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整治小結
① 農村環境社會調查和農村環境整治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
這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是到我們村進行生態環境保護,首先我去了我們村委會了解了我們村的實際情況。
花園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山地植被覆蓋較好,整體生態環境優良,但公共綠地缺少,綠地系統不完善,規劃村西北部規劃17.58公頃的果木基地,與黃興大道兩側綠化帶,組團級綠化形成一個點、線、面結合的綠地系統。
環境保護規劃如下:1)堅持實施同步規劃,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和生態規律,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等方針,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模式,力求從源頭控制污染,嚴禁引進重污染企業,搞好環境綜合質量。3)保護好村內的主要山塘,水庫,植被,保護基本農田,合理利用自然系統和地形做到可持續發展。4)加強環境管理,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對環境進行管理。 環衛設施規劃:1)貫徹「全面規劃,合理布局,依靠群眾。清潔環境,造福人民」衛生工作方針。2)按環境衛生設置標准規劃建設,做到全面規劃,分步實施。3)公共廁所規劃:村莊集中建設區布置公共廁所一處。4)按照100-120米設置垃圾桶,在集中建設區內按每150米設置一個廢物箱,在集中活動場地可適當加密布置。垃圾收集站設施:在村莊集中建設區設置一個垃圾站,垃圾通過收集轉運納入到榔梨鎮垃圾處理系統中去。
為促進我村清潔工程建設,美化我村村容村貌,經村民代表大會討
學生寒假生活計劃小學生寒假計劃中學生寒假計劃大學生寒假計劃寒假實踐總結寒假生活總結
論決定,特製定本村規民約:一,全村農戶必須做到清潔生產,掌握生態施肥技術,禁止使用劇毒農葯,全村稻田必須做到稻草還田,禁止焚燒稻草。二,全村村名要樹立衛生文明新風,搞好野景衛生室每個村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要徹底根除不衛生的陋習,確保村民生活文明健康,村民遵紀守法,風尚好。三,衛生工作要持之以恆,各自責任區內勤打掃,三天一大掃,搞好門前三包,做到室內潔凈衛生,庭院環境優美。四,所有農戶的生活垃圾和廢棄物,必須分類傾倒在隱蔽的地點,分別進行回收,火化或作堆肥等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亂扔亂放,並且做到處理要及時等。五)全村村民要遵守社會公德,提高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共同保證村莊整潔美觀,為創建文明衛生的新農村做出應有的努力。
這些措施都是通過廣大群眾的智慧收集而來,及科學又民主。我相信通過以上的措施我們村的生態環境一定能得到保障,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為了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吧
② 農村拉網式環境整治存在問題
百日會戰降「烏龍」 ——山東、江蘇合力治理邳蒼分洪道水污染紀實日期:2009-05-22 作者: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雁凌 季英德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8版 4月22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設在江蘇省邳州市的砷污染應急處置指揮部現場傳出:經過魯蘇兩省環保部門的聯合監測,城河7個監控斷面連續3次監測全部達標。至此,歷經百日的一場砷污染治理大會戰隨著城河斷面的水質達標全面告捷。
今年年初,山東省臨沂邳蒼分洪道發生突發性砷超標水污染事件,環境保護部、山東和江蘇省委、省政府及兩省環保等部門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全力以赴,採取積極、科學的治理措施,使污染水體全部得到攔蓄和妥善處理,下游中運河和駱馬湖未受水污染影響。
經山東、江蘇兩省環保部門聯合監測,3月29日,邳蒼分洪道東偏泓受污河段5個監控斷面連續3次監測全部達標;4月4日,綱河全面達標;4月22日,城河7個監控斷面連續3次監測全部達標。至此,被污染的水體全部恢復正常,圓滿完成了環境保護部4月25日北方汛期到來之前全部治理達標的任務要求。
面對突發性跨界污染事件,魯蘇兩省協作治污,確保了這場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的勝利。這場攻堅戰有什麼經驗和教訓可以借鑒和總結?日前,記者深入治污一線進行了采訪調查。逐一排查,確定事故污染源
砷化物污染源在哪裡?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山東省臨沂市本著「不放過一個企業、不放過一條支流、不放過一個斷面」的原則,對轄區內9條支流、15條二級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業逐一排查。
1月5日,淮委水保局與山東省臨沂市環境監測站對魯蘇邊境出境斷面的4個斷面進行取樣。1月7日,淮委水保局測出在邳蒼分洪道出境斷面採集的樣品中發現砷化物超標,立即上報並通知臨沂市。
接到報告後,臨沂市委書記連承敏、市長張少軍責成相關部門排查確認,要求以最快速度切斷污染源,將危害降至最低,並立刻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邳蒼分洪道東西偏泓出境斷面水質砷化物超標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曉擔任組長,統一調度指揮。
臨沂市環保局緊急下發了緊急通知,各區縣成立專項調查領導小組,大規模排查行動展開。本著「不放過一個企業、不放過一個因素、不放過一條支流、不放過一個斷面」的原則,先後制定應急監測方案12個,對匯水進入邳蒼分洪道的東偏泓、西偏泓、武河、南涑河、汶河、沙溝河、糧田河、燕子河、五里河等河流斷面24小時采樣監測,對轄區內9條支流、15條二級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業逐一排查監測。
1月14日,山東紅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鎖定為污染源。
調查證實,這家公司2008年購進的磷礦石中砷含量最高值達到106mg/kg。2008年9月底,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曾停止磷酸生產,在12月底恢復生產時,工人違規將富集砷化物的磷酸尾氣循環洗滌水排入匯水河道形成污水團下泄。
污染源確定後,臨沂市隨即下達停產通知,由監察、經貿、發改委、環保、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同時進駐企業督導落實整改。閘壩攔蓄,嚴防污染水體下泄
污染水體在流動,意味著污染在擴散。迅速控制污染水體至關重要,時間就是命令,刻不容緩。
與時間賽跑,與污染水體賽跑,絕不能讓污水團進入中運河。
山東省臨沂市在第一時間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同時將邳蒼分洪道上游污染源排查和水質超標的情況通報給下游的江蘇省徐州市和邳州市。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也於1月13日連夜趕往江蘇、山東,確定了污水團攔截方案,決定截蓄導流。
根據方案,一是打通邳蒼分洪道東偏泓和中泓,築壩將東偏泓達標河水引入中泓排到中運河,將壩下存留的超標水體處理達標;二是利用武河多福庄閘閘控,對武河下游存留的超標水體進行處理,確保污染水體不下泄。
為保證污水全部截留,江蘇省邳州市爭分奪秒實施工程措施,對相應河段多處實施落閘截流、築壩攔蓄。邳蒼分洪道東偏泓污水嚴格控制在柳林至依宿閘11公里河段,進入城河的污水嚴格控制在邳城閘至響水溜11公里河段,綱河的污水控制在吳樓閘至邳城船閘16公里河段,3處共攔蓄300萬立方米左右的受污水體。
為確保攔蓄水體穩定,臨沂市對陷泥河、南涑河、邳蒼分洪道、武河、沙溝河等調控閘壩全部落閘,新築4處攔蓄壩,對上遊河道實施分流。
山東臨沂、江蘇邳州兩市聯合監控,對所有閘壩實行專人全天24小時值守,嚴防潰壩等問題出現。春節前夕,上游沙溝河紅圈壩出現險情,兩市立即組織應急隊伍對壩體實施加固除險,污水團在最短的時間被成功堵截,下游中運河、駱馬湖水得以安然無恙。群策群力,處置方案優中選優
環境保護部多次召開協調會,專門督導;山東、江蘇兩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領導親赴一線調度指揮;臨沂市與徐州市、邳州市齊心協力,優選最佳處置方案。
事件發生後,環境保護部及山東、江蘇兩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協調處置中心專門組織召開砷超標水體處置工作協調會,根據污染水體安全控制後的實際情況,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科院生態中心等國內知名專家多次會審論證,共商治污方案。最後確定採用北京師范大學提出的「活性氧化鋁過濾吸附」處置方案。
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要求抓緊協調,將問題徹底解決好;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志赴現場調研指導,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全力做好現場施工的配合,確保受污染水體盡快得到處理;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率省政府副秘書長張俊、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等人趕赴現場,聽取進展情況匯報,詳細分析處置措施。
臨沂市市長張少軍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就帶隊趕赴邳州查看截流水體,與徐州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會談,在如何科學有效處置這起水污染事故方面達成共識,並簽訂了兩市處置砷超標事件合作備忘錄。
江蘇省的徐州市、邳州市一方面積極做好超標水體攔蓄和沿河群眾工作,另一方面全力配合支持工程施工;徐州市副市長、邳州市委書記李連玉要求「一定要把臨沂的工作當作邳州的工作來做」;江蘇省環保廳副巡視員胡和林在現場協調指揮,明確表態無論山東有什麼問題和需求,保證全力協助解決。
為督促加快治理進度,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有關負責人先後到現場查看砷超標水體截蓄和處置工程施工情況,並派出專人常駐現場指揮處置工作,確保處置效果。
一個群策群力、兩省聯手的戰斗集體結集在魯蘇邊界,築起了治污的鐵壁銅牆。創新思路,全面提高處置效率
人員、設備到位,市委常委、副市長坐鎮指揮,3座吸附壩迅速築就,日吸附處理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左右,並創造性地實施立體拉網式移動吸附,多措並舉,鐵壁合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活性氧化鋁過濾吸附」處置方案確定後,臨沂市為確保工程在第一時間開工建設,現場施工所需的發電機、水泵、鋼架材料、防水土工布、過濾土工布等工程材料在短時間內全部准備就緒,吸附所用的活性氧化鋁在全國范圍內不惜代價緊急采購。
由臨沂市副市長劉曉任總指揮的臨沂市工程現場指揮部下設協調組、施工組、監測組和後勤保障組,從水利、環保等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織工程人員,進駐現場施工;邳州市現場指揮部同時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各有關部門和施工駐地鄉鎮積極配合,處置工程順利開展。
根據施工方案,主體工程吸附壩施工採取梯次、分組方式進行。在城河邳城閘下一級吸附壩值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壩體高3.5米、底寬50米、頂寬63米,吸附料層厚度6米,吸附壩前用透水土工布對水體懸浮物進行過濾。壩體上層以兩米高的不透水沙土袋壓高,壩體使用鋼結構支架打樁固定,嚴防潰塌現象發生;一級壩下游600米處是高2.5米、寬30米、吸附料層厚3米~6米的二級吸附壩;邳蒼分洪道東偏泓吸附壩為第三級壩,壩體高3米、寬30米、厚4米。3座吸附壩日吸附處理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左右。綱河段截蓄含砷水體成功翻調至城河邳城閘段以上進行處置。
水體成功截流,污染物被緩緩吸附,而指揮部所有成員的壓力卻絲毫沒有減輕。因為北方汛期即將來臨,按照當時壩體的吸附能力和速度,要想在4月25日汛期到達之前徹底恢復河流水質,幾乎是奢望。怎樣才能提高處置效率?如何趕在汛期之前治理達標?這些問題像一塊巨石壓在大家心頭。
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南水北調東線南四湖項目組邀請各方專家,集思廣益。有專家提出,能否借鑒赤壁之戰中曹操用大鐵環將戰船連成一體的方式,以方陣模塊形式搭載吸附材料放於河內,用船來回拖動加快處置速度。方案一說,眾人拍手叫絕,專家們迅速計算了這種移動吸附方式所用的材料及吸附能力,立即組織實施。有道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這突發的奇想,為砷污染治理告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月2日,記者在城河截蓄區看到,河岸邊,樹林里,數百名工人正忙得汗流浹背。焊光閃爍,鋼排一個接一個成型;20厘米粗、兩米長的吸附材料一袋接一袋裝滿;一輛輛小推車穿梭運送,掛滿吸附袋和浮球的鋼架一排排下水。幾十艘小船在河內忙碌,船上人紅色的救生衣、河內黑色的浮球、白色的懸浮塑料桶在陽光下格外扎眼,飄盪著的是色彩,蘊含著的是希望。
臨沂市環保局副局長王精華告訴記者,在城河邳城閘上游段共使用漂浮筏116隻,漂浮帶15條,直徑30厘米的浮球4000個,25公斤容量的懸浮塑料桶2500個,調用船隻34艘。立體拉網式移動吸附方陣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污水處置進度。
在工地上,記者遇到了風塵僕僕的臨沂市副市長劉曉,他平日里給人印象是衣著整齊、精明干練,如今卻是一身皺巴的衣褲,一臉的疲憊,看起來像瘦了一圈。作為工程現場的總指揮,一直盯在工地上的他正在岸邊了解鋼排焊制和活性氧化鋁裝袋情況,「不要告訴我定性的東西,你就告訴我今天下了多少排,裝了多少袋就行」,當工作人員告訴他進展遇到的困難時,劉曉的語速明顯加快:「你就直說,需要我做什麼,需要我去協調什麼?有問題我來解決。」了解完這里的情況,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了幾張河裡的處置情況,又急匆匆地奔向了另外一個工地。
記者了解到,從1月7日起,所有參與的人員都沒有休息過,連春節也沒有放假,吃住都在工地。
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在現場向記者介紹:「這次砷污染治理,我們可以說是陣地戰、阻擊戰、游擊戰3種戰術並用。所謂陣地戰就是靠吸附壩對截蓄區的超標水體進行穩定吸附,阻擊戰就是用掛滿吸附劑的鐵架模塊形成方陣在水體中移動阻截,游擊戰就是針對個別濃度較高的水域,用小船拖著模塊活動吸附。三措並舉,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確保在汛期到來之前處置完超標水體。」聯合監測,為有效處理事故奠定基礎
山東、江蘇兩省成立現場聯合監測實驗室,統一人員、儀器、技術,固定點位、頻次、時間,確保監測數據准確,為及時有效處理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桶桶取樣監測的河水,一組組科學公正的數據,一張張翔實准確的報表,浸滿了魯蘇兩省環境監測人員的心血與汗水,是魯蘇兩省同心合力治污的最好見證。
在環境保護部監測司的協調指導下,針對事故現狀,兩省制定實施了《邳蒼分洪道砷污染事件處置聯合監測工作方案》和《邳蒼分洪道砷污染事件處置聯合監測技術方案》,科學布設監測斷面,明確采樣程序和標准。臨沂市環境監測站和徐州市環境監測站共同承擔聯合監測任務,成立現場聯合監測實驗室,統一人員、儀器、技術,固定點位、頻次、時間,對所涉斷面實施全面監測,確保監測數據准確,為及時有效處理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月2日14點20分,記者在邳城鎮的城河大橋上看到,由山東、江蘇兩省環境監測人員組成的聯合採樣監測車來到這里,對城河河道的左、中、右3個點位進行采樣,然後帶回設在邳州市邳城鎮政府的聯合實驗室進行化驗。
在聯合實驗室,山東省臨沂市環境監測站黨支部書記馮國鳴和江蘇省邳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王樹良正帶領雙方監測人員在分析樣品。見到記者,雙方都搶著為對方表功,馮國鳴對記者說:「你們多宣傳一下江蘇,尤其是邳州的工作人員,他們很勤奮,工作非常認真負責,為聯合監測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好的基礎和條件。」王樹良就拉著記者說:「山東過來的最辛苦,這里條件差,他們都快一個月沒洗澡了,有的還帶病堅持工作。通過這次聯合治污,我們更親密了,都成一家人了。」
記者了解到,山東、江蘇兩省建立的聯合實驗室還對處置區域進行了兩次水質狀況普查,對河道底泥進行了監測,共出具有效數據1500個。舉一反三,構築環境安全防線
魯蘇兩省團結治污的百日會戰終於告捷。痛定思痛,各級各部門舉一反三,完善應急預案,總結創新經驗,重築環境安全防線。4月底,當抗砷保水的百日會戰告捷後,河道恢復了往日的清流,兩岸綠樹繁花爭奇斗艷,一張張滿是疲憊的面孔綻放出笑容,一顆顆懸著的心踏實落地,從領導到基層,從專家到百姓,許多人從心底里釋放出爽朗的笑聲。
沒有誰願意與災難相遇,而災難一旦襲來,就必須坦然面對。災難是「魔鬼」,與「魔鬼」的爭斗,是對人們智慧和堅強的考驗。砷污染事件過後,各級各部門痛定思痛,舉一反三,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應急預案,強化聯防機制,重新構築起一道更加牢固的環境安全防線。對人們來說,這場抗砷保水的百日會戰,有著其積極的意義:
一是完善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這次污染事件,敦促各級政府、環保、水利等部門進一步完善了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包括在跨界污染情況下如何應急響應、統一協調指揮、團結合作;明確了應急情況報告、通報制度和准確、透明、適度、科學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制度;提出了包括應急信息與通信、監測與裝備、技術與儲備等亟待完善的保障性問題;
二是創造了一種水污染治理新模式。砷化物污染是水污染治理領域的難題,尤其對於較大河流、湖泊水體的污染,國內外都沒有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這場砷污染治理攻堅戰,首次創造性地實施了立體拉網式移動吸附降解法,為水污染治理探索出了一種嶄新的模式,為又快又好地治理砷類污染物水體闖出了一條新路;
三是鍛煉了一支水污染治理的專業隊伍。在這場砷污染治理百日會戰中,所有參戰的單位和個人,無論是團隊的凝聚力,還是個人的思想境界和業務水平都得到了鍛煉和升華。尤其是在實施立體拉網式移動吸附降解法時,施工隊伍邊摸索邊實施,由生到熟,由熟到精,成為了一支拉得出、用得上、幹得好的專業突擊隊;
四是為跨界處理突發環境事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從事件的發生到結束,無論是政府間的交流協調,還是環保部門的密切配合,兩地群眾的全力支持,融入的是情感,增進的是友誼。事實表明,只要兄弟省市互諒互讓,同心協力,奔著一個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
可以說,這場百日會戰,為跨界污染治理特別是跨界突發性事件處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③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的和諧穩定。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