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航道整治
A. 為什麼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
長江經濟帶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主幹地帶,是我國最重要的高密度經濟走廊。這片活躍的經濟區域,覆蓋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等七省二市,面積佔全國的15.4%,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全國的45%。 橫貫流淌的長江,歷史上就有「黃金水道」之稱,但如今卻面臨著「成色」日漸不足的尷尬——長江的水量是萊茵河的6倍,而其運輸量僅為萊茵河的1/6,長江航運的作用效能更是只有萊茵河的約1/40。日前,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12次會議在滬舉行,長江「黃金水道」成為會議的一大焦點話題。 「油荒、運荒」凸現長江水運優勢 持續上漲的國際油價,已使能源問題成為中國重大戰略性問題。鐵路、公路的「運輸瓶頸」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也難以在短期內緩解。國家有關部門人士及專家日前在此間一致認為,「油荒」和「運荒」已使節能、低成本的長江水運的優勢凸現出來,長江「黃金水道」重現輝煌將是中國破解經濟發展中「瓶頸」問題的一個可貴亮點。 在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12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修藝表示,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佔40%。而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40%。在節能型經濟發展道路已成為中國唯一現實選擇的條件下,應該加大低耗能、低污染的水運在中國運輸業中的比重,發揮綿延幾千公里的長江干線「黃金水道」的作用。 據專家們說,水運的單位運量燃料消耗遠低於公路和鐵路運輸。每加侖燃料,大型柴油卡車可完成貨運量95噸公里,火車可完成325噸公里,內河船運可完成827噸公里。水運的耗能是公路運輸的八分之一左右,是鐵路的二分之一左右。由於船舶噸位大,單位運量排放的廢油、污水、廢氣等污染物遠少於公路和鐵路運輸,且易於防治。為整治每千噸公里貨運量所造成污染所需的費用,水運與鐵路、公路之比是1比3.3比14.6。 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也使「運荒」問題突現。公路、鐵路運力不足,運費居高不下。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後,「瓶頸」雖有所緩解,但短期內難以根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說,近幾年來各地大力興建高速公路網,公路網固然有機動性、便捷性的優勢,但物流成本相對較高。而長江水運具有運載量大、運輸成本低的天然優勢,如果能夠充分開發出長江水道的潛在優勢,對於緩解「運荒」意義重大。 據專家估計,幾千公里的長江干線運輸能力相當於4條至6條同等長度鐵路的運輸能力。以3000至4000噸級的長江干線集裝箱船為例,可裝載250標准箱左右,其載箱量相當於125輛可裝40英尺箱的大型集裝箱卡車。而且「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水路運輸成本是鐵路的六分之一,公路的二十八分之一,航空的七十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