,同時修建「蔡清祠」、「庄際昌狀元祠」、「李先生祠」等。
2003 年由市政府整治大成門外廣場,修復鄉賢祠,建廟門,建名人館和古教育陳列。
2004年12月22日博物館遷往新館,文廟管理處正式接管文廟主體建築。2004年12月23日對文廟泮池、學池進行清淤,清理池底、維修池畔、修繕泮橋。2005年1月從蘇州引進一套較為完整的模擬仿古編鍾、編馨和祭孔禮器、樂器、祭器
③ 府文廟的府文廟簡介
泉州府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布局勻稱,建築優美,造型獨特,規制完整,文化內涵豐厚,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閩南古建築藝術的有機結合,為東南地區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築群。
府文廟位於市區繁華的商業區中心地段,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始建於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於此,七年(982)建為州學,後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重建。 主體建築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面闊7間35.3米,進深5間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結構,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盤龍檐柱8根,風格古樸,在全國現存文廟中甚屬罕見。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兩旁古榕垂蔭,庭外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橋,梁式石構,中部拱起,兩邊有石構護欄。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築有東廡和西廡,全長112米,寬10米。兩廡前正中為大成門三開間,二進深,左為金聲,右為玉振,三門聯成一體,寬60米,深10米。門外為露埕寬66米,深60米,可容數千人,左右為禮門、義路。西面臨中山街建有泮宮門。廟東有明倫堂七開間,寬36.8米,五進深21.4米,前有寬深36米的露庭,東西兩書齋,庭前有方池寬29米,長43.8米,中有4米寬的石橋,圍以石護欄。外為育英門,再往東原存有尊經閣和名宦、鄉賢祠等建築。
文廟內設有「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
「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設在大成殿內,正中有孔子塑像,兩旁有四配十二哲畫像。主要文物有傳世祭孔樂器、舞器、禮器等。其中六件青銅豆鑄有「乾隆十一年台灣知府蔣元樞捐造,貢生蔣鴻皋監制」和鑄有「同治六年五月鑄,州同御即造,訓導鄭秉經郊行李樹監鑄」及「台灣北路淡水同知嚴金清謹制」的銘文編鍾。是研究泉州文廟與台灣文廟的歷史淵源關系的實物資料。
「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設在文廟西廡,陳列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三十八位。這些人物從各個歷史時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薈萃、人傑地靈,在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以及海外交通、國家統一等領域為社會以至世界作出重大貢獻。展品使用現代彩色臘像工藝製作,配以精製各時代服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設在文廟東廡,陳列自晉代中原士人徙泉後,帶來中原文化,家塾興起,宋代泉州除府學外,各縣均建有縣學,書院林立,如雨後春筍,時有「十室之間,必有書舍」,稱譽為「海濱鄒魯」。該館陳列展出圖文並茂,以大量翔實照片反映教育歷史的遺跡和遺存,還有碑刻、課本、科舉試卷、牌匾、楹聯等實物資料,展現當時社會教育的縮影。
④ 2008年8月31日上午,泉州市府文廟舉辦新學年拜孔子活動,包括成年禮和拜師禮,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民
(1)面對傳統文化,不能絕對地說它是包袱,也不能絕對地說它是財富,而需要辨證地看內待其影響和作用。(容2分)
(2)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成為財富。例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貴和」思想,今天仍顯現於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中,同時獲得了社會主義的新內涵;(2分) (3)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就不是財富,反而成為包袱。例如封建社會片面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甚至變成「愚孝」,成為束縛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枷鎖。(2分) (4)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分) (註:未舉例說明最多隻能得4 分) ⑤ 府文廟 故事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始建於唐,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建築格局宏偉,殿宇壯麗,為江南較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⑥ 泉州府文廟好玩嗎,泉州府文廟景點怎麼樣
府文廟又名府學,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⑦ 泉州府城隍廟和府文廟是同一個地方嗎
不是一個地方的: ⑧ 泉州府文廟要不要錢
是的, ⑨ 我從晉江SM 坐幾路車可以到泉州府文廟
抄1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⑩ 泉州府文廟,天後宮平時有沒有開門
平常都有開門。打的吧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