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整治成果
❶ 關於城市環境大整治的作文
如今,人類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而城市環境污染卻愈加嚴重,正是因此,人類光顧醫院的次數愈加頻繁,我對人們居住環境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調查 :
一、空氣質量污染嚴重。每天大街小巷都會有來來往往的車輛,人們可能不會重視,但又有誰會想到車輛的繁多不僅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更讓地球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由於吸收了大量的廢毒氣,以導致人們小則咳嗽,大則肺癌。我家附近有個造紙廠,每天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我們常常看到造紙廠上空無煙滾滾,煙囪里冒出的雲煙,大多是毒氣,難聞之極,甚至導致我們患上不治之症。
二、白色污染嚴重。據統計,近幾年來,人們為了圖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更令人氣憤的是,人們不僅大量使用,而且到處亂扔。街頭巷尾,到處可以見到人們遺棄的塑料袋;菜市場內,人們散去後,到處可見「五彩繽紛」的塑料袋和菜農殘留的爛菜葉;公共場所也隨處可見大家隨地亂丟的紙巾和臟兮兮的口痰。有的甚至將皮鞋向街上隨意一揚,為此,我們小學生也常常摔得人仰馬翻。
三、河流的污染。除了城市,鄉鎮里座座工廠拔地而起。可是,一些廠家只考慮到自己的個人利益,沒有顧慮到大家的感受。將污水不經過處理,就用排水管排到河道里。學校旁邊有口水塘,當地人都叫它上水塘,以前上水塘碧綠得像塊寶石鏡面,可是現在的上水塘由於附近的一個硫磺廠把污水排到上水塘里,現在去看,上水塘內到處是骯臟的水,還隱隱散發著一陣陣難聞的臭味。
總而言之,現在的生態環境已逐漸在被人們破壞,讓我們共同傾聽——地球在呻吟,河流在哭泣,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攜起手來,建造更加美好的家園!
❷ 城市景觀整治包括哪些
對市區主要街路進行綠化改造,積極開展義務植樹和居民小區綠化及綠地認種認養活動。推進園林綠化三年建設規劃任務及創建國家園林城工作。通過對市區主要道路燈進行改造,鞏固亮化成果,並由主幹道向次幹道及樓道庭院延伸。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佔道市場、物業小區周邊和庭院等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問題,加強對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管護。開展湖泡清理整治工作,加大推進棚戶區改造力度。採取多種形式,繼續對市區道路進行整修。開展優質服務競賽,確保正點運營、禮貌行車、規范服務、車隨路行、路通車通。
開展多項目、多層次的整治行動,打造生活宜人、風貌喜人、制度到人的農村環境新局面。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標准化和規范化。突出重點、全民動員、迅速行動,提高環境整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對主要公路和旅遊景區沿線、城鄉結合部等關鍵部位進行重點整治,集中解決那裡的柴草、糞土堆放,垃圾清運、處理,道路暢通,室內外衛生清理等方面的問題,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任務落到實處。通過積極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設,從根本上治理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
開展以整治冒黑煙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攻堅戰」。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狠抓鍋爐治理。取締市區室外燒烤和街面商亭、報刊亭的燃煤小煙囪。加強建築、拆遷工地及物料「三堆」管理,防治二次揚塵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鼓勵使用車用清潔能源和技術。開展以流域治理為重點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抓好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大企業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開展以治理建築施工、工業雜訊為重點的「雜訊整治攻堅戰」,全面整治交通雜訊,工業雜訊和建築施工雜訊,減少重點區域的環境雜訊污染
集中治理國、省公路、主要通鄉公路兩側集貿市場商販網點、單位環境衛生,嚴禁沿街擺攤、佔道經營、亂放雜物、亂扔亂倒等行為,嚴禁在公路兩側景觀帶堆放柴草、糞肥和雜物。對公路兩側進行美化綠化,創建公路沿線、旅遊區沿線村屯環境文明風景線
集中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實施「四點出城」(廢品收購、果菜批發、空車配貨、重車限行)。城市出入口及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管理達到城市容貌標准,徹底清除基建殘土、垃圾污物和違章建築,對各種露天「市場」進行重點整治,並建立保持環境衛生的長效機制。
❸ 什麼是城市整治
就是對城市中的環境、綠化、衛生、交通、基礎設施等進行的整頓治理
❹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綜合考慮一個城市的人口、資源、能源、環境的 相互影響而制訂的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 城市環境規劃的對象主要是大氣、水、雜訊、固體廢 棄物和綠化等5個方面。
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
① 城市環境質量的目標,通常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總懸浮顆粒物等大氣環境質量指標;飲用水源水 質達標率、城市地表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氨氮、 溶解氧等水環境質量指標;區域環境雜訊、交通干線 雜訊等聲環境質量指標。可以根據城市的特點,增 減環境質量指標。②城市環境污染控制的目標和措 施,目的是保障環境質量目標得以實現。通常包括 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工藝尾氣達標率、汽車尾氣達標 率、工業廢水處理率、工業廢水處理達標率、工業固 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率等工 業污染控制指標的目標和措施,以及城市污水處理 率、城市雜訊控制區覆蓋率、城市固體廢物無害化處 理處置率等城市生活污染控制指標的目標和措施。
③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標和措施,通常包括 城市氣化率、民用型煤普及率、生活垃圾清運率、人 均綠地面積等指標的目標和措施。上述內容應納入 到一個整體系統進行多目標的分析、評價和決策中, 從而提出耦合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城市環境 綜合整治規劃方案。
❺ 城市治理科技成就排比句
從現在開始, 引領城市未來的主人翁是我們; 從現在開始, 將東莞的未來掌握在的是我們; 從現在開始, 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 的是我們; 從現在開始, 用科學創造更美麗的東莞的是我們.
採納哦
❻ 通過景觀整治城市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1、城市河道治理的水利基本要素 從傳統水利角度來講,河道治理過程重點要關注水位、流速和雨水入河口高程3個因素,這3個因素直接影響河道治理的成敗。
河道設計水位要依據城市防洪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來確定,同時,要使雨水入河口內頂高於設計水
❼ 為什麼要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行總體分析
轉: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 年到2004 年, 城市數量由193 個增加到661 個, 建制鎮由2173 個增加到20312 個, 市鎮總人口由1.7 億人增加到5.4 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的城市化, 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沖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1998 年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2001年,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0.7 億噸,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7.7 億噸,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長8%, 而同期工業廢水COD 排放量則減少13.8%。目前,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納污溝。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徵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只有60.2%, 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佔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18 億噸, 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處置, 每年有7900 萬噸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區、江河沿岸, 破壞城市(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 的自然景觀。另外, 各城市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產生的各類廢物都是混合收集的,醫療垃圾等特殊廢物多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設施, 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
四是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 2004 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 萬輛。近幾年, 雖然採取了淘汰含鉛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質含量、新車採用電噴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標准等措施, 單車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沈陽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較重, 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此外,道路增長與車輛增長不匹配, 現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 機動車行駛常處怠速狀況,也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
五是雜訊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交通、社會生活、建築施工是主要的雜訊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雜訊污染佔70- 80%。在開展交通雜訊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設高架路橋改善交通狀況時, 卻往往未能很好解決高架路兩側的降噪隔聲問題, 交通干線兩側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 城市綠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 「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 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這些城市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20 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 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並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築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2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5、治理城市雜訊污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雜訊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採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雜訊污染。
6、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把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擴大到113 個,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 提升模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❽ 一份完整的城市規劃成果包括那些東西
城市規劃也有分類。最主要的就是法定規劃與其它各類概念規劃。
一般在政府部門來講,城市規劃即指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為 文本和附件。附件包含圖紙,說明書以及基礎資料匯編(小項目可沒有匯編)
❾ 城市綠化的成果
⒈城市綠化步伐加快。許多城市結合道路建設、河道整治和舊城改造開展綠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綠地面積;園林化街道、小區和單位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1.6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6.3萬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設方興未艾,大多數省會已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沈陽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⒉草原保護與建設成績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經營面積達2億多公頃,佔到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0%;全國種草累計保留面積超過26.7萬公頃,草原圍欄超過33.3萬公頃,全國禁牧面積超過33.3萬公頃;2000萬頭牲畜改為舍飼圈養,乾草產品200多萬噸,牧區和半牧區依賴天然放牧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轉變。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區植被得到明顯恢復,牧草產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態明顯改善。
⒊綠色通道工程穩步推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的原則,堅持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要求,堅持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方向,多部門(系統)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動了綠色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十五」期間,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達50多萬公里;湖泊、水庫綠化面積17920公頃,江河沿岸綠化18650公里。在全國6.1萬公里國家鐵路營業線上,宜林鐵路3.73萬公里,已綠化達標2.03萬公里。
⒋部門綠化作用明顯。各部門按照分工負責制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成為國土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間,鐵道系統累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996.3萬人次,植樹3843.9萬株,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62個,面積達1752公頃。水利部門義務植樹1940多萬株,綠化荒山、荒溝、荒灘1663萬公頃,庭院綠化870多公頃。共青團等部門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等活動,社會反響強烈。婦聯等部門堅持組織開展了「三八綠色工程」建設,有效提高了廣大婦女的生產技能和本領。解放軍一直走在義務植樹的前列,大力開展荒漠、荒灘、荒山造林綠化,每年植樹13萬公頃以上,同時還有力支持了地方綠化工作。武警部隊營區綠地率平均達到32%以上。石油系統堅持把改善礦區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石油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覆蓋率已達23.8%。
⒌資源保護力度加大。2005年,全國征佔用林地管理日趨規范,林地確權發證面積已經超過90%,林木採伐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國森林資源監測取得明顯進展,全國林政案件查處率達98.30%。全年共查處破壞草原案件4000多起,資源保護工作顯著加強。
全國森林公安全年共查處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處罰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71805人次,收繳木材90.16萬立方米,野生動物193萬多頭(只),野生動物製品32974件。「十五」期間,相繼開展了「獵鷹行動」「春雷行動」「綠劍行動」等一系列集中統一行動,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高發的勢頭。
全年發生森林火災11524起,受害森林面積73701公頃,因火災死亡人數92人。發生草原火災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積5萬公頃,損失維持在較低水平。
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933萬公頃,防治面積700萬公頃,防治率為75%,其中無公害防治率64%,成災率5‰。農業草原鼠蟲災防治面積953萬公頃,減少經濟損失近10億元。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登記建檔、圍欄掛牌、遠程監控、宣傳教育等工作扎實推進。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一級古樹(500年以上)5.1萬多株,二級古樹(300-500年)104.3萬多株,三級古樹(100-300年)175.3萬株,國家級名木5281株。
⒍綠色產業發展迅猛。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7269億元,比上年增加376億元。人造板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經濟林總面積達到2573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29%;林產品年總產量達9400萬噸,比「九五」期末增長36.5%。全國花卉種植面積超過64萬公頃,年產值超過431億元。竹林面積超過480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15%。「十五」時期,全國共生產各類林木種子1.26億公斤,合格苗木1549億株;林木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會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