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湘江污染
『壹』 湘江流域開發治理和田納西河的開發治理的相似之處
從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徵來看:1、氣候:都是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充足,但降水季節變化不均;
2、地形:中上游都是以山地丘陵為主,水流急,落差大,下游均以平原地形為主;
3、水系水文:支流眾多,水系發達,河流徑流量豐富但水位季節變化大,水能資源豐富;
4、礦產資源:流域內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共性是有色金屬礦豐富。
所以流域的開發重點是:1、河流干支流上修大壩、建水庫。防洪、發電、改善航運、農業灌溉、發展動力導向型的有色金屬冶煉等。
2、發展生態旅遊業;
3、防治大氣污染、水體污染;
4、保護流域內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保護流域的生態環境。
『貳』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全文
《方案》抄涉及湘江流域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婁底、岳陽、永州8個市,明確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陽水口山、長沙七寶山、郴州三十六灣、婁底錫礦山、岳陽原桃林鉛鋅礦等7大重點區域,提出了民生應急保障、工業污染源控制、歷史遺留污染治理3大重點任務,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595億元,規劃期限2011 -2020年。經過治理,力求2015年鉛、汞、鎘、砷等重金屬排放總量在2008年基礎上削減70%左右,並通過5-10年的時間基本解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重大問題,成為全國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典範。
『叄』 怎麼治理湘江污染
問題一 水源單一、水質較差 據介紹,長沙市區僅有湘江一個供水水源,上游有永州、衡陽、株洲、湘潭等城市,沿途接納了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致使長沙段嚴重污染。 同時,湘江枯水期水量不足,供水安全可靠性差。湘江長沙段設計航運量為365立方米每秒,維持湘江長沙段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河流最小月平均流量為244立方米每秒。據權威分析計算,在90%保證率的前提下,湘江2010年最小月平均流量207.5立方米每秒,最小日平均流量136.6立方米每秒,湘江作為惟一水源,長沙段水流量已經不能滿足航運、生態的要求,近年來更出現水位低取水困難現象,供水保證率受到威脅。 問題二 二次污染嚴重 雖然主城區管網建設普及率高,但基本呈環狀布局,加之部分管網建設期限長,年代久遠,材質差,銹蝕嚴重,陳舊老化,漏量增大,爆管時有發生,出現二次污染較為嚴重,並且河西、河東及其他四組團無法聯網,輸配水不均勻。 問題三 水廠分布不均勻 長沙市的水廠全部依靠湘江,而發展迅速的瀏陽河以東星馬新城區只有松啞河水廠(且目前水源嚴重不足),供水安全難以得到根本保證。 問題四 污水處理率不高 城市污水量大於污水處理能力,離國家規定2010年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的要求較遠。目前,長沙污水日排放量約為85萬立方米,其中第一污水廠、第二污水廠日集中處理量約為32萬立方米,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湘江,污染了水源,給市民生活質量、旅遊業、漁業、農田灌溉造成嚴重影響。
『肆』 人們做過哪些治理湘江的事
由於產業結構失衡以及歷史污染欠賬,湘江是我國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2011年3月,國家正式批復《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成為全國首個由國務院批復的區域性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經過2年多的努力,目前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如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實施難度大;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難度大;資金短缺;治理技術瓶頸等。
針對湘江治理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湖南省省長杜家毫在22日舉行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表示,湘江污染整治是湖南兩型社會建設的頭等大事,必須把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作為「一號重點工程」,調動各方積極性,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江清水。
湖南省從今年開始實施湘江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以「堵源頭」為主要任務,重點是堵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大型畜禽養殖企業的污水排放。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是「治」「調」並舉,讓沿江工業企業的污水實現循環利用,達到零排放,沿江一般城鎮和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能夠達標排放,把農業面源治理擺上議事日程,實施化工區整體搬遷和重化工企業的結構調整。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抓鞏固和提高,使湘江幹流水質穩定在三類,多數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二類以上。
『伍』 借鑒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整治經驗,為湘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保護水源涵養林;2.改善庫區生態環境;3進行污染防治;4.優化能源基地工業結構,延長生產鏈;5.發展新興產業(或新型工業和第三產業)
『陸』 衡陽市湘江流域治理幸福河改造建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衡陽市湘江流域治理幸福河改造建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9月2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水利設施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陳廷
成立時間:2013-09-22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40000008612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華新大道11號C1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