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水平

發布時間: 2021-01-07 14:06:39

㈠ 中國民營企業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我國的民營經濟是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重新出現並發展起來的,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從長遠的,戰略的高度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在由計劃經濟(略)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市場的考驗和競爭的殘酷而頑強地發展起來.這些企業善於捕捉市場信息,精於營銷戰略,以其特有的優勢靈活地馳騁在商(略)驕人的成績.然而,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和自身的局限,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略)境,產權模糊、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所導致的效率低下已經嚴重地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本文從陳述民營企業的現狀入手,闡述產權模糊的弊端以及兩權不分所帶來的低效,並進一步論證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瓶頸」的關鍵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建(略)度;而產權明晰和兩權分離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本文擬運用公司治理結構理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有關理論,通過對中國民營企業中的一家上市公司KF公司中的公司治理結構的演進、現狀、存在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KF公司如何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更加有效,建立更加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以資中國的(略).完善高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對於解決民營企業的「瓶頸」問題至關重要...

㈡ 公司治理讀後感

[公司治理讀後感]本書就當今公司治理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評論,並提出了比較合理正確的解決方法,為公司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使之能夠更好地治理公司企業,從而造福於人類社會,公司治理讀後感。 本書首先旗幟鮮明的指出了公司治理的根本問題---如何創造成果而不是分配;企業領導的核心任務---如何為購買公司產品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公司治理必須服務於---企業而非股東;它明確的否定了股東價值論,讓我們走出公司治理的誤區! 其次,它指出了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存在的問題: 1.脫離成就公司治理模式目標 2.脫離中國實際,盲目模仿 3.不願根植中國企業自身,面向過去而不思創新向前 4.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 5.只注重規模的擴大,卻不注重質量的提高 6,只顧照搬人家的模式而不懂結合自身情況形成獨特的經營模式 同時,它也相應提出了解決方法: 1.建立科學合理的目標 2 立足中國實際,實事求是 3.實施科學合理的治理模式 4.在探索中吸取經驗教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 5.正確理解現代企業的含義 6.正確處理好企業數量與規模之間的關系 7,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而後,它又提出了高效公司治理改革: 1*在指揮角度很領導角度上改革,提高管理者的能力,爭取實現管理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企業戰略及重大事件上而下部有充分的自由及自主創新性,學會授權 2*治理應與企業政策和戰略相一致,並時刻掌握國家政策及社會形勢 3*要針對企業和企業市場競爭力,在充分考慮公司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4*制定嚴格的財務制度,努力提高公司的市場地位、創新能力、生產力、管理水平 5*重視顧客效用和競爭力,緊跟市場動態並不斷做出調整和完善 當然它對管理者也提出了要求: 1。善於聽取他人意見,並能有選擇的採納 2,讀後感《公司治理讀後感》。不嫉妒有才能的人,做到人盡其才,學會發現並利用人才 3。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任務上,盡可能的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做好高效率、高品質的溝通 4。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最好的東西獻給組織,要始終以大局為重 5。不能搞個人崇拜,管理者要嚴肅不要太熱情,既要有威信也要有親和力,努力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本書還對公司的兩個重要機構進行了介紹,其一是董事會,它的任務是: (1)思考和確定企業目標及企業條例,制定企業戰略 (2)制定考核標准和尺度 (3)建立和維護人力資源 (4)思考和確定企業的整體機構 (5)代表企業 (6)危機准備及為解決重大突發事件作出意見 董事會作為一個團隊,它有三個條件,六個原則。三個條件: 1 嚴格的紀律; 2 不允許講人情; 3 要把個人關系放到次要位置。 六個原則: 1 高層管理團隊每個成員在他本人的責任領域有決定權,代表整個團隊,對團隊負責; 2 董事會成員涉及非本人范圍內事務不做決定; 3 團隊以外不對某個成員能力進行評論,恪盡職守; 4 主席當領導必須要有決定權,辦事要果斷,有魄力; 5 某些決定必須當做是團隊集體的決定 ,團隊其他成員應自覺遵守 6 團隊每個成員有義務向其他成員匯報其所負責范圍內的工作 其二是監事會,它的任務是: 1. 回顧功能(市場、創新、生產力) 2. 預見功能(進行預測評估) 3.對最高行政管理機構的組織,業務的分配和業務的規范進行監督 4. 處理相關群體的利益關系 並且,監事會的成員有一定的限制,以下條件的人不能進: 1 同一公司的行政機構的現任或前任成員 2與本公司目前有業務聯系的人員(客戶、供貨商) 3公司開戶銀行代表,除非銀行代表代表的是企業所有權人的利益 4身兼數職的人 5沒有時間的人 通過對此書的閱讀,使我對公司結構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懂得了要想治理好一個公司,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這為我今後的專業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因此,我把這本《正確的公司治理》推薦給大家,希望有意要從事管理事業的朋友能有所啟發! 丁敏
〔公司治理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求教高手:公司治理機制如何影響企業並購重組行為呢並購重組行為又怎麼樣影響公司治理水平呢請高手賜教!

你這是學術問題了。
公司治理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三個層次的運行機制。

顯然公司的重大問題由股東大會決定。經營的決策由董事會作出,授權總經理執行。總經理辦公會負責公司日常業務的決策,經營團隊的日常管理等。

企業並購重組行為屬於公司的重大事項,決策權在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負責方案的論證和材料的收集整理,向股東大會提交報告。總經理或者總經理辦公會負責基礎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具體行為的聯系和落實。如果總經理的基礎工作做得好,董事會論證清晰,股東大會可以順利作出決策,企業可以經過並購重組得到更好的發展。其間的效率和正確的決策當然起到好的推動作用。這是治理結構和機制正常發生作用的結果。
反之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並購重組行為本來就是事關公司前途的大事,當然需要公司的三層結構和機制的聯動和高效率,以及科學的論證和決策。

㈣ 如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第一,進一步提高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誠信履責的能力。閻慶民說,在實踐中內,上市公司控股股容東、實際控制人以及董事、監事、高管,都需要進一步明確責任、落實責任,也就是抓住「關鍵少數」。「這一條至關重要。「

第二,進一步強化公司治理底線要求,主要是依法保障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目前這一工作是在不斷推進中,但仍要綜合運用監管措施、行政處罰、市場禁入、刑事移送等方式,打擊嚴重違反治理底線要求的違法違規行為。

第三,進一步倡導上市公司治理最佳實踐。「科學決策、有效激勵和嚴格監督是歷次討論公司治理離不開的三個環節,要通過一些做得好的典型,為上市公司作出示範,讓他們來對標。」 閻慶民說,要學習借鑒境外市場經驗。比如,國際上2015年經合組織和G20通過的公司治理原則,要求除了保護股東利益之外,還要保護利益相關方。

第四,進一步加強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要通過信息披露,形成市場加外部約束,共同促進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㈤ 公司治理機制的效率分析

構建公司治理機制的根本目的在於確保它能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狀況,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對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可以從治理機制的組合狀況和治理收益與治理成本的比較這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從治理機制的組合與配置的角度來看,公司治理機制是各種治理機制相互有機組合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在既定的法律、經濟和市場環境條件下,各種治理機制是否達到合理組合成為決定公司治理效率的關鍵。如果我們把追求的治理目標(股東利益最大化)看成是一種效用目標,則公司治理體系的效用可以表示成各種具體治理機制的函數。然而公司治理體系的效用並不是體系中各種治理機制的簡單相加,在不同的法律、經濟和市場環境條件下,各種治理機制要素發揮的作用和貢獻度是不一樣的而且,有些治理機制之間還存在著沖突。這就意味著一個公司治理體系並不是包含的治理機制越多越好。在經濟學中有「帕累托最優」這一表示資源配置效率的概念,這里也可以用在衡量公司治理機制上面。如果在一個公司治理體系中,不能通過改變各種治理機制要素的組合,使得至少一個利益相關主體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同時又保證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效用水平不會下降,那麼我們就稱這個公司治理體系具有帕累托治理效率。
從治理收益與治理成本對比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治理體系的構建還是治理機制的運行,都需要花費成本,當然,也應該取得收益(比如,減少了企業的代理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價值等),我們稱之為治理收益。治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公司治理體系下發生的與公司治理活動有關的所有成本,包括代理成本、激勵成本、決策成本和治理體系的維護成本。代理成本是指委託——代理關系中委託人的監督支出、代理人的擔保支出以及剩餘損失的總和。剩餘損失是指由於代理人的決策和委託人的效用最大化目標之間出現偏差而導致的效用水平的下降。激勵成本是指委託人支付給代理人的貨幣性報酬與非貨幣性獎勵的總和,包括薪酬、獎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決策成本包括開會討論、董事會討價還價等發生的成本。治理體系的維護成本指維持公司治理機制運行所發生的支出。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考察,可以認為最優的公司治理效率是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取得最大的治理收益。我們可以用治理收益與治理成本的比值來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比值越大,表明公司治理效率越高,反之則表明公司治理效率越低。

㈥ 年報中公司治理 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治理結構是否規范;
治理職能是否齊全;
議事規則是否合理;
人員是否勝任。

公司治理就是要盡量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管理層,好讓他們更好地為股東服務。

首先,是董事會成員組成,也就是負責管理公司的那一群人都是誰。其中重要的是有幾個獨立非執行董事,因為他們並沒有行政或管理上的責任,因此可以起到監督執行董事(管理層)的作用。然後,為了確保董事會有能力發揮實際作用,他們的選舉、上任、退休、免職的程序和政策以及平時接受職業培訓的情況也要披露。再接著就是董事會成員以及高管的薪酬。太高太低都不好,所以要讓股東看一看。當然附帶還有相關的薪酬政策。最後還有董事會成員出席會議的出勤記錄,遠程視頻會議也算出席。

除了董事會成員,公司秘書的任免程序以及履歷之類的也要披露。因為這個職位協助企業有效率地管治,協調和幫助各部門遵守公司法規,及向董事會提供法定要求的訊息,所以在整個公司治理體系中很重要,需要有合格的人來做。

再有就是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情況,比如內部審計的次數和結果,監督機制,風險評估等等。
總的來說,公司治理報告並沒有一個法定的模板,只要股東同意,包含的內容可以各異,但凡覺得可以有效控制公司管理層不亂來的機制/政策/程序/資質等都可以算。以上是一些基本上都會包括的基本信息。

按照證監會《關於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報告及相關工作的公告》,上市公司應強化信息披露責任意識,在年報「公司治理結構」部分披露公司建立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的情況。

同時,上市公司應根據公司治理專項活動的有關要求,切實整改治理問題,鞏固公司治理專項活動成果,完善治理結構,提高規范運作水平。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加強對內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披露,防止出現敏感期內及6個月內短線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㈦ 如何系統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稱法人治理結構、公版司治理系統權(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機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 控制 的體系。 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三者組成的一種 組 織結構。 現代企業制度區別於系統企業的根本點在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或稱所有與控制的分離(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從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機制, 用以對企業進行管理和控制。 現代企業中的公司治理結構正是這樣一種協調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關系的一種機制,它涉及到激勵與約束等多方面的內容。簡單地說, 公司治理結構就是處理企業各種契約關系的一種制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