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地方治理講嗎

地方治理講嗎

發布時間: 2021-01-05 10:58:10

㈠ 這樣順其自然,無私無畏地治理,國家就沒有什麼治理不好的了是哪家的思想學說

儒家思想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㈡ 為什麼說環境治理技術是綜合性的

為什麼說環境治理技術是綜合線。環境治理。技術。是應該是綜合性的治理。環境治理技術包括很多內容所以是綜合性的治理。

㈢ 邊坡治理屬於哪個部門監管能否具體說一下在線等!急急急

這個不一定。根據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看主體工程那個部門管,邊坡工程也是那個部門管。所以水利邊坡由水利主管,公路鐵路邊坡有交通管,建築邊坡有住建管,礦山邊坡有國土管。對於自然形成的災害,一般有當地政府(主管是國土部)管。

㈣ 為什麼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治化,都要依法治理,法治將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並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的轉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將是意義極為深遠的歷史性變革。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作,必須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要從中央機關做起,從中央一級改起,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全國范圍內廣泛深入開展的各個層次的依法治理工作,包括區域治理(省、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包括行業與基層的規章)、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把厲行法治的方針從中央推向地方、推向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大舉措,帶來的將是全國各個行政層級和各行各業治理方式的整體性變革。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
第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准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一方面,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善於打持久戰,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不停歇;另一方面,要准確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時機果斷出台重大舉措,著力解決重大問題,敢於打攻堅戰,推動法治國家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㈤ 為什麼要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黨的十 八屆三 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 制 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這一總目標中,大家對完善和發展中 國 特 色 社 會 主 義制度比較熟悉,而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夠了解。那麼,應該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呢?
一般說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就我國而言,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是指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 色社會 主 義 法律 體 系,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 的 建 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這是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則是指運用制度體系管理國家和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 治 黨 治 國治 軍、促進改 革發展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復雜國際事務等方面的能力。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治理體 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礎,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賴於治理體系的建構;另一方面,治理能力彰顯治理體系的功能,治理能力強大是治理體系完備的表現,只有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效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 黨 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治理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實踐證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自信。但是,隨著改 革 開 放的深入和社 會 主 義現 代 化 事 業的發展,相比形 勢 任 務 的新 變 化、經 濟 社 會發 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許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完成,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 國 夢,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社 會 主 義現代化在制度層面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我們比較強調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建設。其實,社 會 主 義 現 代 化除了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還應包括制度層面、治理層面的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使國家治理者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民 主思維和法治思維等,善於依靠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從而把中國特 色 社 會主 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來,表明我們黨對社 會主 義現代化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更高水平,表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主 義制 度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制度體 系。不斷改革那些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 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另一方面,要繼續提升治理能力。當前,我們雖然在各方面都建立了制度,但在發揮制度效能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很多制度雖然建起來了,但並沒有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註重治理能力的提升,努力把制度體系的優勢轉化為國 家治 理的實際效能。

㈥ 新中國之路片段中講是北京治理環境的一部電影電影名叫什麼

中國之路片段講北京治理環境的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㈦ 劉尚希:為什麼說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

劉尚希:為什麼說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財政不能過度工具化
財政之所以被過度工具化,其理論的淵源實際上在凱恩斯,凱恩斯以後財政就變成了政府的手段。而且,在西方國家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手段,也成為搞福利的手段,一種選舉工具,成為滿足政治家需要的政治手段,所以赤字和債務就不斷擴大,最後變成危機。在西方國家的選舉政治支配下,財政的工具化趨勢很難逆轉,只能是通過財政危機才能收斂一點。歐盟定的財政紀律之所以難以執行,這是重要的原因。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不能過度被工具化,尤其是不能為了短期的目標過度使用財政手段。否則,國家治理的這個基礎就會鬆弛,甚至崩潰。
那麼怎麼保證這個基礎的穩固呢?法治化。我看到《決定》里特別強調要完善立法,這可能吸取了房產稅試點時受到合法性質疑的教訓,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的確是必須「法」字當頭。財政是政治的一部分,也是政權的一部分。國外的國會主要干嗎?就是審查預算,就是圍繞預算的問題爭來爭去。前不久美國兩黨的爭斗主要是預算問題。征稅權的問題也是國家很重要的事情,從世界歷史看,憲法的產生就與此相關。過去提稅收法定主義,現在提預演算法定主義,這就是財政法治化,也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徵。這在我國還是弱項,稅收既然是法定原則,這在《決定》中也明確提出了,那我們現在有多少稅種是真正的法律呢?18個稅種只有3個法律,其他都是條例。這方面需要大力推進。有人大代表已經提出議案,建議人大把稅權收回去,不要給國務院過多授權。這就涉及到人大和國務院的關系,如果真收回去,條例就很麻煩了,意味著要變成了法律才可以用,現在都是人大授權的辦法。不難看出,財政法治化不只是頒布一些法律條文,而是涉及到國務院和人大的關系問題,涉及到權力的配置問題,十分復雜。真正實行法定主義,人大和政府關系的改革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
預算既可以是政府分錢的工具,也可以成為約束政府的制度。在國外,預算沒有被通過政府就會關門,甚至解散。而我們的預算主要是政府分錢的工具,各個部門討價還價的平台。這兩者有質的區別。把預算變成約束政府的一種制度,這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說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它是綜合性的,涉及到多個層面,涉及到權力分割。怎麼分權,怎麼制衡。這里涉及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所以說,財政改革決不僅僅是如何分錢那麼簡單。
財政怎麼改?
從上述意義上講,這一次對財政的認識應該說很到位。有了明確的認識,財政改革的思路也就清晰了。這其中每一句話都非常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明確事權」,這涉及到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從而影響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政關系。「改革稅制」,這涉及到政府和老百姓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穩定稅負」,這涉及到社會的期望,穩定稅負大家有期待。過去財政收入的增長遠遠超出經濟的增長,老百姓擔憂甚至有罵聲。最近一年尤其是經濟增長下滑以後,財政收入的增長又低於經濟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任其這么下去,意味著宏觀稅負會下來,今年的赤字已經跳躍性增長,明年的赤字若是又跳躍性增長,那肯定不行。那在這種情況下,基於現實條件,我認為穩定稅負是非常正確的。但問題又來了,穩定稅負,那結構性減稅是不是要停下來?其實不矛盾,恰恰相反,結構性減稅是保證現有條件下稅負穩定,防止財政收入增長進一步下滑的重要措施。所以結構性減稅和穩定稅負是不沖突的。

還有「透明預算」,究竟怎麼透明?這其中有非常復雜的問題。透明預算涉及到很多技術性問題和基礎性工作,比如說政府收支分類是否科學的問題,還沒有資產負債表,不知有多少資產和負債,怎麼透明,這也是一個問題。「透明預算」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方向。還有一句話就是「提高效率」。剛才魏部長講的,我們政府的效率不高,內耗造成的;而內耗則是職責不清造成的,導致花了不少冤枉錢。我們在教育、科技方面的投入增長很快。但從效果來看並不是很高。科技方面的投入,就像車掛在低檔上使勁踩油門,油耗增加很快,轉速表也很快,但車速很慢。科技帶動經濟的作用很弱。這些年來重投入,輕改革。各個部門把事情干好了,是各個部門的功勞,但如果有問題,就是投入不夠,財政給的錢不夠,普遍都是這么個說法。國家怎麼樣真正形成一盤棋,對提高效率非常重要。
還有一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怎麼建立?就是法治、透明、高效。把前面說的做到了,現代財政制度就建成了。這里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中央與地方的兩個積極性,這個太重要了。
為什麼提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而不提五級政府五個積極性呢?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實行的是兩級治理架構:國家(中央)治理、地方治理,這與五級政府不是一個概念,不能劃等號。我們過去老是從五級而不是從兩級的角度來考慮財政體制,是混淆了國家治理級次與政府級次。我國的立法體制就是兩級,而不是五級的概念。司法體制也很快要變成兩級。這意味著,財政體制也將是兩級架構:國家財政體制、地方財政體制。地方可以根據地方的情況實行不同的治理體制、不同的財政體制,甚至包括不同的財政改革。我認為,應該一方面擴大地方的權力,加快簡政放權;另外一方面也要強化地方的責任約束。中國這么大,中央都直接管到縣鄉,那根本管不好,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國家治理的主線反而模糊了。國家治理實行兩級分權,這就是主線。至於地方治理,則屬於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兩個層次的問題不能混淆起來,眉毛鬍子一把抓。

㈧ 為什麼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准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

㈨ 法家學說主張什麼治理國家理論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盡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利用。

㈩ 「大禹治水」說的是大禹治理什麼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簡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里,就游不過去了。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