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治理
⑴ 元代如何治理邊界
土司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元朝以此治理邊界…
⑵ 元代賈魯主張如何徹底治理黃河
黃河決白茅堤後,賈魯是主張徹底治河的大臣之一。在如何治河的問題上,他主張堵塞白版茅堤決權口,挽河南流,回到泗水、淮水舊道,東入黃海。挽河南流,工程量很大,但對保運有利,符合元朝政府的要求。於是,元順帝於至正十一年(1351),命他為工部尚書,率領汴梁、大名等路民夫15萬,廬州等地戍兵二萬,開往工地。工程於當年四月正式開始。
⑶ 元朝依照中原統治方法,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1260年,忽必烈即大來汗位,採用漢自年號,年號中統
在中央,忽必烈建立以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為核心的漢式官僚機構
漢式官僚機構
軍事上,元朝軍隊主要分宿衛軍與鎮戍軍兩大系統,宿衛軍由怯薛軍和侍衛親軍組成,侍衛親軍則是忽必烈仿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的軍隊,最多時達二十餘衛
⑷ 元朝採取哪些措施對邊疆地區有效管理,有何作用
元朝採納漢法,創設行省及發達的驛站等制度,加強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回地區的管理。元朝統治答者既聯合各民族上層,又,以確保蒙古貴族的統治地位。
中央:設置中書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
農業: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
水利: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系: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游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他們將全國人分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包括我國西北地區各族及中亞、東歐來到中國的人),第三等漢人(包括原來金統治下的漢族及女真、契丹、渤海、高麗等族以至宋金對峙時四川地區的漢族人),第四等南人(即南宋滅亡後南方的漢族和其它民族),並對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經濟上的負擔都作了不同的規定。
⑸ 當年元朝版圖那麼大,怎麼治理啊
首先,你要抄搞清一個概念,當時建立橫跨歐亞的巨大帝國的不是元,而是蒙古。成吉思汗有4個兒子,之後這一血脈被稱為黃金家族,而這個橫跨歐亞的巨大帝國則被黃金家族分割統治,也就是蒙古4大汗國。這個你網路一下「蒙古四大汗國」就有詳細的解釋。
而元朝是當時的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創立,他接受漢族文化,建立國號並稱帝,但是也因為這樣,所以其他的四個汗國與之產生分歧,蒙古帝國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劃入中國歷史的元朝。所以所謂元朝的版圖,並沒有延伸到歐洲。而是現在的東亞+中亞的一部分+西伯利亞大部。
⑹ 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採取了什麼樣的辦法是在那位皇帝統治期
元朝採取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就是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省制度,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時代確定的。
⑺ 有什麼歷史文物見證元朝開始治理西藏的歷史
薩迦班智達的一封藏文親筆信。13世紀中葉,建立了中央政權的元朝專,開始派遣軍隊進軍西藏,屬蒙古王子闊端邀請當時在西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商談西藏歸順蒙古汗國事宜。在商定歸順事宜後,薩迦班智達即致書西藏各地僧俗首領,說服他們歸順。這封信除了敦促各地首領歸順之外,還有相當部分內容是關於在西藏設立行政區域、建立官制、徵收賦稅等具體的治藏政策與措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涼州會晤和薩迦班智達的公開信,清楚地再現了西藏地方歸順元朝中央的史實,這封信也成為能夠直接證明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珍貴實物史料。
⑻ 元朝的統治者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在政治制抄度上,元朝首創行省制,以省級為單位來管理國家。
在文化上,繼續以儒家文化為綱領進行統治,同時引入佛教思想。
在關鍵邊疆上確實有突出貢獻,如設立澎湖巡檢司來管理台灣及附屬島嶼,單獨成立宣政院,專門管理西藏。
⑼ 元朝為實施對西藏的有效管轄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自13世紀中葉元朝: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行政區域後,西藏正式成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的一個行政區域,盡管中國經歷了幾代王朝的興替,但歷代中央政府始終對西藏行使著有效的主權管轄。
元朝對西藏的管轄,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一是將西藏設立為中央政府的一個行政區域。元朝將整個藏區分為三道,設立了3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簡稱宣慰司。在甘、青、川西北藏區設有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在今四川甘孜州設有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在今西藏地方設有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烏思(今西藏中部地區)、藏(今日喀則地區)、納里速古魯孫(今阿里地區)。以上3個宣慰司的首領宣慰使均由帝師或中央管理機構宣政院推薦,皇帝任命。
二是設立管理西藏事務的中央機構宣政院。早在1264年,忽必烈在中央設總制院機構,負責境內佛教事務和西藏地方的政教事務,由國師八思巴(西藏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的侄子)掌管。八思巴之後由元朝宰相桑哥(藏族人)擔任總制院使。1288年,宰相桑哥為了加強對整個藏族地區的統一管理,向忽必烈建議把總制院改為宣政院,使宣政院和中書省、御史台、樞密院成為平行的中央四大機構。
三是清查戶口。清查戶口是元朝治理西藏的重要措施,元朝中央曾3次派官員赴藏清查戶口。1260年,忽必烈剛即位就派官員入藏調查清理戶口,確定賦稅的數額。1268年,又派官員赴藏第二次清查戶口。這次清查了烏思藏的13萬戶屬民戶口,任命了萬戶長,確定了每個萬戶應該繳納的貢賦數量。由於這次清查戶口較為徹底,為後來完善驛站和建設地方行政體系提供了依據。1287年,元朝再派官員進藏第三次清查戶口。
四是設立驛站。根據藏文史書《藏漢史集》記載,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員進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險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漢地驛站制度,從青海的漢藏交界處至薩迦設立了27所驛站,其中烏思藏地區設有11所,由中央直接派官員管理。後來又設立軍站,特為軍事行動提供方便。驛站的設立,是元朝對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區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證之一。同時,對加強藏族地區與內地的聯系,促進藏族與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亦起了很大作用。
五是對西藏地方各級官員實行任免、賞罰制度。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經忽必烈任命,掌管西藏地方事務,受封為「白蘭王」,後來八思巴家族的鎖南藏卜等人也被授為「白蘭王」。恰那多吉死後,元朝設薩迦本欽一職掌管烏思藏三路軍民萬戶,為西藏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宣慰使司都元帥、元帥、萬戶長等高級官員都須經宣政院或帝師薦舉,由皇帝任命。中央政府還向西藏各教派的一些上層僧人授以寧國公、文國公、國師、三藏國師、灌頂國師、大元國師、大司徒等名號。對西藏地方高級官員的處罰也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有時還採取非常措施。如,第二任薩迦本欽貢噶桑布違抗八思巴,忽必烈派宰相桑哥帶兵入藏,攻佔了貢噶桑布所據的城堡,並處死了他。必里公(今墨竹工卡縣直貢鄉)萬戶起兵反抗薩迦,元朝派皇孫率軍援助薩迦本欽昂林,焚毀了直貢主寺,平息了直貢叛亂
⑽ 請大家客觀評價一下,元朝治理中國怎樣元朝是第一個由異族治理中國的王朝,沒有多少文化的蒙古人是怎樣
蒙古畢竟文明落後
成吉思汗之前連文字都沒有,更別提成文法律了版
過去的蒙古採用的是權習慣法
打了成吉思汗開始大汗下令研發文字,制定成文法
其實蒙古作為一個文明落後的國度,很容易被所統治區域的相對發達的文明所吸引
無論是向西推進的金帳汗國,還是波斯汗國,還是忽必烈統治下的元
都接受了當地的文化和宗教
實際上元朝到了後期,就連蒙古貴族都能使用流利的漢語
實際上元朝是蒙古被反向的文化滲透了
而非清朝初年多爾袞那種強制推銷本族文化
論治理結果,實際上光是統治如此廣闊的土地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五代之後的整個中華地區實際上是在元的管轄下實現統一的
後來的明朝即便是鼎盛時期,其管轄面積也遠不如元
從這個角度來說元朝的管理能力很強
但是政治手段簡陋
民間反抗意見激烈
再加上跨海作戰(對日,對印尼)失敗
經濟上也沒有起色
綜合來說統治的結果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