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內河整治
『壹』 想知道: 泰州市 興化市內河航道網規劃圖 在哪
烏沙湖村旁150出,准確點是在里竹泓300米,從尖勾口子向東300出就是了
『貳』 興化經濟開發區的交通區位
1、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阜興泰高速公路、高興東版公路、權興泰公路、寧鹽一級公路將興化融入全國高速公路網路,興化開發區境內設有阜興泰高速公路出口,到區內企業用地在5分鍾車程以內。從興化至上海280公里,至蘇州190公里,至無錫160公里,至常州140公里。
2、鐵路:新長鐵路、寧啟鐵路與隴海線、京滬線、浙贛線接軌。新長鐵路在興化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從興化城區驅車至寧啟鐵路泰州火車站僅45公里。
3、航空:蘇中機場距我區40公里。
4、內河水運:興化水系發達,境內水路縱橫交錯,現有航道里程1050公里,東入黃海、南接長江,西連京杭大運河,水上運輸十分便利。
『叄』 興化十年的發展變化,,,
幫我一下,採納為最佳答案。小桔燈活動我還差30積分就能捐夠一本書了。
『肆』 知名的造600噸內河貨船的船廠有哪些江蘇一帶
我買個700T的 大概什麼價位
『伍』 興化市安豐鎮有什麼特色小吃
三臘菜:安豐「三臘菜」歷史悠久,相傳施耐庵寫《水滸》時,日日以三臘菜為佐餐,一撮進嘴,臘香便穿鼻而過,故食之不舍,稱其為:「開胃通竅三臘菜。」現已被列為興化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膏大閘蟹:原產地安豐。還有大煮干絲、百葉等。
安豐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是2014年度全國重點鎮之一,同時也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泰州市重點小城鎮。始建於唐朝中期,史稱「興東福地」。位於江蘇省中部、隸屬泰州地區。地處大豐、鹽都、興化三縣市交界處,東臨204國道、新長鐵路和大豐港,南接泰州港、揚州泰州機場,北鄰鹽城南洋機場。寧靖鹽高速公路、鹽靖公路S229、大興金高等級公路S332穿境而過,並設有寧靖鹽高速安豐互通口,塘港河、靖鹽河、海溝河在境內縱橫交匯,全鎮鎮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0萬人,下轄2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商業高度繁榮,是周邊20多個鄉鎮的交通、經濟、文化中心。
安豐位於江淮之間、蘇中里下河地區腹部,史稱「興東福地」、素有」泰州北大門「之稱。
東與永豐鎮為鄰,西與海南鎮相連,南與昌榮鎮接鑲,北與大岡鎮隔界河相望。鎮域面積98.8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個集鎮辦事處、6個居委會,總人口近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耕地面積7.5萬畝,水面面積1.2萬畝。
安豐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地屬北亞帶濕潤氣侯暖中心區,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侯特徵,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度左右,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無霜期227天,年最高氣溫40度(3-5天),最低氣溫-5度-7度(少有),年日照率為53%,境內河港縱橫,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灘地面積大,水裡資源豐富,在穩定糧棉生產的同時,發展蔬菜、蠶桑、畜禽、水產等多種經營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精心管理的生產經驗,目前已形成水中有魚、蝦、蟹,岸上有雞、鴨、鵝,圈內有牛、羊、鴿,田頭有林、糧、菜,空中鳥類翱翔的生態資源環境
『陸』 興化安豐經濟好點還是東台安豐經濟好點
可以這么叫興化安豐是北安豐,東台安豐是南安豐,寶應還有個安豐是西安豐。經濟二個鎮都不錯,基本都以傳統農業為主,特別是養殖螃蟹,個人覺得北安豐勝於其他二個安豐。
『柒』 興化交通安全實際狀況調查及思考作文
下面這是一個範本,其實我個人建議你就拿這個範本把開頭結尾稍作改動,中間適當地方在插入自己的想法,這樣架子有了就不怕說是抄襲的了!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人們飲食文化日益多樣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蘇丹紅事件」、「禽流感」還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無一不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卻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要重新審視這一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高度的問題,更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關鍵詞: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監管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長久以來,關於種種劣質食品的報道幾乎成了我們隔三岔五就能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主要話題。比如說關於劣質奶粉、劣質麵粉、劣質大米、劣質豆製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還有現在正搞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們可以列出長長的一列名單。這些頻頻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對消費者來說已不再陌生。各級監管部門針對於此的執法檢查,也始終沒有停止過,而且還會在每年的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前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在2007年還進行了全國食品安全隱患大排查。並相繼制訂了各種法和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等,可見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著鐵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年來,各級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可謂不努力,但劣質食品依然層出不窮,正如緊接著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斷曝光,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時時令我們提心吊膽。
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特點:
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起來,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已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製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南北干貨類、奶製品、炒貨食品等,呈立體式、全方位態勢。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已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過去只注意食品細菌總數,現在是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葯、化肥、化學品殘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手法越來越隱蔽,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從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樣翻新、五花八門。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由於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生產的操作監管不力,使得中國食品行業嚴重違規、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的現象屢禁不止。中國的食品監管一直採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麼會出現爭著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要麼會出現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這就給某些食品行業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
2.中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中存在著諸多弊端和問題,為不少問題食品的產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間。中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條文規定的過於籠統,難以操作,並且這些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嚴重滯後,現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標准水平規定偏低,許多指標遠遠低於國際標准,許多重要的標准至今還尚未制定出來,這就為那些不法廠商、企業違法生產超低標准、不合標準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
3.消費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識,也可能會引起食物安全問題的產生。首先,消費者缺乏購買安全食品的常識。中國眾多的消費者由於收入水平低下,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加上缺乏相應的常識,所以在購買食品時安全意識淡漠,往往只圖便宜,不顧及食品的質量、衛生問題。還有一些消費者在購買便宜食品、特價食品、無質量保證食品時,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大家都在買,並且別人過去多年吃這些便宜食品也沒吃出什麼問題,現在再吃也不會有事,在消費者這種心理的支持下,就為問題食品的銷售打開了門路。其次,很多消費者缺乏科學食用食物的常識,由此可能會引發一些疾病的產生,甚至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豐台區已經連續發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發病人數達64人。據調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飪者未將扁豆煮熟、炒熟。其實像扁豆、豌豆、四季豆這三種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對它們加熱不完全就被人們食用,則可能會引起人們的食物中毒。人們在炒菜時如果事先了解了這些基本常識,就可以避免這類食物中毒事情的發生。
四、加強食品安全的幾點建議:
一是建議政府出台國家食品工業發展規劃白皮書,從宏觀角度對食品工業發展和食品安全問題分門類分階段地提出目標與方針。目前,國務院已做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大多數省市政府也已針對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提出實施意見,希望國家對食品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有一個整體的長遠的導向。
二是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提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根據地方特點確定種植、養殖結構的宏觀計劃,有機地組織各地區優勢農產品生產,並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和輿論導向支持。大力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繼續推廣國家「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
三是大力提高食品工業水平。優化產品結構,鼓勵名優產品生產,扶持規模化、集約化的食品企業集團,強化「原料——加工——流通——銷售」的全程質量管理。建議在全行業推廣ISO、HACCP認證,實行質量體系化的管理,並以此作為市場安全准入的「一票否決制」,取締不具備食品安全生產條件的加工企業。
四是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的監管和懲治力度。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應由政府統一組織,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強化食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嚴格控制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並組織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劑的研製生產,堅決堵塞食品流通領域的監管漏洞。
除此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僅僅靠完善食品監管體制是不夠的,從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商人的一種道德缺失問題。廠商何以追逐財富,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棄之如敝履?這些事件損壞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挑戰了社會文明的底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一個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決不能放任見利忘義的行為,決不允許基本道德的失守。
誠信是社會契約的前提,道德是商業文明的基石。如果誠信缺失、道德敗壞、是非不分、榮辱顛倒、文明底線失守,再好的制度也無法生效,再快的發展也會出問題。先聖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包括了對社會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約束,請拷問一下自己的心靈:我們是否離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傳統美德越來越遠?是否已經背離了社會公德?沉痛的教訓告訴企業家們: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以犧牲道德和消費者利益換取利潤,最終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體制問題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會發出了預警信號。在一個國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與法律唇齒相依,缺一不可。必須做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並舉,在我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所存在的問題,填補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法律空白和盲點,加大執法力度,使食品安全問題能夠有法可依,同時為道德建設提供強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道德建設,只有在全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企業道德、社會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的良好環境,才能有效構築牢固的社會文明防線,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
五是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宣傳和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既要繼續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培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除「見怪不怪」現象,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樣,全民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