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黃河治理之父

黃河治理之父

發布時間: 2021-01-06 23:39:23

『壹』 關於黃河的歷史人物故事

您好!

大禹——大禹治水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內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容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滿意請採納!

『貳』 歷史上哪對父子曾經治理過黃河

治理黃河,抄最早可追溯到傳襲說中的鯀、禹治河,隨後創建了堤防,秦代已統一了下游堤防體系。西漢賈讓、東漢王景、元代賈魯、明末潘季馴和清代的靳輔、陳潢等,對防洪的理論和實踐均有重要貢獻,其中以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方略影響最大。近代水利學者李儀祉提出了黃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張在上中游廣修水利,植樹造林,建攔洪水庫;在下游整治河槽,淤灘沖槽和開辟減河排洪。德國水利學者H.恩格斯多次為黃河進行河工模型試驗。較早利用黃河水資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戰國時期在當時的黃河支流漳河上興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後歷代修建的著名灌區有鄭白渠、漢延渠、唐徠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涇惠渠灌區等。歷史上黃河水運也曾一度較為發達,盛極時,可南達江淮、北通薊津。

『叄』 中國歷史上第1位成功的治理黃河水患的英雄是誰

黃河在古代的時候可不像現在這么平靜,歷史上,黃河幾度泛濫,洪水成災,百姓苦不堪言,那麼,歷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黃河水患的英雄是誰呢?
毫無疑問,自然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大家都聽過,最一開始,堯帝派鯀治理水患,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採用堵的方法,結果一點效果都沒有,堯帝很生氣,最後在羽山將其處死。之後,他的兒子接替了他的工作,就是大禹。



大禹治水是將治水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在他治理黃河水患的時候,還知道人們恢復農業發展和生產,幫助人們重新建立家園,美志力好一個地方,都會幫助他們恢復農業發展,讓當地的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大禹治水成功以後,舜帝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自己的天子位禪讓給了大禹。

『肆』 歷史上對黃河治理作出重大貢獻的有誰

治理黃河,最早可追溯到傳說中的鯀、禹治河,隨後創建了堤防回,秦代已統一了下游堤防體答系。西漢賈讓、東漢王景、元代賈魯、明末潘季馴和清代的靳輔、陳潢等,對防洪的理論和實踐均有重要貢獻,其中以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方略影響最大。近代水利學者李儀祉提出了黃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張在上中游廣修水利,植樹造林,建攔洪水庫;在下游整治河槽,淤灘沖槽和開辟減河排洪。德國水利學者H.恩格斯多次為黃河進行河工模型試驗。較早利用黃河水資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戰國時期在當時的黃河支流漳河上興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後歷代修建的著名灌區有鄭白渠、漢延渠、唐徠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涇惠渠灌區等。歷史上黃河水運也曾一度較為發達,盛極時,可南達江淮、北通薊津。

『伍』 古代治理黃河的是誰堯舜禹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簡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里,就游不過去了。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陸』 誰治理過黃河

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 」而傳頌與後世。
傳說中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就讓他百步之內射箭,進一個銅錢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親又讓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銅錢並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難他,就一箭射向她父親.怎知他以前學過武功,躲開了.他很氣惱,他從來都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隻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一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一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一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柒』 清康熙年間,治理黃河的功臣是誰

靳輔。

靳輔(1633年—1692年12月26日),字紫垣,遼陽州(今遼寧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大臣,水利工程專家。

清順治時為內閣中書,康熙初自郎中遷內閣學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撫,參與平定三藩。康熙十六年(1677年)調任河道總督。

靳輔治河繼承明朝潘季馴方法,對黃河水患進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對三大河流進行綜合整治的詳細方案,並積極組織實施,終使堤壩堅固,漕運無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誣告靳輔治河九年無功,被免職。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逝世,賜祭葬,謚文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政府允江南士民所請,在黃河岸邊為其建祠。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追贈太子太保,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雍正五年(1727年),復加工部尚書,入祀賢良祠。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書,為後世治河的重要參考文獻。

(7)黃河治理之父擴展閱讀:

清初,黃河多次泛濫成災,在河南、安徽一帶經常決口,後來竟改道與淮河合流,從今天的蘇北地區入海,既影響了漕運,又使許多良田成了沙洲,嚴重威脅著國庫收入和人民生活。

對此,康熙帝曾把「三藩、河務、漕運」作為其時三件大事,並親自書寫成條幅,懸掛於宮中大柱上。他選派靳輔為河道總督,又對治河專家陳湟,委以重任。

經過十年(1677年—1687年)的辛苦經營,終於使黃河、淮河各歸故道。永定河原名渾河,又稱「小黃河」,在流經北京附近時,常常淤塞成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政府招募了十幾萬民夫,在蘆溝橋附近的良鄉到東安,開掘了一條200里長的新河道,使原來的斥鹵之地,成為膏腴良田。康熙曾親自視察,並將渾河改名為「永定河」,賦予永遠安定之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靳輔

『捌』 治理黃河的古代首領是誰

大禹。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回說。他是黃答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玖』 以下名人中哪一位最早治理過黃河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傳很早以前,黃河經常泛濫,大禹帶領自己的部落對黃河進行疏導,為此三過家門而不入.此後黃河再也沒有泛濫,並且造福人類.
故選A.

『拾』 治理黃河最出色的名人有哪些辦法有哪些

1.治理成就
治理黃河,最早可追溯到傳說中的鯀、禹治河,隨後創建了堤防,秦代已統一了下游堤防體系。西漢賈讓、東漢王景、元代賈魯、明末潘季馴和清代的靳輔、陳潢等,對防洪的理論和實踐均有重要貢獻,其中以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方略影響最大。近代水利學者李儀祉提出了黃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張在上中游廣修水利,植樹造林,建攔洪水庫;在下游整治河槽,淤灘沖槽和開辟減河排洪。德國水利學者H.恩格斯多次為黃河進行河工模型試驗。較早利用黃河水資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戰國時期在當時的黃河支流漳河上興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後歷代修建的著名灌區有鄭白渠、漢延渠、唐徠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涇惠渠灌區等。歷史上黃河水運也曾一度較為發達,盛極時,可南達江淮、北通薊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就著手提高黃河下游防洪能力,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的規劃研究。1954年10月提出了《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
黃河治理開發取得了很大成績。①通過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攔蓄洪水和分滯洪水工程,改進暴雨洪水預報與防洪調度等措施,初步建成了防洪體系。②全流域共建成了各類水庫3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庫170多座;建成500kW以上的水電站 80多處,裝機容量約260萬kW。幹流上已建骨幹工程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三盛公、天橋、三門峽等七座。在建的龍羊峽水電站,裝機容量 128萬kW(1988年開始發電)。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積由1949年1200萬畝增至近7000萬畝。流域內工農業及城市用水已達270多億m3,約佔地表水資源的1/2,1972年後,還曾先後5次向天津市送水約16億m3。③在黃土高原開展了以造林、種草、梯田、淤地壩等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工作,至1985年初步治理面積約10萬km2。④流域內廣泛利用洪水、泥沙,如引洪漫地、高含沙水流灌溉、用挖泥船放淤加固大堤等。
2.存在問題
①下游防洪任務仍很艱巨。在三門峽水庫控制上游洪水的條件下,花園口仍有發生 40000m3/s以上洪峰流量的可能,遠超過現有堤防抗禦22000m3/s的能力,而且堤防還必須隨河道淤積而不斷加高。②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系統與經濟基礎薄弱。防治水土流失,開發當地煤炭和有色金屬等資源,振興當地城鄉經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③水資源不足。黃河水量中有相當一部分要用於輸沙入海,可供工農業引用的數量有限。現在黃河調節能力較低,有些河段水質又受到污染,供需矛盾已很尖銳。今後隨著工農業用水增多,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勢必更加突出。流域內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需要合理部署,加快開發進程。部分河段還要考慮恢復和發展航運。
3.規劃
有關黃河治理規劃的主張很多,對上游開發水電,上中游水土流失區開展水土保持,下游鞏固堤防及河口地區要有計劃治理等看法基本一致,但對如何處理洪水泥沙則有不同見解,主要有:①著眼於上中游,如加強多沙粗沙區的治理,或把水、沙、洪全部用於灌溉和改造沙漠;②興建中游幹流大水庫,在峽谷修建高壩以削洪攔沙,或主張採用調節水沙,高濃度輸沙,蓄清排渾等運用方式,做到既保存水庫有效庫容,又使下游淤積減少;③在中下游大面積放淤和固堤,以利用洪水泥沙;④黃河下游改走新道;⑤引長江水沖刷下遊河道;⑥下游多口分流,把水沙分散在鄭州以東的黃河兩岸。
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和黃河現狀,治理開發黃河的規劃指導思想是除害興利,綜合利用,使黃河水沙資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於生產。主要任務是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緩解黃河下游洪水威脅;防治水土流失,逐步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水沙和水能資源,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四方面。
下游防洪:繼續鞏固堤防險工、整治河道與河口,建設滯洪區工程和洪水預報警報系統,規劃近期興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小浪底工程建成後,配合三門峽、陸渾、故縣等水庫,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標准,下游凌汛威脅亦可基本解除。水庫攔調水沙的作用,可使下遊河道在二三十年內不淤積抬高,為其他減沙措施的實現爭取緩沖時間,幹流龍門、磧口和沁河河口村水庫,也規劃陸續興建。共同控制洪水泥沙,形成防洪體系,加強防洪安全。
合理開發水利資源:黃河水量利用率雖已較高,但平均每年入海水量仍有300億 m3,其中非汛期為100多億m3,尚可進一步開發。關鍵是要從全河出發,在上中游增建有較大調節能力的水庫,協調平衡各方面對水資源的利用要求。龍羊峽至黑山峽河段可開發水電1300萬kW,托克托至桃花峪河段可開發水電630萬kW,近期優先安排這兩河段的建設項目。規劃在幹流龍羊峽至桃花峪河段布置約30級樞紐工程,其中骨幹工程有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磧口、龍門、三門峽、小浪底等7座,共有庫容850億m3,可長期保留有效庫容400億m3以上。7庫聯合運用將能有效控制黃河的水、沙、洪,除害興利,綜合利用。結合黃河的治理開發,應提高黃河水系的通航能力,加強水資源保護工作。預測21世紀用水量將顯著增加,需考慮從長江調水接濟。
水土保持和支流治理開發: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保水保土同改善當地生產條件相結合,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結合。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經驗,多途徑利用洪水泥沙,以收灌溉與肥田的實效;確定不同類型區的治理方向,做好農林牧水各種治理措施的配置;堅決防止各項建設與人為活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強粗沙地區的建設,已定為重點治理的有皇甫川、無定河、三川河等,還要加強煤田所在地區的窟野河等支流的治理。黃河其他支流,要根據抗旱、防洪與發展生產的需要,修建各種功能的水利工程,並開發約300萬kW的水電資源。
多途徑解決黃河下游淤積問題:除繼續加速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外,主要包括:①利用小浪底、龍門、磧口等幹流大水庫攔蓄與調節水沙的作用,使下游在幾十年內,不淤積抬高;②利用小浪底、龍門水庫控制水沙和抬高水位的作用,將庫內泥沙有計劃地送到水庫下游寬闊灘地上放淤;③在干支流灌區推廣引洪放淤和渾水灌溉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