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治理
1. 如何治理黃河上游草地退化的問題
黃河治理:
讓我們幫助我們的母親河
讓我們愛護我們的母親河
1958年7月下旬,黃河發生大洪水,花園口洪峰流量每秒22300立方米,經過200萬軍民的生死搏鬥,終於戰勝了大洪水。
1967年12月6日,下泄水量增大,正值黃河封凍期,河水逐日上漲。受災面積影響到5個公社10個大隊,64個生產隊,1566戶9840人,淹沒土地17155畝,其中受災嚴重的有289戶1602人,6083畝地,淹房364間(其中倒房22間),淹及林場6個,防洪工程損壞多處。
1974年3月開河時,平羅縣的通福鄉由於冰塞,水位抬高,淹沒灘地。這次凌汛共淹地4000餘畝,倒房260間,損失糧食1萬余斤。
首頁〉黃河大觀〉四項黃河治理措施
日前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水利部提出的 「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污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 的黃河治理工作基本要求,結合黃河工作實際,提出了四項貫徹落實措施。
一、 保證堤防不決口,是黃河治理的首要任務。
確保黃河大堤不決口,主要是解決防伏秋大汛期的漫決、沖決和潰決問題。
小浪底工程建成後,漫決問題基本可以解決,但仍有四項任務必須完成:(一)盡快將340公里滿足不了花園口22000立方米每秒的設防流量要求的堤段加高到設計標准高度。(二)為確保山東黃河大堤不漫決,將東平湖滯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同時按照國務院2000年5月份頒布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結合黃河滯洪淤沙的特點,編制東平湖滯洪區運用的補償辦法報告。(三)做好洪水的預報和三門峽、陸渾、故縣、小浪底四座水庫的聯合調度。(四)積極支持沁河河口村水庫上馬。
防止沖決將是今後一個時期黃河防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黃河是游盪性河道,主槽不穩定,主流擺動頻繁,橫河、斜河的存在對大堤安全造成的威脅很大。要加大河道整治工程建設力度;進行灘區治理消滅串溝和順堤行河,防止出現引流直沖大堤的態勢;破除生產堤,嚴禁修復生產堤;同時加強灘區安全建設。
對於防止潰決,要盡快加固抗滲能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398公里堤段;繼續淤背固堤,使黃河下游形成相對地下河;繼續進行壓力灌漿,消除堤防隱患;在特殊堤段,實施堤身或堤基的垂直防滲。
二、確保河道不斷流,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黃河提出的新要求。
這是治理黃河必須考慮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
在行政手段上,要將用水情況與取水許可證發放聯系起來,將用水與批准水資源工程聯系起來,制定相應配套的制裁措施。
在經濟手段上,合理的水價是促進節約用水的重要手段,去年國家計委批准了新的黃河水價標准,河南、山東水價應進一步提高,同時要開展黃河水權水市場、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等問題的研究工作。
在工程手段上,要積極開展黃河下游修建水庫、有效調節黃河河口的流量的研究工作,以大幅度提高確保河道不斷流的安全系數。可以考慮發揮東平湖在這方面的作用,並對東平湖防洪、滯洪、蓄水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在科技手段上,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徑流演進和調度系統。國際上有非常先進、完善的河流徑流調度的GIS和MIS管理系統,我們必須跟上國際發展水平。黃河水量調度管理系統項目已經啟動,要盡快把它開發出來。
在法律手段上,要努力將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上升到法律高度,使黃河用水依法辦事。目前正在擬議的《黃河法》、《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應包括規范超用水量的法律條款。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黃河節水潛力用盡,還要靠外流域的調水來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
三、 保證污染不超標,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密切配合。
1997年黃河污染的河段占測驗河段的比例在七大流域中排第二位。上個世紀80年代,黃河接納流域污水20多億噸,90年代42億噸,到2010年預計要增加到65億噸。如何保證黃河污染不超標,流域機構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有所作為。第一,流域機構有職責和能力根據黃河來水量提出每個省允許的最大排污總量。第二,在省界斷面進行排污量的實際監測,對超標行為通過媒體予以曝光,通過社會輿論加強監督。第三,加強法律手段,在《黃河法》、《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里納入有關防治水資源污染的內容。
四、 確保河床不抬高,是黃河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標志。
水少沙多是造成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抬高的主要原因。要確保河床不抬高,第一要搞好水土保持、減少入黃泥沙,特別要加強7.86萬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區治理,要集中資金、技術、人力,重點搞好重點地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即壩系建設。第二要搞好中游水沙調控體系的建設,發揮骨幹水庫的調節作用。第三要將河口的治理納入河床不抬高的治理體系中,實行人工控制,並爭取形成溯源沖刷的局面。第四要調水沖沙或增水調沙。從長遠看,隨著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在南水北調工程中必然要考慮為黃河沖沙的問題。黃委從現在就要考慮增水沖沙的前瞻性研究工作。
2. 荒漠草原的草地退化的治理
我國有60億畝不同類型的草地,其中90%以上處於不同程度退化之中。草地退化已是影響我國草地生態功能發揮,生產力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什麼是草地退化?科學家們認為,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態系統在其演化過程中,其結構特徵和能流與物質循環等功能過程的惡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賴以生存環境的惡化。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它不僅反映在構成草地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個生物組成上,因而草地退化是整個草地生態系統的退化,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草地為什麼會退化呢?分析起來,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氣候變化,即溫暖化與乾旱化,這是整個地球表面共同的變化,人類不能夠左右,只能認識這一規律,利用這一規律。而人為原因,特別是近幾十年,人為的長期的不合理活動,加劇了我國天然草原退化的過程。在這些長期的活動中,開墾種糧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以糧為綱」「牧民不吃虧心糧」等口號下,我國天然草原有幾次大的開墾種糧的高潮。一些好的草地,土壤與植被條件優越的草地被當作荒地開墾,種糧食作物。這些草地大多在半乾旱地區,自然條件比較惡劣。草地一旦開墾以後,多數是粗放耕作,不施肥、不灌溉、靠天吃飯,產量很低,有時是種一葫蘆收一瓢。種不了幾年,多年形成的土壤結構被破壞,有機物質強烈分解,含量降低。在無覆蓋條件下,冬春風蝕加劇,很快變得粗粒化而且貧瘠。美國三十年代發生的黑風暴主要是開墾草原造成了大量沙源。我國越來越嚴重的沙塵暴與草原開墾也有一定關系。2000年以來,中央決定的退耕還草還林,才使得草原開墾得到遏制,草原退化有了徹底防治保證。 我國60億畝草地,其中90%以上處於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如何改良、利用這90%的退化草地,是草原退化防治的根本與關鍵。
對於退化草地,我們不能不用,關鍵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種科學管理。另外,對於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與改良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可能只用一種辦法,要貫徹綜合治理的思想,採取多種措施。其中值得重視的措施有:
①圍欄封育:這是最簡單易行也是成效顯著的措施。在內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圍欄三年即可發生顯著的變化,生產力就可有較大幅度提高。
②鬆土改良:這是一種用機械的辦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進而改良土壤的化學狀況,為植物生長創造好的條件,提高生產力的方法。
③補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補種合適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區,在可能條件下,施用化學肥料或有機肥料對提高生產力與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處。
3. 高中地理:如何治理森林破壞,草地退化,濕地乾涸,物種減這四種生態問題
總的來說這些都需要退耕還林換草,森林的破壞是由於人們的大量砍伐,而砍伐的原因是生回活能源答的緊張問題,所以要提倡使用新能源.草地退化是由於人們的開墾,主要要提高單位產量,濕地乾涸就需要人們節約用水,而且要退耕還湖等,物種減少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解決前3個生態問題第四個也就解決了.最主要的還是人為的原因,解決好這些就行了
4. 讀圖,分析回答我國一些地區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5分) (1)①地區草地退化嚴重,
(l)降水少,氣候乾旱樓蘭遺址(羅布泊)(2)過度開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
(3)土壤內侵蝕嚴重山地、容丘陵地形,人口密集,過墾嚴重(4)使土壤酸化,造成養分淋失,肥力降低調整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積極發展清潔煤燃燒技術和煤炭脫硫技術;限制高硫煤的開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