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陂涌整治
① 太和鎮去車陂涌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廣從4線 → 地鐵6號線 → 地鐵5號線,全程約33.8公里
1、從太和鎮版步行約290米,到達太和中權路站
2、乘坐廣從4線,經過3站, 到達天平架站(也可乘坐高峰快線34路)
3、步行約210米,到達天平架站
4、乘坐地鐵6號線,經過3站, 到達區庄站
5、步行約140米,換乘地鐵5號線
6、乘坐地鐵5號線,經過9站, 到達車陂南站
7、步行約1.2公里,到達車陂新涌口西路
② 城中村改造工程帶來什麼積極影響
今年3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某棚改新建小區內,居民正在享受休閑時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
這里不再是「城市孤島」
本報記者賀林平
「蜘蛛網」拆掉了,三板路平了,河涌清了,隨風而來的花香草味令人心神清爽。在廣州市天河區東城鄉接合部的車陂街沙美社區,土生土長的梁樹林對如今的生活很知足。
沙美社區是廣州典型的「城中村」,0.16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密密麻麻擠進了1萬多套出租房,為1.5萬外來工提供生活場所。廣州市2015年以來開展的「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提升工程中,市中心區138個「城中村」的整治、改造是攻堅重點,沙美社區是其中之一。
在梁樹林記憶中,密密麻麻的各種電線就像是蜘蛛網,在空中纏成一團,從樓上扔一片紙都掉不到地上。此外,本來不寬的街道,隨著「握手樓」越建越密,被挖得坑坑窪窪,還不時被伸出屋檐的台階、鋪位佔道,愈發擁擠混亂。
這一頭頂、一腳下,就成了「城中村」人居環境改造的突破口。車陂啟動三線改造,一共剪下200多噸廢電線,「蜘蛛網」清除後,沙美社區再也沒有因為電線問題引發火災。村社兩級出資劃撥經費,10餘條村道全面動工整修,切割佔道台階50多家,排水系統也一並疏通……腳下平坦,頭上空闊,統一設計的全新商鋪招牌,令整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要整潔,也要安全。2017年,沙美社區151棟出租屋的視頻監控系統接入社區綜治中心,社區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2.6%。
穿車陂而過的車陂涌,曾是廣州首批重點整治的35條黑臭河涌之一。去年7月,總投資超過11億元的治理工程建設項目開工,流域內的9個城中村和23條支涌截污,進行大規模清淤;同時增加調水補水,並新建兩處濕地輔助生態修復等。到去年底,昔日黑臭的車陂涌有了明顯變化,水變干凈,兩岸綠化也更漂亮。
對村社的變化,租住在這里的外來務工人員感觸最深。「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個安樂窩,難得!」在天河中心區工作的銷售員陳仙娣說。
在緊挨著車陂街的棠下街,扮靚變美的「城中村」有了意外收獲——在該街道棠東村集體物業上,崛起了一座新三板孵化基地,至今已吸引數十家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企業進駐。
奮斗在市區,租住在「城中村」,這是眾多新生代城市務工青年的生活狀態。住在棠下的李峰,辭去城市中心區的工作,進了孵化基地一家創業企業,從此不用再每天擠十幾站公交、兩點一線辛苦奔波。「現在才發現,城中村不僅是睡覺的地方,還是創業奮斗的熱土。」
不獨李峰,隨著社區環境改善,眼下,越來越多的創業機遇也來到車陂街居民身邊。2017年,廣州提出要建設以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這對於沿江的車陂來說,意味著將真正走向村城融合。車陂街黨工委書記楊建新說,2017年車陂村社兩級收入3億多元,相比2016年增長24%。目前,車陂正在打造高檔眾創空間,吸引創業電商、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入駐。
「城中村」擺脫了單一的居住型出租屋性質,實現了向高端產業的躍升,既是環境改造提升的結果,又反過來優化了區域環境,為改造的巨額投入提供資金後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楊建新算了一筆賬,目前車陂出租給石材城的村集體物業,平均租金是20元/平方米,征拆後若變成臨江大道東延線旁一棟棟高檔寫字樓,「租金收入起碼能達到每平方米150元左右,增加近7倍。」
「身安」方能有「心安」
地下室、「城中村」,看似與高樓大廈、繁華街市不相協調,卻恰是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為一批又一批初到城市、追尋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小小的落腳點,為自己的奮鬥打響起跑發令槍。
城市環境升級改造的過程中,管理者給予「城中村」更多關注,讓眾多外來人員能和本地人一起,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不僅是對那些為城市奉獻青春熱血者的回報,在當前各城市人力資源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更是城市提升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有效舉措。
我把你當家人,你才會把這里當家。對那些離鄉進城的人們來說,只有溫暖舒適的「窩」還不夠:異地看病報銷,依然不是很順暢;孩子入學,依舊還得拼積分;購房買車的剛需,仍然受限於遷不進來的戶口……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人們自己努力,也需要社會更多關照。
拿廣州來說,對應來穗人員社會治理和社區融合的長遠目標,未來還需通過改善硬體設施、打通關鍵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創新服務等措施,將看起來不起眼的「城中村」,打造成「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落腳社區,在讓人「身安」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讓人「心安」。
協同推進、一次搞定,鞍山老舊小區改造力爭「不折騰」——
居民代表全程當「監工」
本報記者劉洪超胡婧怡
「你看看我們這小區,樓房就像新蓋的,小區配套跟高檔社區也不差啥,房價比改造前每平方米漲了近700塊呢。」在遼寧鞍山市高新區汪峪街道新峪社區,正在健身廣場遛彎的王慧文說。
而就在幾年前,這個始建於1995年、因城區改造而回遷的小區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候大夥都在樓道里亂堆亂放,樓下更是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私搭亂建,平常不是停水就是缺氣,我們屋裡只能准備幾個大水缸,然後備個煤氣罐。」家住新峪社區的王以超告訴記者,經過改造,如今的新峪社區,停車位整齊劃一,柏油路鋪到居民單元門口,垃圾箱、健身廣場、監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作為2018年全國15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之一,鞍山市於2016年、2017年兩年已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項目41個,投資金額5.5億元,讓6.7萬戶居民受益。
「在小區改造之前,我們首先跟社區溝通,與社區幹部一起組成了多個小分隊,分頭到群眾家中走訪。」鞍山市高新區房產局局長黃岩告訴記者。「原本小區的外牆保溫是沒有納入改造范圍之內的,走訪時這個問題群眾反映最多,因此又專門協調資金,將這個項目納入了進來。」
「為了能讓老舊小區改造保質保量,我們社區按照上級要求,專門聘請了5名懂行的居民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全程參與並監督施工方的改造,有不滿意的地方隨時跟政府部門反映。」新峪社區黨委書記關福麗說。
「要做到堅決不折騰老百姓。」新峪社區居民吳一新告訴記者,有些地方今天挖水管,明天鋪燃氣管道,後天又挖熱力管道,不僅老百姓不方便,而且這剛鋪好的路挖了又填,不久又變得坑坑窪窪。「我們提前協調市政、燃氣、供熱、水務、電力及通信部門,排好施工時間表。」鞍山市住建委物業處處長張珍介紹。
「鞍山的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分四個部分,一是改變小區面貌,包括清理拆除違建,清理亂堆雜物、小廣告,拆除原有的敞口式垃圾箱、垃圾池,更換成封閉式垃圾箱。二是修繕小區房屋,包括對屋面進行清理與修繕,更換落水管及修繕室外排水管線,維修和粉飾房屋外牆和樓道內牆,更新樓內電氣設施等。三是改造小區基礎設施,包括路面硬化、綠化及亮化工程。四是新建功能設施工程,包括改造小區停車場,增設樓宇防盜門和小區監控系統,新建休閑健身場地。」鞍山市住建委副主任歐陽宏泰告訴記者。
改善生活環境,社區居民自然是叫好。但是拆拆建建,大家最擔心的是花太多錢。
記者從鞍山市住建委了解到,老舊小區的改造整治資金來源,有三個部分:居民、業主自有部分的設施設備改造支出由他們自己承擔;有專項維修資金的,按照維修資金管理辦法使用。區政府和業主共承擔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費用的30%,市政府補貼費70%,補貼上限為100元/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改造標準的費用由各區政府自行承擔。
談及老舊小區改造中遇到的難題,歐陽宏泰告訴記者:「受規劃、住戶意願等因素限制,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具有局限性。如部分老舊小區不具備增加停車位的條件,但群眾對此需求強烈。再比如居民呼籲增加養老設施,但受原有城市規劃影響,也很難順利推進。有的住戶不願意徹底更新室內管線,想將就著用。有的違章建築拆了建、建了再拆……」他認為,從長遠看,目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能一定程度上解決房屋質量安全、小區道路管網等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理疏漏,特別是涉及多部門的,有管理交叉和管理真空問題。「維護改造成果,將成為改造後的老舊小區面臨的最大課題。」
■記者點評
改造是個精細活
老舊小區改造,應該以利民惠民為出發點,針對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比如供水管線等設施設備陳舊、街道低窪處雨後積水、電線老化易失火、斷電等問題,關系家家戶戶日常生活,雖然修修補補也能將就,但會讓居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改造,就要問計於民,從百姓最迫切的需求著手。老舊小區的居民多半收入水平不高,否則早已喬遷新居,住進功能設施更先進的新樓房、新社區。眼下仍然「窩」在這里,一定是自己力所不逮,需要有關部門來幫幫忙,擺脫居住困境。改造到位了,老舊小區也是溫馨的家。政府挑一頭,讓老百姓花小錢得償夙願,這樣的民生工程多多益善。
光有心意還不夠,改造是個精細活。老舊小區很多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碰哪哪掉渣」,經不起折騰。住宅、店鋪等街區規劃也沒有多少騰挪空間。所以,相比建新,「改舊」需要更加科學的規劃、更高效的協同推進。從路面、排水、路燈、水電氣暖等市政工程,到綠化、健身器材、停車位等社區公共設施,改造方案一定要細致,各部門事前充分溝通,約好時間算好賬,爭取一次改到位——翻一次馬路,就解決各種管線網問題;修一次房子,鄰里間敲敲打打的活計都搞定,以此降低整個改造工程的成本,減輕老百姓經濟負擔,同時縮短工期,減少擾民。
內容來源於《 人民日報 》
③ 對於排污的治理,在完全信息條件下
市民為廣州治水獻計獻策 打「偷排」要敢「封鋪拉人」2010年前建成47座污水處理廠根據《廣州市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討論稿)》,未來幾年,廣州將把全市分為北部(以白雲區為主)、西南部(荔灣區)、中東部(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南部(海珠區)四大片區和其它區、縣級市五大塊,整體實施污水治理、調水補水、河涌綜合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四類工程。其中,污水治理工程中心城區分為四大片區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7座、污水泵站12個、管道391公里、增加處理能力91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覆蓋36個村、161814農村居住人口。其他區、縣級市(蘿崗區、番禺區、南沙區、花都區、從化市及增城市)2010年前污水治理工程擬建污水管網1776公里、污水處理廠47座、污水泵站79座。 廣州治水,我有話說。昨天,很多熱心市民給信息時報打來電話提出治水的建議和意見。有市民建議設一個跨部門跨區治理小組,由張廣寧任組長,各區區長任副組長,讓巡治小組24小時監控河涌,一旦發現企業偷排立即「封鋪拉人」。據了解,廣州市正在加快全市污水處理系統及補水工程的建設,其中「三涌」補水工程將從珠江調水至沙河涌、獵德涌及車陂涌,用珠江的「大水」提升市區河涌的自凈能力。但有專家表示,污水處理可在河涌直接進行,不一定要引至污水處理廠。截污治污工程四類河涌四種截污方式治理臭河涌,廣州市將採取調水引水、擴大水環境容量和實施雨污分流、增強防污治污工作等「雙管齊下」的辦法。市污水治理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工作重點還是圍繞主涌截污和污水干管網的建設展開。由於石井河流經地區房屋密集、人口眾多,直排偷排嚴重,而且不少是城中村,拆遷難度也較大。市水務部門表示,按照「先治河再治涌」的整治方針,對石井河的治理工作將分階段實施:一是加快建設江高-石井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大坦沙污水處理系統管網。其中,石井廠確保今年底前開工建設,同步建設泵站和外管網,爭取主幹管網2009年底貫通,系統於2010年6月前建成投產;於2009年底前完成大坦沙污水處理系統剩餘主幹管建設。二是分步整改流域內雨污合流、雨污分流但混接的支管網,實現管網收集能力與廠區處理能力配套。分步推進支涌截污工程,對能夠補水、涌面較寬的河涌,在兩岸布置永久截污管;對能夠補水,但兩岸房屋密集、征拆及施工難度大的河涌,實行涌內截污;對無法補水,涌面窄、部分或全覆蓋的河涌,利用現有水閘隔斷污水,閘前加泵將污水送入污水收集系統;對上游遠離市政管網的河涌,運用小型污水處理裝置疊加水生植物凈化的方式實施治污。計劃分3年完成支涌截污等工程,石井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確保在2010年6月前消除「黑龍」。調水補水工程用白雲湖洗清石井河治理河涌的調水補水工程北部片區依託白雲湖水利工程、流溪河左干引水工程,向石井河、新市涌流域共14條河涌進行補水。西部片區實施芳村和大坦沙群閘聯控工程,解決花地河和大坦沙地區的河涌補水。東中部片區依託前航道三涌聯合補水工程,向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進行補水。南部片區實施海珠區群閘聯控工程,主要解決石榴崗河、黃埔涌、馬涌的生態補水。白雲湖是調水補水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佔地2.0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達1.057平方公里,比廣州四大人工湖的總和還要大,建成後將有效保障廣州北部水安全。目前,白雲湖總工作量已完成30%。白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能按時交地,明年國慶節前即可完工。天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地拿下,三個月即可完工。調珠江水補天河三涌為解決天河區靠近珠江前航道水域的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等3條河涌的生態、環境用水,構築成廣州市區生態城市的骨架,「三涌補水」工程2007年開始動工,按「提水-輸水-蓄水-補水」流程,在珠江前航道東埔大橋東側建東圃泵站提水,採用埋管方式,沿東環、北環、將珠江水提升至長虹苗圃地塊的調蓄湖,然後分別將水補至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市水務局表示,「三涌補水」工程建成後,上述三涌的水質黑臭將迅速得到改善,可極大促進周邊區域生態與環境的良性發展。但目前由於在東圃泵站遇到征地難而導致工程受阻。天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地拿下,三個月即可完工。專家開方——污水可在涌里直接處理華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吳啟堂告訴記者,要把河涌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污水處理好。目前,廣州正在進行幾個大的調水補水工程,如「三涌」補水工程。對於這種調水再補水的辦法,吳啟堂認為,讓河涌里的水增強流動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河涌的黑臭問題,但是一旦珠江水也受到污染,用不幹凈的水給河涌補水,勢必會產生另一輪污染。對於河涌整治工程因「拆遷難」、「征地難」難以順利開展的問題,吳啟堂稱,其實污水治理不一定非得把污水全部引至污水廠,可以運用污水處理廠的原理和工藝,直接在河涌里處理污水。即在現場安裝水面植物生物膜氧化溝,它無需截污即可同時處理污染水體及污染廢水,可節約大量的管網費用及佔地費用。但這種方法需要在河涌面較寬、且水流不是很急的河涌里進行,並一定適用於全部河涌。市民建言——請愛護我們城市的血管天河區居民鍾小民表示,城市裡的河涌好像人的血管,血管臟了人就不健康了,河涌臟了後果也十分嚴重。他指出,天河區的污染主要來自幾方面:一是上游水污染,二是河涌兩岸工廠排污,三是居民生活排污。鍾小民稱:「真要治好河涌要花大錢花真工夫,要整治排污企業,要全民支持。每位市民都有責任不亂扔垃圾,終有一天河涌會變干凈了。」「無論治理得多好,一旦有人偷排就會立即『廢武功』。」天河區居民黎鵬提出不同見解。他認為,推動截污治污工程建設的同時,也要嚴打「偷排」現象。黎鵬建議,應設立一個跨部門跨區治理小組,由張廣寧任組長,各區區長任副組長。設巡治小組24小時監控河涌,一旦發現企業偷排立即「封鋪拉人」。此外,整治完成還不能鬆懈,要建立長效制度,嚴處亂排亂放的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保護整治成果。
④ 廣州天河車陂屬於城中村范圍嗎
車陂街: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 2009-04-23 14:14:00 車陂街調研報告之一
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落雨大,水浸街」,這是車陂地區居民群眾和政府部門最頭疼的問題。 一、車陂地區經歷「水浸街」回顧
去年9月24日凌晨2時30分,受強台風「黑格比」環流影響,引起車陂地區潮水急劇上漲,導致大部分地區水浸。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社區大面積受浸,雨水、潮水從低窪處的缺口、居民家、下水道里涌進受浸地區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家裡,新涌口地區水位高達1.8米,水浸范圍涉及車陂地區大部分面積,約3平方公里,受浸房屋、商鋪約2650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65萬元。
2005年6月21-24日持續四天,由於連續的暴雨和天文潮汐的影響,車陂地區受到百年一遇的大潮水襲擊,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地大面積受浸,受浸最深處有1.6米,水浸面積約2.9平方公里,受浸民房約2520間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96萬元。
還有,每次天文大潮和暴雨過後,東圃舊城區都受到水患襲擊,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政府對這一地區頑疾的治理從未停歇。水浸街問題也早已納入政府民生工程,2007年5月通過的「惠民66條」就提出,到2009年底基本緩解「水浸街」問題,這是政府對民眾的承諾。
二、東圃舊城區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車陂地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面積約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城區形態十分復雜,有廣州市最大的關閉企業即廣氮企業集團的宿舍區和舊廠區,有東圃舊城區即原東圃墟,有天河區最大的城中村即車陂村,還有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大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隨著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模範城市順利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使車陂地區逐步發展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人們居住的繁榮地區。
目前東圃舊城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以歷史形成的東圃墟為中心的一個舊城區,位於中山大道以南,轄區包括東圃、西湖、天雅、龍口、西岸、沙美、東岸等七個社區,貫穿其中的有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陂東路等繁華道路。轄內有常住人口18492人、流動人口71637人,公房472間、私房19857間、出租屋12765間。
三、東圃舊城區「水浸街」的現實動因
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天氣太壞,還是漏洞太多?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多數的市政設施比較落後。東圃舊城區地勢低窪,很多地方比車陂涌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潮水很多是從排水渠、下水道、甚至從居民家裡地下排水系統的低窪處涌進居民家裡和大街小巷。特別是東圃大馬路以南還未擴建的1公里地段,排水設施比較差,埋藏在道路上的自來水管多年未更換過,經常出現一些滲漏,致使路面形成了坑窪的現象,使周邊的民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
二是車陂涌及其支流幾乎貫穿整個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當連續出現強降雨時,車陂湧上游會有大量雨水向位於下游車陂涌口的車陂村和東圃老城區沖下來,如遇潮水頂托,很容易造成倒灌內澇水浸。
三是車陂涌沒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一旦遇珠江洪水或潮汐,無法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從而導致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四是原排水系統設計相對落後。由於近年雨量充足,而車陂地區的排水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建設的,當暴雨強度超過了原排水設施的設計設防標准時,就會在一些低窪地形成積水。特別是東圃舊城區,由於整體海拔較低,甚至比珠江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一旦遇到流域性降水,自然就成了排水泄洪的一個出路,從而導致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五是珠江潮水頂托,形成倒灌內澇水浸。 由於車陂地區地勢較低,排水系統直接受到珠江漲潮的影響。如遇暴雨時恰逢珠江水位漲潮期,極易發生水浸。車陂涌在上游有數十米寬的河面,但到了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一段較為狹窄,上遊河水流經這里,便推高水位,一旦高過排水口則會形成倒灌。
六是亂扔垃圾造成淤塞。居民群眾平時不注意愛護排水管網,亂扔垃圾,是造成管網堵塞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有些商家用豬油炒菜,油污排入下水道後,凝結在管道內,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例如車陂村外來人員較多,沿路排水口經常被垃圾堵塞。
七是野蠻施工破壞管道。排水系統受到野蠻施工的破壞;有的施工單位隨意將建築垃圾直接排入市政管渠;有的排水工程未完工;有的不注意將排水設施及時遷改等原因均導致水浸街。
八是雨污混流導致「梗阻」。造成車陂地區下水道「腸梗塞」的一大元兇就是雨污不分流。據了解,目前車陂地區大部份管道雨污不分流,狹窄的管道一旦下大雨就承受不了排水功能,通過排水口湧出地面,造成大面積水浸。特別是在東圃舊城區一些地段,雨污合流,加之管道老化,雨水把泥沙沖入管道內,管道承受不了,頻頻「罷工」。
如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呢?據有關專家分析,要徹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政府必須以天河區東部新商圈形成為契機,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
四、東圃舊城區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東移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天河區東部新商圈的迅速形成,東部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逐步發展成為人們悠閑購物、經濟發展的一塊熱土。但由於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東圃舊城區在發展的過程所遇到的問題逐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東圃大馬路交通問題。東圃大馬路是東部地區的商業中心,是人流、車流、物流最集中的地方。但東圃大馬路的道路狹窄不暢通、車輛亂停放的問題,一直是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整治景觀、維護好交通和社會秩序、還路於民的切實要解決的一大問題。1996年,東圃大馬路進行了拓寬整治的一期工程,由中山大道路口至天河區紅會醫院由原來的雙向二車道擴寬到雙向四車道,但是由東圃大馬路紅會醫院至黃埔大道路段的擴寬工程一直沒有落實,路面狹窄,而車流量大,經常造成嚴重的塞車,給周邊的居民群眾出行造成極大不便。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日益增多,而附近又缺少配套的停車場,造成各種營運、購物、辦事的車輛臨時停放在馬路兩旁的現象非常嚴重。未擴建的路段靠近黃埔大道的一段路兩旁都是各種類型的食肆,在用餐高峰期經常馬路兩旁停滿車輛,由於該路段雙向行駛,路邊比較窄,因此經常堵車。該路段已經修建多年,路面的排水設施比較陳舊,若遇到多雨季節,經常會造成路面浸水,嚴重的時候,馬路兩旁的單位和民居都會受到影響。
二是房屋破舊,居住條件差,與周邊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問題。東圃舊城區的房屋大多數是公房,房屋破舊,且年久失修,經長時間水浸就很容易產生危險,而且居住的大多數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小孩,居民群眾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難以保障。而與之相連的還有「車陂村」這一典型的「城中村」。在發展過程中,部分舊房被拆除重建,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房屋相當陳舊,居住條件較差,這與周邊新建的小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由於流動人員的高度聚集,以及流動人員低水平的消費,促使其向租房價格低廉的「城中村」中雲集,客觀上加速了「城中村」的「發展」,但由於外來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他們的大量湧入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的治安、安全等隱患。
五、對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建言
根據廣州市天河區「十一五」規劃,天河東部新商圈的范圍是「西起東圃、東到珠村、南至高唐、北抵珠江」的區域。天河東部將形成「一個核心商圈、三個板塊」以構成東部發展支點。一個核心商圈,指的是黃埔大道以北廣園路以南中間的一塊;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生活支撐的商業板塊,主要是以原來的東圃鎮——明清時代的廣州東部商業集散地為中心,構建生活設施的商業服務中心。天河區將東部新商圈的發展納入了未來五年天河的工作重點中,天河區政府希望藉助舉辦此次亞運會的機遇集中地進行東部商圈內的規劃建設,加快東部新商圈的建設步伐,在東部樹立起廣州新的城市增長極。根據廣州市提出的「東進、西聯、南拓、北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正處於廣州市東進和南拓發展軸的交匯點,地理上又聯系著廣州東北向產業區,是廣州城市東向扇形輻射翼的中心主幹。天河東部成為第二個體育中心商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1、標本兼治,進一步改造市政排水設施。
一是檢修和改造排水系統。對東圃舊城區的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檢修,對損壞或不合理的排水設施要及時維修或改造,盡量避免排水系統故障而導致的「水浸街」問題,保障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二是解決水浸重在「疏」。採取標本兼治的方式,逐一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如加大東圃大馬路、二馬路、陂東路等主幹道路面巡查,及時清淤排水,清理阻水構築物。加快車陂涌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對管道改造和擴容、雨污分流改造等。要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重在一個「疏」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浸街」問題終能獲得解決。
三是河涌拓寬清淤。通過對河涌綜合整治工程,拓寬河道,減少由於淤泥堵塞河道而導致的城中村和舊城區的「水浸街」問題。
四是設置水閘和排洪站。在新涌口車陂涌與珠江交匯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隔離珠江洪水或潮汐到來時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避免河水整體上漲而引起「水浸街」,同時,加大抽水泵的功率,加大排水的強度和速度。
五是雨污分流改造。當車陂涌、深涌等河涌截污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後,生活污水將通過污水管道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雨水則通過雨水管道進入河涌。這樣,能夠較好減少雨污混流導致「梗阻」而形成「水浸街」問題。
六是嚴懲野蠻施工。近年來,野蠻施工破壞排水系統的案例屢有發生,這一情況在城中村內尤為常見。積極做好與重點工程施工的協調工作,督促建設單位做好排水遷改工作,對肆意破壞或損壞市政設施的行為,將依法進行處罰。
2、以人為本,盡快改善生活基礎設施。
加快對東圃舊城區危房、舊房進行修繕和改造。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別是經過多次水浸後,要對破舊、有倒塌危險的房子逐一進行排查、登記,並請有安全鑒定資質的公司對危房進行鑒定,鑒定為危房後進行維修加固或拆除。
盡快對容易淤塞的地下排水渠進行疏通改造,對地勢較低的地區的排水系統進行改造,以解決水浸街和水浸屋現象。
加大對東圃大馬路的綜合整治。針對東圃大馬路交通秩序比較混亂的現象,引入科學管理機制,通過規范增設停車位,合理疏導車輛,加強對該路段非法營運車輛和車輛亂停放的整治,維護交通秩序和治安穩定,為居民群眾營造一個環境舒適、交通秩序良好、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的生活環境。
由於從天河區紅會醫院向南至黃埔大道一段約1公里路段遲遲未能擴建,使這段路只有8米寬,至今仍無法通公交車,對該路段兩旁的居民群眾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由於該段路比較窄,市政設施配套不完善,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治安隱患地段,影響過往和附近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政府要結合舊城區的改造規劃以及居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盡快將東圃大馬路進一步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打通東圃大馬路的南北走向,以改善該路段的交通狀況、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不斷增多,加快東圃大馬路的擴建和整治,打造天河區東部新的商業亮點,形成東圃商業街,促進其成為車陂地區乃至天河東部地區的綜合性消費中心的商業地帶,從而推動整個車陂地區的商業架構不斷完善,以加速天河東部新商業圈的形成。通過將東圃大馬路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後,與地鐵五號線東圃站實現無障礙連接,以提高東圃大馬路的使用效能,方便居民群眾出行,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抓住機遇,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根據天河的「十一五」規劃,將車陂、前進、珠村等「城中村」改造納入東部新商圈的整體規劃中,使得商業集聚區的建設與舊村的改造同時進行。也可以通過土地功能轉變和再開發,引入規模效應較大、品牌知名度更強的項目替代、帶動、整合車陂沿線的專業市場。
合理整合「城中村」集體土地資源,將農村集體留下來的用地,國有企業所用的工業用地,轉化為商業用地。並抓住「住宅禁商」政策形成的市場機遇,鼓勵本地區寫字樓向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需求市場靠攏,成為廣州市中小企業的商貿平台。
4、政府主導,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步伐。
根據天河區的「十一五」規劃,東部新商圈屬於低密度商圈,相比體育中心這一高密度的商圈,發展的空間很大。東部新商圈的交通網路體系是比較完善的,在東部范圍內或鄰近地區匯聚了廣州市五大公路出口,廣園快速、華南快速、環城高速等廣州市內快速線、地鐵等,給商貿業發展提供了優異的交通條件。加快東圃舊城區的改造必將有效推動東圃商業街和車陂路商業街的建設。
要繼續按照政府主導、遵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拉開城市空間布局、通過危破房改造抽疏老城區人口密度的思路,加快推進危破房改造工程,力爭早日從根本上改變舊城區的面貌。東圃水上新村危房改造是東圃舊城區改造中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這是天河區第一宗全部由政府財政「買單」的危房改造。
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的實際行動,也是廣州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兩個適宜」的現代化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政府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力度,營造適宜居住和創業發展的和諧社區環境,為天河東部新商圈的形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空間。
⑤ 現在的車陂涌是怎麼樣的
2017年底的車陂涌經過的時候水還會發臭 水面有漂浮物 水體顏色墨綠
⑥ 廣州市整治河涌污水,政府企業該怎麼做自己怎麼做
據介紹,沙河涌綜合整治擬設14個景觀點,其中,天河立交處將營造親水的活動休閑場所,劉永福家廟南側建成一座民俗文化廣場,禺東西路將沿河涌修建親水散步道和下沉式的散步平台。而車陂涌將打造成六大景觀區,分別為家園景區、亞運景區、綠帶景區、走廊景區、印象景區。其中,鼓舞飛揚的亞運景區,將把以狂草書寫的「廣州」巧妙運用到景觀中。車陂涌整治預計今年12月月底完成。
「頭號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
今年列入「頭號工程」重點整治的河涌目前進展情況如何?記者4月11日在黃埔涌畔江花園段看到,這里水草茂盛,堤岸上一台勾機正在有條不紊地作業,河涌里沒有水,廣州市污水公司副經理江秀賢告訴記者,等到珠江漲潮,就可以將活水引到黃埔涌來,到時這里碧水翠柳,成為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記者了解到,獵德涌截污已從廣深鐵路至珠江前航道敷設截污管道約12公里,清淤工程計劃今年6月份完成。花地河整治截污、堤岸一期和綠化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東漖橋至南出口段共3.7公里堤岸二期已組織進場施工。大沙河的堤岸、景觀設計施工圖已編制完成並已通過堤岸投資概算專項審查。黃埔涌截污工程已完成工作量約60%。烏涌景觀工程的初步設計目前基本通過,烏涌干涌段相關整治工程正在開展招標。
四道關考驗政府今年「頭號工程」
據介紹,今年重點整治的7條河涌雖然數量不多,但幾乎涵蓋了廣州中心城區所有范圍,流經的都是人口密集區域,記者經過一番調查,要順利整治完成,至少還要經過四道關。
第一關 拆遷補償標准低
據介紹,這7條河涌整治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兩岸建築的拆遷。按規定,河涌兩岸6米范圍內的建築都要拆除,進行綠化景觀建設,兩岸20米范圍內除了違建要堅決拆除外,有條件拆遷的建築原則上也要清理,但記者在沙河涌京溪段看到,緊挨河岸都是成排的廠房、市場和居民樓,污水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建築都是要拆遷但遲遲拆不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拆遷補償標準是根據2001年的文件,與市場的價格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部分地段拆遷較難。據介紹,沙河涌工程耗費7.14億元,光征地費就佔了6.88億元,即使如此,拆遷仍有些困難。
第二關 沿岸偷排污水
居民和河涌周邊企業仍存在偷排污水的現象,也影響了河涌的整治效果。市政部門很早就在沙河涌元崗橋至珠江口段兩岸已全部完成截污和清淤,但不久市政人員發現上游排放的污水越來越多,目前市政部門不得不也要對沙河湧上游段進行截污。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副局長林敏英也向記者反映花地河沿岸居民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現象比較多。有關部門呼籲,河涌整治是全社會的一件大事,希望廣大市民能夠愛護河涌的環境。
第三關 流浪漢河涌邊安家
在已經整治完成與珠江水同質的沙基涌,兩岸榕樹蔥綠,水中小魚暢游,附近居民都說沙基涌水質好轉,已經成為他們休閑鍛煉的好地方,但在與人民橋相交的河涌邊,住著一群流浪人,吃喝拉撒都在河邊,垃圾袋、飯盒也隨手扔到河涌里,有市民建議,河涌整治好了,應該有一個明確的部門來管理好這些來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第四關 珠江以南整治難
廣州地勢北高南低,原八區231條河涌遍布珠江兩邊,其中有116條需要截污整治,但事實上整治起來各自命運並不同。據江秀賢介紹,珠江以北的河涌依靠地勢,利用珠江潮汐漲落,順勢從北往南流,只要主涌截了污,整條河涌截污形勢明顯好轉。但珠江以南的河涌,主幹、支流縱橫交錯,如果只有一條河涌截污了,其他的沒有截污也會影響整治效果。
對策:構建南部水網
記者了解到,針對上述道道難關,有關部門採取對策一一化解,積極與河涌周邊居民、企事業單位談判,合理解決拆遷問題,河涌整治將與城中村改造、舊城危房破房改造相結合。另外,嚴查亂排偷排污水行為。據介紹,今後河涌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將由鋪設與河涌平行的管道統一收集,附近工廠、企業產生的廢水必須達到符合城市下水道排放標准後進入污水管。對於南部河涌地勢較低的現狀,廣州市水利局表示正展開南部水網整治工程,採取群閘聯控等措施改善海珠、荔灣(芳村片)的水環境。
⑦ 夢見從高出墜下被河沖走
廣州市民集思廣益洪水搏鬥「廢水」敢「閉店拉人」,點擊看詳細在2010年前47個污水處理廠,點擊看詳細內置據「廣州污水處理及工作河流方案(徵求意見稿)「,未來幾年內,全面提高廣州市將分為北部(主要是在白雲區),西南(荔灣區),東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 ,南(海珠區)區等四區,五大縣級市,污水處理,引水,河流和雨污分流改造四個項目的綜合整治的全面實施。其中,中心城區污水處理項目分為四個區域新建,擴建7座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12 391公里的管道,以提高處理能力91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覆蓋36個村,161814人口直播在農村地區。其他各區,縣級市(蘿崗,番禺南沙區,花都區,從化,增城)2010提出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1776公里,47座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79
廣州治水,我有話要說。昨日,很多熱心人來打個電話給信息時報洪水的建議和意見。有人建議成立一個跨部門跨治理小組,立即如果發現「閉店拉人張,總監副組長,所以24小時監控巡邏隊伍規則小溪,企業偷排領導。 「點擊看詳細據了解,廣州正在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和水工程的建設,包括「三灣」從珠江調水工程,沙河涌,涌和車陂涌獵德,珍珠的「洪水」,提升城市河涌的自凈能力。但一些專家說,污水處理,可以直接在小河進行,並不一定會導致污水處理廠。點擊看詳細截污治污工程,點擊看詳細4小溪4種攔截的方式,點擊看詳細治臭河涌,廣州市將採取調水,擴大水環境和實施雨污分流的能力,增強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來防止污染和其他污染治理工作。市政污水處理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的工作重點仍然是圍繞截污干管網擴容建設為主涌。點擊看詳細石井河流經由於房屋密集,人口眾多,直排嚴重的偷排,許多村,困難的拆遷和地區。市水利部門表示,「第一河再治涌」整治的政策,治理石井河將分階段實施:首先,要加快高河建設 - 石井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以提高大坦沙網路。其中,石井廠建設,確保今年年底前,同步建設至2009年底泵站和外管網,主幹管網,該系統在2010年6月建成投產前;在2009年年底完成主體管道的剩餘大坦沙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第二步整治雨水,污水流域,但雨污管道連接到分支網路的組合,實現管道收集能力和配套廠的處理能力。仲攔截一步工程分公司,能付出,涌面很寬的小溪,在安排永久截取管道兩側;能夠支付,但雙方密集的房屋徵收拆遷和施工難度大的小溪,涌內截取的實施;不能支付,鄭某很窄,部分或小溪,利用現有的污水水閘關閉,加上前制動泵污水放入廢水收集系統的全覆蓋;在小溪上游遠離市政管網,利用小型污水處理廠疊加的方式凈化污染。三年計劃完成支持涌攔截等項目,石井河水質已顯著改善,以確保在2010年6月消除了之前的「黑龍」點擊看詳細引水工程,點擊看詳細由白雲石井河,點擊看詳細治河引水工程在北部依託白雲區湖供水項目清零,流乾涸的河流改道工程,石井河,新市涌流域共有14個水的小溪當中。西部地區實施芳村和聯合控制門大坦沙組項目,解決了花的河流和小溪的水大坦沙地區。東中部地區依靠渠道三灣聯合補水工程,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補水之前。海珠區南區共同控制閘工程集團,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態水石榴崗河,黃埔涌,馬涌。點擊看詳細白雲引水工程是一個重要的項目,佔地2.07平方公里,面積1.05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大於廣州的總和4人工湖,將被有效地建立保護北部水安全在廣州。目前,白雲已完成總工作量的30%。白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按時交貨,在明年國慶前完成。天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地面贏了,三個月內完成。點擊看詳細調補珠江天河三灣,點擊看詳細解決天河區之前,附近的珠江航道灣水域,獵德涌,車陂涌等三條河流生態,環境用水,建設廣州市生態城區的框架,在2007年「三灣水利」工程開始動工,按照「提水 - 水 - 水 - 水」的過程,在東圃前的珠江航道大橋東東圃構建水側泵站,採用管道方式,沿東環,北環,將升級到珠江水調蓄湖泊長虹苗圃地塊,然後是水至溪涌,獵德涌,車陂涌。點擊看詳細市水務局表示,經過「三灣水」項目建成後,三涌黑臭水質將得到提高很快,可以極大地促進生態的周邊地區的健康發展和環境。但由於東圃泵站遭遇引起堵塞征地項目的困難。天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地面贏了,三個月內完成。點擊看詳細規定專家 -
污水可處理環境科學與工程,南中國農業大學直接點擊看詳細教授告訴灣其中,吳七餳記者,良好的治理應該小溪關鍵是要處理的污水。目前,一些大項目,如「三灣」補水工程正在廣州增資分流。對於這種做法再次引水,吳七耥認為,讓水在小溪,提升流動性,可以解決黑臭河涌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但一旦珠江水被污染,沒有干凈的水小河的水,勢必會產生新一輪的污染。點擊看詳細為河涌整治工程的「拆遷難」,「土地難」的問題難以順利進行吳啟堂說,其實,沒有污水處理的污水全部引到污水處理廠,就可以直接在河涌用水原理與維修工藝,其中污水。這是安裝在生物膜表面氧化溝電廠領域,它可以同時處理,而不會截留污水和污染的水,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包括管網的成本。不過,這種方法需要小溪寬,水在小河人不急,而且必須適用於所有的小溪。點擊看詳細公開的建議 - 點擊看詳細請把我們的船照顧,點擊看詳細市天河區居民鍾曉敏說,城市的河流,如人血血管,血管健康的人不臟,臟小溪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他指出,污染主要來自天河區幾個方面:第一,上游的污染,和此岸的第二污水處理廠,三是生活污水鍾小民說:「我真的不想被花了很多錢,花真工夫治癒的小溪,以污染行業的監管,以支持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到人不要亂拋垃圾,有一天會成為干凈的小河。「點擊看詳細」無論怎麼好管理,污水處理,立即如果有人'剝離'「。天河區居民彭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促進攔截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同時也嚴打「廢水」的現象。彭力建議,建立一個跨部門跨治理小組,由張,區區長副區長為首的。治療組設立24小時監控巡邏的小溪,企業偷排,如果立刻發現「閉店拉人。」此外,裝修完成後不能放鬆,要建立長效機制,並嚴重亂排亂放單位負責人負責保護整治成果。
⑧ 以前的車陂涌是怎麼樣的
1945年水是酸的,80年當時車陂涌水清沙幼,很多鯪魚、黃皮魚、蝦、蜆、螺,站在涌專邊,就是一股屬刺鼻的硫酸味!2000年,廣州氮肥廠關閉。車陂涌便從那些年,開始散發惡臭,以前是被硫酸味鎮住了。2009年,整條涌里凡裸露的淤泥,都呈紅色的。整條河涌兩岸,約每隔5米,便有一個直徑約半米的涵洞,幾乎每個洞,都排出一股淡黃色的水,放目河涌,約10米寬的河涌僅有五六米淺黃色的水,目測最深的約為三四分米。在更淺水的地方,不時會浮起一串泡泡。涌兩岸均是布滿苔蘚的石頭,上面落滿紅、白、紫色的膠袋,礦泉水瓶,橡校、一次性水杯、樹皮等等。沿著河涌往下走,可以看到沿岸是被摧倒的房屋殘坦,還有樹樁。在涌邊,僅聞到淡淡的腥臭,
⑨ 廣州市區哪裡還有又黑又臭的河涌最好是在天河區。
我記得就在天河客運站那邊的垃圾車公司旁邊小道下去就又一條河 水很少 但很黑 一時間忘記那裡叫什麼了
⑩ 要等到什麼時候才穩定廣州不拆遷了
據介紹,沙河涌綜合整治擬設14個景觀點,其中,天河立交處將營造親水的活動休閑場所,劉永福家廟南側建成一座民俗文化廣場,禺東西路將沿河涌修建親水散步道和下沉式的散步平台。而車陂涌將打造成六大景觀區,分別為家園景區、亞運景區、綠帶景區、走廊景區、印象景區。其中,鼓舞飛揚的亞運景區,將把以狂草書寫的「廣州」巧妙運用到景觀中。車陂涌整治預計今年12月月底完成。「頭號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 今年列入「頭號工程」重點整治的河涌目前進展情況如何?記者4月11日在黃埔涌畔江花園段看到,這里水草茂盛,堤岸上一台勾機正在有條不紊地作業,河涌里沒有水,廣州市污水公司副經理江秀賢告訴記者,等到珠江漲潮,就可以將活水引到黃埔涌來,到時這里碧水翠柳,成為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記者了解到,獵德涌截污已從廣深鐵路至珠江前航道敷設截污管道約12公里,清淤工程計劃今年6月份完成。花地河整治截污、堤岸一期和綠化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東漖橋至南出口段共3.7公里堤岸二期已組織進場施工。大沙河的堤岸、景觀設計施工圖已編制完成並已通過堤岸投資概算專項審查。黃埔涌截污工程已完成工作量約60%。烏涌景觀工程的初步設計目前基本通過,烏涌干涌段相關整治工程正在開展招標。 四道關考驗政府今年「頭號工程」 據介紹,今年重點整治的7條河涌雖然數量不多,但幾乎涵蓋了廣州中心城區所有范圍,流經的都是人口密集區域,記者經過一番調查,要順利整治完成,至少還要經過四道關。 第一關 拆遷補償標准低 據介紹,這7條河涌整治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兩岸建築的拆遷。按規定,河涌兩岸6米范圍內的建築都要拆除,進行綠化景觀建設,兩岸20米范圍內除了違建要堅決拆除外,有條件拆遷的建築原則上也要清理,但記者在沙河涌京溪段看到,緊挨河岸都是成排的廠房、市場和居民樓,污水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建築都是要拆遷但遲遲拆不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拆遷補償標準是根據2001年的文件,與市場的價格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部分地段拆遷較難。據介紹,沙河涌工程耗費7.14億元,光征地費就佔了6.88億元,即使如此,拆遷仍有些困難。 第二關 沿岸偷排污水 居民和河涌周邊企業仍存在偷排污水的現象,也影響了河涌的整治效果。市政部門很早就在沙河涌元崗橋至珠江口段兩岸已全部完成截污和清淤,但不久市政人員發現上游排放的污水越來越多,目前市政部門不得不也要對沙河湧上游段進行截污。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副局長林敏英也向記者反映花地河沿岸居民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現象比較多。有關部門呼籲,河涌整治是全社會的一件大事,希望廣大市民能夠愛護河涌的環境。 第三關 流浪漢河涌邊安家 在已經整治完成與珠江水同質的沙基涌,兩岸榕樹蔥綠,水中小魚暢游,附近居民都說沙基涌水質好轉,已經成為他們休閑鍛煉的好地方,但在與人民橋相交的河涌邊,住著一群流浪人,吃喝拉撒都在河邊,垃圾袋、飯盒也隨手扔到河涌里,有市民建議,河涌整治好了,應該有一個明確的部門來管理好這些來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第四關 珠江以南整治難 廣州地勢北高南低,原八區231條河涌遍布珠江兩邊,其中有116條需要截污整治,但事實上整治起來各自命運並不同。據江秀賢介紹,珠江以北的河涌依靠地勢,利用珠江潮汐漲落,順勢從北往南流,只要主涌截了污,整條河涌截污形勢明顯好轉。但珠江以南的河涌,主幹、支流縱橫交錯,如果只有一條河涌截污了,其他的沒有截污也會影響整治效果。 對策:構建南部水網 記者了解到,針對上述道道難關,有關部門採取對策一一化解,積極與河涌周邊居民、企事業單位談判,合理解決拆遷問題,河涌整治將與城中村改造、舊城危房破房改造相結合。另外,嚴查亂排偷排污水行為。據介紹,今後河涌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將由鋪設與河涌平行的管道統一收集,附近工廠、企業產生的廢水必須達到符合城市下水道排放標准後進入污水管。對於南部河涌地勢較低的現狀,廣州市水利局表示正展開南部水網整治工程,採取群閘聯控等措施改善海珠、荔灣(芳村片)的水環境。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