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理
㈠ 為什麼說上醫治國
國家機器並非萬能,當它病態發展,一個好的改革者就像良醫,可扭轉時局。這個意義就遠高於普通醫生的治人了。
純手打,望採納(/ω\)
㈡ 古人講「上醫治國」,這話該怎麼理解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治未病不治已病」
治病是中醫最下乘的本事
從醫道中悟出人生哲理是中乘
上乘是運用醫道來治理國家
㈢ 何為上醫和下醫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大病據史料記載,有這么一個古代名醫版扁鵲論醫權術的故事。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哪一個醫術最高?」扁鵲回答:「長兄最高,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接著問:「為什麼?你能說明白一些嗎?」扁鵲回答說:「我長兄治病,是在病症還未表現之時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醫術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氣根本傳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時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氣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後才治,別人見我割肉切骨,動作頗大,就認為我醫術很高明,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其實,比起我長兄與仲兄來,我的醫術是最差的。」故事的要義,可以概而言之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大病
㈣ 中醫為何有上醫治國之說
天地是大宇宙復,人身是小宇宙,國制家呢,也就是個中宇宙。
中醫所參詳的是宇宙萬物生長消滅,將這個規律對應於人身,所以中醫以陰陽為綱,以五行為象,追求在尊重規律下的平衡,使各要素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這樣的話,懂醫理的人,具備了基本哲學思辨的能力,與治理國家的基本能力是一致的。
另外一點,下醫醫身,中醫醫心,人的身病與心病都與外在條件有關。所謂倉稟足知禮儀,衣食足知廉恥。魯迅看到中國人愚昧麻木,深受觸動,棄醫從文。他當時的話大意是「把人醫得牛一樣壯,不過勞碌挨刀的下場」。也就是說,人的頭腦充足、心靈清明、品格端正,這些比肌肉發達更可貴。可是,無論是一個高明的病理學家還是一個高明的心理學家,都只是治一人一身一事。如果能求得民族的和諧、社會的公平、文明的進步,那受益得福的將是億兆黎民。這才是更上層的醫生。「醫生」啊,兄弟!你明白嗎?醫人的生,醫人的一生,醫眾人的一生啊!
這就是古代中醫的抱負。
所謂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也正是基於這個立意而從反角度而言的。
㈤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以下;
上等的醫生是預版防為本,用心神,權他是用心神來觀察、交流的,病在剛發生或要發生,本人還未覺出的時候,上等的醫生通過病人的眼神,下意識的動作,就已斷定病人的病情、病因了,就開始給病人吃葯了。
中等的醫生用心與心的交流,就是心理大夫,病在肌膚表面,人已感覺有輕微什麼不舒服,他會幫病人調理。
下等的醫生用非常具體的方法,針對每一個病人(包括十分痛苦的病人)用不同的草葯治病;
治理國家也跟給人治病一樣,當國家處於太平盛世,要有開明的君主,治世良臣,精兵良將和安於生產的百姓。有潛在威脅國家安全的人或事要及時鏟除,免其做大危害國家;
當國家有了外患時,先分析國內外形勢,與各國關系如何,來攻的國家實力如何,本國是否有內亂,國民生活與教養如何,是該攻還是該議和。然後盡量使國民萬眾一心,來抵禦入侵。
當一個國家在存亡關頭的肯定團結一致對外抗爭,對待外敵應知己知彼,採取相應措施,不應白白讓少數兵去送死,也不能太勞師,不能失去議和的機會,也不能姑息養奸,醫理和用葯尺度應該也都是這樣的道理。但治國確實比治人要難。
㈥ 為什麼說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
未病防病,以病防變。
㈦ "上醫治國"的古文原文是什麼
上醫治國,治未病之病。中醫治人,治欲病之病。下醫治病,治已病之病。
該句可能出自《東周列國志》,但具體來源已經不可考。
㈧ "上醫治國"的古文原文
<篇名>目經大成
書名:目經大成
作者:黃庭鏡草成此書,此後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鄧學禮得悉此書後於嘉慶十年刊行
朝代:清·乾隆六年
年份:公元1741年
<目錄>
<篇名>序
屬性:先大父燕台公,精眼科,本其心得著為筆乘,顏曰《目經大成》,藏諸家以授先考。在田公暨不肖瑛木遽付
剞劂也。時 江鄧君贊夫者叩門請業,大父樂育為懷,不靳授受,出所著予以錄讀,贊夫於是有其書矣。逮大父
謝世,欲鐫板,力未及。厥後,聞贊夫已為付梓,竊謂大父姓氏由是益著,深歸功贊夫,其復更有他慮耶。發甲
戌,瑛游信江郡侯簣山,王公相召,適晤贊夫,索刻本閱之,竟署曰《目科正宗》,鄧某著輯。吁!胡為冒其名
以自見耶。夫名者,因實而著也。實之不立,名將焉附!是書也,即贊夫自序黃某先生所授《目經》雲雲,亦知
實有不容掩者,奈何復冒其名以自見耶。雖然吾於贊夫何尤,但細閱書內舛謬殊甚,淄澠並泛,不獨有負先志,
抑且貽誤後人,中夜輾轉,思更梓傳,又苦力難支,抑鬱者久之。饒邑族祖香泉先生,家素豐而篤義舉,棄儒業
治岐黃,究心方書。瑛以《目經》進,不勝擊節,曰∶吾兄深造若此,殆遠勝古人。子荷其薪傳,技臻神妙,亦
固其所知。予力難更梓,為之撫然者累日,爰命表弟胡君鵬南、四令郎文標共師事焉,傾金勒為成書。此其欲得
予術以共濟世歟,抑以廣大父之傳,而無致湮沒不彰歟。嗟夫!先生於先祖遺書,一見猶 如是,若贊夫親炙
門牆,詎忘教澤。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刻以垂世而沒其名,是誠不可解
也。今幸雕工告峻,縷陳顛末,惟冀吾祖、吾父在天之靈,閔其不逮,默為佑啟,庶家學淵源不致或墜,而叔祖
同胡君贊襄之力,亦並垂不朽也夫。
\x孫璧峰瑛懷氏熏沐謹序\x
\x族弟瀠回瀾氏謹書\x
<目錄>
<篇名>校刊目經大成序
屬性:閩中濉水族兄庭鏡手著《目經大成》,而自為序例,魏相國定國表而章之。其為書分論、症、方各為上、下卷。
近江鄧氏改名《目科正宗》,去其序例,任意竄易,攘為己有。而玉峰氏瑛懷,族兄嫡孫也,乃以家藏本校而
刊之,去偽存真,悉還其舊。嗟乎!祖宗有田宅,他人冒而侵之,其子孫能釐清疆界以復故業,猶謂之孝。況是
書之有功於世,本所心得精思審定,豈容妄庸子竄易一字,使貽禍無窮哉!夫人盲於目猶可言也,醫盲於心不可
言也。然盲心之醫,禍至盲百數十人之目而止,若既自盲於心矣,又欲盡盲天下後世之醫之目,使之真偽不辨,
倀倀焉維吾所出入而奉以為師,相與盲其心焉,此其禍不胥天下後世之有目者而盡盲之不止。則玉峰之汲汲是書,
為天下後世之有目者杜絕受禍之原因,非第為其祖之書計也。蓋用心可為至矣。玉峰能世其醫,且立心行己有祖
風,客信州,所傳漸廣。而是書之校刊,予尤嘉其志焉,因著之於簡端。
\x嘉慶戊寅上饒族祖香泉序\x
<目錄>
<篇名>魏序
屬性:年七十有二,蒙聖天子予告歸田,復覃恩特加一品,得力亦未必不在此。
黃庭鏡,濉水一寒儒耳,藉眼醫活二十餘口,宜以錢為性命,觀其行事及所著書,宛合循吏風范,不謂寄跡
技流,深造能如是耶?因喜而為序,且於其行大書「八閩高士」以贈。雖然天官職秉銓衡,斯人有有為之才,不
及身親舉用,周遊湖海而僅以良醫聞,不亦滋愧已乎。
\x平昌慎齋魏定國撰\x
<目錄>
<篇名>李序
屬性:黃子不塵,明同學弟也。天姿靈爽,博學多能。其為詩、古文詞不落言筌,自成一家。向有抒愫居存草,見
者每擊節,想見其為人。怪帖括一道不事,事人示以疵醇囑,然似不屑聽,余嘗痛責之曰∶求名不務此,是猶南
轅而轍也哉。爭離索而處,與黃子日疏闊,方意帖括售知,悔以詩、古文詞為累,不謂棄經史治岐黃,變好古之
心而好術也,亦已久矣。夫以黃子之才,吾黨素所推服,使善其所養,將立德立功匪異人,任駕駘如余,莫得追
其後塵。顧不自愛,惜甘心降志以混跡於眼科中也,悲夫!厥後遨遊名勝,頗有遠名,竊疑聰明欺人,未始為異。
適余病,明幾喪,遇治而痊。因問果何神秘奏效乃爾,黃子逡逡謝,勿敏也,發篋得《目經》三卷,讀之喟然曰∶
不塵子游心斯藝也,一精至此乎!余不識醫,覺醫之源委洞轍,若不止為專經而設。抑且罕譬快論驚心解頤,又
若並忘其醫書者,知非破格以聳觀覽,實不失好古之本色雲。是集出,定爭存草先傳不朽,視揣摩帖括老死牖下,
而湮沒不彰者,相去何如黃子雅有卓見,而不為自愛也。嗟夫!天與不塵之鏡,化成重離之書,將照耀於天下後
世,而盲者賴以不盲,彼昏不知學,或等諸尋常方脈,至欲訾議於其間者,其為盲也,雖黃子亦無術以救之矣。
\x同學兄李明謹題\x
<目錄>
<篇名>兄序
屬性:《目經》一書,裘同母弟庭鏡所編著也。庭鏡甫成童,軒軒霞舉,穎敏過人,老父特愛之,寢處與俱,逐事
提訓,一一理會。比長,博涉古學。時老父 於酒,凡應酬筆墨皆弟出,愛益至,居嘗語母大人曰∶雞鳴一鞭裘
為先著矣,然承予之志,終鏡也。否則,墜厥業逮裘,叨附諸生,老父尋 謝塵土。弟既文戰不利,又當大事,
哀毀過情,雙睛不利於用。乃放浪形骸,每花辰月夕,與二三知己,或扁舟,或名園,或溪橋山寺,隨在有觥觴
具、絲竹具、茶具、文具,嘯嗷其間,幾不知有身世,家人亦莫測所往,已而博古為師,刀圭丹灶自作周旋,病
忽瘥,遂以儒易醫,不復問制科事矣。近年游藝湖海,貧不較利,戴德者轉相牽引,車馬往來無虛日。雖一時聲
施藉甚,而家私銷耗不少,蓋交遊廣則費用不貲,四體惰而百務莫給也。況弟年三十有四,子八人且抱孫耳,非
惜福養財,何以為燕貽謀。一日徐及先子之語,弟面熱不自安,既而曰∶緩急人所時有,能使鏡無內顧憂,有所
成就,眼前名不與若爭也。明發結裝,告母氏以服賈,自豫而吳,五載旋家,風儀言笑,前後判若兩人。有頃,
出是書印可細繹, 中妙理,在古人未言與言過處,側鋒諧語隨敘隨斷,又有所見,皆借題發揮其抱負,根柢既
積,見地自高,較諸坊本何啻霄壤。始悟疇昔怏怏而去者,蓋以為今日地也。嗟夫!木槿夕死朝榮,士固不長貧
也,東方曼倩不雲乎。弟有才如此而流落不偶,正天誘其衷,成茲學術,秘不授人,盡可世收其利。似裘 窮
年,徒讀 書,未能出朋輩一頭地,遑計身後名、眼前名耶。於以嘆老父知子之明,
而嘉弟立志之遠,更喜北堂愛日,母大人娛樂如初,謹陳巔末,以啟嗣子之善承厥業而不墜,海內醫家,知汲古
有識如庭鏡,觀摩砥礪,亦可奮然興矣。
\x同懷兄冶子裘序\x
<目錄>
<篇名>自序
屬性:理通太元者莫如醫,而醫責十全者尤在目。蓋目為人身至寶,匪明則無以作哲,古立專科有以也。今人以外
症易識,往往枵腹從事村學究間,及之狃於小道賤役,薄不經意,故書無佳本,授受不得其人。余時命不猶,因
先子見背,明欲喪,學殖頓荒。先儒謂∶虛度歲月,無恩澤及人,直造化中贅物。乃廣購方書,凡涉眼症者,考
特力自治、治人,功效倍於老宿,遂藉此為修德補過也。然內障、頭風,針砭未窺其秘,不免缺而不全之譏。或
言∶培風山人工是術,所許治無弗瘥,有心人願見之乎?亟懇為介紹,速而來。洎至,風儀肅整,偉然一丈夫也。
與語益異,即日請受業焉。夫培風固江夏舊家,道高望重,口不言錢,相與客次名區,攜囊揮灑殆盡,是假游藝
而游俠者。夙夜謹事,無敢怠山人。度得其心法,堅辭南歸,爰治具郊餞。時山葉翳紅,江濤飛白, 欷起吟曰∶
馬耳批風進八閩,星霜三易鬢垂銀。命續之,余曰∶知君到處留青眼,長恐江湖斷送人。語冷而雋,山人以為知
言,大笑策馬而去。嗚呼!以庭鏡之才,未為駑下,顧一事之微,用心如此,費資斧如此,恭以禮人又如此,而
其技始克進。孰謂太元之理,醫不通儒而十全之?責目不當嚴於他病乎。博古尚論,實有不容已者。歲辛酉,春
雨洽旬,檢所筆乘症治,分匯成卷,署名《目經大成》,燕石自藏,無敢問世。冢宰魏大人一見悅服,曰∶此有
用之書,願與天下共之,為序趣付梓。冢宰,鉅鄉大儒,言論不苟。伏乞當代高賢雌黃損益,以教教不逮。
\x濉川不塵子黃庭鏡自序\x
<目錄>卷首
<篇名>臟腑表裡三陽三陰輪廓貫通
屬性:\r臟腑表裡三陽三陰輪廓貫通圖\p05-c28a10.bmp\r
<目錄>卷首
<篇名>五運之圖
屬性:\r五運之圖\p05-c28a8.bmp\r
\x丁壬之年木運惡寒而又怕燥宜和劑以平之\x
\x戊癸之年火運宜寒不宜熱宜涼劑以解之\x
\x甲巳之年土運愛暖而不愛寒宜溫劑以助之\x
\x乙庚之年金運宜清不宜燥宜平劑以清之\x
\x丙辛之年水運欲暖而寒則凝宜熱劑以溫之\x
<目錄>卷首
<篇名>六氣之圖
屬性:\r六氣之圖\p05-c28a9.bmp\r
\x司天主在上半年\x
\x在泉主在下半年\x
\x子午卯酉年少陰君火陽明燥金司天在泉宜清之\x
\x寅申巳亥年少陽相火厥陰風木司天在泉宜涼以和之\x
\x辰戌丑未年太陰濕土太陽寒水司天在泉宜溫之\x
\x然當察病調治不可熱\x
<目錄>卷首
<篇名>五輪主屬形圖
屬性:\r五輪主屬形圖\p05-c28a6.bmp\r
\x小角名銳 屬小腸 烏珠為風輪屬肝\x
\x大角各內 為血輪屬心 白珠為氣輪屬肺\x
\x上胞各上瞼為肉輪屬土\x
\x下胞各下瞼為肉輪屬胃\x
\x瞳神為水輪屬腎\x
\x血輪屬火主治心 風輪屬木主治肝 水輪屬水主治腎 肉輪屬土主治脾 氣輪屬金主治肺\x
<目錄>卷首
<篇名>五輪定位形圖
屬性:\r五輪定位形圖\p05-c28a7.bmp\r
\x大角屬心為血 白珠屬肺為氣輪\x
\x小角屬心小腸仍血輪 烏珠屬肝為風輪\x
\x上胞屬脾為土\x
\x下胞屬胃為土\x
\x瞳神屬水為水輪\x
\x肺為金位主氣 脾為主位主肉 腎為水位主水 肝為木位主風 心為火位主血\x
<目錄>卷首
<篇名>八廓定位形圖
屬性:\r八廓定位形圖\p05-c28a4.bmp\r
\x艮位包絡 坤位胃 震位命門 兌位三焦\x
\x干位大腸 巽位膽 坎位膀胱 位小腸\x
\x兌(為澤)三焦位成能廓\x
\x干(為天)肺大腸位行健廓\x
\x坎(為水)腎膀胱位宜化廓\x
\x艮(為山)包絡位育德廓\x
\x震(為雷)命門位靖鎮廓\x
\x巽(為風)肝膽位定光廓\x
\x (為火)心小腸位虛靈廓\x
\x坤(為地)脾胃位資生廓\x
<目錄>卷首
<篇名>八廓分屬形圖
屬性:\r八廓分屬形圖\p05-c28a5.bmp\r
\x巽為風 坎為水 為火 震為雷\x
\x干為天 坤為地 艮為山 兌為澤\x
\x水廓屬膀胱名宣化廓 風廓屬膽名靖鎮廓 天廓屬大腸名行健廓 地廓屬胃名資生廓 火廓屬小腸名虛靈廓 雷
廓屬命門育德廓 山廓屬包絡名成能廓\x
<目錄>卷首
<篇名>開導前面針穴圖
屬性:\r開導前面針穴圖\p05-c28a2.bmp\r
<目錄>卷首
<篇名>開導背面針穴圖
屬性:\r開導背面針穴圖\p05-c28a3.bmp\r
<目錄>卷首
<篇名>太極陰陽動靜致病圖
屬性:\r太極陰陽動靜致病圖\p05-c28a11.bmp\r
\x肝氣不和昏暗黑花頭痛多翳膜蟹睛或陷冷淚\x
\x心氣不和昏熱腫痛肉 赤爛生浮翳血灌瞳神\x
\x脾氣不和眼胞腫起潰爛 肉或瞼翻偷針拳毛\x
\x肺氣不和白睛腫起多瘀肉滯血白膜但睛淚眵\x
\x腎氣不和瞳青綠 物若堆煙太陽如水花冷淚\x
<目錄>卷首
<篇名>針割鉤烙圖式
屬性:\r針割鉤烙圖式\p05-c28a1.bmp\r
<目錄>卷首
<篇名>針割鉤烙用法
屬性:\r針割鉤烙用法\p05-c28a12.bmp\r
<目錄>卷之一
<篇名>眼不醫不瞎辨
屬性:前達方書有「眼不醫必瞎」之句,後人亥豕不辨,或音語相近,遂以訛傳訛,乃有「眼不醫不瞎」之說。夫
神農嘗百草,慮生民之夭札。華佗立眼科,拯後世之昏盲。有是病即有是葯,葯猶未能中病焉,有不葯而自愈者
也?今人疾厄,皆有不惜真元,妄加斫喪,致身子疲癃,精血竭而生火,故風邪得乘間而入。目為竅至高,火性
騰上,火得風而愈炎,邪又從火勢而出,一旦疾作,醫之少遲,終無全目,豈有不瞎之理。況目非火症不變,火
之燔目,猶物之落火,假袖手旁觀而不急救,委之於數,夫寧有不盡焚者乎?救之急,火止者有之,物存者有之,
即不然亦免其半。所謂焦尾之魚,猶能變化,爨下之桐,不廢清越。是蓋眼不醫必瞎者,知者不待辨而明也。嘗
見人目失治而廢,曰∶吾悔不早醫。非必瞎之驗歟?前達正慮及此,故厲言以惕之,實欲夫人全受全歸之意也。
人而一毛不拔,喜得以訛傳訛,於父母病,曰眼不醫不瞎,危言以諫。於婢僕病,曰眼不醫不瞎,正言以止。既
以冷醫人之心,又以塞病患之口,是好省費養財之絕法也。所以至今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雲。雖然下病失治謂
之不仁,上病失治謂之不孝,不仁不孝謂之獨夫,獨夫如病,謂眼不醫不瞎也可。
<目錄>卷之一
<篇名>眼不醫不瞎論
屬性:不塵子曰∶死生疾厄雖有定數,業醫者不可出此言,延醫者並不可設是想。蓋醫之為道,司人命,起沉 ,
補天所
不及。故良醫功德,有時與良吏比隆。語雲上醫治國,國非醫得治,醫其能治國之人。若死生預定天命,葯石尚
論功過,則病可不必醫,醫可不必有矣。而古今方書抉幽洞奧,充溢寰宇何為乎?由斯而論,臨事不得言數。數
且不得言,而謂眼不醫不瞎,豈理也哉?雖然眼亦難言醫耳,病之初來也,有外感,有內傷,外感者為陽症,系
六氣,其勢縱急而易治;內傷者為陰症,系七情,其勢卻緩而治難。又有不內不外,蓋榮衛素虧,飲食無算,不
時勞役,其症陰陽雜見,治法亦在難易之間。顧陋劣者不為審,往往在陰益陽,陽王而陰潛消;在陽抑陰,陰衰
而陽愈熾。當和而散,汗多亡陽亦能亡陰。當固而泄,下多亡陰亦能亡陽。補者攻之,攻則寒中,遏其生氣。寒
則熱之,熱則助火,耗其元神。重陽則陰,其實無陰。譬夫爐炭正烘,置之密器,不使稍通其風,則火立死而寒,
所謂熱蘊未發,再加閉悶,暴厥必矣。重陰則陽,抑其真陽,譬夫大暑酷烈,流金爍土,而石井清泉冷沁肌骨,
所謂陰盛於下,逼陽於上,水兼火化也。真假不辨,寒熱倒施,且一遇是症,心慌手亂,砭針之摧敗真血,炙熨
之激動賊邪,種種紕繆,迭為侵犯,致盤根錯節,宋斤魯削莫善其後。此眼之所以萬不可醫,而醫所必瞎者也。
再則有目中無人,妄自尊大,不知遼東白豕之非異物,不宜醫;虎視眈眈,乘人之危而利之,至覆人家國,不當
醫;無眼界,無意識界,無聲色香味觸法,不用醫。夫不用醫、不當醫、不宜醫而固為醫,此醫者之眼自瞎,而
能保人之不瞎,未之有也。所以君子不域於數,而格於理,曰眼不醫不瞎,以嬌夫陋劣之弊。《易》曰∶知幾其
神乎。又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視思明者,幸於茲少留意焉。說者謂∶醫無貴賤,藝精則高華;病無巨細,
傷性則險急。是故無名指屈,
如有能伸者,不遠秦楚之路。乃一身主宰之眼,務欲禁人以勿醫,非萬全之道也。況醫者,大公為心,所向惟懷
惠澤,曷可以危言沮人於無成。君子虛衷御物,無人不存忠恕,未聞以逆決棄人於無用。願天下聞人懿士,不貪
以體仁,博搜以資識,矜慎以執事,道弘望重,自然而非偶然。眼病者方恨力莫能致,寧復有不醫不瞎之言。然
余固治醫,有醫名者也,其亦可因而自警者夫。
<目錄>卷之一
<篇名>立案式
屬性:吳鶴皋每醫人,必先書一案,然後用葯。自謂察得病情,立定方論,鬼賊莫循其形,葯至而病起矣。喻嘉言
亦有極閘人議定病式。總之,先議病,後用葯,案式詳明,自然宇宙在手,造化生心。謹節錄以為孟浪者勸。一
書某年月、某地、某人及年形聲色;二書苦樂、病由,始於某日,時下晝夜孰甚,寒熱孰多,喜惡何物,脈狀奚
似;三書先後曾服某葯,某葯效,某葯不效;四引經旨,以定病名,某症為標,某症為本,須某方加減某葯,某
葯歸某經,某方合某義,一一詳盡;末書某郡後學某撰。
書年之干支,月之春秋,占運氣也。書地名,占方宜也。書年、貌,占老幼衰王也。書苦樂,佔七情也。書
始病日,占久近也。書晝夜,寒熱,喜惡,察陰陽臟腑也。書脈狀,以之合年形病症也。歷問其葯物效否,相與
酌己見也。書經旨、書症,如明吏折獄,援律定刑,又病猶叛,葯猶兵,師出貴有名也。書標本,識緩急輕重也。
書葯性方義,使達人嘗而無疑慮也。末書某郡某名,欲病家志之,以驗己之工拙也。凡治名家德門之目,澄心息
慮書此一案,一以為照
病之鑒,二乃得作醫之體,三則道高謗多,功過可以相質,一舉三善,是蓋俗耳之針砭也。有醫責者,聽思聰者,
胡然而使袖如乎?倘日視十數病,倉皇難以急就,或主家不知文,則書某人、某經受病,合某症,因某故而致,
據脈對症或否,當從某陣某方加減議治,雖簡卒無味,較冒昧一單略勝幾籌。劣醫秘不立方,且不許人問難,未
審師承誰氏。若夫內障用針,尤宜詳悉發明。蓋患者在處不少,醫生幾省都無,張介賓,浙江名醫,著《景岳全
書》,至內障直言無治,然聞有巧手,能以針入睛內撥去,吾實未見其人。可見斯道精專者絕少,根據前說立案外,
還當另書。兩目不犯禁戒俱可治,或兩並針,一目見,又有針入即識人物,針出不紅不痛,勿葯頓愈。有明看障
落,仍不能睹。且針後症變多端,但好生調燮,過一月二月,甚而周年卻全光。此中妙理,雖經歷老練如庭鏡,
未針不能預定,並弗解其所以,大約時也,運也,命也,各人福份使然。總之,病有治即吉人天相,醫復爐錘在
手,造化生心,自應兩家合慶,金針端不負人。
<目錄>卷之一
<篇名>賢不薦醫辨
屬性:維古無稽之談,雖出自典籍,亦宜斷之以理,不可傳信。「賢不薦醫」,典籍所不載者,乃前後相承,遠近
流播,每遇底事,相與引為折證,眾人是焉。愚竊以為不經,何則?夫人患不賢耳,如果賢焉,其心必仁,其識
必高,慮必周。凡大節有為之人,疾厄橫加,無由覓良工以少緩其須臾。一時恫 號吁,幾欲願以身代而不可得,
至親親之殺,眼見為劣醫所殺,其激切又不知奚似焉。有知彼知己,反隱忍而不一言相告乎?或曰∶人命重矣,
輕薦之恐
傷生招尤徒增物議。若然則當曰「賢不知醫不薦」,再則曰「賢不薦庸醫」可也,而奈何概曰不薦。不薦亦已矣,
人賢之,自亦賢之,誰則多事,明示人以不賢。病固須勿葯之喜,而醫悉聽其自來。然勿葯者徼天幸,自來者涉
鬻,明哲保身,詎肯遽以嘗試。是必待識者一顧,而後始或樂從,奈何曰賢不薦。況人不盡賢也,賢既不薦,
則所薦必出於不賢,不賢而所得士,不失人與。設薦而不遂,天也,薦而不售,吾力爭之,將必有以許可。世謂
其有嚴以防賢,而恕以信不賢之人耶。或又曰∶子論已悉,第不知何由得是四字。曰∶此蓋滑稽險人,趨附豪右,
非嫉渠能技,不欲直使成功,即懷伊芳私隙,豈願坐觀疾去,特創一莊重驚語,躬任介紹之責兩地可以自解,比類
逐,歲久成諺。蘇子曰∶凡事不近人情,鮮不為大奸慝。茲可見其一斑。竊謂賢者狃而從事,不經無疑,顧以
疑傳信,致使醫病交困,樹德者不知所向。雖然令名上智所忌,樗櫟難逃藻鑒。今天下文治翔洽,紈褲之子皆知
學術,遠醫近聞,其才必有大過人者,起居何用彈冠,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在醫之賢不賢,不在賢之薦
不薦。士君子挾藝浪遊,動誦斯文,希人汲引,是猶卻行而求前也,無亦謬哉。
<目錄>卷之一
<篇名>信巫不信醫論
屬性:原夫鬼神之說,渺茫無准,惟巫人得交鬼神而愈疾病,尤荒謬不足道。雖周官有男巫、女巫、大祝、小祝之
屬,特藉其宣誠致告,以供祭祀,以祓除不詳,不聞越俎司醫,且令人廢神農、黃帝之法而篤信焉者。夫黃、農
立法,原為民行民生,均重於世,為人主所當急務,故萬幾之暇,躬親草
木而原其病式,其理淵深,其文古質,後世名醫繼軌,更相祖述,厥道孔彰。至有得其精者,可以見天地之心,
可以通民物之情,可以事親養志,躋斯世於仁壽,可以保身不以非死疾死。得其粗者,亦弱可使強,損可重平,
堂可使輕,輕可使起,有治則生,無治則死。凡此皆醫義,易知易明,行之便有明驗。試問鬼神巫祝有如此靈效
否乎?乃舍其所當信,而信其所決不可信,愚孰甚焉!間有巫、醫並信者,蓋針葯罔濟,聽其消遣以盡人事。或
天疫流行,染者多不救,積不善之家,恐懼修省,冀 免餘殃,心跡近良,終是問津盲啞,徒為鼠輩竊笑。末世
山鬼人妖,捏形繪像,借鬼神為家私,兼伶帶優,仗符懺為生業,妄言利害,攪亂人心,心亂者疑生,疑生者畏
起,真若鬼神與渠一路,病輒賴為保障,耗財以外,有禁止葯餌,坐失機宜;有絕忌風寒,披幃噴水;有赤貧無
靠,減食供費,凍餒較慘;有名家閨范,面陳猥褻,侮玩不堪,甚至妝出怪物,鳴金吶喊,驚散神魂,佯托神語,
呼名斥字,發其隱過,本以除病而適以增病,本以遣邪而適以招邪,本仁人孝子之用心而忤逆者,當不異是。使
英烈風中,更遭此駭變,不為 裂發豎,悻悻而死者,幾希。所謂作俑者無後,拘於鬼神者不可以言至德,信巫
不信醫,一不治也。吁!人生於人,性命懸於天地,鬼神於我何與。及其盡也,彌留易簀之際,醫且無可奈何,
而望於巫乎?況鬼神即造化,功效動靜以之,豈人死魂魄之謂。傳若所見,某衣履什物一如生時,魂魄或能幻化,
其衣物會與之俱作歟?便如《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則鬼神自為鬼神,奚與人事。
即隍社儼然重臣,無非惜神道設教,必曰陰陽一理,威靈默運綏猷,既不相助為理彰善癉惡,安得妄徇請祝,降
祥去疾。且而屬自請多矣,祥
未降病中者有之,孤苦零丁不知死所者有之,鬼神生死骨肉,曷忍坐視?果如朱子至而伸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
則芙蓉城、遮須國系極樂風土,無論其他,但天親古處,壽與日偕,鬼神見妒,豈肯讓人消受,世惟有生無沒,
疾何傷。若謂病由觸犯鬼神,禳之則不為祟,是鬼神直用酒肉私有命,只消紙錢買耳。誰家無紙,何處不有酒
肉,抑誰人不諳聲說,心動神知,諺不雲乎,寧經巫人之口,然後成禮,鬼神始感格來享,而相與解救耶?必泥
鬼神有求皆應,某也祈,某也祓,普天萬國,恐億兆分身,一晌未能遍及,而蠱毒魘魅,無罪殺人,鬼神何樂而
用命。且所命鬼神,亡人也,彼人之祖宗獨非鬼神?眼見後嗣蒙難,安得不為捍禦。即力不能敵,訟獄可矣,閻
羅令嚴刑峻,活時容易死時難,自將奚遁。再者,鬼神藉人主以尊顯,而人主折節謹事者,莫逾梁武、宋徽,不
特身死非命,子孫亦相繼遇害,制 具在,幾曾憚國法而報君恩?顧禽獸未若之徒,能犬馬驅役,顛倒人禍福,
此何說也!已往未來之事,聖人不知,而巫人了徹,紙條桃版之符,兒童不畏,而鬼神凜遵,則鬼神不及兒童,巫
人遠過聖人,有是理乎?夫在物為理,處物為義,一義而與理違,君子不由,彼渺茫荒謬之鬼神巫祝,高山景行
深所仰慕,其愚實下而不移。庭鏡未能以黃農之道濟人,於此類決其必無,敢力為明辨,俾世人擇術守信,在此
不在彼,庶民行興,而民生全不失先王之化育雲。雖然醫能生人,亦能殺人,不信不罹其災,巫為他人,折腰屈
膝,信之益重其事,心危夭枉,情有可原,今人壽終正命,而僧而道萬種作為。日超度以轉輪回,不爾,則其家
不吉,達者先惑之吠聲,陳人尤而爭效,遂覺鬼神昭格,一舉一動,有不可須臾離者,於以成風,牢不可破,豈
特巫人也哉?
<目錄>卷之一
<篇名>行方誌圓心小膽大解
屬性:孫思邈祝醫者曰∶行欲方而志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甚矣!先生之風范良可想見耳。余特引而伸之,而與
博愛者共勉。夫人襟期浩盪,器宇雍和,口不輕言,心無雜念,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倘遇險症,
爾體臣心,存存以誠,而單寒之家愈加矜慎,如是者謂之「行方」;稟賦有濃薄,年紀有老少,情性有緩急,境
遇有貴賤,日月有遠近,風土有強弱,病候有沉鬱暴悍,運氣有太過不及,處常弭變,悉得其情,如是者謂之
「志圓」;望聞問切至再三,苦欲補瀉載詳載審,名著求為可知,下問惟恐失人,如是者謂之「心小」;硫磺、
桂、附,補則補而熱則熱,芒硝、連、柏,瀉即瀉而寒即寒,全不模稜,尚持兩可,如是者謂之「膽大」。四者
似分而實合也。故精警之士未常越成法以敗德,亦未常囿成法以誤事,是行方者志必圓也。靈變之人未有知其然
而不究其所以然,亦未有當如此而不敢決其必如此,是膽大適所以行其心小也。或謂心小、膽大一合而成志圓,
心小、膽大、志圓再合而成行方,則得先生之微意。或謂方則有礙於圓,小未免妨乎大,則失先生之大旨矣。嗚
呼!顧安得起思邈於九京,而與夫夫折衷也哉。
㈨ 為什麼說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你怎麼看
這是出自《黃帝內經》的一句話。《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是故聖人不治回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答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句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