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流域治理案例

流域治理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11 08:03:52

A. 為什麼說西亞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舉兩個例子

兩河文明應該是阿拉伯地區的文明。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附近。這是阿拉伯文化的發源地。早在公元前5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他們在交流中逐漸創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對它加以繼承和改造後,成為據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這種文字用蘆葦稈和動物骨頭在軟泥上所刻,落筆時力度大速度緩,印痕寬而深;提筆時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淺,好像木楔子,所以稱為「楔形文字」。古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經把它們作為自己的文字。蘇美爾人還把他們的神話故事《吉爾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為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詩。史詩主要講述了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一生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大約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古巴比倫人在蘇美爾人的基礎上,創造了更加絢麗的文明。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里,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全文共3500行,內容涉及盜竊動產和奴隸,對不動產的佔有、繼承、轉讓、租賃、抵押,涉及經商、借貸、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對研究古巴比倫王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最令人神往的莫過於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空中花園,阿拉伯語稱其為「懸掛的天堂」。相傳尼布甲尼撒國王為了治癒愛妻的思鄉病,特地建造了這座超豪華的「天堂」獻給她作為禮物。果然,愛妻思念家鄉的愁容一掃而光,白皙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歡快的笑容。空中花園為立體結構,共7層,高25米。基層由石塊鋪成,每層用石柱支撐。層層都有奇花異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園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緣自於幼發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園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古跡之一。

B.  國外生態補償的典型案例

一、美國:綠色償付

綠色償付的中心內容是享受保護成果的人們向提供保護服務的人們付費。美國紐約市向哈得孫河上游農民付費,保證其清潔水源項目是典型案例。紐約市90%的飲用水來自於哈得孫河上游——距該市200km的特拉華州的鄉村,那兒居住著7萬多人,並且分布著約3個奶牛場,開發壓力比較大,河流水質受到威脅。假如河水受到污染,紐約市政將必須建設標准更高的凈水廠,為此預計將花費70億~9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第1個10年的運行費)。紐約市政府權衡利弊,決定用向上游農民付費的方式保護水源。1993年,紐約市成立了非營利性的流域農業委員會(WAC),委員會通過引導土地使用方式的辦法保護河流生態和水質。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為保護和恢復森林的土地使用者提供補貼;二是為按照推薦的環境友好方式經營牧場、農場的農民提供補貼和服務;三是通過購買土地發展許可權制土地開發。付費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在水費中增加了9%附加費,此外還有少量資金來自市政公債和信託基金。

二、哥斯大黎加:國家森林基金

哥斯大黎加建立了全國性的環境服務付費制度(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簡稱PES),該項制度開始於1996年的森林法。哥斯大黎加的森林法規定,來自於天然林、樹木種植、經濟林種植所提供的固碳、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觀光風景服務可以得到補償。補償標準的制定依據土地利用的機會成本,通常高於放牧地的租金費,具體補償標準是:通過植樹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平均540美元/hm2的補助;通過保護和恢復森林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平均210美元/hm2的補助(上述兩項補助均分5年支付);通過經濟林種植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每棵樹0.8美元的補助;每5年為1個合同期,到期時根據監測和評估結果進行下一期合同談判。

哥斯大黎加通過多種渠道籌集生態補償資金。哥斯大黎加除了通過立法手段來保證生態效益的內部化外,還採用市場手段對私人生產者所提供的生態效益進行補貼或為政府保護生態效益提供財政支持。哥斯大黎加1996年7575號森林法規定把向化石燃料徵收的銷售稅作為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來源之一。另外,哥斯大黎加還利用可確認的貿易補償這種市場手段從國際市場上為哥斯大黎加政府進行生態保護尋求財政支持。可確認的貿易補償(CTO)是指能在國際市場上轉讓或銷售溫室氣體補償權的財政手段。一個CTO代表了一定量的溫室氣體釋放物,這些釋放物用減少的或被吸收的碳當量來表示。當一個外國投資者購買了一個CTO(如通過重新造林或開展林業保護的方式來購買CTO),該投資者就額外地為哥斯大黎加提供了財政支持。目前,環境服務付費項目的資金85%來源於化石燃料稅,8%來自政府財政、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和其他國家銀行的政府貸款,7%來自企業自願付費和國際碳匯交易收入。還有一些流域通過附加水費為上游提供水資源保護的補償資金。

環境服務付費項目由哥斯大黎加國家森林基金管理。國家森林基金組織通過與環境能源部、有關民間咨詢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等項目執行機構簽訂項目協議實施環境服務付費項目。保護區域的土地擁有者與項目執行機構簽訂協議,承諾具體的保護義務,獲得相應的補償。這些補償提高了土地擁有者保護植被的積極性和保護能力,同時也為保護區的居民(多數是窮人)提供了額外的經濟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三、歐盟:生態標簽認證

為鼓勵在歐洲地區生產及消費「綠色產品」,歐盟於1992年出台了生態標簽體系。歐盟生態標簽制度是一個自願性制度,歐盟建立生態標簽體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類產品中在生態保護領域的佼佼者選出,予以肯定和鼓勵,從而逐漸推動歐盟各類消費品的生產廠家進一步提高生態保護,使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到使用,直至最後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不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生態標簽同時提示消費者,該產品符合歐盟規定的環保標准,是歐盟認可並鼓勵消費者購買的「綠色產品」。如果生產商希望獲得歐盟生態標簽,必須向歐盟各成員國指定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完成規定的測試程序並提交規定的測試數據,證明產品達到了生態標簽的授予標准。歐盟對於每一種產品都規定了相應的環保性能標准,這些標准主要是關於自然資源與能源節省情況、廢氣(液、固體)及雜訊的排放情況等。

四、德國:跨流域國際生態補償和區域橫向轉移支付

德國易北河的生態補償政策是比較典型的區域合作機製成功範例。易北河貫穿兩個國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國。1980年前從未開展流域整治,水質日益下降。1990年後德國和捷克共和國達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協議,成立雙邊合作組織。整治的目的是長期改良農用水灌溉質量,保持流域生物多樣,減少流域兩岸排放污染物。雙邊組織由8個專業小組組成:行動計劃組,確定、落實目標計劃;監測小組,確定監測參數目錄、監測頻率,建立數據網路;研究小組,研究採用何種經濟、技術等手段保護環境;沿海保護小組,解決物理方面對環境的影響;災害組,解決化學污染事故,預警污染事故,使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組,收集水文資料數據;公眾小組,從事宣傳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報告雙邊工作組織工作情況和研究成果。

根據協議,德國在易北河流域邊建起了7個國家公園,佔地500km2;兩岸流域有200個自然保護區,禁止在保護區內建房、辦廠或從事集約農業等影響生態保護的活動。經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水質已基本達到飲用水標准。

易北河流域整治的經費來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排污費(居民和企業的排污費統一交給污水處理廠,污水廠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資金後上交國家環保部門);二是財政貸款;三是研究津貼;四是下游對上游經濟補償。如2000年德國環保部拿出900萬馬克給捷克,用於建設捷克與德國交界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目前國際上只有德國在生態補償方面實行州際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其最大的特點是資金到位,核算公平。橫向轉移支付就是由富裕地區直接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也就是說,通過橫向轉移改變地區間既得利益格局來實現地區間公共服務水平的均衡,並且設計出了一整套復雜的計算依據以及確定轉移支付的數額標准。德國的橫向轉移支付基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增值稅由州分享部分的1/4;二是財政較富裕的州按照統一標准計算結果撥給窮州的補助金。德國通過州際財政平衡基金實施州際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社會穩定。

五、澳大利亞:水分蒸發信貸

澳大利亞Mullay-Darling流域位於澳大利亞東部,大規模的森林採伐使土壤鹽漬化問題日益嚴重。為此,下游一個由600個灌溉農場主組成的食物與纖維協會,與上游新南威爾士州林務局達成協議,將植樹造林作為一種成本有效的策略予以資助。該協會根據在流域上游建設100hm2森林的蒸騰水量,向州林務局購買鹽分信貸,即下游使用水灌溉土地的農場主向林務局支付「蒸騰作用服務費」,現在是按照每100萬m3水交納17澳元的價格來支付,或按每公頃土地85澳元的價格來補償,支付10年。林務局利用這一經費採取在上游地區種植脫鹽植物、栽植樹木或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護水質,避免鹽鹼化。

六、厄瓜多:流域水土保持基金

1998年在基多成立了流域水土保持基金,基金的資金收自於用水費,具體有以下來源:MBS-Cangahua灌區、流域下游農戶、水電公司HCJB、Papallacta溫泉、基多市政水務公司(交納水銷售額的1%)以及國家和國際補充資金;流域水保基金用於保護上游40萬hm2的Cayambe-Coca流域的水土,以及上游的Antisana生態保護區,具體的活動包括購買生態敏感區土地、為上游居民提供替代的生計方式、農業最佳模式示範、教育和培訓;該水保基金交由一個公司來運作(Enlace Fondos),公司設有理事會,成員來自地方社區、水電公司、保護區管理局、地方NGO以及政府。

C. 有關黃河的成語

不到黃河心不死


huáng

xīn


〖解釋〗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
〖示例〗他自己心裡何嘗不明白呢?~罷哩!
★茅盾《清明前後》第四幕
跳到黃河洗不清
tiào
dào
huáng



qīng
〖解釋〗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關於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鯉魚跳龍門
涇渭分明
中流砥柱
拼音:
zhōng
liú

zhù
典故、釋義: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
鯉魚跳龍門
拼音:


tiào
lóng
mén
典故、釋義: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出處: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例子:
涇渭分明
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典故、釋義: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處: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例子:
~緣底事,元戎總未計恩仇。(林伯渠《和朱總出太行韻》)

D. 案例探究:黃河流域的開發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08年7月3日,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調整為15

1.D
2.圖略(注意與三門峽的區分)
3.有利條件:河流流量較大,內地勢落差大,水容能豐富。有利影響:減輕了旱澇災害威脅;增加了枯水期的水量,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質。
4.(l)增加了入海口地區地下水的補給量,提高了地下水位;(2)向河口三角洲濕地補水,濕地水面面積增加;(3)有利於入海口地區魚類的洄遊和產卵;(4)帶來了大量泥沙,加快了三角洲造陸過程。(答對兩條即可)

E. 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工程的原理是什麼典型實例

整體性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工程學原理 「九子登科」

F. 為什麼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大多在河流流域附近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在上古時代,抄人類文明建立襲在食物的基礎之上!!!穩定的食物需要人類自己培植——要培植好的糧食——需要好土壤、優等氣候、充足水源——這些,在河流流去是能最好滿足的——而,真正好的河流在哪?在溫帶、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河谷土壤肥沃,河水為人類提供日常用水不說,還有方便的交通(這在上古時期,意義是很重大的)。至於好的氣候,亞熱帶與溫帶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結果出來了,南北緯30°即1、埃及(尼羅河谷底與三角洲)2、古印度(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3、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即兩河流域)4、古中國(黃河與長江)5、瑪雅文明、印加文明(他們 建立在天文地理的基礎之上)我愛地理 敘陽 七星鳥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