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治理周報
A. 對近現代史某個歷史人物的評價
曹操的評價
曹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漢獻帝至許都,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24年,可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一位沒有名號的皇帝。我認為曹操是一個偉人,至少也像魯迅先生說的是一個英雄。就我看來曹操的偉大體現在政治、軍事和文學三方面,他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
首先曹操是一名十分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在戰斗時,常能根據敵我情況,臨機決策,變化多端,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輔助他成就了一番霸業。無論曹操在戰略、戰術上做得怎樣出色,如果其軍隊沒有較強的戰鬥力還是不行的。呂布的軍隊號稱驍勇;袁紹的軍隊人數最多,經過多次較量之後,都為曹操所敗,說明曹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曹軍戰鬥力之所以強,乃由於操一貫採取精兵、簡政、重視糧食生產及運輸等措施。曹操軍隊人數雖少,裝備雖差,但曹操治軍帶兵,比較重視紀律,賞罰比較嚴明,結果打敗了袁軍。一次在行軍途中,操傳令不得讓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於是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了麥子。可是曹操自己所騎的馬卻因受驚而踏了麥田。於是曹操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發,作為處罰,這雖只是做做樣子,但也可說明曹操在軍中執法是比較認真的。曹操起兵初期,打過不少敗仗,但軍隊始終沒有潰散,就是因曹操治軍嚴整,而且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也能較好地配合和支持軍事。所以終能轉危為安、變弱為強。由此,我說曹操可以稱得上古代卓越的軍事家。
同時曹操喜文學,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留傳至今,初中時他的《觀滄海》、《龜雖壽》便被選入了課本。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占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贊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雖名托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雖然歷代文人對曹操都頗有微詞,可有了三點曹操還是可以稱為一個英雄,即使不是一個偉人。
B. 七年級下冊,語文,周報第六期作文,題目
人教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下冊同步作文指導(分單元共六套)
第一單元:成長的版煩惱
題解權
1.成長的過程中,有開心的經歷,也有許多小煩惱.生活中、學習中,你碰到過怎樣的煩惱呢?想一想,把它們寫成一篇作文.
2.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一定要寫出你真實的感受.
範文
第二單元:黃河,母親河
題解
1.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養育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也許你沒有見到過黃河,但是在電視上、書本中、歌曲里,相信你也一定聽到過黃河的故事,目睹過黃河的風采.以「我心中的黃河」為話題,表達你對黃河的感情.
2. 求:題目自擬,題材不限,寫出你真實的看法.
第三單元:我也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