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酷吏治理

酷吏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1-11 10:49:07

① 歷史上口碑極差的「酷吏」,為何總能得到有作為的君王重用

酷吏在每個朝代都是必不可少的,大臣們喜歡用他們,因為他們總能快速地解決很多問題。當然不論正確與否。你可能會認為這些大臣都是魚肉百姓之人,但是,你必須知道,那些有作為得君王們也喜歡重用他們。

酷吏大都是寒門子弟,沒有祖上的萌陰,入仕起點低,如果沒有才幹,很難被上級賞識,從而脫穎而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酷吏們能成功的被上司青睞有加,靠的不是其他,正是他們突出的能力。從古到今,能力永遠是第一競爭力。在兩漢時期,酷吏們常常出任地方主官,且政績突出。那時,地方上有許多的豪強,他們蔑視官府的權威,觸犯律法,一般的官吏不能治理

② 為維護治安,酷吏竟活埋數百小流氓,被免官後,他為何還是不思悔改

酷吏之所以被罷官之後,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是因為在他的眼裡,為官一定要夠狠才行,雖然最後被罷官了,但他還是感嘆自己不夠狠。


等這些人都死了以後,他們在通知家屬來收屍,一時間,到處都是哭喊聲,正是因為尹賞這種雷霆手段,他所治理的轄區黑惡勢力全部被嚇怕了,不敢再出來活動,也有的逃跑了,而尹賞也升職了。用他嚴酷的手段,維護了社會治安,但是後來也是因為他太殘忍,還是被罷官了,他在臨死之前對他的孩子說,做官的時候一定要夠狠,因為在皇帝的眼裡,一個雷厲風行的人,比軟弱的人更加管用。最後他還遺憾自己當年還是不夠狠。

③ 漢朝的酷吏有沒有給後世留下什麼值得稱贊的東西

漢朝的酷吏帶來的不僅僅是消極影響,也給後世留了一些值得稱贊的東西,那就是樹立威嚴、正直治理地區的經驗。

漢朝的酷吏給後世留下了令人稱贊的精神,那就是不畏權貴剛正不阿,不是使用酷刑言行逼供。通過樹立自己的威嚴,讓民眾不敢做壞事,讓他們知道做壞事的成本是很高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地區。

④ 如何評價武則天統治時期的酷吏政治和任用人才的問題

在用人上,武則天為了奪取政權,維護統治,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但是武則天還任版用權了很多賢臣來治理天下,武則天作為一個政治家在歷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稱,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後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則天時期提拔起來的。武則天善於用人還體現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在經濟上,武則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張以保障農時;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戶口數永徽三年(652年)為380萬戶,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705年)增長到615萬戶。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武則天對此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民戶逃亡也使政府稅收受到了損失,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武則天為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平定邊患

⑤ 中國歷史上的酷吏有哪些

著名酷吏:寧成
西漢酷吏。南陽穰人。景帝時,先後任濟南都尉、中尉。因貪暴殘酷,宗室豪傑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為內史。後畏罪解脫歸家,在家鄉放高利貸,購陂田千餘頃,役使貧民數千家,致產數千金,從騎數十。再起為關都尉,出入關者雲:「寧見乳虎,無直寧成之怒。」

著名酷吏:義縱
個人簡介
(?—前116)西漢酷吏。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人。縱少為盜,其姊義姁以民術幸於王太後,經太後推薦,得任中郎、補上黨郡中縣令,治政嚴酷,縣中無逃亡事。遷長陵及長安令、河內都尉和南陽、定襄太守,依法辦事,不避權貴,霞於殺戮。至定襄,一次就報殺400餘人,郡中吏民皆不寒而傈。後徙左內史。元鼎元年(前116)因破壞告緡法被殺。 義縱,西漢河東郡(今山西省晉南地區)人。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是西漢中期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地主的著名「酷吏」。

著名酷吏:張湯
個人簡介
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後補侍御史。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緝,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構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朴,不失為古代廉吏。
生平經歷
張湯是杜人。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出外,張湯作為兒子守護家舍。父親回來後,發現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親大怒、鞭笞張湯。張湯掘開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並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後立案拷掠審訊這只老鼠,傳布文書再審,徹底追查,並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來,罪名確定,將者鼠在堂下處以磔刑。他的父親看見後,把他審問老鼠的文辭取來看過,如同辦案多年的老獄吏,非常驚奇,於是讓他書寫治獄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繼承父職。為長安吏,任職很久。 周陽侯田勝在任職九卿時,曾因罪被拘押在長安。張湯一心幫助他。他在釋放後被封為侯,與張湯交情極深,引見張湯遍見各位貴族。張湯擔任給事內史,為寧成掾,因為辦事無誤、又被推薦給丞相,調任為茂陵尉,在陵中處理事務。 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徵召張湯為丞相史,又推薦給武帝,補任為御史,令他處理訴訟。在處理陳皇後巫蠱的案件時,他深入追查其黨羽。因此,武帝認為他很能幹,晉升他為太中大夫。他與趙禹共同制定各種律令,務必依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的官吏尤為嚴格。不久,趙禹遷升為中尉,調任為少府,而張湯也升為廷尉,兩人關系密切,張湯象對兄長一樣對待趙禹。趙禹為人廉潔孤傲,自從任官以來,舍第中從未有食客。公卿相繼邀請趙禹,趙禹卻從不回報,其用心在於杜絕知交、親友及賓客的邀請,以便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收到法律判決文書都予以通過,也不復查,以便掌握官屬們過錯。張湯為人多狡詐,玩弄智謀駕御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系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並不贊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當時皇上偏愛有文才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的案件,欲圖附會古人之義,於是請求以博士弟子中研習《尚書》、《春秋》的人補任延尉史,以解決法令中的疑難之事。上奏的疑難案件,一定預先為皇上區別斷案的原委,皇上肯定的,便著為讞決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主上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皇上拜謝,他還揣摸皇上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確言論,說:「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聖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只及於此。」因而錯誤常被原諒、有時向皇上奏事,受到稱贊,便說:「臣下並不懂得這樣向陛下進奏,而是某個廷尉正、監或掾史寫的奏章。」他欲推薦某人,常常這樣表揚此人的優點,遮掩缺點。他斷決的罪犯,若是皇上欲圖加罪,他便讓廷尉監或掾史窮治其罪;若是皇上意欲寬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減輕其罪狀。所斷決的罪犯,若是豪強,定要運用法令予以詆毀治罪。若是貧弱的下等平民,則當即向皇上口頭報告。雖然仍用法令條文治罪,皇上的裁決,卻往往如張湯所說。張湯對於高官,非常小心謹慎,常送給他們的賓客酒飯食物。對於舊友的子弟,不論為官的,還是貧窮的,照顧的尤其周到。拜見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因此,張湯雖然用法嚴峻深刻不公正,卻由於他的這種作法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而那些嚴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樣為他所用者,也依附於有文才學問的人。丞相公孫弘多次稱道他的優點。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都窮追狠治,徹底審理。武帝欲釋放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武帝爭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將無法處治。」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他以審理案件排擠大臣作為自己功勞的表現,多像這樣。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渾邪王等人降漢,漢朝廷調動大軍討伐匈奴,崤山以東乾旱,貧苦百姓流浪遷徙,都依靠官府供給食物,官府庫存空虛。張湯從而稟承武帝的旨意,請求製造白金貨幣及五銖錢,壟斷鹽鐵的生產和買賣,排擠富商大賈。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並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張湯每次上朝奏事,談論國家的財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記吃飯。丞相形同虛設,國家大事都聽張湯的意見。全國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騷動起來,官府所興起的各項生產,也無法獲利。官吏們從中侵奪漁利,從而又被嚴厲地依法治罪。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員,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張湯。張湯患病時,武帝曾親自前去看望。皇上就是這樣尊寵他。 匈奴人前來請求和親,群臣在皇帝面前討論此事。博士狄山說:「和親對我們有利。」武帝詢問有什麼好處,狄山說:「武器是凶器,不應多次動用。高皇帝欲圖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於是與匈奴結和親。孝惠帝、高皇後時,天下因此而得以安樂。及至孝文帝,要對匈奴採取軍事行動,北部邊境蕭然而苦於戰事。孝景帝時,吳、楚七國反叛,孝景帝往返於兩宮之間,膽戰心寒了幾個月。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景帝一朝始終不談軍事,國家富裕充實。如今從陛下開始發兵攻擊匈奴,使得我們國家空虛,邊境地區的百姓極度貧窮睏乏。由此看來,不如和親。」武帝問張湯,張湯說:「他是個愚蠢的儒生,沒有知識。」狄山說:「臣下的確是愚忠,但象御史大夫張湯那樣,卻是詐忠。如張湯審理淮南、江都王謀反的案子,以惡毒的文辭肆意詆毀諸侯王,離間宗室的骨肉之親,使蕃臣內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張湯為詐忠。」於是武帝面帶不快對狄山說:「我讓你擔任一個郡的長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搶掠?」回答說:「不能」。再問「負責一個縣呢?」回答說:「不能。」又問:「負責一個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說不能,便會被治罪,只好說「能」。於是武帝派狄山到邊境負責一個烽障。一個多月之後,匈奴人砍了狄山的頭以後離去。從此以後,群臣震懾,不敢再談和親。 張湯的門客田甲,雖然是個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當初張湯任小吏的時候,因為金錢的關系而互相往來,及至張湯當了大官,田甲又曾責備張湯行事中的過失,也表現出忠正剛烈之士的風范。 張湯在擔任御史大夫第七年的時候。終於被免官治罪。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御史中丞。為了泄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謁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姦邪之事,武帝將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處以死罪。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此事是魯謁居所為。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麼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魯謁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戶人家,張湯親自去探望,並為魯謁居按摩雙足。趙國靠冶煉鑄造營利,趙王劉彭祖多次指控鐵官,張湯卻每每排斥趙王。趙王尋查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魯謁居曾審理趙王的訟案,趙王對他心懷怨恨,上書告發說:「張湯是朝廷大臣,掾史魯謁居有病,張湯卻親自到他那裡為其按摩雙足,我懷疑他們可能有什麼大陰謀。」此事下到延尉審理。魯謁居因病而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導官那裡。張湯也到導官的官衙審理其他囚犯,見到了謁居的弟弟,欲暗中幫助他,表面卻裝作不認識。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張湯,指使人上書告發張湯與魯謁居的陰謀,共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告發李文之事。武帝將此案交給減宣處理。減宣曾與張湯不和,接手此事後,窮追狠治,並且不向武帝進奏。正巧有人盜走了孝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庄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至武帝面前,張湯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時到各國陵拜祭,此事只應由丞相請罪,他自己並不參與其事,沒有必要承擔責任。丞相謝罪後,武帝派御史審查這件事。張湯欲圖奏報說丞相知道盜錢之事,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懼。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因此准備打擊張湯,以罪名陷害他。 長史朱買臣,是會稽人,研讀《春秋》。庄助派人游說朱買臣,朱買臣因為深通《楚辭》,與庄助一起受到皇帝的寵幸,授任為侍中、太中大夫,深受信用;張湯當時任小吏,要跪拜者請朱買臣等上前。不久,張湯任廷尉,審理淮南王謀反的案件,排擠庄助,朱買臣對此心懷不滿。及至張湯升任御史大夫,朱買臣以會稽太守升任主爵都尉,處於九卿之位,數年之後,因為觸犯法令被免官,降職為守長史。他曾去拜見張湯,張湯高傲地坐在床上,他的府丞和掾史對朱買臣也沒有禮貌。朱買臣是楚地的士人;對此深為怨恨,常欲罩張湯於死地。王朝,是齊地人,因為懂得方術,官至右內史。邊通,學戰國縱橫家的說人之術,是個性情剛烈強悍的人,兩次任官至濟南王國相。他們的地位都曾比張湯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長史,只好在張湯面前委曲求全、張湯多次代行丞相職權,知道這三位長史一向尊貴,所以常故意凌辱他們。因此三個長史合夥謀劃說:「當初張湯與丞相相約向武帝謝罪,不久卻出賣了丞相一;如今又欲以宗廟之事彈劾丞相,這是欲留取代丞相的地位。我們知道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他們派屬吏逮捕審訊了張湯的友人田信等,說張湯向武帝奏報提出建議,田信都事先知道,因此屯積取利,與張湯平分。他們還說張湯有其他姦邪之事、這些話很快傳到武帝那裡,武帝向張湯說:「我有什麼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積貨物,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張湯聽後;沒有謝罪,還驚訝地說:「肯定是有人這樣做。」減宣又上奏了魯謁居之事。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派使臣帶著簿籍以八項罪名指責張湯。張湯一一予以否認,不服。於是武帝又派趙禹責備張湯。趙禹見到張湯後,責勸張湯說:「閣下怎麼不懂分寸,您審訊處死了多少人,如今人們指控你的事情都有根據,聖上很重視你的案子,想讓你自己妥善處置,為什麼要多次對證呢?」張湯於是上疏謝罪說:「張湯沒有尺寸的功勞,從刀筆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寵幸而官至三公,沒有任何可開脫罪責之處。然而陰謀陷害張湯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於是自殺身死。 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沒有其他產業。他的兄弟之子要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污衊致死,有什麼可厚葬的!」遂用牛車裝載他的屍體下葬,只有棺木而沒有外槨。武帝知道後,說。「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因此將三位長史處以死罪。丞相庄青翟被迫自殺。釋放了田信。武帝很為張湯之死惋惜。晉升了他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

著名酷吏:王溫舒
個人簡介
西漢酷吏。陽陵(今陝西咸陽市東)人。年輕時就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為了搶奪路人財物,他常常在月黑風高之夜以錘殺人而埋之。這種殺人越貨的強盜行徑,養成了他後來好殺行威的暴虐性格。後來,地方上讓他試作亭長,這是一個鄉村基層的官,管理一亭(漢制,十里為一亭)的治安警衛,兼理民事。但試了好幾次,他都干不好本職工作,因而罷去。此後,他又在縣衙門里充當小吏,逐漸升為廷尉史。不久,王溫舒投靠張湯。張湯也以嚴酷著稱,用其為御史,負責督察盜賊。他到任後,殺傷甚多。其暴虐性格又得到進一步發展。
生平經歷
當時漢武帝主張全面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嚴厲打擊危害專制統治的行為,在這種形勢下,樂以刑殺為威的人往往提拔較快。故王溫舒很快就升遷為廣平郡(今河北曲周縣北)都尉,輔佐郡守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是一郡的主要長官之一。為了治理廣平的治安,他從郡中仔細挑選了十幾個果敢能任事、一往無所顧的人充當郡吏,作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內「盜賊」。王溫舒之所以重用這批人,自有他的想法。王溫舒了解到這批人以往都犯有重罪,只不過沒有暴露,仍然逍遙法外而已。王溫舒將此作為控制他們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督捕「盜賊」有功,頗得王溫舒滿意者,無論你以前犯有多麼嚴重的罪行,他都不加處罰;而如果你督捕「盜賊」不力,甚至有意迴避或加以庇護的話,那就不但誅殺其身,還要滅其全族。這樣一來,這批人沒有不竭盡全力的。至於是否濫殺無辜,王溫舒是不管的。這種嚴酷的手段頗為見效,廣平周圍,齊、趙之效的「盜賊」乃不敢接近廣平。廣平以此號為「道不拾遺」。 應該指出,封建統治者所指的「盜賊」,首先包括甚至主要是指那些走投無路、被迫起來進行反抗斗爭的農民群眾。他們的斗爭威脅了漢王朝的封建統治,所以封建統治者必須用最嚴酷的手段將他們鎮壓下去。王溫舒正是起到了劊子手的作用。 廣平郡內道不拾遺,使王溫舒聲望大著。漢武帝知道後極為贊賞,立刻提拔他為河內郡(今河南武陵縣西南)的太守。他成為一郡之最高行政長官。 廣平、河內兩郡相隔不遠,王溫舒在廣平時就知道河內的一些豪強之家。這些豪強不守法庭,稱霸地方。他們不僅宗族勢力強大,而且往往連成一體,沆瀣一氣,官府對他們毫無辦法。這當然對加強中央集權不利。漢武帝這次把王溫舒派到這樣的地方。正是要他以嚴厲的手段懲治這批豪強。 這年九月,王溫舒到河內走馬上任。他立刻做了一系列的部署。鑒於當時官府的驛站傳送文書速度太慢,他另外命令准備私馬五十匹,部署在河內至京師的沿途上,作為另一套驛站。他要求凡有河內、京師的往返文書,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傳送。同時,他又仿照在廣平的辦法,挑選若干名曾犯有重罪而又果敢任事的人充當郡吏,讓他們到第一線去逮捕郡中豪強。短短時間里,就以各種理由將郡中豪強大族基本上全部捕獲。然後三溫舒窮加審問,轉相株連達千餘家,當然其中有不少無辜平民百姓也被牽連進去。首戰告捷後,王溫舒立刻上書武帝,提出對這批人的懲處方案;大者誅全族,小者殺其身,無論大小其家產統統沒入官府。過去,此種文書若通過官府驛馬遞送,往返費時很長。這次王溫舒使用率先設置的私人驛馬傳遞,書奏不過兩日,漢武帝的允准詔書就已到達,河內官民對其如此神速莫不感到驚訝。詔書一到,一場大規模的殺就開始了。上萬人成了刀下之鬼,「流血十餘里」。真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這對那些橫行鄉里的豪強地主來說,是咎由自取,但對大多數無辜被牽連的平民百姓而言,真是血海奇冤。 經過這番刑殺,也收到了在廣平那樣的效果。從九月上任到十二月底,短短三個多月,郡中安寧,無犬吠之盜。人們側目而視,重足而立。全郡都沉浸在一片恐怖之中。當時尚有個別人聞風逃到旁郡,王溫舒派人前往追捕,待捕獲回郡,已是第二年春天了、按漢朝法律規定,秋冬行刑,春夏不準殺戮。眼看透到的人非要等到秋後處決,王溫舒頓足嘆道:「哎呀!假使冬季再延長一個月,我就可以徹底完成這個任務了。」殺人,對王溫舒來說,已成為一種嗜好;人命,全被他視為草芥。 無辜平民和豪強地主的白骨為王溫舒壘就了向上爬的階梯。他在河內的「治績」,很快傳到朝廷,漢武帝把他視為十分能乾的人,准備予以重用。 當時京師治安很成問題。漢初以來,由於政府、私人鑄錢並行,從而使幣制十分紊亂。武帝決定由國家收回鑄幣權,並以嚴刑竣法禁止民間自由鑄錢。但利之所在,人不畏死。民間私鑄錢幣者仍不乏其人,京師一地尤盛。為了嚴懲私鑄錢幣者,武帝乃起用酷吏治理京師。先是任義縱為內史,作為京師一地最高行政長官,這次又將王溫舒拔到京師為中尉,讓他專管京師的治安。這對王溫舒來說,是一個關鍵的飛躍。過去他一直是地方官,如今卻一躍成為京官了。在京師,王溫舒仍故伎重演,像在河內一樣,以酷殺行威。他專門選用那些專好猜疑、心狠手毒、敢於禍及別人的好毒之徒,作為自己的鷹犬。當時又縱早以酷暴著稱,它位又在王溫舒之上。王溫舒想乾的一些事情如果事先沒有請示義縱,義縱就對他加以凌辱。並從中掣肘,敗壞其功。因此,在京師王溫舒並不能像在河內那樣恣行無忌,快其意而行事。不久,義縱因反對楊可告緡而以「廢格詛事」被殺,王溫舒輒被提為廷尉,成了掌管刑獄的全國最高司法官,為中央九卿之一。但王溫舒此人酷暴少文,嗜殺成性,至於國家法律常被置於不顧。對一些大案、疑案更是昏昏不辨。顯然這種人是不適宜擔任最高司法官的。所以時隔不久,當接替王溫舒為中尉的尹齊被免官後,漢武帝乃將王溫舒廷尉一職免去,讓他仍擔任中尉,負責京師治安。而這正符合王溫舒的心意。上次任中尉時因有義縱掣肘,因而不能不有所顧忌。、現在義縱已死,沒有誰敢和他刁難,王溫舒又可以肆無忌憚了。他對京師風俗人情十分熟悉,對一些豪強惡克也很了解,他就重用這些豪惡之吏。這些人善於深文周納,巧低人罪,他們要想懲治誰,就千方百計地給你羅織罪名,誰也休想逃脫。而且一旦落入他們手中,無不慘遭嚴刑拷打,到頭來,「大抵盡糜爛獄中」,極少能夠生還。他們常常對下戶中的好猾之人採取這樣暴虐的方法,使其身死、家亡、族破,意在警告那些豪強大戶,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刑殺,在短時間里收到了成效。京師,似乎安寧了。

著名酷吏:周紜。
周紜。東漢人。上任伊始,他就先了解洛陽城裡有哪些豪強大姓,平日里是否作威作福,結果下屬報上來的並非豪強大族。他一怒之下,嚴厲訓斥,限期上報,所以很快他就摸清了全城豪強與他們的胡作非為,一經審理查實後毫不留情予以鎮壓。他奉公執法,不畏豪強皇親國戚。外戚竇篤權傾朝野,其家族中人所為不法之事,都受到周紜的追究查辦。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周紜的不畏強權,秉公執法,使得京師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就為之一清,治安明顯好轉。遺憾的是周紜秉公執法將既得利益集團得罪了,在既得利益集團的排擠下,周紜丟官家居。敢於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的官員不為污濁官場所容,吏治也就江河日下,豺狼當道了。周紜丟官,竇氏家族立即對與他們有舊仇宿怨的人,尋釁打擊報復。周 紜自忖難過此關,乾脆在家坐等竇家前來問罪。誰想,這竇篤良心未泯,還懂點事理,認為周紜雖法辦了竇家不少人,卻是公正無私的,並不來找他麻煩。周紜於是得以善終。但這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所有酷吏都能落個好下場。 周紜為官清廉,家給不足,自己帶了妻兒做磚坯賣以貼補家用。但他「奉法疾奸,不事貴戚」。如果他貪贓枉法,同流合污,完全可以過著衣食不愁,甚至花天酒地的生活。比較起來,兩漢時期的酷吏大多廉潔奉公,貪贓枉法的遠少於唐代。唐代的酷吏幾乎是無一不貪。貪污受賄的手法往往是赤裸裸的,收了被告的,再收原告的。凡被卷進案子中的人,最後幾乎無一不是傾家盪產,性命還是不保。而這些酷吏一個案件辦下來,就可以一夜暴富。事後還有皇帝的賞賜。從酷吏身上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這樣的認識:低薪不一定貪,高薪不一定不貪。

著名酷吏:來俊臣
個人簡介 來俊臣。天資殘忍。按詔獄。前後夷千餘族。作羅織經。後詔斬於市。人皆相慶曰。今得背著眠矣。爭抉目。摘肝。醢其肉。須臾盡。以馬踐其骨。無孑余。家屬籍沒。(酷吏傳) 來俊臣唐朝萬年(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人,官任御史中丞。
生平經歷
武後臨朝執政時,疑忌天下人圖謀叛變,便設置銅匭,令人檢舉告密,並寵用來俊臣等,按問推審告密事宜。來俊臣天性殘忍酷虐,迎合武後意旨,每推審一人,必定逼誘板引出數十百人,輾轉牽連,造成冤獄,以逞其能,邀取功賞。又私自養無賴數百人,專令告密,撰寫羅織經,網羅無辜,織成謀反罪狀,心想陷害一人,便教其黨徒,以相同事狀,在數處告密,於是立即拘捕,用嚴刑拷訊,逼他誣服,以報私怨。所用酷法有:定百,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號。 當他審訊囚犯時,常用燒醋灌入犯人鼻腔或用鐵圈梏犯人頭,外加木楔,致使腦裂髓出,或掘地做牢,犯人進入,不死不得出,種種酷刑,慘不忍睹。犯人見那刑具,便已魂飛魄散,驚駭戰栗,因此往往隨口誣供。由他所經辦告密案件,前後誅殺多達一千多族,天下人心惶惶。 後來俊臣蓄意謀反,想將滿朝權貴次第害死。不久罪行揭發,被拘系獄中,備受嚴刑拷訊,終被處斬於市。當時的人都互相慶賀說:「從今以後,可以安眠無憂了」眾人爭相抉出其目,摘取其肝,剖心割肉,以馬踐踏其骨,頃刻之間,了無剩餘,全家籍沒。 來俊臣只知迎合意旨,以邀功賞,張其權勢,不惜泯滅天良,殺害無辜,殘忍酷烈,結果落得悲慘下場。 噫!自古以來,小人得到功賞、權勢,只有促速其死,結下無窮怨業而已。

漢朝十大酷吏
1 侯封 2 郅都 3 張湯 4 趙禹 5 寧成 6 義縱 7 減宣 8 杜周 9 周陽由 10 王溫舒

⑥ 漢武帝為什麼要重用酷吏呢

“廢除百家,獨尊儒術”是漢王朝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是“尊儒尚法”也是漢武帝制下的基本國策,兩者並不矛盾。在推崇法家,法制的同時還必須引儒術作為裝飾,雙方並非對立而是相互為用。

漢武帝使用的酷吏杜周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在他手裡無辜丟了性命,因為他的做法符合武帝的心意而受到重用,做了十幾年的御史中丞。

杜周非常善於揣摩武帝的心思,皇帝想整誰,他就編排罪名去陷害誰,武帝要釋放誰,他就故意先拘押著,再找機會向武帝透露一些關於這人被冤枉的消息。杜周的座右銘是皇帝的意思就是法令,怎麼說就怎麼對,無需非得遵守法律。

⑦ 作為歷史上口碑極差的「酷吏」,為何總能得到有作為的君王重用

因為這「酷吏」往往都是君王的心腹,君王把一些別人都不願意做的差事交給他們,所以在外人看他們口碑差,但其實是君王的得力干將,替君王去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

總是要有些人去背這些黑鍋,處理這些棘手的事情,這些酷吏就是為此而生,自然而然就是君王的心腹了。

⑧ 為何酷吏郅都,不避權貴嚴執法,卻落得個腰斬於市的下場

漢朝,有一特點,皇帝常常任用酷吏。而他們,是皇帝的工具,鎮壓豪強,打擊諸王,為皇權的鞏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傷人者,終傷己。

酷吏們,是皇帝手中的棋子,用則封官拜爵,棄則丟官亡命。

《史記》、《漢書》、《後漢書》記載酷吏共計16位,得善終者僅5位。多少為非作歹之徒,死於酷吏之手,酷吏們為民除害,維持著地方、京師的朗朗乾坤,而來自於貴戚與官宦階層的怨恨情緒,卻如火山內的岩漿般積聚。

匈奴人得到消息,歡呼雀躍,兵鋒直指雁門關。繼任的雁門太守馮敬,指揮無方,雁門關被攻破,兩千餘名漢軍戰死,馮敬殉職,萬余名百姓被殺,雁門關被嚴重破壞。

飛騎將情報傳送到長安未央宮,漢景帝心如刀絞:郅都若在,何有如此慘況發生,唉!

邊境地區,蒼鷹常常在天空盤旋。人們都記得,烽火雁門關,曾經有一位令豪強切齒的酷吏在此駐守,他百戰不懼,敵人畏其英名,數年不敢靠近邊城,沒想到,他卻身死於自己人手中。“戰士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⑨ 歷史上口碑極差的「酷吏」,為何總能得到有作為的皇帝重用

因為酷吏幫助了政府,加強了律法的權威,並且維護了皇權,說起酷吏,給許多人的印象就是他們用嚴刑來殘害老百姓,並使屈打成招來陷害忠良。很多人對他們用律法治理國家的思想多有貶抑,聖明,以及有作為的君王才會大規模的啟用酷吏,這就造成了酷吏政治的興盛。酷吏大部分都是寒門子弟,沒有祖上的萌陰,入仕起點低,如果無才乾的話,很難被上級賞識,從而脫穎而出。

最後我還想說的就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的話,不管使用哪種思想治理國家,都一定要把思想化為具體可行的法律條文,以及行政標准,這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然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從這個意義上說的話,不管哪種治國方略都是不可以離開法律,以及離開法家的。酷吏身上法家的務實精神,是他們可以給我們現代人為數不多的借鑒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