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漁場整治原因
Ⅰ 2014年6月1日中午12時起,我國黃渤海、東海部分海域正式進入伏季休漁期.休漁漁船不得擅自離港或轉移停泊
我國海洋漁場在復世界上占制據重要地位,其中大陸架漁場幾乎佔世界已開發的大陸架漁場面積的1/4.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以舟山漁場最大.我國海鹽生產發展很快.現在,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鹽田,鹽田面積比建國初期有了大幅度增長.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北方以長蘆鹽場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
故選:B.
Ⅱ 哪裡有賣東海漁場地形地貌圖
這個海上通APP上可以看到漁場天氣風力情況
Ⅲ 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是什麼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是什麼
舟山漁場,天津濱海新區鹽場
Ⅳ 東海三問(三):振興東海漁場待何時
是在東海的舟山漁場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近海漁場,與蘇聯的千島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秘魯的秘魯漁場齊名。漁民習慣按各作業海域,把舟山漁場劃分為大戢漁場、嵊山漁場、浪崗漁場、黃澤漁場、岱衢漁場、中街山漁場、洋鞍漁場和金塘漁場。
舟山漁場自開發以來,一直為沿海漁民共同捕撈場所。解放以來,浙江、江蘇、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簡稱「三省一市」)來舟山漁場捕撈的漁船不斷增加, 遼寧、河北、山東、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漁船亦一度來舟山漁場捕撈。本世紀60~70年代,集結在嵊山漁場捕冬季帶魚的漁船,旺汛高峰時漁船達1萬艘、漁民在15萬人以上。
地理位置
舟山漁場位於北緯29°3O′~31°OO′,東經121°3O′~125°00′,東側為舟外漁場,南連漁山漁場,北接長江口漁場,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質軟泥和粘土質軟泥等細顆粒沉積混合物為主,是東海大陸架的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線距岸寬 280~150公里。
水文要素
舟山漁場地處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海口,沿岸流、台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於此。大陸涇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萬億立方米,形成強大的低鹽水團,水色混濁,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卻。台灣暖流高溫高鹽,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離沿岸,向南退縮。黃海冷水團南下,隨台灣暖流強弱的變化,秋冬季似舌尖狀伸入漁場,初夏逐漸向北退縮,形成南北帶狀逶迤的水團混合區。漁場潮流屬正規半日潮區,外側島嶼連線以東海區,流向以順時針方向呈回轉流,以西海區,島嶼列布,往復流轉突出。漁場水溫,夏季表層月平均最高28℃ ~29℃,冬季8℃以下。漁場鹽度,外側海區月平均29~34‰。內側海區因受大陸涇流影響,變化較大,夏低冬高。
生物資源
大陸江河涇流源源不斷的注入,為漁場帶來大量浮游生物,與海水營養鹽類相結合,促使其迅速生長繁殖。近海漁場的磷、硅含量,分別為30~40毫克/立方米和2000~3000毫克/立方米。淺海水域浮游植物有151種,其中浮游硅藻佔90%以上。水體中浮游植物年平均含量為107×104個/立方米,夏高冬低。浮游動物有123種,平均年含量87.7毫克/立方米,夏季最高達1633毫克/立方米。
地理、水文、生物等優越自然條件,使舟山漁場及其附近海域成為適宜多種魚類繁殖、生長、索餌、越冬的生活棲息地。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為舟山漁場捕撈量最多的資源群體,被稱為「四大魚產」。
主要漁汛
本世紀始到70年代末,春季有小黃魚汛,夏季有大黃魚和烏賊汛,秋季有海蜇汛,冬季有帶魚汛。隨著大批機動船常年投入生產,漁汛季節已無明顯界限。80年代以來,小黃魚、大黃魚、烏賊、海蜇已形不成漁汛,帶魚汛亦出現旺汛不旺,網產趨低的現象。
Ⅳ 近年來,我國東海多次發生赤潮,給東海的漁場、海水養殖業帶來重大損失.從生態學角度分析,產生赤潮的原
赤潮是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相關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種含氮有機物的廢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藻類能夠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質基礎,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種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他們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 故選:B |
Ⅵ 東海有中國最大的什麼漁場
你是高三文科生吧?哈哈想當年我們也是這么過來的。東海的漁場好像叫什麼尚漁場,在三亞那裡。
Ⅶ 舟山不是東海漁場嗎,為何海鮮還那麼貴的
當海鮮捕撈上來的時候!早就被商人買去。特極品一級品自己留著或者發往首都!剩下的在發給商販!你去買的時候至少已經經歷了二手了!能不貴嗎?而且隨著漁業資源的減少。物以稀為貴!!
Ⅷ 北美洲東海為什麼會形成著名漁場簡述漁場形成的原因
1、四大漁場來:北海漁場,北海道自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
2、世界四大漁場中有2個在美洲,分別是北美洲加拿大東岸的大西洋紐芬蘭漁場和南美洲秘魯西岸的太平洋秘魯漁場.前者的形成原因是墨西哥灣暖流和拉不拉多寒流交匯,由於冷暖海水密度差異,導致海水垂直運動,使海底的營養鹽類到達海水表面,有利於浮游生物繁衍,進而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3、後者的形成,是由於秘魯沿岸受東南信風的影響,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
4、北海漁場位於英國東北部的北海,北海道漁場位於日本東北的太平洋中,兩者成因與紐芬蘭漁場相同,北海漁場是北大西洋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是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