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都江堰旅遊整治效果

都江堰旅遊整治效果

發布時間: 2021-01-06 17:20:19

Ⅰ 都江堰旅遊開發中對環境的破壞

朋友沒有那麼好找的.很少有人去過多的關心那個.
專家統計的也都發在各大網站了.我這有一些,但我也是幫你找的復制過來的.你看看有沒有用吧
——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是生態學、旅遊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生態旅遊不僅迎合了人們追求返璞歸真,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而且貫穿了以人為本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產業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生態旅遊,不僅有利於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遊產品結構,促進資源實現市場價值,而且對提高城市知名度,強化旅遊「富民」功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現狀

(一)優良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區等多種形式,是中國西部兩大地形階梯的轉折點,建於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業、農業、環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頭,被稱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同時,都江堰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市內兩大植物區系交匯,其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極高價值。擁有2處世界世界遺產(都江堰、青城山)、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處國家森林公園(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7911.5公頃,其中,龍池原始森林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離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重要景觀33處,有國寶大熊貓和珙桐等多種珍稀動植物3012種,1994年被中科院列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五大基地之一。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僅使都江堰市成為成都平原一方綠色寶地,而且「生態牌」已成為市域可供長期利用十分可觀的無形資產,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誘人魅力。

(二)良好的發展基礎,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增長的巨大空間

近年來,都江堰市堅持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先導,確立了「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持防治結合,營造綠色人居環境城市;堅持依法行政,塑造環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環境方針和「建立綠色政府、經營綠色城市、發展綠色經濟、推廣綠色生活、倡導綠色文明」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綠色經濟生態系統,走出了一條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力地促進全市生態、經濟、環境和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全力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障體系,認真實行綜合決策、統一監督與齊抓共管、環境投入、公眾參與四項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投入、宣傳、科技四個關鍵環節,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和優化。近年來,全市大興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長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新增綠地面積31.11萬畝。在城市綠化方面,採用「騰地造綠,破牆透綠,借地還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努力擴大城市公共綠地面積,建成了「一個綠色心臟、五條綠色綵帶、六條綠色長廊、十八顆綠色寶石」為支撐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了以「大環境為依託、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河堤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全市綠化覆蓋率達54.02,森林覆蓋率達53.86,總綠化率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態示範區建設通過了國家驗收,獲得「人間天堂都江堰」的美譽。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統及都江堰景區、青城山景區順利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通往國際社會的「綠色名信片」,在全國縣級政府系統首開先河。2003年,成功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

——著力培育旅遊精品。一是打造觀光旅遊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的經典巨作、當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生態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為核心的都江堰景區;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靜、山花幽香、鳥鳴幽趣、亭閣幽雅、溪流幽清為特徵的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景區;以自然環境獨特,山巒重疊,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於一身,融奇、險、幽、雄為一體,春看杜鵑,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賞冰雪的龍池景區。二是打造生態休閑度假旅遊精品。充分利用獨特的內陸山水田園風光、優良的植被、水和空氣,突出生態特色和川西民居的優雅舒適風格,建立了以青城、兩河、玉堂、向峨、龍池、虹口等為重點的一批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區,實現了由過去傳統的「點」發展向片區發展轉變,由單一的觀光旅遊向會議、度假、休閑游相結合轉變。三是打造城市旅遊精品。都江堰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擁萬頃平疇,既有河渠縱橫的「水城神韻」,又有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山城風彩」,按照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三者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的要求,精心組織城市建設,實施了城市總體風貌改造、綠色通道和節點建設工程,配套城市服務功能,增點留客,使之成為旅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四是打造運動休閑旅遊精品。以項目為載體,積極推進觀光型旅遊向度假型、運動型、體驗型旅遊轉變,高起點策劃、高質量推出了虹口漂流、龍池滑雪、青城高爾夫等旅遊項目,增加了參與性、娛樂性旅遊項目,豐富了旅遊精品內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龍溪—虹口自然生態保護區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景區,培育了以千年古堰無壩生態水利工程品牌、「青城天下幽」品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品牌為代表的世界級旅遊精品,都江堰市的旅遊產業已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旅遊與生態、人文環境等相互協調的市域經濟發展模式。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生態旅遊城市建設,擴張拉動全市經濟發展,近年來,都江堰市投入巨資,先後實施了成灌高速公路出口開放整治工程,S106線旅遊路綜合整治工程,建成混凝土路面高等級旅遊公路68.3公里,瀝青路面84.9公里,游山道125公里,日供水能力達萬噸的旅遊區自來水廠4座,變電所3座,高低壓配電線路134公里,郵電所3個,開通國際國內直拔程式控制電話1800多門,行動電話基站3處,景區大型停車場9處。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接待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面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從1999年起,都江堰市開展了申報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遺產工作,對都江堰、青城山及其周邊環境實施了有史以來投資最大、效果最好的環境整治,共投入2.06億元,搬遷民宅1097戶,拆遷和關閉景區內企業、礦山61家,搬遷學校1所,拆遷總面積達28萬平方米,經過整治,還遺產地以自然、歷史的本來面目,景區面貌煥然一新。2002年—2003年,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投入5000多萬元,在城區景區開展了為期近一年的環境秩序綜合整治,依法關停了市域內所有不法排污企業和最後7家小煤窯。2003年非典防控期間,我們抓住遊客稀少的時機,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拆除了青城後山又一村上千平方米的亂修亂建房屋,並按城市總體風貌和山鄉民居特色要求進行了全面改造。

——積極推進旅遊管理體制創新。成立了都江堰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對全市旅遊業發展的綜合決策和監督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執法、統一營銷,在景區制定並嚴格執行了旅遊經營資格准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制度。同時,按照旅遊資源國家所有,政府管理,企業經營的三權分離思路,於2003年成功對青城外山實施了旅遊開發權轉讓,並著手制定市域內各涉旅鄉鎮的旅遊發展規劃,精心對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著力探索旅遊開發「國有民營」的新路子。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堅持旅遊業與農業的合理「嫁接」,以發展農家生態休閑旅遊、無公害農產品、旅遊商品等為重點,實施了都江堰-青城山農業生態示範觀光帶,規范了臨近旅遊景區三個鄉鎮初具規模的農家生態休閑度假旅遊接待點,重點發展了以川芎為主的中葯材、以紅陽獼猴桃為代表的優質水果、以苦丁茶和優質花卉苗木等為特色的旅遊商品,今年4月,青城鎮成功通過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同時,積極引導和扶持關停的「五小」企業投資生態旅遊業,使一批過去經營小煤窯、小礦山、小石灰窯等業主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的生力軍。

(三)巨大的產業聯動效應——促進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增長。

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給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通訊、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市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快各產業間的聯動發展,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賓館、飯店、度假山莊等200多家(其中,四星級飯店3家、三星級飯店3家、二星級飯店6家),總床位達2萬多張;「農家樂」約1250餘家,直接從業人員近1.5萬人;旅行社6家,旅行社門市部9家,導游56人,景區講解員200多人;旅遊客運公司、計程車公司28家,車輛830餘輛;景區旅遊觀光索道4條;星級餐館1家;旅遊商品加工貿易區1個,「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基礎產業要素規模正逐步壯大。2003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已由2001年的15.8:38.6:45.6調整為2003年的12.5:44.7:43.4。今年以來,我市旅遊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3月,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同比增長23.5,實現門票收入1495萬元,同比增長67.8,旅遊綜合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60.3。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二、生態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態旅遊是一項新的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的過程,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對發展生態旅遊的理性認識。「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比較流行。因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重視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當旅遊者把旅遊資源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去消費時,其認識上的差距和行為上的不當,就會造成旅遊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和污染,加劇甚至激化旅遊與資源、環境的矛盾。

二是缺乏系統的生態旅遊專業規劃。高起點、高水平的規劃,是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打造旅遊精品的基礎。然而,在開發中,許多地方重視旅遊本身及相關產業的布局規劃,而忽視生態建設規劃。在景觀設計上,沒有充分體現人性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致許多建構物與自然環境的氣氛不協調。

三是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目前,許多景區所有權、規劃權、開發權、經營權集於一體,其對資源保護與開發僅僅依靠財政的投入和經營收入,無法對資源實施最有效的保護和長遠的開發,旅遊經營管理主體缺乏活力與生機,出現了有的資源因無序開發而耗費巨資進行整治、有的資源長期閑置等諸多問題。

四是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發展生態旅遊必須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投入作保證。如都江堰、青城山、龍池、虹口等生態度假精品旅遊區建設及旅遊綠色快速通道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由於資金短缺,導致旅遊景點景觀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特別是交通、排污等設施較為落後,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

五是缺乏生態旅遊專業人才。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對產品設計有專業化的要求,涉及旅遊學、生態學、環境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技術較為復雜。但目前既懂生態學和旅遊學知識,同時又能正確把握生態旅遊內涵的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旅遊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經驗不足,外語導游缺口較大,整個旅遊服務體系還存在著經營管理不善、服務質量不佳等問題。如龍池景區內部分導游沒有經過專業知識不熟悉,不能把地質地貌的形成、動植物的分布及保護區生態系統的意義等自然知識講解給遊客,達不到讓遊客認識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的目的。

Ⅱ 都江堰市青城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都江堰青城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由深圳市九州順達投資發展內有限公司全額投資,成立於2006年容3月7日,營業期限至永久,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5101811801691,住所為都江堰市柳街鎮人民政府第二辦公區,法定代表人朱志強,注冊資本一億元,經營范圍:旅遊產業開發、經營,房地產開發。深圳市九州順達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的房地產投資公司。在深圳控股的公司有:深圳市九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深圳市龍康弘房地產有限公司。公司以「誠信、務實、和諧、精進」為企業精神,始終貫徹「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以實干創業績」的經營宗旨,立足深圳面向全國進行房地產及旅遊項目的開發經營。
法定代表人:肖先洪
成立時間:2000-12-22
注冊資本:16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810000195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

Ⅲ 都江堰旅遊開發中對環境的破壞

——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是生態學、旅遊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生態旅遊不僅迎合了人們追求返璞歸真,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而且貫穿了以人為本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產業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生態旅遊,不僅有利於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遊產品結構,促進資源實現市場價值,而且對提高城市知名度,強化旅遊「富民」功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現狀

(一)優良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區等多種形式,是中國西部兩大地形階梯的轉折點,建於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業、農業、環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頭,被稱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同時,都江堰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市內兩大植物區系交匯,其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極高價值。擁有2處世界世界遺產(都江堰、青城山)、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處國家森林公園(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7911.5公頃,其中,龍池原始森林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離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重要景觀33處,有國寶大熊貓和珙桐等多種珍稀動植物3012種,1994年被中科院列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五大基地之一。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僅使都江堰市成為成都平原一方綠色寶地,而且「生態牌」已成為市域可供長期利用十分可觀的無形資產,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誘人魅力。

(二)良好的發展基礎,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增長的巨大空間

近年來,都江堰市堅持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先導,確立了「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持防治結合,營造綠色人居環境城市;堅持依法行政,塑造環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環境方針和「建立綠色政府、經營綠色城市、發展綠色經濟、推廣綠色生活、倡導綠色文明」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綠色經濟生態系統,走出了一條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力地促進全市生態、經濟、環境和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全力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障體系,認真實行綜合決策、統一監督與齊抓共管、環境投入、公眾參與四項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投入、宣傳、科技四個關鍵環節,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和優化。近年來,全市大興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長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新增綠地面積31.11萬畝。在城市綠化方面,採用「騰地造綠,破牆透綠,借地還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努力擴大城市公共綠地面積,建成了「一個綠色心臟、五條綠色綵帶、六條綠色長廊、十八顆綠色寶石」為支撐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了以「大環境為依託、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河堤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全市綠化覆蓋率達54.02,森林覆蓋率達53.86,總綠化率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態示範區建設通過了國家驗收,獲得「人間天堂都江堰」的美譽。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統及都江堰景區、青城山景區順利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通往國際社會的「綠色名信片」,在全國縣級政府系統首開先河。2003年,成功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

——著力培育旅遊精品。一是打造觀光旅遊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的經典巨作、當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生態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為核心的都江堰景區;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靜、山花幽香、鳥鳴幽趣、亭閣幽雅、溪流幽清為特徵的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景區;以自然環境獨特,山巒重疊,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於一身,融奇、險、幽、雄為一體,春看杜鵑,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賞冰雪的龍池景區。二是打造生態休閑度假旅遊精品。充分利用獨特的內陸山水田園風光、優良的植被、水和空氣,突出生態特色和川西民居的優雅舒適風格,建立了以青城、兩河、玉堂、向峨、龍池、虹口等為重點的一批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區,實現了由過去傳統的「點」發展向片區發展轉變,由單一的觀光旅遊向會議、度假、休閑游相結合轉變。三是打造城市旅遊精品。都江堰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擁萬頃平疇,既有河渠縱橫的「水城神韻」,又有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山城風彩」,按照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三者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的要求,精心組織城市建設,實施了城市總體風貌改造、綠色通道和節點建設工程,配套城市服務功能,增點留客,使之成為旅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四是打造運動休閑旅遊精品。以項目為載體,積極推進觀光型旅遊向度假型、運動型、體驗型旅遊轉變,高起點策劃、高質量推出了虹口漂流、龍池滑雪、青城高爾夫等旅遊項目,增加了參與性、娛樂性旅遊項目,豐富了旅遊精品內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龍溪—虹口自然生態保護區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景區,培育了以千年古堰無壩生態水利工程品牌、「青城天下幽」品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品牌為代表的世界級旅遊精品,都江堰市的旅遊產業已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旅遊與生態、人文環境等相互協調的市域經濟發展模式。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生態旅遊城市建設,擴張拉動全市經濟發展,近年來,都江堰市投入巨資,先後實施了成灌高速公路出口開放整治工程,S106線旅遊路綜合整治工程,建成混凝土路面高等級旅遊公路68.3公里,瀝青路面84.9公里,游山道125公里,日供水能力達萬噸的旅遊區自來水廠4座,變電所3座,高低壓配電線路134公里,郵電所3個,開通國際國內直拔程式控制電話1800多門,行動電話基站3處,景區大型停車場9處。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接待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面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從1999年起,都江堰市開展了申報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遺產工作,對都江堰、青城山及其周邊環境實施了有史以來投資最大、效果最好的環境整治,共投入2.06億元,搬遷民宅1097戶,拆遷和關閉景區內企業、礦山61家,搬遷學校1所,拆遷總面積達28萬平方米,經過整治,還遺產地以自然、歷史的本來面目,景區面貌煥然一新。2002年—2003年,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投入5000多萬元,在城區景區開展了為期近一年的環境秩序綜合整治,依法關停了市域內所有不法排污企業和最後7家小煤窯。2003年非典防控期間,我們抓住遊客稀少的時機,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拆除了青城後山又一村上千平方米的亂修亂建房屋,並按城市總體風貌和山鄉民居特色要求進行了全面改造。

——積極推進旅遊管理體制創新。成立了都江堰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對全市旅遊業發展的綜合決策和監督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執法、統一營銷,在景區制定並嚴格執行了旅遊經營資格准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制度。同時,按照旅遊資源國家所有,政府管理,企業經營的三權分離思路,於2003年成功對青城外山實施了旅遊開發權轉讓,並著手制定市域內各涉旅鄉鎮的旅遊發展規劃,精心對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著力探索旅遊開發「國有民營」的新路子。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堅持旅遊業與農業的合理「嫁接」,以發展農家生態休閑旅遊、無公害農產品、旅遊商品等為重點,實施了都江堰-青城山農業生態示範觀光帶,規范了臨近旅遊景區三個鄉鎮初具規模的農家生態休閑度假旅遊接待點,重點發展了以川芎為主的中葯材、以紅陽獼猴桃為代表的優質水果、以苦丁茶和優質花卉苗木等為特色的旅遊商品,今年4月,青城鎮成功通過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同時,積極引導和扶持關停的「五小」企業投資生態旅遊業,使一批過去經營小煤窯、小礦山、小石灰窯等業主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的生力軍。

(三)巨大的產業聯動效應——促進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增長。

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給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通訊、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市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快各產業間的聯動發展,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賓館、飯店、度假山莊等200多家(其中,四星級飯店3家、三星級飯店3家、二星級飯店6家),總床位達2萬多張;「農家樂」約1250餘家,直接從業人員近1.5萬人;旅行社6家,旅行社門市部9家,導游56人,景區講解員200多人;旅遊客運公司、計程車公司28家,車輛830餘輛;景區旅遊觀光索道4條;星級餐館1家;旅遊商品加工貿易區1個,「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基礎產業要素規模正逐步壯大。2003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已由2001年的15.8:38.6:45.6調整為2003年的12.5:44.7:43.4。今年以來,我市旅遊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3月,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同比增長23.5,實現門票收入1495萬元,同比增長67.8,旅遊綜合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60.3。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二、生態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態旅遊是一項新的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的過程,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對發展生態旅遊的理性認識。「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比較流行。因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重視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當旅遊者把旅遊資源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去消費時,其認識上的差距和行為上的不當,就會造成旅遊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和污染,加劇甚至激化旅遊與資源、環境的矛盾。

二是缺乏系統的生態旅遊專業規劃。高起點、高水平的規劃,是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打造旅遊精品的基礎。然而,在開發中,許多地方重視旅遊本身及相關產業的布局規劃,而忽視生態建設規劃。在景觀設計上,沒有充分體現人性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致許多建構物與自然環境的氣氛不協調。

三是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目前,許多景區所有權、規劃權、開發權、經營權集於一體,其對資源保護與開發僅僅依靠財政的投入和經營收入,無法對資源實施最有效的保護和長遠的開發,旅遊經營管理主體缺乏活力與生機,出現了有的資源因無序開發而耗費巨資進行整治、有的資源長期閑置等諸多問題。

四是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發展生態旅遊必須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投入作保證。如都江堰、青城山、龍池、虹口等生態度假精品旅遊區建設及旅遊綠色快速通道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由於資金短缺,導致旅遊景點景觀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特別是交通、排污等設施較為落後,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

五是缺乏生態旅遊專業人才。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對產品設計有專業化的要求,涉及旅遊學、生態學、環境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技術較為復雜。但目前既懂生態學和旅遊學知識,同時又能正確把握生態旅遊內涵的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旅遊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經驗不足,外語導游缺口較大,整個旅遊服務體系還存在著經營管理不善、服務質量不佳等問題。如龍池景區內部分導游沒有經過專業知識不熟悉,不能把地質地貌的形成、動植物的分布及保護區生態系統的意義等自然知識講解給遊客,達不到讓遊客認識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的目的。

Ⅳ 都江堰環境整治的英語作文

In China,Cheng is always praised as the Tian Fu Zhi Guo,which means 'Nature's Storehouse'.Over 2,200 years ago,the city was threatened by the frequent floods caused by flooding of the Minjiang River (a tribut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Li Bing,a local official of Sichuan Province at that time,together with his son,decided to construct an irrigation system on the Minjiang River to prevent flooding.After a lengthy study and a lot of hard work by the local people,the great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was completed.Since then,the Cheng Plain has been free of flooding and the people have been living peacefully and affluently.Now,the project is honored as the 'Treasure of Sichuan',which still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raining off floodwater,irrigating farms and providing water resources for more than 50 cities in the province.
Dujiangyan is the oldest and only surviving no-dam irrig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and a won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The project consists of three important parts,namely Yuzui,Feishayan and Baopingkou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water flow of the rivers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plains throughout the year.
Yuzui,like a big fish lying in the Minjiang River,is a watershed dividing the river into two parts:inner river and outside river.Feisha Yan is a spillway that diverts the sand and stones of the inner river into the outer river.Baoping Kou,like a neck of a bottle,is used to bring water into the inner river from Minjiang.At the same time,Baoping Kou controls the amount of the intake water e to its reasonable location.These three par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perfectly to form an effectiv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During the low-water season,60% of the Minjiang water is brought into the inner river for irrigation while 40% of the water is drawn into the outside river.The situation is reversed in the flood season ensuring the water supply for irrigation and protection from flooding on the Cheng Plain
There is a magnificent bridge called the Anlan Cable Bridge crossing the Minjiang River above Yuzui,which is the most scenic place in Dujiangya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originally commenced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At that time,the body of the bridge was constructed with wooden blocks and the handrails were made of bamboo.Recently the wood and bamboo were replaced with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visitors.Seen from afar,the bridge looks like a rainbow hanging over the river.From the bridge,you can clearly see the entire layout of the Dujiangyan system.

Ⅳ 都江堰的優點

樓主想知道哪一方面,每個地方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比如說都江堰就是旅遊和飲食方面比較強。然後休閑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Ⅵ 都江堰的功能和影響是什麼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

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內岷江峽內用石塊砌容成石埂,叫都江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6)都江堰旅遊整治效果擴展閱讀:

都江堰的歷史意義: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Ⅶ 修築都江堰的作用和影響

作用: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影響: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都江堰旅遊整治效果擴展閱讀:

都江堰位於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它灌溉著灌縣以東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乾旱。遠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國杜宇王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建成了都江堰。

Ⅷ 都江堰跟修三峽的差距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將投資1664億元,著力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激活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優勢,破解交通、通訊、體制、機制等瓶頸障礙,使其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以推進鄂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湖北東西部相對均衡發展。這也是湖北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包括位於湖北西部的襄樊、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等8個市州(區),其人口總量、版圖面積分別佔全省50%和70%,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最大的水電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製造業基地。 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鄂西地區擁有2個世界文化遺產、9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5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及旅遊景區等佔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態、歷史文化、工程建設奇觀、地域民俗、區位等五大資源優勢:森林面積佔全省54%,神農架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國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體系中的4大文化;擁有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數民族風情和武當山地區民間故事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入川陝湘渝的重要通道,與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風景名勝旅遊區道路相連。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區又聚老、少、山、窮、庫區為一體,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其貧困縣佔全省67%,貧困人口佔全省70%。 鄂西8個市州(區)能否克服各種困難,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快速發展,對湖北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十分重要,尤其是對當前湖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鄂西地區旅遊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發揮有限。從省內來看,鄂西雖佔有全省60%以上的旅遊資源,但接待遊客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佔全省比重偏低,2007兩項指標分別佔全省43%和36%。 從全國來看,鄂西旅遊業與發達地區及周邊地區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區來比較,2007年,武當山接待遊客僅102萬人次,與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風景區的地位極不相稱,大大低於同類景區:峨眉山256.8萬人次、樂山大佛276.7萬人次、少林寺突破400萬人次;神農架接待遊客約90萬人次,而同為生態旅遊景區的四川九寨溝為252人次、湖南張家界各景點為1780人次;三峽大壩接待遊客125萬人次,而同為水利工程樞紐的都江堰為219.6萬人次。
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頸因素:
一是交通瓶頸制約嚴重。鄂西的旅遊資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窮、庫」等山區,交通、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設體系不健全,導致旅遊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過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現象突出。 景區公路等級低。鄂西地區到核心景區的高等級公路少,不少景區景點之間是「斷頭路」「回頭路」,路況較差。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之間距離不足400公里,由於道路等級較低,通達時間達8小時以上,導致景區分立、市場分割,三地旅遊資源難以集成規模效應。據對神農架、武當山兩地遊客行程調查統計,80%遊客因交通不夠快捷,游完一個景區就原路返回。 連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暢。如宜昌、恩施與重慶、張家界和湘西等地區之間缺少快速通道對接,鄰省國際級風景區的客源因交通障礙難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區雖有機場,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機的條件,不僅無直飛國際航班,飛國內各省會城市、旅遊城市的航班也少,區域外遊客進出難仍比較嚴重,一些高端遊客望而卻步。
二是配套設施建設滯後。鄂西地區大部分是山區,一直以來各地對旅遊的財政投入非常有限,許多景區的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後,食、住、娛、行、購、游的配套水平較低。眾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落後,可進入性很差。
三是資源開發水平不高。鄂西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業規模不大,吸引遊客較少,而且遊客的消費度低。去年鄂西80%的遊客是「一日游」,遊客平均消費500元,消費額僅達全國平均水平的70%。 旅遊資源整合不夠,存在行業分割、地方分割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和有效合作,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旅遊市場無序競爭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惡性競爭;各地仍習慣於孤立地發展旅遊,旅遊業與

Ⅸ 對都江堰的旅遊行業有什麼看法

今年疫情期間五月份去了躺都江堰,景區不錯。門票比泰山貴一倍。哦,泰山55。景區管理方面給人感覺就是宰外地人的,明確的寫著本地***,畢竟濟南到泰安,成都到都江堰都差不多

Ⅹ 都江堰景區建議遊客使用「其他導航平台」,對此你怎麼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呢,旅遊也就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因為對於現在生活的快節奏呢,很多人們都會來自於各行各業的壓力,對於這些問題的出現了,旅遊也成為了一種放鬆自己身心的方式,而在此呢,卻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導航出錯導致遊客無法到達景區”,對於這樣的事情,在出現的情況之下呢,也是讓我們的為之都不禁的疑惑了,到底是由於什麼樣的原因才造成這樣的現象呢?在了解過後呢我們才發現對於這個事情的發生,也是存在於高德地圖的導航錯誤所造成的,將遊客導入了封閉區域,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呢,很多的時候在外出的時候地圖都是難免少不了的,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能夠更快更有效的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但在此選擇一個好的導航軟體也就成為了我們最重要的一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