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中國式過馬路治理

中國式過馬路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11 13:22:13

A. 有關部門為什麼要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

自2012年以來,「中國式過馬路」的治理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熱點。「湊齊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這種不文明的現象,媒體和網路輿論普遍把板子打在行人身上,指責行人「素質太差」、「缺乏規則或法治意識」、「漠視交通安全」等等。
    兩年來,在媒體頻繁曝光和高度關注下,各地管理部門紛紛加強執法力度,希望改變行人「中國式過馬路」的陋習。然而實際效果卻是非常有限,究其根本原因,這種不文明的現象不僅僅和行人的文明素質有關,更主要的是交通制度設計不合理,拖了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的後腿。
    中國式路權分配不合理,行人空間受到嚴重擠壓。2013年中國機動車數量已經超過1.3億輛,年銷售量超過兩千萬輛,機動車這種爆炸式增長帶來的交通壓力迫使有關部門只單純考慮交通運行效率,極端化地或僅從維護機動車的利益出發犧牲行人的利益,導致行人過街距離超長、道路中央缺少駐足空間等。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要步行去道路對面辦事,咫尺之遙,卻得繞上幾百米,實在是令人抓狂。在過馬路的路權分配方面,也過分偏向機動車,以杭州為例,受右轉車阻擋而減速或停止的行人達30%,行人經常是一個綠燈根本過不了馬路。
    交通信號燈設計不合理是「中國式過馬路」最重要的誘因。在很多城市寬闊的路口,行人總有一種想快點過去的沖動,因為有的紅燈實在是太長了!交通信號燈周期的設置並非只看機動車的情況,行人可忍受的等待時間同樣是必要約束條件。國外很多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在大量細致調研基礎上確定該值,作為本國交通信號燈設置的參考依據。英國的研究結果顯示,英國行人可忍受等待時間為45-60秒,德國人忍耐限度則是60秒,因此他們的馬路紅燈一般最長時間不超過60秒。中國的很多城市路口紅燈時長普遍超過100秒,有的甚至長達145秒。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顯然會導致行人等待時間大大超過其可忍受等待的極限,進而讓交通信號燈作用失效,行人過街變得不可控制。這也是執法部門治理「中國式過馬路」沒有明顯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式過馬路」的確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但絕不能僅僅歸因於行人的素質低下。高素質的外國人在中國的交通管理模式下,同樣也會無視規則,上演「中國式過馬路」的醜陋一幕。在上海,一名外國人因闖紅燈被交警呵斥,一時間《上海最牛交警英文怒斥外國人闖紅燈》的視頻紅遍網路。可見,無論行人的文明素質高低,在不合理的交通系統設計面前都會選擇不文明的過馬路方式。
    「中國式過馬路」的最大原因在於我們的路權分配和信號燈設置的不合理。「文化無高下,制度有優劣」,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交通規則,是機動車和行人各安其道的真正保障。一味地強使行人接受不合理的交通制度,即使不斷加大媒體監督和交通執法力度,那都是治標不治本,不文明行為依然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如何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既然是陋習,又是違法行為,且不安全,不文明,毫無疑問必須整治。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治才能不流於形式,才能幫助人們養成新的文明行為習慣。

表面上看,「中國式過馬路」只是一撥路人一起闖紅燈過馬路。可是,簡單的行為背後,是長期的習慣積累,要治理,絕不是搞一場運動,罰一些路人就能奏效。我們不僅要有治理的耐心,還要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豐富的手段。

首先,我們應該反省,行人的路權是不是得到了足夠的尊重。這段時間媒體也有很多報道,指出一些地方的交通設施設置不合理,行人過馬路的信號燈時間太短,行人過街綠燈與車輛右轉綠燈重疊,導致高峰時段行人難以過馬路等等。既然交通設施不合理,行人路權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那又怎能苛求行人遵守信號燈呢?

早我們很多年就進入汽車社會的西方國家,很早就認識到了共享路權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解決擁堵固然重要,但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合理地共享路權更為重要。如果我們的立法者和執法者都能樹立生命比財產重要,行人比汽車重要的路權共享理念,大家自然不需要用「中國式過馬路」來反抗路權分配不公。

其次,在解決好路權分配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建立一套權責匹配的法律。現在的做法是行人闖紅燈罰款10元,可這罰款比起闖紅燈所帶來的危害,比起可能引發的事故所給自身和他人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害

C. 對於整治「中國式過馬路」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錢與生命哪個重要?在中國習慣中錢眼前的直接利益,而生命是廣義的,所版以才會出現寧可冒著生權命危險去闖紅燈,是因為對闖紅燈基本不做任何處罰,所以只要依照相關法律嚴厲處罰,並且將相關違法信息與個人信用體系掛鉤的話,相信會立竿見影的!

D. 如何改善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復」的解決制方案

受影響最大的並不是「交通安全」,而是「交通效率」,行人闖紅燈與車搶道顯出的無秩序造成的後果就是無通行效率。

1僥幸心態,沒有意識到,這種「僥幸」離「不幸」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2從眾心理,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有相通之處: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塊玻璃沒有及時修好,別人就很可能受到某種暗示,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當身邊的人都在闖紅燈,就會不自覺地「追隨」。

3紅綠燈不科學、交通管理混亂,人們就慢慢淡化了紅綠燈的觀念。為聚眾闖紅燈提供了借口或理由。

4執法力度不夠強硬,罰款金額不足以限制闖紅燈。

如何解決?本人以為似應兼顧「疏通」和「堵截」兩個方法。一般認為應當「堵截」,解決行人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而執法人員從嚴懲治闖紅燈人員,問題就解決了。實際上這里忽略了「疏通」的方法,沒有解決紅綠燈設置不合理的因素。建議在解決方案中考錄「中國式過馬路」本身的合理因素,採用自動和人工變燈結合的方法。即:行人達一定數量,可以人工(按鈕)變燈,這樣就不會出現闖紅燈的情況了。為了限制可能的頻繁變燈,可以規定變燈的最小間隔,在這個間隔內不允許再次變燈。這樣既有靈活性,又避免了隨意性。

E. 有關部門為什麼要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人過馬路就是湊一群就沖過去,完全不顧紅綠燈,嚴重影響交通

F. 如何解決中國式過馬路的問題

一是加大交通安全和交通規則的宣傳力度,加大處罰力度。

二是鼓勵市民爭當文明交通回志願者。動答員市民和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各界加入到倡導文明交通的行列中來。

三是運用智能交通手段,藉助攝像頭跟蹤每個路口的流量情況,自動調整紅綠燈時間。

G. 如何看待「整治中國式過馬路」問題

中國式過馬路,是網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的一種調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這種現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中國式過馬路」一經網路傳播,立刻引發網友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的討論。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發起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
中國人從內心至今對法治觀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種從眾心理,即便違法也心懷僥幸,別人不遭自己也不會遭。法治倫理未融入自己內心,缺乏國民素質的基本認識和認同,只希望別人做到對自己則網開一面。
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心裡覺得別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話就一傻帽,就這樣每個人抱著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紅綠燈虛設的情景。很多中國人本來就喜歡從眾,而難以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中國人的公民素質亟需提高。
小則看是國民素質太低,大則看是國家法制沒有落實,也很難落實所造成.長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沒有法制。
我不認為「中國式過馬路」的觀點,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區的觀點和存在現象,我們應該看到現代的中國人素質正在逐步提高,我們不能以偏概全。
人走得慢,車走得快,紅綠燈給車通過的時間有兩三分鍾,你得站在旁邊吃灰塵和尾氣;而給人過街的時間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過去(年歲大的人是很難的)。況且,過街橫道線要三四百米遠才能有,天橋或地道有長長的上下梯步。這是公共交通資源上,強勢、弱勢的分配不公。
是一種交通意識的缺乏。可以在紅燈人行道口增添「語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用。
希望採納一下

H. 中國式過馬路,該怎樣改善

中國式過馬路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名詞,而且帶有地域特徵。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名詞的出現就是象徵著一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和社會表現。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現在我在一個三線城市上學,到周末出去玩兒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有一批人在等紅燈,而有一些人就騎著電車直接就沖了過去在紅燈的時候,其實這種行為是非常不文明的,既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我感覺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兩個原因。

I. 如何破解中國式過馬路的中國式困境

近來在微博上流行這樣一個詞,叫做「中國式過馬路」。什麼意思?有人描述為「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還有圖為證:在城市街頭,有好幾位行人並沒有走在斑馬線上,而是走在旁邊的機動車變道路標上,其中有推著嬰兒車的老人,也有電動車、賣水果的三輪車。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為其司空見慣,甚至為人所不覺,所以一旦被貼上「中國式過馬路」標簽的時候,才會引起廣泛的共鳴和議論。循著這樣的思路,一些行人縱身一躍橫跨公路隔欄,可稱為「中國式跨欄」;公交車站乘客們蜂擁而上擠進車,可稱為「中國式上車」;正在行駛的車輛突然一個急轉,強行插入另一條車道,可稱為「中國式並線」。
類似現象還有不少。集納到一起,著實令人吃驚,原來我們身邊存在這么多不文明現象,很多時候不管有意無意,各種「中國式」做法成了一種自然選擇,甚至到了「不這么做,反而會覺得不正常、不便利」的地步。
如此吊詭和不堪頻現於人們視野,致使人們置身其中渾然不覺,一則存在群體效應,大家都這么做,法不責眾,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一則發生了規則的異化,原來的紅燈停綠燈行、排隊依序、駕駛規則等都被放到一邊,扎堆前行、拼搶上車、強行並線成了眾人奉行的「潛規則」。有規不行,違規成風,潛規迭出,由此看來,「中國式過馬路」等現象,其實是陷入了一種規則困境。
為什麼會這樣?這既有規則意識淡薄的原因,也有規則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責公民素質不佳,並未看到問題的全部,甚至也沒有點中問題的要害。以「中國式過馬路」為例,行人不顧紅綠燈急切通行的背後,與缺乏安全意識、心態浮躁、自私觀念等不無關系,但通行區域規劃不科學、綠燈時間過短、人車關系處理失衡等現實問題的存在,往往也使人們按照紅綠燈劃定的時空難以順利通過馬路,甚至還可能面臨危險。
因此,破解「中國式過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質題,還是一道社會管理題。如何協調社會關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等理念的社會規則,提升規則的科學性?如何在規則實施中一視同仁,對違規者依法進行懲處,提升規則的公信力?這不僅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與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參與和監督。人人行動起來,人人負起責來,共同遵守和捍衛良性規則,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運作。過馬路是這樣,就業招聘、商業經營、為政用權等各個領域,又何嘗不是這樣?

J. 什麼是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抄是網友對部分中國人集襲體闖紅燈現象的一種調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這種現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中國式過馬路」一經網路傳播,立刻引發網友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的討論。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發起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