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理藍藻
❶ 治理藍藻的3種方法
1、生物方法
(1)放養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
雖然藍藻不易被消化,但由於其顆粒較大,更容易被濾食性魚類攝食到體內,因此放養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有助於延緩、阻礙藍藻的生長。可供選擇的魚類有白鰱、花鰱、白鯽等。實踐表明,尾重200g以上的白鰱對藍藻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當白鰱總量達到100Kg/畝時,藍藻基本不會爆發。
(2)經常性的使用高質量微生態制劑。
首先使用芽孢桿菌,乳酸菌等降解池塘水體過多有機質,這些微生態制劑和藍藻競爭生態空間,可以穩定水體,促進綠藻等有益藻類生長。
芽孢桿菌的作用已被公認。但是,我們在使用時經常發現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產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見效。為什麼呢?因為微生物制劑核心技術在於菌種的好壞和菌種的數量。很多養殖戶誤認為重量多數量就多。其實並非如此,先進的發酵技術和制劑技術可以使每克產品中的菌總數量達到500億以上。一般的小廠家受制於技術和設備的制約很難達到。同時菌種的好壞更是決定了產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桿菌是帶有孢子的桿菌總稱,芽孢桿菌的種類多達上百種。有的適合人類腸道,有的適合水質改良,有的適合垃圾處理。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芽孢桿菌都適合水產養殖。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選擇高含量的產品,因為只有大廠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產品,同時他們也會在菌種庫當中選擇適合水產養殖的菌種進行生產。
(3)引進優良藻類抑制藍藻生長。
小球藻是優良藻種,在補藻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產品。但是很多養殖戶購買了小球藻後在使用中的效果很難達到預期。那是為什麼呢?其實,大家在一般途徑購買的小球藻活藻種的數量非常少。適合小球藻生長的溫度為 20~30℃,在此溫度下,小球藻會快速繁殖增長死亡。整個生命周期在12天左右。因此在常溫下,小球藻生命周期較短。從生產廠家到經銷商再到養殖戶手中整個過程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目前最新的技術是將小球藻進行超級濃縮,然後在4攝氏度冷藏保存,運輸過程中冷鏈運輸。這樣,養殖戶收到冷鏈運抵的超濃縮小球藻後,及時放入冰箱保存,使用的時候直接稀釋即可,既方便又能保證效果。
❷ 太湖藍藻該如何治理
2007年太湖無錫「水危機」之後,在國家水體污染治理重大專項和省、市各級地方政府太湖治理專項的共同努力下,太湖的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技術研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太湖地區做起了成功的示範工程。
鄧建才建議,太湖地處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長三角地區,改善湖體水質除了控制內源釋放,關鍵在於流域污染治理,從源頭上進一步削減入湖污染負荷。同時,要從根子上解決藍藻暴發問題,應確立治藻先治水的理念,嚴控污染物入湖,入湖河道口設立生態緩沖區;同時定期清淤,削減內源污染,逐步恢復自然凈化能力,從源頭減少藍藻的產生。來源:科技日報
❸ 如何治理魚塘中的藍藻
除藻三大類方法概況:以下段落節選自某畢業論文:
「化學葯品時間效應比較快,可快速殺死藻類。因此,但除非應急和健康安全許可,化學殺藻一般不宜採用。目前使用較多的化學殺藻劑是有機溴、硫酸銅、氯化銅、高錳酸鉀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銅。銅離子對藍藻以及其他藻類的危害已經有大量的報道(和麗萍等,2001)。雖然化學方法除藻能在短時間內見效,但死亡藻類所產生二次污染及化學葯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對整個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較大,而且長期使用低濃度的化學葯物會使藻類產生抗葯性,對藻類有毒性作用的是二價銅離子,抑制光合作用、細胞分裂和固氮。二價銅離子導致對浮游動物和魚類的二次污染,因此只能被應用於應急措施,且同水域3年內不得第二次使用。
物理法表現最為直接,它直接清除水體中的藻類,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但該法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力和能量,因此該方法只能局限於小水體或大水體的局部水域。物理法除了採取截流、疏浚、稀釋和污水分流等措施減少外源污染物的入湖之外,還發展了機械或人工打撈收藻、超聲波和粘土吸附和遮光技術等除藻方法,如(沈銀武等2004)在雲南滇池利用機械除藻法除藻。鄒華等(2007)認為用殼聚糖改性粘土在離子強度低的條件下具有較好的除藻效果,是適合在湖泊,水庫和江河等淡水(低含鹽量)水體中應用的應急除藻技術。
生物方法控藻從生態的角度,通過生物間的營養競爭和牧食關系來控制藍藻水華。這種方法不造成二次污染,且具有經濟、高效、合理的優點(王揚才&陸開宏,2004)。目前主要開展的是微生物防治、食藻生物、水生植物抑制等方法的研究和嘗試。」
❹ 快速治理藍藻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比較比較常用的治理藍藻的方法是生物方法,利用的藍藻治理產品是DC-BZ【I型】藍藻溶解酶、Eama-11系列生物抑藻劑,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
❺ 太湖藍藻的治理方法
開展治理工作,困難重重,無錫太湖藍藻污染程度深、擴散面積大需要時間分段實施:
一、在處理水域外圍設置500m的水生植物浮床,並設置多個漂浮式水上圍隔,每個圍隔長500m。
二、在圍隔內投加表面活性物質,通過擴散雙電層的作用(核心技術之一),將藍藻顆粒聚集成團塊
三、多功能水質凈化船開動強大的超微氣泡發生器在水面作業或在原地做360°旋轉運動,和上下的充氣將藍藻及沉澱在湖底的藻泥團上浮於水面,便於收集(核心技術之二)。
四、摩托艇在水面用圍欄繩將聚集藍藻順風向趕至一個方位,使其集中
五、多功能水質凈化船打開艏開門,放下翻斗格柵,和離心機抽吸系統,以五公里/小時作業速度收集、打撈藍藻
六、裝滿藍藻的翻斗格柵,通過液壓裝置自動將藍藻水導入機械脫水機。高效率的機械脫水系統,迅速將藻泥和水固液分離(核心技術之三)
七、脫水後藍藻用自動刮刀下卸,用輸送管裝袋
八、運輸船不斷將袋裝脫水藍藻上岸處置
該方案特點及創新點:
1.多功能環保工作船集充氧曝氣與應急電源於一體。
2.高效的雙層電符作用使懸浮於水中的藍藻快速成團化、集聚化。
3.船上的超微氣泡發生器產生超微氣泡使藍藻浮出水面形成集中收集。
4.整個藍藻的聚集、打撈、脫水過程中,多功能環保作業船需要運行三遍,第一遍使水體產生負離子,第二遍使水體產生正離子,第三遍使藍藻聚集。每次操作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多功能環保作業船可以在幾個圍隔中進行交叉作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使用上述辦法即雙層電符+超微氣泡作用使沉積在湖底的死亡藍藻藻泥集中浮出水面,並通過收集移出水生生態系統之外,徹底解決自來水廠水體腥臭無法去除等嚴重問題,大大降低水廠夏季制水成本,並大大提高了自來水的內在質量。
6.固液分離技術及設備使進入裝置的藻水迅速分離、脫水形成藻漿裝袋,與連續作業的管道相接合,效率大大提高。
❻ 太湖藍藻該如何治理
臨猗卓源生化的水藻分解精—D
世 界 湖 泊 藍 藻分解攻關項目
「十一五」高新科技水藻分解項目
水 產 養 殖藍藻分解無公害項目
工 業 冷 卻 水 藻 處 理 項 目
一、水藻分解精-D概述
「分解精」是從藍藻里提取的藍藻素,藍藻素經過生化合成投放水中三小時生成藍藻酶。藍藻酶和藍藻接觸後迅速相吸並包裹,經酶化分解、斷裂,沉入水底轉化為有益微生物。藍藻在分解過程中不吸入氧離子、不分解其它藻類微生物及水藻。以「藻」治「藻」是當前治理藍藻最環保最科學的方法之一。
二、 水藻分解精的原理及特徵
分解精是從藍藻里提取的藍藻素。當藍藻大量產生時,藍藻素利用藍藻的基因解析度直接尋找相吻合的藍藻形成包裹層,將藍藻分解。
(1)分解精的組成部分:
30%不溶物:黃色粒子(維生素E、維生素B等)提高免疫力、增加腸胃蠕動。 白色粒子(解毒劑、化食劑、腸胃修復劑等)。
70%溶水物:藍藻素的金銀分解粒子。
(2)分解」與「直接殺生」的區別:
「分解」與「直接殺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解」是指將藍藻緊緊包裹,在沒有氧氣的包裹層內將藍藻窒息,不吸入氧離子,雨天可以使用。
「直接殺生」是指用化學制劑直接接觸到藍藻,將其殺生,需在晴天使用。當藍藻在死亡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造成缺氧耗氧等不良現象。 (3)分解後的藍藻不會產生藻毒素:
分解精分解過程中藍藻是被包裹的,在包裹層內解毒劑發揮其作用,將藻毒素分解轉化成有益微生物。
(4)分解精能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當水體藍藻大量繁殖時,水生動物會出現厭食、行動無力、蝦出現偷死、螃蟹上岸等現象。分解精內含有解毒劑、維生素E、維生素B、化食劑、腸胃修復劑等,直接進入水生動物的體內將藍藻素分解,排出體外藍藻被分解轉化為有益微生物,可被水生物吸收,起到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產量的效果。
(5)分解精不會分解其他藻類:
分解精是運用藍藻素的基因原理,基因分解藍藻,不影響其他藻類及水草。
❼ 藍藻如何治理
有些專家提出,從污染源防止藍藻的滋生,如控制或轉移氮、磷等外源性營養鹽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的輸入;調引清潔水沖洗,以稀釋擴散營養鹽的濃度等,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必須經過氮磷去除型污水凈化系統處理後再排放等等,這些都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對於現在已經爆發的藍藻水域,我覺得最好採用生物工程治理藍藻,「以菌治菌,以物治物」,通過有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有機物無機化,有毒物質無害化。在處理藍藻過程中,有益微生物將廢水中含的污染物作為營養源,吞噬和分解廢物、加速代謝,使有益菌迅速生長繁殖,在水體中快速佔領優勢生態位,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降解污染物、除臭、凈化水體的作用。微生物產品方面,我見過很多,但比較值得信賴的是三色源菌劑,含菌量高,穩定,效果明顯。
❽ 藍藻爆發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藍藻爆發的治理措施如下:
1、藍藻等藻類是鰱、鱅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它們來治理藻類,防止藍藻爆發(非經典的生物操縱)。
2、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
3、平衡氮磷比例,通過潑灑無機磷改變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綠藻和硅藻等有益藻類快速生長成為優勢藻種來抑制藍藻生長,從而改善藍藻過度繁殖的狀況。
4、潑灑沸石粉10公斤/畝,使之絮凝藍藻。
藍藻爆發的危害:
大規模的藍藻爆發,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簡稱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8)怎樣治理藍藻擴展閱讀
藍藻爆發的原因:
1、藍藻並不可能在常溫條件下大規模暴發,水溫25—35℃時,藍藻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他藻類快,故溫度是藍藻暴發的主要因素之一。
2、養殖水體中富營養化,藍藻比較容易生長,所以不經常換水的池塘往往更容易暴發藍藻。包括化肥流失、畜禽養殖,畜禽的糞便含有大量營養廢物如氮和磷,這些元素都能導致富營養化。
3、藍藻使水體缺氧,使動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氣,造成惡性循環。
4、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包括人類的生活廢水和含磷清潔劑。
❾ 治理魚塘藍藻簡單有效的方法
要解決藍藻問題,當然須先解決水體的污染治理,水體治理分為外環境治理與內環境整治。外環境治理包括截斷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內環境整治即減少內源性的污染物質和營養,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營養物質的負荷,控制藻類的異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其次,治理藍藻必須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復無效手段,只能從錯綜復雜的影響因素中找出刺激藍藻異常生長的關鍵因素,從而有的放矢地採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藍藻。藍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夠把大氣中的氮轉化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鹽形式,從而使得藍藻能夠獲得充足的氮營養物質。即使向湖泊水體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類仍然可以從大氣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鹽,以此滿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源供給,對富營養化湖泊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要解決藍藻問題,當然須先解決水體的污染治理,藍藻大量繁殖,應該是你的池塘營養過於豐富,你只需要切斷營養的來源,盡量少的往你的池塘少施肥和少排放有機肥料,最重要的是少試用氮肥。現在你可以打撈水灣以外的藍藻,也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
方法:
第一步:打撈藍藻
第二步:消毒(先把池子里的水倒了)
第三步:安裝活性碳凈水器
第四步:灌水
第五步:完成
注:
1白天開啟活性碳凈水器。
2勤換水,因為光靠凈化器沒用。
❿ 如何治理蟹塘藍藻的有效安全方法
適量放養一些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同樣能有效凈化水體。控制水色甲魚池的水色應保持在綠色狀態,藻相平衡,水體才會穩定。在准備放養的新池中,應大力肥水培藻,為甲魚下塘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並使甲魚能很快適應環境。
營養關氣溫回升,甲魚的活力增強,應視情況及時投餌並適當增加投餌量,在餌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質和維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劑。
露天池的甲魚應及時投喂一些魚、螺、動物肝等以誘食,當食慾旺盛時,增加配合飼料的投喂量,並添加復合維生素、微生物制劑或抗菌素等。
(10)怎樣治理藍藻擴展閱讀:
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
與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放氧。它的發展使整個地球大氣從無氧狀態發展到有氧狀態,從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進化和發展。
至今已有120多種藍細菌具有固氮能力,特別是與滿江紅魚腥藍細菌(Anabaena azollae)共生的水生蕨類滿江紅,是一種良好的綠肥。但是,有的藍細菌在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後引起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華」,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
藍細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包括各種水體、土壤中和部分生物體內外,甚至在岩石表面和其他惡劣環境(高溫、低溫、鹽湖、荒漠和冰原等)中都可找到它們的蹤跡,有「先鋒生物」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